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视频|新人指南|投诉删帖|广告合作|地信网APP下载

查看: 1103|回复: 1
收起左侧

中国地质人才存4个不足 人才短缺问题呼声再起

[复制链接]

276

主题

5805

铜板

196

好友

资深会员

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

积分
3271
发表于 2010-11-1 13: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源:科技日报 
新闻链接

  余际从教授建议: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与法规,鼓励国土资源行业支持办学。

  他说,《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高水平行业特色大学“部部共建”、“省部共建”工作的意见》,明确行业部门、教育部和地方政府在“部部共建”、“省部共建”工作中的职责,使高水平行业特色大学共建工作得到落实。制定招生及培养优惠政策,吸引生源报考地勘类专业。制定有关法规,鼓励地矿行业企事业单位积极接受大学生实习,免收实习费,修改有关保险制度,建立各方分担学生实习安全风险责任机制。国家地质公园为地学类学生实习基地,对实习学生免费开放。

  我国地质人才短缺问题已呼吁了多年,近年来,虽然高校在招生上采取了一些措施,但人才缺口依然很大。在10月15日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召开的中国地质学会地质学史专业委员会第22届学术年会上,专家学者再次呼吁加大地学人才培养力度。


  我国地质人才存在4个不足,1个不完善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余际从教授一直关注地质人才短缺问题,他的研究表明,我国地质人才存在4个不足、1个不完善现状。也就是人才总量不足,一线人才严重不足,创新人才不足,领军型人才不足,人才机制不完善。可从图1及表1、表2中看出。

  从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我国地质人才占从业人员比例偏低,高学历人才比例偏低,专科、中专技校层次比例偏高。

  经预测,地质人才需求强劲,2015年人才需求为25.7万、2020年人才需求为33.3万,其中领军型、市场型、复合型和工程师型人才需求迫切。

  西部、基层吸纳本科以上人才难,地勘一线人才短缺

  余际从教授分析。由于多种原因,西部地区、基础单位难于吸纳本科以上人才,以致地勘一线人才短缺问题十分突出,领军型创新型复合型人才更加稀缺。虽然毕业生外语、计算机水平较高,但地质专业实践能力有所下降。“这些问题已历史地摆在地质教育的面前,显然这是一种社会责任,不能推脱。”见表3

  地质教育的特殊性急需国家宏观指导,培养输送一线急缺人才

  余际从教授指出,我国地质教育改革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人才培养模式变化不大,仍是“应试教育型”和“知识扩容型”。此外,还有高等地质教育如何定位问题,“目前的同质化现象严重,大家都要办研究型大学,一线急缺人才谁来培养输送”。他认为,地质教育要为地勘一线培养输送人才。

  中国地质大学原校长赵鹏大院士认为,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后,虽然基本解决了部门所有,“条块分割”问题,但却出现了地质教育“边缘化”和招生就业“市场失灵”问题。他提出,地质教育的特殊性即公益性、超前性、艰苦性,急需国家加强宏观指导。

  提高社会认知度是地质教育发展必须突破的藩篱

  余际从教授认为,地质教育不同于其他自然学科具有广泛的社会认知,是冷门专业。一些人对地质的认识还停留在传统地学时代,对地质工作者持歧视态度,所以生源欠佳,毕业后不愿去地质队工作。他认为,提高社会认知度是地质教育发展必须突破的藩篱。

  高校现有教学资源难以满足地质人才培养需要

  余际从教授分析,高校扩招带动了高校办学后,资源的增加,办学条件有了一些改善。但由于已有资源基础较差,所以办学资源的增加赶不上招生增加和教学改革的需要。在对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成都理工大学、西北大学地质系、南京大学等10所学校的调查中,数据表明多数学校多数指标不合要求,尤其是生均土地,教学用房,宿舍面积,仪器设备,师生比例等都是超负荷运行,直接影响校园和谐和教学及师资水平的提高。

  在教师结构中,学源结构欠佳,本校毕业生比例达48.6%,个别学校甚至高达72%,有国外学习经历少,大专比例偏高,博士生比例偏低。

  培养中小学生“地学兴趣”,引导青少年报考地学专业

  “地质学科不同于其他自然科学,它不被社会广泛认同,属冷门专业。而缺乏广泛的公众认识,是难于发展提高的。”余际从教授提出,要建立大学前、大学间、大学后、社会公众“四位一体”的地质人才培养体系。大学前,培养“地学兴趣”、引导青少年立志献身地球科学,高考报考地学专业;大学间,突出“发现能力”的培养,为探索地球奥秘打下基础;大学后,以“创新能力”为重点,做出突出贡献;社会公众,突出“地学意识”为地质人才成长提供和谐肥沃的发展土壤。

  建立大学前、大学间、大学后完整的地质人才培养体系

  余际从教授建议,在中小学中开设地球科学相关课程,如地理、地质、气象、生态与环境等。大范围经常地组织地学夏令营、社会实践日、地球日、地学科普展等,增强中小学生地球科学基本知识,形成珍爱地球、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意识,确立献身地球科学事业的志向。

  大学间,突出“实践能力”“发现能力”培养。在“厚基础、宽专业、多方向”的基础上,通过产学研用相结合,中外联合,跨学科、跨校联合,课内外结合、教学科研结合等多种方式,构建起以“发现能力”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提高素质,使学生德智行美全面发展。

  大学后,突出“创新能力”培养。确立科学的人才观,创造优良的人才发展环境,依托高校开展继续教育,不断充实新知识、新技术,依托各类项目和实验室培养骨干人才,依托重大工程和国家级项目培养拔尖人才,国内外著名专家指导培养领军型人才等。建立起以“创新能力”为核心的地质人才培养体系。

  加大投入,规划国家级地学实习基地建设

  余际从教授建议,按大区分布,在现有的基础上,建设6个国家级地学实习基地。采取“国家投入、专管共用、开放共享”的原则,既是地质高校培养学生的实习基地,也是社会实践基地和中小学生地学夏令营和科普营地。

  此外,他提出,加大对地质教育投入、改善办学条件。他认为,应继续增加地质类专业学生拨款标准,加大地质类高校基本建设及专项经费支持力度,设立国家级地质专项奖学金,给予地质类专业高校实习经费补贴等。

  为鼓励地质人才去勘探一线工作,他建议,政策倾斜,完善津贴补贴政策。给一线人员大幅度提高野外津贴,改善工作条件和文化生活。设立国家功勋地质队员称号,享受“五一”劳动奖章待遇,赴边疆工作满十年后可自选户口所在地等。

107

主题

6451

铜板

223

好友

钻石会员

Rank: 26Rank: 26Rank: 26Rank: 26Rank: 26Rank: 26Rank: 26

积分
8185

爱心勋章地信元老灌水勋章荣誉会员勋章活跃勋章地信专家组VIP勋章贡献勋章成就学员勋章

发表于 2010-11-1 15:08 | 显示全部楼层
是的,我国地质人才存在不足,尚不完善
该会员没有填写今日想说内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在线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