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年代与生物的进化 | 2004-06-29 20:47:51 |
地质科学家说地球至少有46亿岁。人类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只有几千年。那么,我们是怎样知道地球年龄的呢?
推算地球年龄,主要有岩层方法、化石方法和放射性元素的蜕变方法等。根据鉴定,地球上最古老的岩石,是在格陵兰岛西部戈特哈布地区发现的阿米佐克片麻岩,年龄约有38亿岁。而太阳系的碎屑,年龄都在45亿~47亿年。因此认为,包括地球在内的太阳系面员大都在同一时期形成。
依照人类历史划分朝代的办法,地质学家将地球自形成以来的时间划分为5个“代”,从古到今是: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有些代还进一步划分为若干“纪”,如古生代从远到近划分为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泥盆纪、石炭纪和二叠纪;中生代划分为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新生代划分为第三纪和第四纪。这就是地球历史时期的最粗略的划分,我们称之为“地质年代”,不同的地质年代人有不同的特征。
距今24亿年以前的太古代,地球表面已经形成了原始的岩石圈、水圈和大气圈。但那时地壳很不稳定,火山活动频繁,岩浆四处横溢,海洋面积广大,陆地上尽是些秃山。这时是铁矿形成的重要时代,最低等的原始生命开始产生。
距今24亿~6亿年的元古代,地球上大部分仍然被海洋掩盖着。到了晚期,地球上出现了大片陆地。“元古代”的意思,就是原始生物的时代,这时出现了海生藻类和海洋无脊椎动物。
距今6亿~2.5亿年是古生代。“古生代”是意思是古老生命的时代。这时,海洋中出现了几千种动物,海洋无脊椎动物空前繁盛。以后出现了鱼形动物,鱼类大批繁殖起来。一种用鳍爬行的鱼出现了,并登上陆地,成为陆上脊椎动物的祖先。两栖类也出现了。北半球陆地上出现了蕨类植物,有的高达30多米。这些高大茂密的森林,后来变成大片的煤田。
距今2.5亿~0.7亿年的中生代,历时约1.8亿年。这是爬行动物的时代,恐龙曾经称霸一时,这时也出现了原始的哺乳动物和鸟类。蕨类植物日趋衰落,而被裸子植物所取代。中生代繁茂的植物和巨大的动物,后来就变成了许多巨大的煤田和油田。中生代还形成了许多金属矿藏。
新生代是地球历史上最新的一个阶段,时间最短,距今只有7000万年左右。这时,地球的面貌已同今天的状况基本相似了。新生代被子植物大发展,各种食草、食肉的哺乳动物空前繁盛。自然界生物的大发展,最终导致人类的出现,古猿逐渐演化成现代人,一般认为,人类是第四纪出现的,距今约有240万年的历史。
人类居住的地球就是这样一步一步地一直演化到现在,逐渐形成了今天的面貌。 隐生宙包括冥古代、太古代和元古代三个代,绝对年龄是46~5.45亿年,期间延续了40.55亿年,占整个地球年龄的88.15%。但在这些巨厚的古老的岩层中,生命的记录是极为贫乏的。 冥古代(46~38亿年前),不仅在全球内地层的发现极为罕见,而且由于历次岩浆混合作用,即使有所发现也面貌全非,这为地质研究带来极大困难,以致于在地层时代划分上未能细分出纪来。冥古代是一个没有生机的死寂的时代。在地球形成初期,地球表面到处是裸*露的熔岩、火山及陨石撞击的陨石坑,没有海洋,也没有氧气,更没有生物。到40亿年以后才逐渐由岩浆排气形成原始海洋,生命开始无机化学演化。大陆地壳开始形成。 太古代(38~25亿年前),由于地层露出极少且研究程度低,所以未分纪。在太古代,首先是海洋中产生大量的氧、氮、氢、碳,生命完成了从无机物到有机物的化学演化阶段,开始向生物学演化阶段迈进,产生了第一个能自我复制的生物大分子系统——dna与rna,从而最简单、最原始的第一个原核单细胞生物诞生了,时间是距今38亿年前。生命的诞生是迄今为止最重大的宇宙事件!大约在32~29亿年前能进行光合作用的藻类开始出现,它能消耗二氧化碳,产生出氧气。大约到27亿年前,游离氧在海洋中出现。接着绿色藻类大量繁殖,加快了大气和海洋环境的变化,使其有利于高等喜氧生物的发展。地球的各圈层逐渐分化,陆核开始形成,或者可以说,地球已经走过了它的童年。这段时间长达13亿年。 元古代(25~5.45亿年前),在国际上由于研究程度低,只是晚元古代最末一个纪——震旦纪已由中国提出并得到世界地层委员会认可,其余均未细分纪。在我国对元古代地层进行了大量的长期的研究,并从早到晚细分出:五台纪、滹沱纪、长城纪、蓟县纪、青白口纪和国际上已经认定的震旦纪,一共6个纪。在元古代地壳发生强烈活动,地壳岩石发生变形变位,古板块开始运动,一些地区隆起形成高原和高山,另一些地区下陷变成平原或海洋,但总的趋势是大陆不断扩大。在大气中,气体发生巨变,变成以二氧化碳为最多。在海洋里,真核生物开始出现并大量繁殖。之后又出现了结构极简单的多细胞生物。海洋里最为繁盛的是菌藻植物,它们的活动促成二氧化碳和海水中的钙、镁等元素相结合,于是碳酸钙镁等物质便沉淀在海底,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减少,氧和氮的含量逐步增加,海水中形成以氯化物为主的多种盐类。在这种环境中,生命加速发展,大量的蓝绿藻、红藻、褐藻、硅藻以及大量的藻迭层石先后繁盛起来。因此,这一时代被称为‘藻类时代”。在元古代末期还出现了埃迪卡拉动物群,这是一群很小很脆弱、结构极简单的微体动物,由于演化进入误区,没有成功,很快便全部绝灭了。 整个隐生宙,在漫长的40.55亿年中,生命仅仅完成了从萌芽到极低级的菌藻类,个体非常微小,以微米计,以致于肉眼无法辨认,要借助于显微镜放大几十倍、几百倍才可以看清物种。由它们以亿万计的群体而组成的叠层状遗迹,即叠层石,才能够供宏观辨认。震旦纪末期出现的既微小又脆弱的极低等的微体动物埃迪卡拉生物群,也只昙花一现,演化未能成功而全部绝灭,造成演化悲剧。从38亿年前的生命诞生到后来5.45亿年前的生命第一次大爆发,生命用了32.55亿年的漫长时间才完成了极微小、极简单又极低级的菌藻类演化,可见早期生命在很长很长的时间里探索,久久找不到出路,是如此的艰难困苦 地质年代与生物发展阶段对照表 | | | | 年代
百万年前 | 主要事件 | 始 | 终 | | | | | 0.01 | | | | 2.4 | 0.01 | | | | 5.3 | 2.4 | | | 23 | 5.3 | | | 36.5 | 23 | | | 53 | 36.5 | | | 65 | 53 | | | | | 135 | 65 | | | | 205 | 135 | | | | 250 | 205 | | | | | 290 | 250 | | | | 355 | 290 | | | | 410 | 355 | | | | 438 | 410 | | | | 510 | 438 | | | | 570 | 510 | | | | | | 1800 | 570 | | 青白口纪 | | | 1800 | | 蓟县纪 | | 长城纪 | | | 2,500 | | | | | 4,550 | 2,500 | |
|
| | | | |
| [/td][td=1,1,0 height=21] | [/td][td=1,1,0 height=21] | [/td][td=1,1,0 height=21] | [/td][td=1,1,0 height=21] | |
| | | |
| |
| | |
| | [/td][td=1,1,0 height=21] | [/td][td=1,1,0 height=21] | |
| | |
| | [/td][td=1,1,0 height=21] | [/td][td=1,1,0 height=21] | |
| [/td][td=1,1,0 height=21] | [/td][td=1,1,0 height=21] | |
| |
| [/td][td=1,1,0 height=21] | [/td][td=1,1,0 height=21] | | | |
| [/td][td=1,1,0 height=21] | | |
| | [/td][td=1,1,0 height=2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迁西构造期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