|
洲地质概要
来源: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 作者:何金祥 发布时间:2006.11.20
非洲大陆位于东半球,地跨赤道南北,南北最长约8000公里,东西最宽约7500公里,有56个国家和地区。?
非洲大陆是地球上第二大大陆,也是地球上已知最大的含有太古代克拉通(>25亿年)地壳的地区。非洲大陆前寒武纪地层广泛发育,占据了该大陆约80%以上的地区,仅在该大陆的西北部边缘和南部边缘有显生宇造山带。非洲大陆构造线走向主要为南北向或北东-南西向,前寒武纪地层全部强烈褶皱并有花岗岩、混合岩侵入。在非洲大陆东部,发育有世界著名的东非大裂谷,沿大裂谷两侧有大范围的中新生代火山岩分布。如图1。
一、地 层?
非洲大陆各时代地层均有发育,以太古界、下元古界和中上元古界地层最为重要,其次为古生界。非洲大陆太古界地层主要分布在南非、津巴布韦、博茨瓦纳、坦桑尼亚、民主刚果、乌干达、苏丹、几内亚、利比里亚、塞拉利昂、埃塞俄比亚等国,岩性主要为一套中深变质的铁镁质到长英质火山岩、火山碎屑岩系,上部含较多沉积岩。下元古界地层主要分布在西部非洲和中部非洲一带,岩性为一套中浅变质的中基性、中酸性火山岩、火山碎屑岩和沉积岩系;中上元古界地层主要分布在南部非洲和中部非洲一带,主要为一套浅变质到未变质的碎屑岩系和碳酸岩系。非洲大陆的古生界地层主要分布在摩洛哥、阿尔及利亚、突尼斯和南非等国,在纳米比亚、津巴布韦、博茨瓦纳、莫桑比克、马拉维、马达加斯加、几内亚、尼日利亚、民主刚果、马里、毛里塔尼亚等国也有分布,主要为一套碎屑岩、碳酸盐和含煤沉积。非洲地区的中生界地层分布较为局限,主要为火山岩、火山碎屑岩和碎屑沉积岩。非洲新生代的地层则以现代碎屑沉积和风沙沉积为主。
二、前寒武纪含矿建造?
前寒武纪历史在非洲大陆的地史演化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同时,非洲大陆在前寒武纪地层中还发育了多个重要的含矿建造(或岩系),其中最为重要的含矿建造包括:太古代绿岩带含金建造、晚太古代含铁建造(BIF)、晚太古代含金、金刚石砂砾岩建造、早元古代绿岩带含金建造、早元古代含金(金刚石)砂砾岩建造、中晚元古代含铜(钴)砂页岩建造、中晚元古代含锰建造等,见表1。
三、构造演化特点?
非洲大陆在其演化发展中,经历了多期、多阶段的构造作用、岩浆作用、变质作用和沉积作用。但总体看,各个时期的地质构造作用特点可以简单归纳如下:(1)前寒武纪时期,地质作用的主要特点是多期多阶段的板块碰撞拼合作用、裂谷作用、火山喷发作用、岩浆侵入活动、大规模花岗岩化混合岩化作用和多期次的变质作用,造就的主要金属、非金属矿床包括金、铜、铬、铂族、锰、铁、镍、钒、钛、铀、石墨、金刚石;(2)古生代时期,主要表现为多期多阶段的大规模海水进退和盆地升降作用,含煤地层发育;(3)中新生代时期,主要表现为强烈裂谷作用和大范围的基性超基性、中酸性岩浆侵入和喷出活动,以及现代沉积作用等,造就了非洲大陆千姿百态的地形地貌和丰富的油气矿床、内生金刚石矿床、贱金属矿床、铀矿床及各种砂矿矿床,见表2。
[upload=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