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视频|新人指南|投诉删帖|广告合作|地信网APP下载

查看: 10746|回复: 1
收起左侧

[资料] 山东潍坊滨海经济开发区规划(区域)环境影响评价

[复制链接]

3733

主题

23万

铜板

402

好友

技术员

个性决定命运,观念引导行为,心

积分
27535
QQ
发表于 2010-11-20 20: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山东潍坊滨海经济开发区规划(区域)环境影响评价
报告书简本

1.开发区规划概述
1.1《山东潍坊滨海经济开发区土地利用规划(1997-2010年)》
(1)规划范围:潍坊滨海经济开发区,总面积283km2;
(2)规划期限:1997年——2010年;
(3)规划内容:在保证海洋化工用地及基础设施用地的前提下,开发区土地利用类型规划为:农村居民点、独立工矿用地、建成区、盐田、养虾场、水库、滩涂、盐碱地、基本农田、一般农田、河流、有林地、果园、土地复垦区和土地整理开发区等15类。
1.2《山东潍坊滨海经济开发区总体规划(2005年——2020年)》
(1)规划范围:潍坊滨海经济开发区全部辖区,总面积为283km2。重点规划区51.98km2,包括居住生活城区18.00km2和工业园区33.98km2。
(2)规划期限:2005年—2020年,近期2005年—2010年,远期2011年—2020年;远景展望到2050年。
(3)总体规划
◆发展目标
建设成为区域关系协调,产业基础雄厚、经济实力强大,生态良好,人居环境优越,社会整体和谐,彰显现代文明的国内一流的滨海化工新城。
◆主导产业选择
第一产业:稳定粮田种植面积,稳定发展海洋捕捞业,大力发展水产养殖业,选用耐盐碱林种,大力开展植树造林。
第二产业:深度开发盐、碱、溴、苦卤化工、石油化工、农药化工四大系列产品,并发展相关或互补的其他高新技术产业,如海洋养殖与生物技术产业、纺织产业、医药行业和环保产业等。
第三产业:重点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利用原有工业基础,引进相关产业的研发、销售、采购、工业设计、咨询和创意中心等。
(4)重点规划区规划
◆用地规划:重点规划区建设用地整体上分为两个功能区块:大海路以西的居住生活区和大海路以东的工业园区。
◆道路交通系统规划:主要道路形成“三横四纵一环”的网络结构。
◆绿地系统与水系规划:到2020年,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4.1m2,绿化覆盖率35%以上。新开挖五处比较大的集中水面,五处集中水面通过环城水系相互连通,形成一个完整的城市水系。
◆市政工程规划:自建平原水库,库容为1200m3。并在平原水库北侧建设自来水厂,水厂供水规模为10万吨/日。
扩建临港工业区污水处理厂,远期最大处理能力达8-10万吨/日;新建城东污水处理厂,设计处理能力10万吨/日。
共设置3处热源:扩建现状城北热电厂(二电)和城东热电厂(热电);规划在大港路以西、工业街以北新建一座热电厂,主要供应东部工业园区用热。
◆环卫工程规划:新建垃圾填埋场一处。
1.3《临港化工园区规划》
(1)规划范围:北起北环路,南至围滩河,西起氯碱路,规划总面积22.8km2,其中起步区面积4km2。
(2)规划期限:2005年—2020年。
(3)园区定位:化学农药为主的工业园区。
(4)发展目标:优先支持大企业和骨干企业新品种的建设,使农药生产向大型化、集约化方向发展,形成综合规模较大、管理和技术水平较高的农药生产基地。
(5)规划内容:
◆起步区企业规划:起步区拟入区企业为润丰化工、盛邦鲁南、科塞基农、裕凯化工、同兴化工、永吉化工、门捷化工、金晟化工、乔昌化工、正源化工、银宇化工、裕亿化工、天福科技、淄博麦可化工、潍坊瑞海化工、潍坊鑫诺化工、济南绿霸化学品公司。
◆供水规划:在临港化工园区建设供水能力2万m3/日供水站。
◆排水系统规划:园区起步区排水系统为雨污分流系统,雨水向东排入弥河,企业产生污水则通过污水管路汇聚到东北部的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
◆供热规划:园区内拟建2.4万千瓦热电联产机组,以满足园区内企业生产、生活用蒸汽。

2.开发区环境现状及环境发展趋势
2.1规划区域环境质量现状
(1)地表水环境现状
开发区地表水主要污染源为海化集团纯碱厂、润丰化工、海化集团热电厂,三家企业排放的废水中COD等标污染负荷比累计达88.8%。根据潍坊市监测站2006年12月15-16日的监测,开发区主要地表水体弥河和围滩河氨氮、COD、BOD5、总磷、挥发酚、石油类监测值劣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Ⅴ类标准,地表水环境质量较差。
(2)大气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开发区主要大气污染物为SO2和NO2,两者等标污染负荷比为97.7%,开发区SO2和NO2排放量最大的区域为海化项目区,SO2和NO2排放量分别占区域总排放量的96.13%和97.24%,开发区主要大气污染源为海化集团热电厂和二电厂,两家企业S02等标污染负荷比为90.41%。
根据潍坊市监测站2007年4月12-18日监测,开发区12个大气环境质量监测点SO2和NO2没有超标现象,由于区域本底TSP和PM10普遍存在超标现象。双河村、规划居住区、新兴村、河套村、周家疃村和大家洼工业园六个监测点的氯化氢、氯气和溴等特征污染物也存在较为严重的超标现象,最大超标倍数在0.8-1.1之间。
(3)声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根据潍坊市监测站2006年12月11日监测,开发区区域噪声和交通噪声均满足功能区要求,区域声环境质量较好。
(4)土壤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开发区土壤环境质量好于《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三级标准,土壤环境质量较好。
(5)固体废物处理处置现状
开发区工业固体废物为碱渣、粉煤灰、炉渣、碎石料、工业粉尘等。2005年开发区共产生工业固体废物78.46万吨(其中危险废物3.61万吨),综合利用量19.8万吨(其中利用危险固废2.61万吨),综合利用率仅为25.2%;处置量为58.7万吨(其中处置危险固废1.0万吨),处置率为74.8%。
(6)生态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开发区以盐田等建设用地为主,植被覆盖度较低,人工开发强度较高,人为干扰较大,开发区生态环境较脆弱。
(7)海洋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开发区近岸海域除无机氮、磷酸盐、石油类超二类水质标准外,其它监测项目均满足二类海水水质标准。开发区近岸海域沉积物各监测项目均符合一类沉积物质量标准,调查海区沉积物总体环境较好。开发区近岸海域底栖生物多样性指数小于3,但均匀度值较高,底栖生物群落结构状况较差。
(8)卤水资源开采区地质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目前开发区天然卤水开采强度不均衡,局部开采量过大,卤水井井距过密,导致开发区形成滨海城区和老河口两个地下水降落漏斗区。
2.2规划区域环境发展趋势
(1)地表水环境发展趋势
结合1998年10月、2004年10月与2006年12月水质监测数据分析,开发区地表水中氨氮和高锰酸盐指数标准指数呈上升趋势,2006年地表水中高锰酸盐指数、氨氮等标准指数比2004年分别增加了8.67倍和14.2倍。表明随开发区不断发展,工业企业急剧增多,工业重复用水量增长速度低于工业废水产生量增长速度,开发区废水及COD等污染物排放量呈快速增长趋势,开发区围滩河和弥河水质有恶化的趋势。
(2)大气环境发展趋势
结合1998年4月,2004年4月和2007年4月大气环境质量监测数据分析,9年来开发区SO2、TSP等大气污染物标准指数出现波动,2004年以后开发区加大了工业废气治理力度,SO2、TSP标准指数呈逐渐下降趋势,表明开发区常规污染物浓度有所下降。但近年来,随开发区小规模溴及溴素深加工厂的逐年增多,开发区仍存在HCl、Cl2、Br2等特征因子超标现象,若开发区对这类大气污染源不采取相应防治措施,开发区环境空气质量仍有可能出现恶化趋势。
(3)海洋环境发展趋势
1998年至2007年开发区近岸海域水质各年均有超标指标,其中石油类、总无机氮浓度变化总体呈增加趋势,石油类到2007年超二类标准,且污染程度加重,总无机氮到2007年虽未超标,但其浓度呈逐渐增长趋势。
1998年至2007年开发区近岸海域海洋生态系统变化显著,无论从浮游植物、浮游动物还是底栖动物,其种类、密度呈逐年降低的趋势,叶绿素a2007年的数据明显小于1989年,生物多样性指数从1982年到2001年也呈逐年降低的趋势, 开发区近岸海域海洋生态系统出现退化趋势。
(4)卤水资源发展趋势分析
结合2001年、2004年和2006年山东省第四地质矿产勘查院卤水资源勘查资料分析,2001~2006年开发区卤水卤度降低3°Be′,六年间氯化钠平均含量降低了17.2g/L,溴平均含量降低了113mg/L。表明近年来随卤水资源开采强度的加大,开发区卤水品位及有益组分含量有下降趋势。
2.3开发区主要环境保护目标
表2-1     主要环境保护目标
序号 保护目标名称 保护内容及要求
1 潍坊莱州湾近江牡蛎原种自然保护区 保证原种牡蛎种群的正常繁衍
2 开发区养殖场:海化集团虾场、龙威公司虾场、渤海水产有限公司虾场、老河口养殖区、寿光市养虾场 达到《海水水质标准》二类标准
3 开发区各类湿地:包括河流及间断性溪流湿地、碱蓬草湿地、马绊草海蔓群丛湿地、芦苇湿地、虾池、潮间上带湿地、潮间中带泥质粉砂光滩湿地、潮间下带粉砂光滩湿地、低潮时水深小于6m的浅海水域 保证湿地的生物多样性
4 规划居住用地 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3类标准
5 村庄等人群聚居区(开发区内及开发区外周边区域) 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
6 弥河 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标准
7 规划的平原水库 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Ⅱ类标准
  近海海域 达到《海水水质标准》二类标准
2.4开区发区制约因素分析
(1)开发区地表水环境污染较为严重,境内主要河道水质严重超标,为劣Ⅴ类水质,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开发区经济发展。
(2)大气环境污染较为严重。开发区环境污染治理力度不够,部分规模企业大气污染治理设施运行不正常,部分小企业存在偷排现象,大气污染问题是制约开发区发展的又一主要因素。
(3)存在较多的潜在环境风险因素。开发区环境安全管理不够完善,化工企业毒气泄漏,火灾爆炸等环境风险事故发生的潜在因素多,发生环境风险事故的机率比较高。
(4)局部地区卤水资源超强度开采现象突出。开发区局部地区卤水资源过度开采引发的卤水资源品位下降和大范围降落漏斗的出现,制约了开发区海洋化工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5)开发区自然生态保护面临较大挑战。
开发区近岸海域湿地及海洋生物资源的保护,开发区北部边界外的近江牡蛎原种省级自然保护区等生态敏感地区的环境保护,是开发区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容忽视的问题,如何既能保证开发区经济的发展,又能实现生态敏感地区环境的有效保护和开发区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是开发区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较大挑战。
3.规划区域资源与环境承载力
3.1开发区大气环境承载力
根据A-P值法计算,开发区常规污染物SO2环境容量为32791t/a,低架源允许排放量4919t/a,采暖期允许排放量9837t/a。其中临港化工园区常规污染物SO2环境容量为2641t/a。
3.2开发区海洋环境承载力
在保证牡蛎自然保护区边界处COD达《海水水质标准》一类标准时,开发区COD最大允许排放量为11.79t/d。
3.3卤水资源承载力分析
开发区天然卤水控制经济基础储量124058.14万m3,控制经济预可采储量74434.87万m3;按现状开采规模,静态开采年限6.6年,动态开采年限7.2年。
3.4淡水资源承载力分析
开发区位于沿海,属资源性缺水地区。淡水全部为客水,规划近期外部水源寒桥地下水厂和平原水库可供水量为6500万m3/a,规划近期开发区用水量为4681.03万m3/a,规划近期开发区周边区域淡水资源可满足开发区发展的需要。
4.规划环境影响分析
4.1大气环境影响分析
规划近期开发区新建(扩建)项目24个,新增SO2排放量1718.9t/a,其中临港化工园区规划入园企业21个,新增SO2排放量31.9t/a、非甲烷总烃126.48t/a、甲醇64.24t/a、H2S42.84t/a、HCl2.392t/a、Cl213.5t/a。
(1)开发区大气环境影响分析
规划近期开发区新增大气污染源在采取相应环保措施的基础上,其污染物排放对开发区周边区域北陈、羊口镇任家村及侯镇老大营村等环境敏感点影响较小,SO2年均浓度增加值在0.0019mg/m3-0.0023mg/m3之间,NO2年均浓度增加值在0.0048mg/m3-0.006mg/m3之间,叠加现各敏感点现状背景值后,均能达到空气质量二级标准。
(2)重点规划区环境影响分析
规划近期开发区新增污染源在采取相应环保措施基础上,其排放的SO2和NO2对开发区各环境敏感点影响比较有限,在各环境敏感点的SO2最大日均浓度增加值在0.0002-0.0035mg/m3之间,NO2最大日均浓度增加值在0.0006-0.0102mg/m3之间,且叠加现状监测值后,各环境敏感点的SO2和NO2日均浓度能满足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要求。
(3)临港化工园区大气环境影响分析
临港化工园区各类农药企业排放的特征大气污染物多达十多种,因排放量比较小,其对周围环境影响比较有限,根据预测临港化工园区HCl在各种最不利气象条件下,对各环境敏感点最大小时浓度增加值在0.0001mg/m3-0.0023mg/m3,占标率在4.6%以下。但目前开发区双河村、新兴村、河套村、周家疃村等环境敏感点HCl超标,叠加现状值后,各环境敏感点HCl小时浓度超过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要求。因此若不对HCl、氯气等现状超标的特征污染因子进行削减,拟建的各类农药企业特征污染因子的排放等将加重对各环境敏感点的影响。
4.2水环境影响分析
(1)重点规划区水环境影响分析
根据《潍坊市海岸线划分方案》和《滨海经济开发区总体规划》,规划期重点规划区污水处理厂尾水直接排入海域,将对开发区感潮河段及近岸海域水质产生一定影响,如根据海洋环境影响预测,规划远期开发区污水处理厂排放的COD浓度增量在感潮河段的超标面积达0.49km2,叠加现状值后在感潮河段超标面积达0.63km2;挥发性酚浓度增量在感潮河段及近岸海域超标面积达2.43km2,叠加现状值后超标面积达4.08km2。
(2)临港化工园区水环境影响分析
临港化工园区各类农药企业排放的特征水污染物多达十多种,因大部分特征污染物毒性较大,且不易降解,其排放将对近岸海域水环境将产生较大影响。如根据预测规划近期临港化工园区排放量较大的2-甲-4氯若其排入海域,其浓度增量在感潮河段及近岸海域超标面积约200km2,排放量相对较小的2,6-二乙基苯胺若其排入海域,其浓度增量在感潮河段超标面积约0.15km2,因此临港化工园区特征水污染物的排放,将对开发区近岸海域尤其是牡蛎自然保护区产生明显的不利影响。
4.3声环境影响分析
规划期重点规划区工业噪声对声环境敏感点影响较小,公路噪声虽会有较大幅度增加,但类比潍坊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公路两侧30米范围可达到《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4类标准要求,在居民等环境敏感点可接受范围之内。但随大莱龙铁路运输量增加,铁路噪声在边界外120m至150m才可达4类标准要求。
4.4固体废物环境影响分析
规划近期开发区新增固废产生量为63.93万t/a,主要来自于海化集团石油分公司、热电扩建项目和临港化工园热电厂三个企业。固废种类包括粉煤灰、炉渣、脱硫石膏、污泥等。新增危险固废1.4万t/a,主要来自于农药企业的残釜液等,约为目前产生量的40%。到2010年开发区年产生固体废物为142.4万t/a,其中危险固废为5.01万t/a。根据开发区现有的产业基础,粉煤灰和炉渣可用于生产水泥和制砖,提高其利用率。可燃性危险固废可送至开发区焚烧炉进行焚烧处理,对于不可燃成分送有资质的专门单位处理。规划期可实现固体废物不外排。
4.5卤水资源开采环境影分析
按目前年消耗卤水11300万m3预测,规划期开发区地下水降落漏斗平均每年向外发展370米,地下水降落漏斗规模将在现有基础上有大幅度的增加。
4.6生态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1)陆域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规划期开发区虽以盐田、工业用地和交通建设用地等人工景观占主导地位,但由于对生态环境质量有较强调控能力的林地、草地、河流等控制性组分的面积及斑块数明显增加,其空间分布的均匀程度和连通程度也有所增强,规划实施后开发区生态环境质量会有所改善。
(2)海洋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在规划方案下开发区污水处理厂排放的挥发酚、氨氮等污染物,将对近岸海域的贝类、鱼类等水生生物产生不良影响。同时,临港化工园农药废水中特征污染物,如排放量较大的2-甲-4氯、莠去津等为有机污染物,性质稳定不易分解,能较长时间滞留和积累,对海洋生物毒性较大。尤其对富集能力较强的牡蛎,生长速率和品种质量产生较大影响。而且目前国内还有许多农药特征污染物无排放标准,规划期在大多农药特征污染物无排放标准和质量标准,大部分特征污染物对海洋生物影响不确定的情况下,将含多种农药特征污染物废水排海生态风险较大。
4.7社会经济环境影响
规划实施能加快开发区的城市化进程,调整开发区产业结构和合理布局,同时对潍坊市的经济发展起到带动和促进的作用。总体来说,规划的实施有利于改善开发区居民的生活水平和提高经济实力。
5.开发区环境风险影响分析
5.1各园区环境风险分析
5.1.1海化项目区环境风险影响分析
海化项目区以纯碱、氯碱、石油化工、盐化工等行业为主的工业园区,其环境风险影响主要有两方面特点:一是海化项目区潜在环境风险事故以火灾爆炸风险事故为主,其直接环境影响范围一般局限于厂区内部,但在事故未能完全控制的情况下,可能引发火灾爆炸事故的链发效应,使海化项目区大气环境受到较为严重的污染。而且火灾爆炸风险事故引发的消防水外排等伴生环境污染事故,具有水环境影响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的特点。
二是虽然有毒有害物质比易燃易爆类储存量相对较小,但受规划布局影响,一旦纯碱、氯碱、石油化工、盐化工等行业有毒有害物质发生泄露风险事故,可能受环境风险一般影响的规划居住区面积最大为9km2,由于此类风险影响为短期非伤亡性影响,事故发生概率在2×10-4~1×10-5之间,在居民聚居区等环境保护目标可接受范围之内。
5.1.2临港化工园区环境风险影响分析
临港化工园区是以农药化工行业为主的工业园区,园区极度和高度危害类物质多达40多种,其环境风险影响主要有两方面特点:一是从大气环境影响特点分析,临港化工园区有毒有害物质种类多、毒性大,各类农药企业布局较为集中,环境风险事故造成的环境污染过程复杂,有毒有害物质泄露事故引发的二次污染,对人体毒害作用大,对环境影响严重。
二是从环境风险事故的大气环境影响范围分析,临港化工园区有毒有害类物质泄漏最大可能影响范围在园区周边约3400米范围,因临港化工园区与规划居住区距离在5公里以上,因此环境风险事故对居住区等环境敏感区影响比较有限。
5.1.3新兴化工园区环境风险影响分析
新兴化工园区是以溴及溴深加行业为主的园区,企业生产过程涉及较普遍的危险物质主要有液氯、溴、盐酸、硫酸、硫磺、液碱等,目前新兴化工园区是开发区危险物质种类及储存量相对较少,危险性生产设施及储存设施规模相对较小的园区,园区潜在环境风险事故可能影响区域为园区周边约1400m范围,因规划居住区与新兴化工园区相隔5公里以上,因此园区潜在环境风险事故对规划居住区环境影响较小。
5.2重点规划区环境风险影响分析
重点规划区各化工园区80%以上危险物质从外地购买,危险物质运输频次高,运输的危险物质毒性大,而海化项目区、临港化工园区和新兴化工园区与外部联接的道路,大多从规划居住区穿越,因此危险物质运输过程中,若发生环境风险事故对沿线居民及生态环境产生较大影响。
6.规划选址及布局合理性分析
6.1规划选址合理性分析
6.1.1开发区选址合理性分析
(1)开发区选址规划相性容性分析
开发区选址与山东省《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山东省海洋经济“十一五”发展规划》、《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山东省碧海行动计划》,与潍坊市的《潍坊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潍坊生态市建设规划》、《潍坊市沿海地区概念性规划》等各层次规划发展方向和发展策略基本一致,开发区选址与各层次规划均具有较好的相容性。
(2)开发区区位优势
开发区是环渤海经济圈的节点、山东半岛城市群、莱州湾海洋化工协作区的重要节点、潍坊都市圈北部重要功能区块、潍坊北部滨海地区核心区,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
(3)开发区选址资源环境协调性分析
从资源环境角度分析,滨海开发区选址优势大于劣势,既依托现有资源,又滨海临港,交通便利,既有一定的产业基础,又有充足的土地资源,只是大气和水环境质量较差,生态环境较脆弱,但这些劣势可以通过规划和开发区建设管理上得到改善。
6.1.2重点规划区选址合理性分析
从环境影响角度分析,重点规划区建设对生态环境破坏较小;从交通条件分析,重点规划区交通便捷,距潍坊港距离最近,潍坊市的益羊铁路、环渤海荣乌高速公路、济青高速公路等公路贯穿其间;从发展空间分析,重点规划区向北向东均有较大发展空间,向东可与央子项目区向连,产生整体效应。重点规划区选址基本合理。
6.1.3农药基地选址合理性分析
滨海开发区农药基地是对《农药工业“十一五”发展指南》原药生产集约化、规模化,在山东、江苏等省建设农药生产园区的具体落实。另外从资源环境角度分析,农药基地选址优势大于劣势,农药化工原料可依托海洋化工生产的溴素、溴化物、甲烷氯化物,农药企业可依托园区现有的配套基础设施,基地建设有利于农药产业集约化生产、规模化经营、集群化发展,提高农药行业竞争力,有利于农药企业污染集中治理,减轻企业环保投入,最大限度降低农药行业分散布局产生的环境污染,农药基地选址基本合理。
6.2规划布局合理性分析
6.2.1开发区规划布局合理性分析
从开发区对周边区域环境敏感点影响分析,规划期开发区新增大气污染源在采取相应环保措施的基础上,其污染物排放对开发区周边区域北陈、羊口镇任家村及侯镇老大营村等环境敏感点影响较小,叠加现状背景值后,均能达到空气质量二级标准。
从开发区环境敏感性分析,《开发区土地利用规划》总体布局基本合理,但同时也存在局部区域布局不合理的地方,主要表现在部分农村居民点规划于耕地、草地、林地等生态服务功能较高区域,极少部分农村居民点和盐化工用地规划于断裂带上。规划期必须对《开发区土地利用规划》作进一步调整,促进区域生态环境的改善,确保区域安全。
6.2.2重点规划区布局合理性分析
从空间结构布局分析,工业区与居住区分开布局,道路及绿地等纵横分布于其中的布局,极大降低了工业区对居民区的环境影响,根据预测,在规划布局下,工业园区排放的SO2和NO2对规划居住区的影响较小,叠加现状监测值后SO2和NO2日均浓度能满足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要求。同时工业用地、居民用地与绿地斑块镶嵌、廊道楔入的格局,有效分隔了化工园区与居住区,通过发挥绿地阻隔、吸收噪声及有害气体的功能,减轻了化工园区对居民区的危害。因此,从宏观层次分析开发区重点规划区总体布局基本合理。
从建设用地布局分析,建设用地总体布局基本合理,但在局部布局上还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表现在规划的工业用地中6%的工业用地为不适宜的工业用地,49%为基本适宜用地;在规划的居住用地中10.5%为不适宜的居住用地,79%为基本适宜居住用地;在规划的仓储用地中62%为基本适宜仓储用地。
6.2.3北方农药基地规划布局合理性分析
(1)农药基地总体布局合理性分析
从环境风险角度分析,农药基地与规划居住区距离较远,其潜在环境风险事故对居住区居民影响较小;从大气环境影响分析,农药基地在采取相应环境污染防治措施前提下,排放的特征污染物HCl对开发区各环境敏感区最大小时浓度增加值占标率仅为4.6%,农药基地对规划居住区环境空气质量的影响比较有限。农药基地在开发区的布局基本合理。
(2)农药基地内部布局合理性分析
内部企业布局存在一定不合理性,表现在可能产生化学反应或释放对机体产生协同效应的两种或多种危险物质的农药企业布局在相邻区域。
从环境影响、地形条件分析,农药基地内部污水处理厂及临港化工园区热电厂等配套基础设施布局基本合理。
7.规划替代方案和环境影响减缓措施
7.1规划替代方案
7.1.1排水规划替代方案
(1)开发区排水规划替代方案
①方案简述
由于开发区污水处理厂尾水直接排海对海洋环境及牡蛎自然保护区等环境敏感点影响较大,因此建设开发区污水除循环冷却水等清净下水直接排海外,其余污水经多次处理后,回用于乙炔发生、冲厕等水质要求较低的环节。
②方案经济可行性分析
开发区拟建的临港化工园区工业污水处理厂、扩建开发区综合污水处理厂、拟建的中水处理厂和有机废液集中焚烧系统,其建设总投资约为1.94亿元。
通过集中处理,临港化工园区企业吨废水处理成本将增加3.37-4.4元,按润丰化工厂草甘膦生产装置计算,吨产品废水处理费用将增至1214.4元/t,占其吨产品收入的4%,属于企业可承受范围。另外,规划近期每年中水可替代770.08万吨新鲜淡水,按目前开发区淡水单价4.13元/吨计算,中水1.5元/吨计,接收使用中水的企业,每吨水可节省水费支出2.63元,全年可节省水费开支2025.3万元。通过废水集中焚烧,可生产蒸汽1050-2100t/d,按每吨蒸汽120元计算,每吨废水产蒸汽的经济效益为360元,全年蒸汽生产经济效益达4599-9198万元。
该方案不但可大幅度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总量,还可避免区域先污染后治理的问题,降低了区域治污成本,因此在经济是可行的。
(2)临港化工园区排水规划替代方案
建议临港化工园区污水不直接排入开发区综合污水处理厂(现有污水处理厂),在临港化工园区新建污工业污水处理厂,要求各企业污水处理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三级标准及工业污水处理厂接管要求后,才能排入综合污水处理厂。同时,在临港化工园区新建处理农药企业高浓度有机废液的焚烧装置,并推荐采用循环流化床焚烧炉。
7.1.2规划布局替代方案
(1)开发区规划布局替代方案
建议对《开发区土地利用规划》中规划布局于耕地、草地、林地,断裂带及两侧200米范围的农村居民点和盐化工用地,改为有林地或草地,严禁作为建设用地。
(2)重点规划区规划布局替代方案
①用地布局替代方案
结合用地布局方案合理性评价的结论,对部分用地布局进行调整,在此提出以下用地布局替代方案,见表7-1。
表7-1   重点规划区部分用地布局替代方案
  较适宜用地调整方案 不适宜用地替代方案
工业用地替代方案 4、5,6、7、10、11、15评价单元建议布局污水排放量较小的企业。 30、31评价单元建议由规划的工业用地调整为绿化用地。
23、24、25评价单元建议将占用耕地或草地作为企业内部的绿化用地
26,27评价单元建议作为远期的预留工业用地
28、29评价单元建议增加防护林面积,防护林宽度不小于150m,减少企业生产对周边环境影响.
居住用地 32,33、34、35、36、38、39评价单元北边界增加宽度不小于50m的绿化防护带,绿带应选用能吸收有害气体的树种,居住区尽量布局在向南一侧。 37、63、71、72、79评价单元建议由规划的居住用地调整为绿化用地。
40、41、64、65、69评价单元建议将占用的耕地或林地保留为居民区内的绿化用地。
42、43、46、47、48、50、53、54、55、60、61、62、66、67、70、73、76、77、78评价单元北边界增加宽度不小于50m的绿化防护带,居住区尽量布局在S、SSW、SE等的侧风向。
仓储用地 80,81评价单元建议作为远期预留的仓储用地   
82评价单元将地下水埋深较浅地段调整为仓库配套设施用地。
②绿地规划替代方案
建议将40、41、64、65、69评价单元占用的耕地或林地调整为居民区内的绿化用地,减少生态损失,发挥绿地调节改善居住区环境质量的功能。
建议32、33、34、35、36、38、39、42、43、46、47、48、50、53、54、55、60、61、62、66、67、70、73、76、77、78评价单元北边界增加宽度不小于50m的绿化防护带,绿带应选用能吸收有害气体的树种。以减小工业园区企业对居住区大气环境的影响。
建议大莱龙铁路两侧建设宽度15m-30m的高密度绿化防护林带,减缓交通噪声对居民区等环境敏感点的影响。保证居住区声环境质量达《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中2类标准。
建议23、24、25评价单元将占用耕地或草地调整为企业内部的绿化用地,28、29评价单元增加防护林面积,防护林宽度不小于150m,减少企业生产对周边环境影响。
(3)北方农药基地布局替代方案
建议对可能产生化学反应或释放对机体产生协同效应的两种或多种危险物质的农药企业尽量不要布局在相邻区域。
7.2环境影响减缓措施
7.2.1大气环境污染减缓措施
7.2.1.1开发区大气环境污染减缓措施
降低煤炭在能源结构中的比例,加强洁净煤技术的利用。规划远期要逐步取消秸秆燃烧,使居民用能全部采用电力、液化气、天然气等较为洁净的能源。
7.2.1.2重点规划区大气环境污染减缓措施
(1)严格控制燃烧废气排放
开发区各企业必须严格执行燃烧废气排放控制标准,重点规划区内实施集中供热,逐步取缔小锅炉。
(2)加强工艺废气的治理
建议采取等量淘汰,增产不增污的原则,严格控制开发区溴及其深产品加工的规模,加快各溴素及其深加工企业产业升级和企业整合,提高溴素利用率,减少HCl、Cl2、Br2等特征污染物排放。严格特征污染排放标准,严格控制各主要特征污染物的排放量。
(3)严格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
目前开发区二氧化硫排放总量为8386吨,将超出十一五总量(7227吨)1159吨,二氧化硫削减方案如下:
上大压小:在海化集团热电厂三、四期建成后,关停一期五台锅炉和相应机组,削减SO22220.1t/a。
技术改造:2008年前完成海化集团二电厂的脱硫技术改造,采用湿法脱硫技术,脱硫效率按85%计,可削减SO2 662t/a
区域替代:根据临港化工园企业蒸汽需求量情况,建议开发区开展临港化工园热电厂可行性研究等工作,尽快取代临港化工园、新兴工业园内的现有自备锅炉,可减排S02192.2t/a。
7.2.1.3北方农药基地大气环境污染减缓措施
(1)加强有组织排放工艺废气治理
对各农药企业生产中的工艺废气建议采用以下方法治理,推荐采用水吸收及碱吸收法治理HCl和H2S,氨吸收装置治理氨,氢氧化钠溶液二级洗涤法去除氯。
(2)无组织排放工艺废气治理
对挥发性物料和溶剂,采用贮罐集中供料和贮存,减少搬运、投料等过程的物料损耗和废气污染物排放;同时应选用密闭设备、管路,在灌装机上方设集气罩收集废气,经一定高度的排气筒排放。对恶臭污染物应采取燃烧处理。
7.2.2水环境污染减缓措施
7.2.2.1开发区水环境污染减缓措施
要求开发区按开发区总体规划要求,加快污水管网建设进程,保证开发区各企业污水管网收集后,由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杜绝企业废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地表水体的现象。同时,建议潍坊市人民政府尽快制定弥河流域水污染控制规划,提出弥河流域各主要排污单位的污水排放削减方案及弥河流域污水整治方案,确保弥河流域各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
7.2.2.2北方农药基地水污染防治措施
各农药企业的生产工艺废水和生活污水分别处理。对含活性物质的高浓度有机废水单独收集,蒸发浓缩,蒸发后的釜残液采用焚烧工艺处理。其余部分废水采用物化或生化法预处理后与生活污水及蒸出液混合后,达到污水处理厂接管标准要求后,排入园区污水处理厂。
7.2.3固体废物处理处置措施
①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处理处置规划
对开发区主要的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如粉煤灰、炉渣和碱渣采用各种综合利用方式,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80%以上。
②危险固体废物处理处置规划
规划近期开发区应强化危废转移联单管理制度,建立危险废物重点控制企业名录,加强对危险固体废物的管理。在开发区新建焚烧装置,对各种可焚烧的生产废渣、废溶剂、废包装材料、蒸馏釜残、高浓度工艺废水、生化系统的剩余污泥等危险废物进行焚烧处理。
7.2.4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建立开发区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综合决策机制,加强重点规划区园林绿化,充分发挥园林绿地吸灰、吸尘、吸收有毒气体、减弱噪声,改善小气候等功能。加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海洋捕捞业逐步实现限额捕捞制度,控制和压缩近海传统渔业资源捕捞强度,继续实行禁渔区、禁渔期和休渔制度,确保重点渔场不受破坏。
7.2.5卤水资源保护措施
将开发区划分为卤水资源限制开采区、禁止开采区两类卤水资源开采区和6个卤水资源开采亚区,优化开采区矿区面积不得小于0.7平方公里,卤水井井距应大于150m。限制开采区卤水井井距应大于350m,禁止开采区内不得从事卤水资源开采活动。
7.2.6环境风险防范措施及应急预案
(1)合理规划风险源布局
合理规划企业布局,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将海化项目区中以溴化物、白炭黑厂等分布有重大危险源的企业,移至规划的海化项目区东部,天祥化工移至海化项目区最东北角,将规划居住区潜在环境风险降至最低。
(2)合理规划危险物质运输路线
将从规划居住区外围通过的交通干道规划为危险物质运输专用线,各危险物质运输车辆只允许在规定时间从运输专用线通行,规划居住区内的其余公路禁止危险物质运输车辆通行。
(3)加强危险性物质和风险源管理
建立海化项目区、临港化工园区和新兴化工园区危险性物质动态管理信息库和重点风险源动态管理信息库,按生产设施涉及的危险物质危险性级别及生产设施规模,将潜在环境风险危害大的生产设施列为重点监控管理对象。
(4)加强企业及园区环境风险应急设施建设。
8.环境管理规划
8.1环境管理机构
建立开发区及企业两级环境管理机构。
8.2环境管理内容
(1)严格新建项目的环保准入。
(2)加强开发区污染防治设施的运行与管理。
(3)完善入区建设项目的环评简化方案。
9.公众参与
评价单位在开展开发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进行了公众参与调查,本次调查对象涉及受开发区影响企业,城市居民和周边农村居民以及相关政府部门管理人员,共102人。调查形式有座谈会、问卷调查、随机采访。从问卷调查结果来看,97%的人认为滨海经济开发区的规划有利于地区发展。公众对开发区规划、建设及环境保护方面建议及要求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建议加大开发区环境整治力度,开展环境专项整治;二是建议加大环保投入和加大环境监测力度,杜绝高污染高耗能企业进驻开发区工业园;三是建议开发区加大环保监察力度,切实做好环保工作。
10.评价结论
滨海经济开发区位于潍坊北部滨海地区中心位置,是环渤海经济区“C”字型“渤海金项链”中重要一环,山东半岛城市群莱州湾海洋化工协作区的重要节点,开发区规划实施,对开发区的经济发展将起到积极的带动和促进作用。虽然规划实施和区域开发会带来一定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问题,但只要开发区不断完善规划方案,落实本次评价提出规划替代方案及环境影响减缓措施,加强开发过程的环境管理和污染控制的前提下,开发区规划是可行的。
该会员没有填写今日想说内容.

1

主题

1454

铜板

3

好友

助理工程师

Rank: 5Rank: 5

积分
337
发表于 2011-2-25 14:2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要学习 怎么样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在线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