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视频|新人指南|投诉删帖|广告合作|地信网APP下载

查看: 5670|回复: 4
收起左侧

某地铂等贵金属元素资源评价报告

[复制链接]

1986

主题

10万

铜板

98

好友

技术员

Network change life, change t

积分
17879

斑竹勋章地信元老

QQ
发表于 2009-11-30 16: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某地铂等贵金属元素资源评价报告
  
  
目   录
第1章  前  言 1
1.1  目的任务 1
1.2  工作区范围和自然地理条件 1
1.3  本次工作概况 3
第2章 以往地质工作程度 4
2.1  以往区域工作情况 4
2.2  以往地质矿产工作 4
2.3  以往科研工作情况 5
第3章  区域地质、物化探特征 6
3.1  区域地质矿产特征 6
3.2  区域地球物理特征 9
3.3  区域地球化学特征 13
第4章  区域矿产资源远景评价 16
4.1  Pt、Pd、Au区域化探成果 16
4.2  Pt、Pd、Au区域化探异常 21
4.3  Pt、Pd、Au矿产资源远景分析 29
第5章  成矿远景区矿产资源评价 30
5.1  ¥¥县1一带金异常详查 30
5.2  ¥¥县桥头金矿及其外围地质普查 35
5.3  ¥¥金矿床及铂族元素矿化特征 50
第6章  普查工作方法及质量评述 55
6.1  工作部署及方法使用情况 55
6.2  普查工作方法及质量评述 55
6.3  数据处理及图件编制工作 61
第7章  结   论 61
7.1  取得的主要成果 62
7.2    建  议 64
7.3  存在问题 65
附件(一) 桥头金矿资源量计算表






  
报 告 附 图 目 录
顺序号   图号        图            名                比例尺
  1      1       ***地质矿产图              1:500000
  2      2       ***铂地球化学图            1:500000
  3      3       ***钯地球化学图            1:500000
  4      4       ***金地球化学图            1:500000
  5      5       ***铂异常图                1:500000
  6      6       ***钯异常图                1:500000
  7      7       ***金异常图                1:500000
  8      8       ***铂钯金组合异常图        1:500000
    9      9       ***Ⅰ~Ⅰ′地化剖面图      1:50000
   10     10       ***Ⅱ~Ⅱ′地化剖面图      1:50000
   11     11       ***Ⅲ~Ⅲ′地化剖面图      1:50000
   12     12       ***Ⅳ~Ⅳ′地化剖面图      1:50000
   13     13       ***Ⅴ~Ⅴ′地化剖面图      1:50000
   14-15  14       1工区土壤测量成果图                 1:10000   
   16     15       1工区TC11素描图                   1:100
   17     16       1工区TC13素描图                   1:100
   18     17       ***¥¥县刀扎—洛大一带地质图
(附工作程度)                           1:50000                                            
19     18       ***¥¥县桥头金矿地质草图            1:10000
   20     19       ***¥¥县桥头金矿土壤测量
Au、Hg、As、Sb综合异常图              1:10000
  21-22   20       ***¥¥县桥头金矿矿区地质图          1:2000
   23     21       ¥¥县桥头金矿地表采样平面图            1:2000
   24     22       桥头金矿TC2素描图                      1:100
   25     23       ***碌曲县¥¥金(铂)矿区地质图   1:1000
  
第1章  前  言
1.1  目的任务
根据中国地调局下达的地质调查项目任务书(编号0400162229)的要求,对***铂等贵金属元素进行资源评价,其总体目标任务为:
(1)  利用1:20万区域化探扫面副样测定铂、钯、金等元素,初步了解***地区铂等贵金属元素富集特征。
(2) 收集区内地质矿产、物化探等成果资料,开展综合分析研究,对郭家沟、拉
尔玛等异常和矿点进行检查,对***地区铂族等贵金属矿产资源潜力作出评价。
(3) 2000年主要实物工作量
1:20万化探副样分析6000个、异常查证2处。
预期成果:提交新发现矿产地一处。
工作周期为两年(即2000年—2001年)。
1.2  工作区范围和自然地理条件
工作区位于***东南部,行政区划隶属甘南藏族自治州及¥¥地区管辖。
地理坐标:东经101°00′00″~106°00′00″
北纬32°40′00″~34°40′00″
工作区涉及8个1:20万图幅,编号分别为:9-48-(13)(碌曲)、9-48-(14)(卓尼)、9-48-(15)(岷县)、9-48-(20) (巴西)、9-48-(21)(¥¥)、9-48-(22)(成县)、9-48-(27) (文县)、9-48-(28)(碧口),面积18800Km2。区内交通十分不便,仅有西部国道212线,¥¥—舟曲县沿***有简易公路相通。本区各林场均有便道(插图1-1)。
工作区地处青藏高原东缘,西端为黄河流域切割轻微的高原草滩,东部长江流域则山大沟深,切割强烈。
  
地势西高东低,海拔1000~4800米,高差500~2000米。
工作区西部碌曲、玛曲一带气候高寒潮湿,年平均气温0.3~1℃,年降水量620mm,东部高山区仍以高寒阴湿气候为主,河谷地区¥¥~舟曲一带为暖温带,¥¥、文县一
带则为亚热带气候特点。
区内居民有汉、藏、回等民族,舟曲以西以藏族为主,以东以汉族为主,沿***
两岸人口较为稠密,劳动力资源充足。
区内经济以农牧为主,其次为林业、工业,总体经济水平落后,区内水源充足,小水电站较多,电力较为充裕。
1.3  本次工作概况
根据任务书,二000年安排室內综合研究及副样分析,并开展野外异常查证。
1.3.1  区域工作
按总体设计要求,提取区内各图幅1:20万区域化探4Km2网格组合样副样3765件,采用化学光谱法测定Pt、Pd和Au三种元素。成县幅区化工作由河南省完成,副样没有找到未挑选。部分样品由于重量不足未得到分析结果。
垂直***复背斜轴测制五条1:5万地化剖面共计120Km,采集岩样172件,进行Pt、Pd、Au化学光谱及光谱定量全分析,了解区内各地质单元地球化学背景。
1.3.2  查证区工作
本项目野外工作分队于2000年3月组成。全部工作人员有分队长一名,技术负责两名,地质员四名。分两个组分别承担1工区和桥头工区普查工作。分队于2000年4月底出队,11月底完成各项工作收队。
1工区异常详查从1:1万土壤测量及地质草测开始,上述工作结束后前往郭家沟工区踏勘检查。待分析结果出来后,对1工区金异常浓集中心布置了探槽工程进行揭露,发现了异常源。
桥头工区主要用1:1万地质草测及同比例尺土壤测量,1:2千地质草测及探槽、剥土等工作手段,初步查明了矿体在地表的规模、形态、产状及品位变化情况,于同年9月交付使用。
实物工作量见表1-1。
¥¥金矿区勘查副样因各种原因而未获得。
表1-1  2000年实物工作量一览表
工作项目 单
位 实  物  工  作  量 设  计
工作量 备注
  ***
复背斜 桥头及
外围 1~
郭家沟 合  计   
Pt、Pd、Au副样 个 3765   3765 6000  
1:5万地化剖面 Km 120   120   
1:1万地质草测 Km2  8.0 2.5 10.5 5  
1:2千地质草测 Km2  2.0  2.0   
1:1万土壤测量 Km2  8.0 2.5 10.5 5  
实测地质剖面 Km  3.0  3.0 5  
剥      土 m3  754.4  754.4   
槽      探 m3  5746.5 998 6744.5 3000  
小  圆  井 m  16.0  16.0   
槽探回填 m3  882  882   
普通化学样 个  341 158 499 300  
土  壤  样 个  597 899 1496   
岩      样 个 172  140 312   

第2章 以往地质工作程度
2.1  以往区域工作情况
1970~1982年本区开展1:20万区域地质调查,对区内地层、构造、岩浆岩和矿产分布作了系统调查和研究。1979~1984年完成了1:20万碌曲、¥¥、巴西、岷县、卓尼等幅化探扫面,圈定了大量地球化学异常。近年来,本区已完成1:5万区调图幅10余幅,区内基础地质的研究程度不断提高。
2.2  以往地质矿产工作
***地矿系统先后在本区进行过大量矿产检查工作,对区内有关铁、铜矿、煤矿进行检查评价,提出了中泥盆世沉积铁矿分布规律,1968~1972年曾在本区开展铀矿普查,1983~1989年四川省川西北地质大队发现并评价了邛莫金矿床和牙相金矿点,求出一定金储量。1985~1986年¥¥第三地质队在青稞崖~¥¥一带开展1:5万化探普查和矿点踏勘工作时,发现¥¥金矿床,并于1986年5月~1990年9月对¥¥金矿开展了普查和详查工作。依据1:20万金异常资料,研究成矿地质条件,区内相继发现了一批大中型金矿床,比较著名的有大水、¥¥、坪定、九原、青稞崖、黑多寺、刀扎、查布等金矿床,提出了区域性逆冲断裂构造带控制区域金矿产出的成矿规律,并对区域成矿规律、成矿系列、找矿标志做了较深入的对比研究。但由于地质勘查程度仅为普查,投入的资金有限,许多具有良好找矿前景的物化探异常还需继续进行评价和勘查。
2.3  以往科研工作情况
1992~1995年,¥¥地矿局第三地质队、化探队共同完成了“***西秦岭南带金、锰成矿带成矿远景区划”项目。该区划报告宏观地总结了工作区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场特征,自然重砂分布及遥感图象特征,划分了构造旋回、主要断裂系统及构造热事件,阐明了各期次的岩浆活动与地壳演化发展的关系。划分了6个Ⅳ级成矿带,在综合研究成矿规律的基础上,划分了成矿系列,建立了金、锰典型矿床成矿模式及区域成矿模式,划分出42个成矿远景区。
1988年至1991年,¥¥地矿局化探队以***复背斜为主体,开展“硅灰泥岩型金矿地质特征及成矿规律”研究,完成西秦岭全区1:50万地球化学编图工作,通过矿床矿物的研究,在下寒武统俄都组炭硅质岩、炭质板岩中发现铂族元素,Pt含量15~103×10-9,Pd为30~147.1×10-9;这些铂族元素富集与断裂破碎带密切相关,并与自然金、黄铁矿共生,组成特殊的矿物组合。对Pt、Pd分析副样进行测定,少量样品进行了Os、Is分析,初步在¥¥金矿区圈定了Pt矿化体。
第3章  区域地质、物化探特征
3.1  区域地质矿产特征
3.1.1  区域地质特征概述
工作区位于秦岭褶皱系西段南部***内区段,以西秦岭南带的逆冲叠置岩片组成***复背斜为基本格架;西南部为松藩~甘孜褶皱系大面积三叠系浅海相复理石沉积为特征;东南部属扬子地台北缘摩天岭地块所辖,后者北缘特征表现为出露大面积的泥盆系“黑色岩系”并伴有北东向文~康断裂带产出。各构造单元的特征(附图1示)如下:
3.1.1.1 南秦岭褶带
该带以临潭~两当断裂与北秦岭褶带相接,南界以玛曲~略阳断裂与扬子地台分界,是印支期凹陷带。志留系浅海相碎屑岩构成***复背斜的核部,泥盆系地层以角度不整合或断层接触沉积其上,石炭系浅海相碳酸盐岩,三叠系复理石建造,碎屑岩建造分布于两翼。因为强烈的印支运动,使本区整体表现为一个轴向近东西的复式背斜,次级褶皱多表现为紧闭线形;断裂发育,北东向和北西向两组断裂束构成“山”字型。加里东期、海西期、印支期中酸性岩基和岩株沿断裂带产出。
3.1.1.2  摩天岭地块
摩天岭地区是扬子古陆的一部分,以文(县)~康(县)断裂带与南秦岭褶带分界。晋宁运动之后,该区长期隆起,形成古陆。由前震旦系海相火山复理石建造和中、上元古界海相碳酸盐岩建造构成其基底,此后基本未接受沉积。
3.1.2  区域地层特征
区域地层出露较全,元古界至三叠系全为海相地层,侏罗系、白垩系、第三系为陆相地层,属山间断陷盆地沉积。摩天岭一带的前震旦系呈块体产出,由高级变质岩和中、低级变质岩系组成,前者以碎屑岩为主,后者以具双峰式特征的火山~沉积组合居多。震旦系至三叠系的沉积类型、沉积组合受基底的构造格局和海盆形成机制控制,纵向上变化大,总体以活动类型为主,也有准活动型和准稳定型;沉积环境以海相为主。沉积组合有泥质或碳硅质~碳酸盐岩组合,泥(炭)质岩~碎屑岩~碳酸盐岩组合、泥碎屑岩~碳酸盐岩组合。火山岩~沉积岩组合较少。现将各地层单元的岩性特征分述如下(附图1示):
蓟县系:主要岩性为绿片岩、千枚岩、云母石英片岩。
青白口系:变质砂岩、砂砾岩、板岩、千枚岩等。
震旦系:灰岩、白云岩、硅质岩夹变砂岩、变冰碛砾岩、变粉砂岩、板岩。
寒武系:硅质岩、硅质板岩夹石煤。
奥陶系:变粉砂岩、板岩夹变质中酸性火山岩。
志留系:板岩、千枚岩、灰岩夹变砂岩,硅质岩夹白云岩、白云质灰岩。
泥盆系:变质砂岩、粉砂岩、板岩、夹中酸性火山岩、赤铁矿层及磷灰岩。
石炭系:灰岩夹砂岩、千枚岩、炭质页岩、砂岩、灰岩、硅质岩。
二叠系:板岩、砂岩夹砾岩、灰岩。
三叠系:变质砂岩、含砾砂岩与炭质板岩互层;部分地段相变为硅质岩、硅质板岩、灰岩、火山岩。
侏罗系:砂质泥岩、粉砂岩、砾岩;中酸性火山岩~火山碎屑岩,偶夹煤线。
白垩系:砾岩、砂岩、泥岩、偶夹灰岩及煤线。
第三系:泥岩、粉砂岩、砂砾岩夹超基性火山岩。
第四系:冲洪积物、风积物、沼泽堆积。
3.1.3  区域构造特征
区域构造发育,褶皱受印支旋回前构造格局边界控制,燕山旋回对其进行了改造,使褶曲发生倒转,部分因断失而不完整。本区断裂构造特别发育,高级别构造区几乎都以断裂带为界,一般都具有长期的发展史。地质调查所证实的断裂,是显生宙以来特别是中生代的构造活动的形迹,因此同一断裂带的规模、产状、性质等在三度空间上变化较大。主要的褶皱构造为***复式背斜;主要断裂有:青稞崖~腊子口~两当断裂、玛曲~¥¥~¥¥断裂、文县~康县断裂、铁楼寨~口头坝断裂、代富桑~尕海断裂、尼日~朗木寺断裂、亚尔玛~憨班~徽县断裂、拉路~武坪~何家崖断裂等。
3.1.3.1  ***复背斜
***复背斜整体上表现为轴向北西方向的复式背斜。其核部主要由志留系组成,偶见奥陶系沉积,两翼由泥盆系、石炭系、二叠系、三叠系组成。次级褶皱多表现为紧闭线形,轴面常有倒转。各地层单元均以断裂接触,早期北西向区域性断裂被晚期北东向压性、压扭性断裂切割、错动,使本区的构造表现得相当复杂。
3.1.3.2  文~康构造带
文~康构造带由区域性北东向断裂束组成,是摩天岭地块与西秦岭褶带相互作用、相互拼贴、相互走滑所形成的构造混杂带。在它的内部及所能影响的范围内,集中了上述两个构造单元的成矿作用,是本区极有远景的成矿区带,它的成矿作用主要与走滑构造带内部次级破碎带、剪切带和岩石组合有关。
3.1.4  岩浆活动特征
区域岩浆活动不发育。岩浆岩主要有花岗岩、花岗闪长岩、石英闪长岩及正长岩、辉绿岩、玄武岩等。在空间展布、活动强度及规模上,早、晚古生代强烈频繁,中生代较强烈,新生代微弱。从基性、超基性岩浆喷溢及小规模侵入到大规模中酸性喷溢和侵入结束,与各期构造运动相伴随。具明显构造、岩浆活动之特征。同一构造岩浆旋回中,地史早期属幔源型,晚期为幔源过渡型。
3.1.5  区域矿产分布
区内矿产分布规律受大地构造格局的控制,由北而南大致可划分为三个成矿带,各带矿床分布特征如下。
(1)临潭~两当断裂带以北是沉积变质型铅锌矿产的富集区,著名的有西成铅锌矿床,此外还有金、铜、铁、锰、钼、石灰岩等。
(2)***复背斜地区,其核部主要为金、铁、铜、钼等富集区,两翼主要为银、汞、锑、砷、铅、锌、钒、磷、铀、硒、钡等矿产。
(3)摩天岭地块及文康构造带主要分布金、铜、锰、铁、磷、重晶石等矿产。
3.2  区域地球物理特征
3.2.1  磁场特征
(1) 岩石磁性:经统计,赤铁矿、褐铁矿、菱铁矿的K值和剩余磁化强度(△T)均为0γ;沉积岩基本无磁性;酸~基性岩浆岩为弱磁性;变质岩的磁性介于火成岩与沉积岩之间。
(2)航空磁测:西秦岭南带进行了1:20万航空磁法扫面,异常分布特征如插图3-1所示,△T变化幅度约20γ,为平稳的低缓场。1:50万△T平面图,利用磁场类型、磁场分布方向特征以及它们之间的组合关系进行磁场分区。徽成盆地展布有一条长180Km,宽30Km,强度100~200γ低缓完整的正磁场带,推测可能是高磁高密度基性火山岩或岩体引起。康县~碧口磁场带从¥¥至白水江一线为一些零星磁异常,康县附近一片东西向异常由石炭系火山岩引起。大片NEE向梯度大、尖峰明显的磁异常与碧口群相对应,由火山岩及含铁硅质岩引起。磁场特征线,可划分为EW向、NEE向、NNE向三组线性断裂构造,前者为基底断裂,后两组为继承性断裂。
(3)地面磁测:仅在洛大铁矿田进行,因菱铁矿、褐铁矿、赤铁矿的△T值和K值与围岩无明显差异,未进行实际生产工作。
3.2.2  电场特征
电法测量均在已知矿点(床)及外围的小面积范围内进行,以激发极化法为主,自然电场和电测深法仅做了个别点上试验。
3.2.2.1  电性参数
  
  
(1)无矿化、无炭质的各类沉积岩、中酸性侵入岩、菱铁矿、褐铁矿、孔雀石化岩石等的视极化率(ηs)为0.1×n~n%。
(2)含金属硫化物或炭质岩石,ηs值在n~10×n%之间。
(3)有色金属矿石的ηs一般为8~15%,最大50%。
3.2.2.2  矿致异常特征
(1)用中间梯度法时,ηs的剖面曲线圆滑,幅度不高,但范围大。
(2)用联合剖面法时,曲线出现的反交点不明显,歧离带窄,ηsA、ηsB正反曲线同步变化。
在异常高点上激电测深,ηs曲线呈A型,有不明显拐点,视电阻率(Ps)同步变化,尾部稍有分离,不出现45°上升。
3.2.3  重力场特征
八十年代初,***地矿局物探队在西秦岭地区进行了1:50万重力调查,并采用北京坐标系统、黄海高程系统和菠茨坦重力系统编图。区域重力布格异常分布特征如插图3-2所示。
由图上可以看出,工作区自北西向南东,其布格重力值由-390~-130毫伽,呈逐渐升高趋势,反映基底构造由南东向北西逐渐加深,坡度变化较均匀。根据布格重力异常等值线展布方向及其梯度变化率,将重力场相对划分为四个带,自东向西依次是:
(1)高值带:-200毫伽以上。分布于成县~康南~碧口一线以东,呈S型。康县以北超基性岩带为正异常区;阳坝~碧口一带绿色岩系火山岩发育区,为走向北东,向西北降低的较密集梯级带,是磁铁石英岩型铜矿化所在,也是铜矿及变质火山岩密度较
高的反映。
(2)中值带:-200~-250毫伽。介于新寨~铁坝~石坊一线与成县~康南~碧口一线之间,包括徽成盆地到摩天岭绿色岩系地带。碧口群绿色岩系为宽缓正异常区,是变质火山岩密度较高的反映,也是金的高值带。
(3)中低值带:-250~-350毫伽。位于新寨~铁坝~石坊一线西与益哇~亚安~达拉一线东。***复背斜以南,为南北走向,向西降低的不规则梯级带;***复背斜正是南北走向梯级带与北西走向较低缓梯级带的折冲带,是志留系为主的的古生界地层分布带,也是多元素的高值带。
(4)低值带:小于-350毫伽。益哇~亚安~达拉一线西南,至青海和四川省,是
厚大沉积地层密度低的反映。
3.3  区域地球化学特征
3.3.1  区域元素的分布、分配
全域17种主要元素近似丰度见表3-1。
表3-1  西秦岭各子区地层元素近似丰度对比表
元素 含量
单位 全区
丰度 白 龙 江 复 背 斜 摩天岭地块
   S D C P J+K AnZ Z~∈
Au 10-9 3.3 4.4 3.7 2.6 2.3 1.2 9 8.9
Sb 10-6 2.2 3.2 3.4 1.7 2.5 1.3 0.7 1.8
As 10-6 16.3 21.4 28.7 17 20.1 15.3 9.7 17.4
Ag 10-9 99.3 172.9 116.2 86.4 88 70.2 81.2 207.2
Hg 10-9 105.6 119.5 469.2 140.3 250.3 73.2 46.3 88.1
Cu 10-6 27.6 37.8 27 21.7 20 20 38.1 46.4
Pb 10-6 24.4 24 23.5 22.6 22.9 18.7 19.2 21.5
Zn 10-6 87.1 11.3 83.4 78.7 70.8 68.2 75 114.9
Mo 10-6 0.95 2.9 1.0 1.3 1.0 0.9 0.7 3.5
Cd 10-9 217 552 275 398 289 228 147 638
V 10-6 87.9 124 89 84 81 66 82 121
Cr 10-6 68.2 80 65 69 50 54 54 72
Ni 10-6 31.3 44 30.1 31.1 28.5 25.6 26.9 37
Co 10-6 13.9 16.7 12.8 12 10.9 11.2 15.6 16.6
W 10-6 2.1 2.1 2.2 1.9 1.7 1.8 1.6 2
Sn 10-6 3.2 3.2 3.1 2.8 2.8 2.7 2.9 2.8
Bi 10-6 0.38 0.4 0.3 0.3 0.3 0.3 0.3 0.3
在区域上除Pb外,其余元素都成带成片集中分布。沿各背斜呈现高值带,岩浆岩体(脉)集中地段呈现高值片,沿复向斜、盆地则表现为低值带。西倾山隆起带,***复背斜是多元素的高背景区以至强异常带,Au、Hg、As异常沿高背景带密集分布;摩天岭地块主体绿岩系为Au、Cu高背景强异常带,As、Sb、Hg为低值带弱异常,Fe、Cr、Ni、Co、V、Ti等亲基性元素为连续的高中值区;碌曲复向斜则表现为Au、Hg、Sb、As为中、低背景的低值带,异常小而零星,仅在其北侧断裂带及岩体侵入地段,如崖湾、严家沟、黄渚关一带出现不规则片及大片Hg、Sb高背景异常带和多金属Pb、Zn、Ag的异常群;以文县~康县区域性断裂为主要标志,成带分布的震旦~寒武系及下泥盆统黑色岩系,除有明显的铁、锰、磷、重晶石层控矿床的特征元素异常外,大量出现Mo、Cd、Ag、Ba、Sb、Hg、Zn、Cu、U、V、Cr、Ni、Co、Au等元素的高场强异常带。在摩天岭地块主体碳酸盐岩分布区,CaO、MgO、Sr呈高场,各种金属元素呈低场。在***复背斜南北两侧的石炭系及二迭系以及临近三迭系的碳酸盐岩区,形成CaO、MgO、Sr显著高值及强异常带,各种金属元素为低场带。
3.3.2  元素在各构造单元及岩浆岩中的分配
元素随地层时代从老到新含量变化总的趋势是降低(表3-2示)。Au从前震旦系到侏罗~白垩系含量递减,在第三系稍有增高,Ag、Zn、Cu、Hg亦有同样的趋势,其中Hg呈跳跃式降低,As、Sb在志留系含量最高。
              表3-2  西秦岭各时代地层元素含量对比表            
时代
  含
     量
元素 AnZ Z~∈ S D C P T J~K N
Ag 73 147 147 85.9 86.4 86.1 77.9 71.8 70.9
Zn 72.7 106 106 76.8 73.1 77.6 77 61.5 56.9
Hg 40.8 67.5 80.5 43.3 77.5 51.6 63.7 37.7 44.8
Cu 36.3 43.4 35.4 26.7 23.8 25.2 24.6 20.5 20.7
Pb 18.9 10 23.5 24 21.8 21.4 23.3 23.2 17.7
As 9.2 16 19 14.4 14.6 13.8 13.4 13.1 12.8
Au 5.3 5.1 3 2.8 2.3 2.3 1.64 1.7 2.5
Sb 0.58 1.5 2.3 1.32 1.1 1.04 1.17 1.1 1.1
Co 15.3 16.5 16.3 13.6 11.7 12.6 13.6 11.3  
Mo 0.6 1.9 2.3 0.8 0.9 0.8 0.6 0.9  
Cd 132 376 408 187 269 180 142 179  
V 80 111 121 70 58 75 82 72  
Cr 52 80 79 69 65 60 65 63  
在***复背斜褶皱带中,Sb、Hg浓集,As、Au、Ag、Zn聚集,Cu、Pb贫化;在泥盆系(D)中Hg、Sb高值聚集,在志留系(S)中,Sb、Au最为突出,呈现高背景强异常带,异常沿高背景密集以至连片成带,形成Au、As、Hg、Sb、Ag、Zn、U、V、Mo、P等高值区。
在摩天岭地块及其北缘,Au浓集,Ag聚集。北缘黑色岩系Sb、Ag、Hg浓集,Au、As、Zn聚集;大片绿岩区Au、Cu聚集,As、Sb、Hg贫化;震旦系(Z)~寒武系(∈)为Mo、Ba、Sb、Cd、U、V、Cr、Au、Cu聚集区,呈特大片带状异常。Au在青白口系(Qnb)、蓟县系(Jxy)中集中和迭加,Cu在蓟县系(Jxy)中聚集。
岩浆岩各岩体元素集中程度为:对全球贫钙花岗岩类集中的元素有As、Sb、Au、Ag,其中As强浓集,Sb浓集,Au、Ag为聚集,Mg、Cu、Pb、Zn为贫化元素。地域上各元素在岩体或岩体群附近表现为高背景(Hg多为中背景)及其异常或异常群,有的则为强异常。
3.3.3  元素的分异程度
元素在西秦岭的分异程度如表3-3示。
表3-3   西秦岭元素分异程度表
分  异  程  度(Cv) 元  素  及  变  异  系  数


异 最强>5 Sb(7.14)
强2~5 Hg(3.54)、Au(3.42)
稍强1~2 Zn(1.84)、Pb(1.65)、Cd(1.41)、Mo(1.23)、Ag(1.13)
中分异 0.75~1 CaO(0.91)、As(0.82)


异 稍弱0.5~0.75 Ba(0.63)、W(0.62)、Sn(0.56)、Sr(0.56)
弱0.25~0.5 Cu(0.43)、U(0.43)、MgO(0.42)、Bi(0.39)、Mn(0.34)、V(0.33)、P(0.32)、Ni(0.29)、La(0.28)、Be(0.27)、Na2O(0.25)
最弱<0.25 Co(0.24)、Fe2O3(0.23)、Cr(0.22)、F(0.22)、Zr(0.21)、Nb(0.21)、Th(0.21)、K2O(0.17)、Ti(0.15)、Al2O3(0.14)、Y(0.14)、SiO2(0.12)、Li(0.09)
3.3.4  元素异常分布特征
    (1)***复背斜轴部和文康断裂、震旦~志留系及下泥盆统黑色岩系,除有明显的Fe、Mn、V重晶石层控矿床特征元素外,大量出现Mo、Cd、Ag、Ba、Sb、Hg、As、Zn、Cu、U、V、Cr、Ni、Co、Au等十五种元素强异常带,其最主要的特点是,元素多、规模大,强度较高且连片成带,自康县经琵琶寺到铁楼阳尕山一带,如此共同聚集的原因是与关家沟古陆边缘海盆还原环境下有机质聚集过程中微生物吸附初始富集,后期裂谷或热泉等多成因热液活动迭加所致。
(2)***复背斜的碎屑岩夹碳酸盐岩建造,形成北西向Au、As、Hg、Sb、Ag高背景异常带,局部Sb、Se、Hg呈特高值,尤其是在¥¥~¥¥,大河店~泰山庙、黑多寺~石门为显著高背景强异常带,各异常呈北西~北西西向平行斜列,具备丰富的成矿物质来源及能量来源,是寻找Au、Hg、Sb等多种矿产的有利地带。
(3)不同的岩石种类,具有不同的元素组合的高背景值。Ca、Mg、Sr三元素在区内大面积出露的碳酸盐岩中呈高背景值出现;Cr、Ni、Co、V、Ti等元素则在超基性岩中呈高背景值;Th、Be、Na2O、P、Ba、La等元素则在中基性岩体中呈高值区分布。
第4章  区域矿产资源远景评价
根据项目总体设计要求,2000年提取区内文康断裂带以北,***复背斜1:20万区域化探4Km2网格组合样副样,采用化学光谱法测定Pt、Pd、Au三种元素,结合其它38种元素化探成果及区域地质、矿产特征,研究Pt、Pd、Au等贵金属元素在区内的分布、分配、富集规律。
4.1  Pt、Pd、Au区域化探成果
4.1.1  Pt、Pd、Au地球化学场
根据元素的地域分布,高低场的集中程度即高场或低场的面积大小,强度及集中规律,可分为两种场型(附图2、3、4)。
1、强分化型场
代表元素为Au。具有相当面积的高场,即显著的高值和强异常带,区内高低场明显分开。
2、弱分化型场
代表元素为Pt、Pd。形成高值及异常的范围有限,只有局部地段形成高值及明显异常。
从Pt、Pd、Au元素地球化学场分布特点分析,三元素的高场集中分布在***复式背斜的核部,(即沙湾镇、坪定、洛大、桥头一带)和文康断裂构造带内(李子坝~东峪口一带)。在松藩~甘孜构造带和***复式背斜两翼大片三叠系分布区,Au呈零星高场,Pt、Pd呈现低场;文~康断裂北部泥盆系、三叠系分布区,Pt、Pd、Au三元素呈现明显低场,部分为背景场。
4.1.2  Pt、Pd、Au分布、分异特点
三元素地球化学参数见表4-1。全域衬值都小于1,说明三种元素在区内各地质体中的平均含量低于地壳克拉克值,呈低背景分布。从全域叠加值和浓集值分析,Au存在后期的矿化叠加作用和局部富集;Pt、Pd虽存在后期的叠加作用,但局部富集程度不强。
全域变异系数表明,Pt为弱分异型,Pd、Au为强分异型元素。
4.1.3  Pt、Pd、Au时空演化规律
以Pt、Pd、Au地球化学图为主,结合区内地化剖面岩石测量成果,分析Pt、Pd、Au的时空演化规律,参数见表4-1、表4-2。
震旦系:Au、Pd局部富集或浓集,Pt贫化。推测Au、Pd来源于古冰川作用搬运摩天岭古陆中含Au、Pd的重矿物沉积所致。
寒武系:分布在***复背斜的两端,面积甚小,水系沉积物测量成果不具统计意义,但在太阳顶群俄都组炭硅质岩中产有¥¥大型金铂矿床,表明地史时期,***地区有一期贵金属元素的成矿或富集作用。
奥陶系:Pt、Pd、Au三种元素呈高背景或高场,Au、Pt中分异,Pd强分异,局部
表4-1   ***Au、Pd、Pt地球化学参数表              
元素 地层 最大值
(Max) 地 球 化 学 场 背    景    场 叠加值(D) 衬  值
(K) 浓集值
(Nj)
   样本数
(n) 算术均值(X) 算术离差
(S) 变异系数
(Cv) 样本数
(no) 算术均值
(Xo) 算术离差
(So) 变异系数
(Cvo)   
Au 全域 37.1 3752 1.5489 2.1541 1.3907 3547 1.3011 1.6944 1.3022 1.5134 0.9803 1.3365
Q 7.6 110 1.0909 0.9244 0.8473 110 1.0909 0.9244 0.8473 1 0.8385 0.5957
R 3.6 22 1.2409 0.825 0.6648 22 1.2409 0.825 0.6648 1 0.9537 0.6047
J-K 19.5 165 1.323 1.8329 1.3854 163 1.1479 0.8261 0.7197 2.5573 1.0169 1.4325
T 25.2 1687 1.2911 1.4362 1.1124 1664 1.1702 0.9036 0.7722 1.7535 0.9923 1.0953
C-P 16 205 1.5044 1.9704 1.3098 204 1.4333 1.6931 1.1812 1.2215 1.1562 1.751
C 15.4 309 1.2573 1.6569 1.3178 304 1.1056 1.1235 1.0162 1.677 0.9663 1.2305
D 37.1 611 1.9036 3.1071 1.6322 606 1.7177 2.2752 1.3246 1.5135 1.4631 3.4939
S 30.5 351 2.2407 3.201 1.4285 349 2.0923 2.5307 1.2096 1.3546 1.7222 4.237
O 14.7 235 2.123 2.0925 0.9857 235 2.123 2.0925 0.9857 1 1.6317 2.6242
Z 7.1 23 2.0565 1.6226 0.789 23 2.0565 1.6226 0.789 1 1.5806 1.9712
Pd 全域 36 3624 0.6876 0.9722 1.4139 3587 0.6422 0.5802 0.9034 1.7941 0.6876 0.6685
Q 1.5 88 0.5057 0.2107 0.4167 86 0.4849 0.1618 0.3336 1.3585 0.7874 0.2584
R 0.8 22 0.4773 0.1379 0.289 22 0.4773 0.1379 0.289 1 0.7432 0.1596
J-K 1.4 155 0.5394 0.203 0.3764 153 0.5281 0.1788 0.3385 1.16 0.8399 0.2655
T 6 1662 0.5315 0.2331 0.4386 1649 0.52 0.1634 0.3143 1.458 0.8276 0.3004
C-P 1.9 189 0.5201 0.1906 0.3664 188 0.5128 0.1623 0.3164 1.1913 0.8099 0.2403
  
续表4-1    ***Au、Pd、Pt地球化学参数表
元素 地层 最大值
(Max) 地 球 化 学 场 背    景    场 叠加值(D) 衬  值
(K) 浓集值
(Nj)
   样本数
(n) 算术均值(X) 算术离差
(S) 变异系数
(Cv) 样本数
(no) 算术均值
(Xo) 算术离差
(So) 变异系数
(Cvo)   
Pd C 5.4 297 0.5588 0.441 0.7892 289 0.5019 0.1553 0.3094 3.1614 0.8701 0.5975
D 36 589 0.9981 2.0151 2.0189 515 0.5297 0.2012 0.3799 18.8687 1.5542 4.877
S 4.6 331 0.8779 0.6719 0.7654 326 0.8294 0.5489 0.6618 1.2958 1.3671 1.4304
O 15 234 1.103 1.331 1.2067 225 0.8987 0.5484 0.6102 2.9788 1.7175 3.5597
Z 6.5 23 1.8217 1.8638 1.0231 23 1.8217 1.8638 1.0231 1 2.8367 8.2329
Pt 全域 6.9 3749 0.6519 0.3898 0.5979 3686 0.6146 0.3257 0.53 1.2692 0.6519 0.2541
Q 1.5 108 0.5639 0.2115 0.375 108 0.5639 0.2115 0.375 1 0.9175 0.3157
R 1.2 23 0.5522 0.2019 0.3656 23 0.5522 0.2019 0.3656 1 0.8984 0.2951
J-K 1.6 165 0.603 0.2562 0.4248 165 0.603 0.2562 0.4248 1 0.9812 0.409
T 3.1 1684 0.5963 0.2194 0.368 1684 0.5963 0.2194 0.368 1 0.9702 0.3463
C-P 2 204 0.6074 0.2955 0.4866 204 0.6074 0.2955 0.4866 1 0.9882 0.4752
C 2.6 308 0.549 0.2445 0.4453 306 0.5376 0.1985 0.3693 1.2578 0.8933 0.3554
D 6.9 608 0.7288 0.6055 0.8309 589 0.6436 0.2869 0.4457 2.3902 1.1858 1.1683
S 2.4 351 0.7519 0.3742 0.4976 351 0.7519 0.3742 0.4976 1 1.2233 0.7447
O 5.2 237 0.9439 0.7097 0.7519 234 0.8966 0.5725 0.6385 1.3051 1.5358 1.7735
Z 1.8 23 0.7435 0.3657 0.4919 23 0.7435 0.3657 0.4919 1 1.2097 0.7199
  
富集。表明奥陶系物质来源寒武系或以前,Pd、Pt、Au具有一定的继承性。
志留系:从地化剖面岩石测量成果分析,志留系地层是Pt、Pd、Au、Ag贵金属元素的高背景区,而且其峰值都赋存在含炭质岩石中,与其密切相关的还有中、低温热液元素As、Sb、Hg、Cu、Pb、Zn等。从水系沉积物测量成果来看:Pd、Au显示背景场和局部高场,Au强分异,Pd中分异,二者都局部富集;而Pt则为背景场,弱分异,富集程度不高。上述特征说明,志留系地层中的炭质粉砂岩,含炭硅质岩、炭硅火山岩等是贵金属元素的有利聚集场所,有机炭的强吸附作用是铂族元素富集的充分条件。伴随着构造带多期多次的构造—热事件,Pd、Au等元素进一步富集成矿。
泥盆系:Pt、Pd、Au为背景场,Au分异强,局部浓集,Pt、Pd中分异,局部富集。局部富集可能是由于中低温热液作用引起,而泥盆系中的灰岩、泥灰岩、板岩、粉砂岩本身是铂族元素的低含量岩性。
石炭~二叠系:Pt、Pd、Au显示低场或局部背景场,其中Au分异强,Pt、Pd分异弱,Au局部富集或浓集,这是因为Au元素具有较Pt、Pd强的化学活动性,易形成各种复杂络合物被炭吸附而致。
三叠系:Pt、Pd显示低场,分异差,未见局部富集作用;Au呈现背景场,分异作用稍强,局部富集。这是由于印支运动以后,***褶皱带的核部已具雏形,两翼凹陷,接受源区沉积,而源区的铂族元素被炭吸附相对稳定,不易搬运。
侏罗~白垩系:Au显示背景场,分异较强,Pt、Pd呈低场,弱分异,三元素无明显局部富集。表明在侏罗系、白垩系山间断陷盆地中,沉积物特征与源区物质具有一定的继承性和相似性。
第三系:Pt、Pd、Au呈低背景,分异差,是山间盆地河湖相建造特征的表现。
第四系:Pt、Pd显示低背景场,Au为背景场,中分异,局部富集,其富集作用可能是由Au的重砂矿物引起。
表4-2  ***地区不同时代地层元素地球化学参数统计表  
               元
      样          素
时代      号 Au Pt Pd Hg As Sb Cu Pb Zn Ag
C(n=6) 均值( )
2.95 0.72 0.55 191.17 6.17 1 14.82 4.48 113.98 0.168
峰值(max) 8 1 0.9 966 7 1 42.5 8.6 154.9 0.278
离差(S) 2.57 0.18 0.19 347.26 0.69 0 13.17 2.29 36.00 0.079
衬度(K) 1.35 0.11 0.05 1.86 3.04 1.96 0.26 0.32 1.49 2.24
变异系数(Cv) 0.87 0.25 0.35 1.82 0.49 0 0.89 0.51 0.32 0.47
D(n=37) 均值( )
1.18 0.75 0.93 155.24 7.76 1.18 27.82 19.97 98.61 0.233
峰值(max) 6.8 2.3 3.0 1172 25 4.0 110.2 51.5 215.3 1.235
离差(S) 1.38 0.37 0.76 250.99 4.0 0.50 20.82 13.32 44.47 0.225
衬度(K) 0.54 0.11 0.08 1.51 3.82 2.31 0.50 1.43 1.29 3.107
变异系数(Cv) 1.17 0.15 0.82 1.62 0.52 0.42 0.75 0.67 0.45 0.966
S(n=60) 均值( )
6.67 2.28 2.81 241.77 11.32 2.38 49.32 44.45 151.04 0.685
峰值(max) 200 34.0 26.3 5217 80 50 556.7 295.4 2394.1 3.116
离差(S) 26.3 4.47 4.01 694.14 12.26 6.69 72.26 47.01 312.14 0.664
衬度(K) 3.05 0.35 0.26 2.35 5.58 4.67 0.88 3.18 1.98 9.13
变异系数(Cv) 3.94 1.96 1.43 2.87 1.08 2.81 1.48 1.06 2.07 0.969
Qn
(n=28)
均值( )
6.89 1.80 1.13 47 13.89 1.17 49.46 16.65 96 0.325
峰值(max) 47.8 24.2 11.4 220 80 2 279.9 50.6 304.8 4.639
离差(S) 9.36 4.37 2.05 69.68 14.41 0.30 51.07 9.65 54.29 0.842
衬度(K) 3.15 0.28 0.10 0.46 6.84 2.29 0.88 1.19 1.26 4.333
变异系数(Cv) 1.36 2.43 1.81 1.48 1.04 0.26 1.03 0.58 0.57 2.591
备注:1、数据来源于剖面岩样,Au、Pt、Pd、Hg为10-9,其余元素均为10-6。
           2、衬度=均值/地壳元素克拉克值
总而言之,随着时代由老到新,Pt、Pd、Au的含量由强变弱。泥盆系以前,Pt、Pd丰度相对较高,而泥盆系之后,Pt、Pd丰度明显降低,Au衰减呈现较为微弱,且第四系还有反弹现象。综合1:20万区域化探成果,在Pt、Pd、Au元素的高场分布区或浓集区,也是Ag、As、Sb、Hg、Cu、Pb、Zn、Cd、Mo、V、U、Co、Cr、Ni等元素的高背景区或局部浓集区。
4.2  Pt、Pd、Au区域化探异常
4.2.1  单元素异常
根据Pt、Pd、Au全域地化参数特征和地球化学场分布形式,确定Pt、Pd、Au三个元素的异常下限分别为1.0×10-9、1.1×10-9、2.8×10-9。据此,微机利用离散点成图法在原始数据图上勾绘单元素异常,利用异常下限的2倍、4倍勾绘中带和内带,依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原则对根据地质背景合理取舍后的异常逐一编号,形成单元素异常图,全域共圈定Pt异常11个,Pd异常11个,Au异常18个,见附图5、6、7。
各元素异常地球化学参数特征见表4-3。
4.2.2  组合异常
表4-3   ***地区单元素异常地化参数表
    参 数
异常编号 异常面积
S (Km2) 异常平均值
( ×10-9)
异常峰值
(max×10-9) 衬  值
( )
异常形态 规   模
(K•Km2) 浓度分带
Pt-1 20 1.18 1.3 1.18 椭圆形 23.6 外
Pt-2 8 1.55 1.9 1.55 椭圆形 12.4 外
Pt-3 12 1.2 1.4 1.2 椭圆形 14.4 外
Pt-4 16 1.725 2.4 1.725 椭圆形 27.6 中、外
Pt-5 108 1.32 2.4 1.32 椭圆形 142.56 中、外
Pt-6 160 1.56 2.8 1.56 长条形 249.6 中、外
Pt-7 200 2.17 5.0 2.17 不规则 434 内、中、外
Pt-8 12 1.2 1.4 1.2 椭圆形 1.44 外
Pt-9 80 1.52 5.2 1.52 圆形 121.6 内、中、外
Pt-10 50 1.4 3.1 1.4 椭圆形 70 中、外
Pt-11 425 1.72 6.9 1.72 未封闭 731 内、中、外
Pd-1 4 1.1 1.2 1 未封闭 4 外
Pd-2 50 1.95 3.7 1.77 未封闭 88.5 中、外
Pd-3 20 2.62 3.1 2.38 椭圆形 47.6 中、外
Pd-4 25 1.68 3.0 1.53 圆形 38.25 中、外
Pd-5 30 2.13 4.6 1.94 椭圆形 58.2 中、外
Pd-6 80 1.83 4.1 1.66 亚铃形 132.8 中、外
Pd-7 230 1.9 2.3 1.73 椭圆形 34.6 中、外
Pd-8 30 1.36 1.6 1.24 椭圆形 37.2 外
Pd-9 320 2.64 15 2.4 不规则 768 内、中、外
Pd-10 8 1.2 1.2 1.09 椭圆形 8.72 外
Pd-11 800 3.21 12.2 2.92 未封闭 2336 内、中、外
Au-1 130 5.78 25.2 2.06 不规则 267.80 内、中、外
Au-2 50 3.82 5.5 1.36 未封闭 68 外
Au-3 20 3.56 4.8 1.27 圆形 25.4 外
Au-4 90 10.31 30.5 3.68 长条形 331.2 内、中、外
Au-5 25 4.02 5.6 1.44 圆形 36 外
Au-6 80 6.71 11.5 2.4 不规则 192 内、中、外
Au-7 195 6.53 25.8 2.33 椭圆形 454.35 内、中、外
Au-8 22 3.63 4.4 1.30 椭圆形 28.6 外
Au-9 30 4.25 5.1 1.52 楔形 45.6 外
Au-10 237 5.87 14.7 2.10 长条形 497.7 内、中、外
Au-11 80 7.42 19.5 2.65 未封闭 212 内、中、外
Au-12 65 4.59 8.1 1.64 楔形 106.6 中、外
Au-13 50 6.58 8.2 2.35 圆形 117.5 中、外
Au-14 20 4.3 4.9 1.54 圆形 30.8 外
Au-15 18 5.77 11.7 2.06 未封闭 37.08 中、外
Au-16 15 6.95 14.2 2.48 椭圆形 37.2 内、中、外
Au-17 25 5.18 7.2 1.85 椭圆形 46.25 中、外
Au-18 530 6.14 37.1 2.19 未封闭 1160.7 内、中、外
由于Pt、Pd、Au同属铂族元素,具有相似的化学特征和地球化学行为,因此把三种元素单异常叠加在一张图上即为组合异常图。空间分布基本一致或部分重叠的异常称为组合异常,见附图8。
4.2.3  主要组合异常推断解释
4.2.3.1  ¥¥县益哇Pd、Au异常(HS-1)
异常位于甘川交界¥¥县益哇乡,面积约50Km2,呈未封闭的椭圆形,向西南延入四川省。Pd为主异常元素,均值1.95×10-9,峰值3.7×10-9,异常规模为88.5,具中、外带;Au异常均值3.82×10-9,峰值5.5×10-9,规模为68,只有外带。据1:20万区化,该异常的元素组合还有Ag、Mo、U、Cd、Zn、Co、V、Ni、Mn等元素,Pt呈零星高点分布。
异常处于***复背斜的西端,出露地层主要为志留系下统¥¥组绢云千枚岩、粉砂质板岩、炭质硅质板岩夹变砂岩,志留系中上统舟曲组千枚岩、板岩、硅质岩等。区内断裂构造发育,主要为北西向,次为北东向断裂,未见岩体和脉岩的侵入。Pd、Au异常区与区域Mo的金属量异常、铜重砂异常吻合,在区内已发现104铀矿,Pd、Au异常与Mo、U异常套合好,推测该异常可能由志留系下统炭质硅质板岩,含炭粉砂岩引起。
异常区西端¥¥金铂矿床(伴生钯)与该异常处于同一构造带,具有相似的异常元素组合,因此该异常具有良好的找矿前景,是寻找黑色岩系型,与钼铀矿共生的铂族元素矿床的有利靶区。
4.2.3.2  ¥¥县黑多寺、洛大Au、Pd、Pt异常(Hs-5)
异常位于¥¥县黑多寺—洛大乡一带,面积约250Km2,分东西两个浓集中心,一个在黑多寺一带,一个在洛大乡南。Au、Pd为主异常元素。
黑多寺异常区:Au异常的面积为80Km2,均值6.71×10-9,峰值为11.5×10-9,规模为192,具有内、中、外三带,形状不规则;Pd异常与东部洛大异常区连为一体,呈亚铃形,面积约80Km2,均值1.83×10-9,峰值4.1×10-9,规模132.8,具中、外带。
洛大乡南异常区:Au异常呈椭圆形,面积195Km2,均值6.53×10-9,峰值25.8×10-9,规模454.35,浓度分带清晰,内、中、外带齐全;Pt异常均值为1.32×10-9,强度低,不具浓度分带。Au、Pd、Pt组合异常区与1:20万区化Ag、Hg、As、Sb、Cu、Pb、Zn、W、Bi、Sn、Nb、Cd、Ni、Co等元素异常套合较好,且具有一定的组份分带特征。
上述两异常区处于***复背斜核部,发育志留系中、上统舟曲组板岩、炭质板岩、硅质岩、千枚岩夹灰岩;泥盆系古道岭组灰岩、千枚岩等。华力西中期花岗闪长岩侵入异常区,区域北西向断裂发育,成矿条件良好。
异常的元素组合属典型的贵金属中低温热液元素组合,在东西两个浓集中心,已发现黑多、洛大、桥头等金矿床(点)十余处,金矿的自然类型、成因类型复杂(见4.2节)。因此应加强对矿区综合控矿因素和找矿规律的研究,扩大金资源量,发现Pd、Pt矿(化)体。
该异常为已知矿致异常,与益哇异常虽处于同一构造带,但具有不同的元素组合和成因类型。
4.2.3.3  舟曲县九原—坪定一带Au、Pt异常(Hs-6)
异常位于舟曲县九原—坪定一带,面积约240Km2,呈长条形沿北西向构造带展布,Au为主异常元素,伴生Pt、Pd。Au元素均值为5.87×10-9,峰值14.7×10-9,规模497.7,具内、中、外带;Pt异常面积160Km2,均值1.56×10-9,峰值2.8×10-9,规模249.6,强度低,只有中、外带。该异常区异常元素组合还有Ag、As、Sb、Hg、Cu、Be、Li、W、P等,为低温元素和亲花岗元素组合。
异常区处于***复背斜北翼,次级构造单元属九原—坪定向斜,区内主要地层为中泥盆统古道岭组碎屑岩夹碳酸盐岩及火山岩建造。统计结果表明,下伏地层志留系富含Cu、Pb、Zn、Mo、V、Sb、Hg、Au、Ag等成矿元素,区域变质作用为元素从地层中活化析出提供了条件,印支期热事件为成矿元素的迁移,富集起了主导作用。NWW向、近NW向断裂不仅是含矿热液循环的通道,也是成矿的有利空间,而断裂产状变化处或两组以上断裂交汇处则常为矿体膨大、富集部位。
该异常为已知矿致异常。异常区已发现坪定砷金矿床和九原金汞矿床,九原寨矿点,坪定梁砷金矿点等。构造蚀变带长13Km,宽20~50米,普遍存在雄雌黄化、辰砂化、黄铁矿化、褐铁矿化和硅化、粘土化、碳酸盐化,与金矿化关系密切。
4.2.3.4  ¥¥县沙湾镇Pd、Pt、Au异常(Hs-7)
异常区位于¥¥县沙湾镇—石门一带,呈北西向带状展布。Pd为主异常元素,面积约320Km2,均值2.64×10-9,峰值15.0×10-9,规模768,内、中、外带齐全。Pd异常内的Pt、Au异常分解为套合很好的南北两个浓集中心。北部Pt异常面积为200Km2,均值2.17×10-9,峰值5.0×10-9,规模434,具内、中、外三带;Au异常面积65Km2,均值4.59×10-9,峰值8.1×10-9,规模106.6,具中、外带。南部Pt异常面积80Km2,均值1.52×10-9,峰值5.2×10-9,规模121.6×10-9,内、中、外带齐全;而Au异常参数特征与北部浓集中心相当。综合分析,沙湾镇异常是典型的高、大、全Pd、Pt、Au组合,且与1:20万区化Ag、Hg、Sb、Cu、Zn、Cd、Mo、V、P、Cr、Mn、Ni等元素异常套合,其中与Ag、Sb、Mo异常区基本重合。
异常区处于***复背斜的南翼。出露地层主要有下志留统¥¥组千枚岩、板岩、硅质岩夹白云岩、白云质灰岩;中上志留统舟曲组千枚岩、变砂岩夹硅质岩、灰岩;中泥盆统古道岭组粉砂岩、千枚岩夹灰岩。区域北西向断裂构造极其发育,加里东期花岗闪长岩侵入异常区东北部,花岗岩脉、花岗斑岩脉、石英脉等酸性脉体发育,成矿条件良好。
沙湾镇异常元素组合与九原—坪定异常区相似,且二者处于同一构造成矿带,主异常元素规模大,强度高,应加强异常查证,力求在寻找Pd、Pt、Au、Ag等矿种方面有所突破。
4.2.3.5  文县—李子坝一带Pd、Au、Pt异常(Hs-8)
异常区位于文县—李子坝一带,呈北东向带状展布,异常未封闭。Pd、Au、Pt都为主异常元素,其中Pd异常:面积800Km2,均值3.21×10-9,峰值12.2×10-9,规模2335;Au异常:面积530Km2,均值6.14×10-9,峰值37.1×10-9,规模1160;Pt异常:面积425Km2,均值1.72×10-9,峰值6.9×10-9,规模731。Pd、Au、Pt元素异常均具内、中、外浓度分带,且与1:20万区化Ag、As、Sb、Hg、Cu、Pb、Zn、Cd、Ba、Mo、V、U、Cu、Cr、Ni、Co、Fe等17种元素套合好。
异常区处于摩天岭古陆北缘,文康断裂构造带。区内主要发育泥盆系一套碎屑岩和碳酸盐岩建造,偶夹中酸性火山岩,未见岩体侵入。文康断裂是区域性深大断裂,为深源元素Pd、Au、Pt的运移提供了便利的通道,而次生的NE向,NNE向次级低序次断裂是良好的储矿构造,多期次的构造—热事件为成矿元素的富集起促进作用。
在异常区内已发现铁楼、观音坝等金矿床(点)。2000年度,***地调院在文康断裂构造带尖山工区(地理座标:东经104°48′18″~104°55′31″,北纬32°57′57″~33°03′19″,面积102Km2)开展“文县金铜资源评价项目”异常详查工作,取得了较好的地质成果。通过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除As、W、Mn、外,Pt、Pd、Ag、Hg、V、Mn、Cu、Bi、P、Pb、Sn、Ni等12种元素含量与文县幅区化成果相比,明显提高,为高背景元素,其中Pt、Pd、Au、Ag的均值分别为1.35×10-9、2.35×10-9、4.15×10-9、 401.1×10-9,Pt、Pd、Au、Ag、Hg、Cu等元素Cv大于1,为局部强富集元素,反应了黑色岩系特征元素组合受构造改造所呈现的特点。
经过全域地化场参数统计,确定Pt、Pd、Au、Ag异常下限分别为2.07×10-9、7.0×10-9、10.2×10-9、1.4×10-6全域共圈定有意义的Pt异常 5 个,Pd异常 5 个,Au异常 3 个,Ag异常11个。
单元素异常地球化学参数特征见表4-4
对地球化学特征及地质背景最有利于成矿的Hs-6(老马子工区)布置了1:1万化探详查工作,其地球化学特征参数见表4-5。
表4-4     尖山工区单元素异常地化参数表


异常编号 异常
面积
S (Km2) 异  常
平均值
( )
异常峰值
(max) 衬  值
( )
异  常
形  态 规   模
(K•Km2) 浓  度
分  带
Pt-1 0.5 7.75 9.7 3.74 椭圆形 1.87 内、中、外
Pt-2 0.28 4.5 6.4 2.17 椭圆形 0.61 中、外
Pt-3 1.55 4.9 10.8 2.37 椭圆形 3.67 内、中、外
Pt-4 2.41 12.71 30.4 6.14 椭圆形 14.79 内、中、外
Pt-6 1.75 3.1 3.8 1.49 椭圆形 2.61 外
Pd-1 0.44 15.5 2.8 2.2 长条形 0.97 中、外
Pd-2 0.54 10.3 16.0 1.46 不规则 0.79 外
Pd-3 1.05 18.11 13.3 2.57 椭圆形 2.69 内、中、外
Pd-4 0.43 9.6 28.8 1.36 圆形 0.58 中、外
Pd-5 0.51 8.3 14.1 1.18 椭圆形 0.601 外
Au-1 0.24 16.55 8.9 1.63 未封闭 0.39 外
Au-2 0.31 18.1 17.1 1.78 未封闭 0.55 外
Au-4 1.425 16.92 18.8 1.66 未封闭 2.36 中、外
Ag-1 0.31 2.5 25.4 1.72 椭圆形 0.53 中、外
Ag-2 0.33 2.95 4.0 2.03 圆形 0.67 中、外
Ag-3 0.74 2.83 4.0 1.95 椭圆形 1.44 中、外
Ag-4 0.69 4.06 4.44 2.8 亚铃形 1.93 中、外
Ag-5 0.26 2.85 5.4 1.96 椭圆形 0.51 中、外
Ag-6 1.88 1.82 3.5 1.25 椭圆形 2.35 外
从表4-5可看出,老马子工区Au、Hg、Pt、Mo、V、Ag、Cu、Pd等元素变异系数大于1.3,局部富集能力较强,从浓集系数Kk尖看出,与1:5万工区相比,Ag、Mo、V、Pt、Zn、Pd等元素Kk尖大于1.6,为成矿高背景元素,综合两个参素,认为Pt、Mo、V、Ag、Pd 5元素在老马子工区内最有利于成矿。
各主要元素异常特征参数见表4-6。
综合研究认为,老马子工区引起异常的主要层位应为褐铁矿化砂质板岩及
表4-5   老马子工区地球化学特征参数表
元素 平均值
  
离差
δ 变异系数
Cv 浓集系数
Kk尖 样数
n
Ag 1315.8 2127.9 1.62 3.28 165
As 14 11.28 0.81 1.36 165
Au 4.01 8.78 2.19 0.97 165
Bi 0.386 0.16 0.41 0.83 165
Co 14.4 6.52 0.45 0.85 165
Cu 55.5 78.1 1.41 1.27 165
Hg 245.8 489.2 1.99 0.59 165
Mn 592.1 208.4 0.47 0.77 165
Mo 15.96 28.23 1.77 3.18 165
Ni 41.03 47.4 1.16 1.11 165
P 889 892.9 1.00 0.82 165
Pb 31.6 16.27 0.51 1.17 165
Pd 3.79 5.30 1.39 1.61 165
Pt 2.41 4.43 1.84 1.78 165
Sb 1.94 0.70 0.36 1.33 165
Sn 2.42 0.67 0.28 0.72 165
V 284.23 489.39 1.72 1.9 165
W 1.09 0.901 0.82 0.77 165
Zn 197.3 226.67 1.15 1.77 165
          注①Ag、Au、Hg、Pd、Pt单位为10-9,其余为10-6。
        ②Kk尖= / 尖, 尖为尖山工区水系沉积物平均值。
黑色硅质岩夹粉砂岩,其次为黑色硅质岩夹板岩,两种硅质岩属同一层位,但从野外实地来看,黑色硅质岩夹粉砂岩经受了较强的构造改造作用,小褶曲及小裂隙发育,使其元素含量发生富集作用,而黑色硅质岩夹板岩则产状相对稳定一些,更接近原始成分,两种相比较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即在黑色硅质岩中。
表4-6    老马子工区地球化学异常特征表
异常编号 平均值
  
最高值
max 面积
S(Km2) 衬值
  
规模
S•
浓度分带 边界品位
Ag-1 3421 6608 0.0875 2.28 0.199 内、中、外 40000
Ag-2 4509 7115 0.0525 3.01 0.158 内、中、外 40000
Ag-3 4449 9684 0.0275 2.97 0.082 内、中、外 40000
Ag-4 4577 6757 0.01 3.05 0.031 内、中、外 40000
Ag-5 3405 4583 0.0175 2.27 0.039 中、外 40000
Ag-6 5005 7162 0.015 3.34 0.05 内、中、外 40000
Ag-7 5532 10314 0.0225 3.69 0.083 内、中、外 40000
Pt-1 13.13 21 0.0138 4.38 0.06 内、中、外 500
Pt-2 11.78 19 0.045 3.93 0.177 内、中、外 500
Pt-3 20.7 31.6 0.0125 6.9 0.086 内、中、外 500
Pd-1 9.775 12.6 0.045 2.44 0.11 中、外 500
Pd-2 17.85 27.9 0.02 4.46 0.089 内、中、外 500
Pd-3 9.88 16 0.0175 2.47 0.043 内、中、外 500
Pd-4 12.37 23.8 0.06 3.09 0.186 内、中、外 500
Pd-5 7.2 12.5 0.06 1.8 0.108 中、外 500
P、Cu、V、Pd、Hg等5种元素含量较高,经过构造改造后,P、V、Pt、Hg、Pd、Cu、Ag、Mo等8种含量较高。
通过本带尖山工区异常详查可以看出,文县——李子坝一带Pt、Au、Pd异常重现性好,强度增大,浓集中心清晰。据杨志华等人研究,在文康断裂构造带可望找到“穆龙套式”金矿床,加强对Pd、Pt、Au的查证力度和贵金属元素成矿规律的研究,是找矿突破的必要条件。
4.3  Pt、Pd、Au矿产资源远景分析
通过Pt、Pd、Au区域地球化学编图和组合异常的推断解释,结合现有地质矿产,物化探方面成果对普查区铂族资源远景作出初步分析(附图8)。
4.3.1  ***复背斜铂族成矿远景区(Ⅰ远景区)
沿***复背斜的轴部,分布以Pt、Pd、Au贵金属元素为主异常元素的组合异常4片,总面积约1100Km2,与地球化学元素Ag、Hg、Sb、As、Cu、Pb、Zn、V、Cr、Ni、Mo、U、W、Sn、Se等元素的异常密切相关,地质—地球化学成矿条件极为有利,是寻找Pt、Pd、Au的远景区。目前,几乎所有以Au为主元素的综合异常区,都已发现了金矿体或伴生金矿体。¥¥金矿床伴生铂族元素的发现,为本区寻找铂族元素矿床提供了理论指导,以¥¥金铂矿床为例,建立铂族元素GIS成矿模型,指导本区矿产勘查工作成为当务之急。加强已知金矿区的科研和勘探工作,在扩大金资源量的同时,力求发现铂族元素矿体;组织对¥¥县益哇、¥¥县沙湾镇—石门一带的组合异常查证工作,可望实现新的找矿突破。
4.3.2  文康断裂构造带铂族成矿远景区(Ⅱ远景区)
位于摩天岭古陆北缘,文康断裂之南,是Pd、Pt、Au和近17种地化元素异常组合的综合异常区,该区集摩天岭地块和秦岭印支褶皱带成矿作用之大成。区内构造形迹复杂多样,热事件频繁,铂族元素物质来源丰富,是寻找Au、Pd、Pt的有利远景区。
第5章  成矿远景区矿产资源评价
根据项目总体设计,2000年***地调院组织分队对¥¥县1一带金异常进行详查,对¥¥县桥头金矿及其外围进行了普查,对¥¥金矿含Pt、Pd等贵金属元素规律进行了研究,现将各工区主要地质成果总结如下。
5.1  ¥¥县1一带金异常详查
5.1.1  普查区概况
1工区属¥¥县鱼龙乡管辖,其地理坐标为:东经105°16′09″~105°17′42″,北纬33°31′10″~33°32′27″。工区地处秦岭山系西段,海拔1500~3000米,切割强烈,气候温暖湿润,植被发育。
本次工作目的是利用1:1万土壤测量,配合同比例尺地质草测等手段全面了解异常区和成矿有利地段的地质特征,浓缩1:5万异常,并利用槽探等手段对异常浓集中心进行揭露,寻找异常源,圈定矿(化)体。
5.1.2  普查区异常查证成果
1工区出露地层为下白垩统东河群上亚群(K1d3)湖相沉积建造,呈单斜层展布,局部地段有层间小褶曲,断裂构造发育,未见岩浆岩出露。
1:20万区化在1一带圈出面积约100Km2的Ag、Au、Hg、As、Sb组合异常。经1:5万浓缩,异常分解为音各沟和细水沟两个浓集中心。音各沟异常面积3.83Km2,元素组合为Au、Ag、Sn、Mo,Au峰值为32.9×10-9;细水沟异常面积为4Km2,元素组合为Au、Ag、Hg、Sb、As等,Au的峰值为43.8×10-9,Ag的峰值为1300×10-9。
5.1.2.1  普查区地球化学特征
工区进行了1:1万土壤测量,地化特征见表5-1
表5-1   1工区地球化学特征参数表
元素 平均值
( )
离差
?(S) 变异系数
(Cv) 浓集系数
(Kk) 样数
(n)
Au 20.42 29.40 1.44 4.03 300
Ag 0.6806 1.0334 1.518 2.96 300
As 40.96 23.63 0.577 1.65 300
Sb 3.99 3.03 0.859 0.86 300
Hg 527.6 625.8 1.19 1.86 300
Sn 4.35 0.664 0.1528 1.27 300
Mo 1.237 0.518 0.4188 0.39 300
Cu 28.42 4.01 0.141  300
Pb 21.87 4.62 0.211  300
Zn 103.37 18.83 0.182  300
注:①Au、Hg含量单位为10-9,其余为10-6。
     ②浓集系数Kk值=平均值 /1:5万工区平均值 。
     ③n为样品数。
可以看出,与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相比,土壤中Au、Ag明显富集,As、Hg、Sn略有富集,Sb、Mo则不同程度的贫化。
变异系数显示,Au、Ag、Hg三元素局部富集明显,为主要异常元素,As、Sb局部富集不明显,异常较差,其它元素局部富集程度均较低,异常显示较弱或无。总的来说,异常较强的元素与原1:5万水系沉积物异常是相同的,即Au、Ag、Hg、As、Sb五元素。
5.1.2.2  地球化学异常特征  
各主要元素的异常特征见表5-2。
表5-2   1工区异常特征参数表
异常
编号 平均值
( )
最高值
(max) 面积
(Km2) 衬值
(K= /T)
规模
(K•Km2) 浓度分带
Au-1 46.44 200 0.722 2.32 1.676 内、中、外
Au-2 61.06 123.4 0.025 3.05 0.076 内、中、外
Au-3 57 110.5 0.0075 2.85 0.021 内、中、外
Au-4 40.87 65.5 0.00625 2.04 0.012 中、外
Au-5 49.45 54 0.0125 2.47 0.03 中、外
Au-6 27.85 38.4 0.0275 1.39 0.038 外
Ag-1 1.383 4 0.0175 1.38 0.024 内、中、外
Ag-2 2.72 5 0.0175 2.72 0.0476 内、中、外
Ag-3 1.58 4 0.0175 1.58 0.0276 内、中、外
Ag-4 2.5 5 0.036 2.5 0.09 内、中、外
Ag-5 3.33 5 0.012 3.33 0.04 内、中、外
Ag-6 4 5 0.016 4 0.064 内、中、外
Ag-7 3.67 5 0.012 3.67 0.044 内、中、外
Hg-1 1742.33 2169 0.012 1.45 0.017 外
Hg-2 3116 3725 0.038 2.597 0.097 中、外
Hg-3 1720 2185 0.16 1.43 0.023 外
Hg-4 1869.43 2856 0.028 1.56 0.044 中、外
Hg-5 1893.33 2443 0.012 1.58 0.019 中、外
Hg-6 2468.33 3620 0.012 2.056 0.025 中、外
Hg-7 1886.13 2663 0.045 1.57 0.071 中、外
Hg-8 2275.33 3127 0.02 1.896 0.038 中、外
As-1 100 200 0.02 1.25 0.025 中、外
As-2 80 80 0.0156 1 0.0156 外
As-3 80 80 0.0075 1 0.0075 外
As-4 97.5 150 0.0175 1.22 0.021 外
As-5 80 80 0.0175 1 0.0175 外
As-6 80 80 0.0125 1 0.0125 外
As-7 80 200 0.0325 2.5 0.08125 中、外
Sb-1 11.56 20 0.1 1.45 0.145 中、外
Sb-2 8 8 0.0175 1 0.0175 外
Sb-3 10.27 18 0.04 1.28 0.051 中、外
  备注:含量单位:Au、Hg为10-9,As、Sb、Ag为10-6。
可以看出,Au、Ag二元素异常强度高,规模大,浓度分带清晰,最有可能成矿,其中Au-1异常平均值46.44×10-9,面积0.722Km2,浓度分带具有内、中、外三带,最有利于成矿。
从附图14可看出,Au-1异常呈带状分布,近东西向横贯工区,Ag异常呈断续的东西向分布,与Au异常套合较好,但高值区并不完全重合,Hg异常分布范围大一些,总趋势亦呈东西向展布,与Au异常有一定程度的套合,As、Sb异常主要分布在工区的东部和南部,其中位于东北部的As、Sb异常与Au、Ag异常套合较好,从各元素异常的分布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即Au异常源显然经过一定程度的剥蚀,东部剥蚀程度低,中部及西部剥蚀程度高,异常强度也显示出这样的特点,即,Au异常东部强度低,中部及西部强度高,尤其是工区西端Au异常最高值大于200×10-9,但高值区无Hg、Ag、Sb异常,只有As元素的点异常。
5.1.2.3  异常查证结果及解释推断
对最有利于成矿的Au-1异常实施槽探工程揭露,其中Tc6及Tc11发现了规模较大的Au矿化蚀变带(0.2×10-6为界),编号分别为AuⅠ及AuⅡ,现叙述如下:
AuⅠ矿化体由Tc6单工程控制,地表宽14米,Au平均品位0.53×10-6最高品位1×10-6,Ag平均含量4.86×10-6,最高含量5×10-6。矿化体产于一规模较大的硅化破碎蚀变带中,该带宽达100米,呈东西向展布,岩性为硅化破碎砾岩,碎裂结构,角砾状构造,局部硅化较强地段呈块状结构,整个蚀变带硅化不均匀,具轻微褐铁矿化,其中Au矿化体与硅化关系密切。
AuⅡ矿化体由Tc11控制,宽24米,Au平均品位0.44×10-6,最高品位0.85×10-6,Ag平均含量4.65×10-6,最高含量6×10-6,矿化体产于硅化蚀变带中,岩性为硅化破碎砾岩,碎裂结构,角砾状构造,硅化蚀变较为均匀,基本不具褐铁矿化(附图15示)。
总体来看,AuⅠ及AuⅡ两个矿化体处于同一异常(即Au-1)中,均赋存于横贯工区的同一构造破碎带中。
Ag-4异常为区內最好的Ag异常,成矿条件十分有利,对该异常布置了Tc13进行揭露,Ag最高含量为33.6×10-6,平均含量为11.28×10-6,Ag矿化岩性为粗砾岩和硅化构造角砾岩。(附图16示):
但因Tc13较短,对宽达180米,长达350米的Ag-4异常,揭露不完全,因此对Ag-4异常还有进一步工作的必要。
异常解释推断:从槽探揭露结果可以看出,Au、Ag异常与硅化蚀变带密切相关,而且硅化越强则蚀变带中Au、Ag含量越高,当然,Au的矿化带与Ag的高异常带并不吻合,显然对Au异常的揭露与对Ag异常的揭露均应引起重视。
5.1.2.4  礼县郭家沟踏勘检查结果
踏勘区位于礼县南部三峪乡魏家庄至郭家沟一带,距礼县县城80Km,简易公路只有到三峪乡,交通不便。
区内出露地层为三迭系隆务河群(T1-2l),主要岩性有大理岩、灰岩、板岩、硅质板岩、粉砂岩等。
区内断裂构造发育,以东西向断裂构造为主,次有近南北向、北北东、北北西等方向的断裂。
区内出露岩浆岩为印支期花岗闪长岩(γδ52),沿岩体有大量矽卡岩、黑云透辉方柱石矽卡岩、透辉透闪石矽卡岩等。
区内岩石普遍硅化、褐铁矿化。
1989年,化探队在魏家庄一带进行了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在魏家庄至郭家沟一带圈定出了以金为主的化探异常,1990年配合1:1万土壤测量开展异常详查工作,在魏家庄工区经工程揭露发现了金矿体,最高品位:6.98×10-6,矿体赋存于岩体与围岩接触带中。
位于魏家庄以西的郭家沟工区,土壤测量成果显示,金异常呈“高、大、全”特征,其中Au-2异常面积大(0.24Km2),强度高,异常均值62.9×10-9,峰值830×10-9,具内、中、外浓度分带,且与Hg、As、Sb、Ag、Pb、Zn、Sn等元素异常套合好,金异常呈近东西向的带状分布,与区内主断裂构造走向一致,从异常特征可看出,异常应由已知出露地表的金矿体所引起。
今年以Au-2异常为主,对整个郭家沟工区进行了认真细致的踏勘检查,初步发现了四条矿体,矿石类型按容矿岩性可分为两类,一类为矽卡岩型,位于岩体与围岩接触带上,发现一条品位6.46×10-6,宽0.8米,长10米,矿体产状130°∠70°。另一类为蚀变破碎花岗闪长岩型,分布于岩体内部,发现三条,品位3.32~4.17×10-6,宽0.5~0.7米,长5~10米,两类矿体均伴随着较为强烈的褐铁矿化,在矽卡岩型矿体中还见有方铅矿、磁铁矿等金属矿物。
总而言之,在郭家沟工区所见矿体规模均较小,要有进一步的找矿突破,可考虑使用深部工程,如硐探、钻探等手段,了解矿体在深部的产出特征。
5.2  ¥¥县桥头金矿及其外围地质普查
5.2.1  普查区概况
桥头金矿及外围普查区,行政隶属***¥¥县,面积约420Km2,地理坐标为:
东经:103°45′35″~104°03′00
北纬:33°57′00″~34°05′05″
工区地处秦岭山系西段,地势西高东低,海拔1800~3500m,侵蚀强烈,水系发育。年平均气温12.7℃,年降雨量435.8毫米,属高山湿润气候。
本次工作的主要目的有:
①通过1:2千地质填图,基本查明矿区地层、构造、岩浆岩特征及其分布,重点查明赋矿层位,控矿构造,矿化蚀变特征及其规律,以期发现新的矿体。
②利用槽探工程,基本查明已知金矿体在地表的分布,规模、形态、产状及品位变化。
③对矿点外围的金异常和金矿化(点)进行检查或必要的揭露评价,扩大找矿成果。
5.2.2  普查区地质特征
普查区东起洛大,西至班藏,南至唐尕,北至卡玛,其大地构造位置处于南秦岭印支褶皱带南侧,次一级构造属***复式背斜北翼。
该区出露的主要地层为志留系、泥盆系、石炭系,整体上呈倾向北东的单斜构造。层间褶皱在志留系和泥盆系中广泛发育,形成紧闭褶皱,鞘褶皱、褶曲、挠曲现象普遍。区内断裂构造非常发育,据空间展布可分两组:北西向断裂和北东向或近南北向断裂。区域变质作用,动力变质作用,接触热变质作用及气~液交代变质作用在区内普遍发育。岩浆活动较弱,可见一些中酸性岩脉出露(附图17示)。普查区为中低温热液型Au、Hg、As、Sb、Ag等矿产集中区。
5.2.3  普查区地球化学异常特征
为了配合金矿普查,了解区内Au的地球化学特征和扩大找矿远景,今年在区内开展了1:1万地球化学土壤测量8.0Km2,采样总数597个,取样密度74.6个/Km2。金异常以11.0×10-9为异常下限,共圈定金异常9个;汞异常以60×10-9为异常下限,共圈定汞异常12个;砷异常以54.0×10-6为异常下限,共圈定砷异常10个;锑异常以16.0×10-6为异常下限,共圈定锑异常6个。其金、汞、砷、锑异常特征分别见表5-3,其它五种元素Ag、Cu、Pb、Zn、Mo,由于异常规模小,强度低,与Au元素的异常套合不好,故只简单列表叙述(见表5-4)。
统计表明,区内70%以上的样品,Au、Hg、As、Sb等元素的丰度值均高于泰勒克拉克值,这反映本区的Au、Hg、As、Sb为高背景区。为了解金元素与其它元素之间的组合特征,制作了Au、Hg、As、Sb综合异常图。其它五种元素Ag、Cu、Pb、Zn、Mo只作了单元素异常图。现对金异常的特征及解释作一阐述。
按元素之间的组合特征,制作了Au、Hg、As、Sb综合异常图。其它五种元素Ag、Cu、Pb、Zn、Mo只作了单元素异常图。现对金异常的特征及解释作一阐述。   
      表5-3   桥头金矿及外围金、汞、砷、锑异常特征参数表
异常
编号 异常
下限
(T) 形  态 轴  向 面 积
(Km2) 强 度
( )
衬 度
(K= /T) 规 模
(K•Km2) 峰 值
(max) 浓 度
分 带 套合异常 备   注
Au-1 11.0 长条状 近东西 0.094 163.0 14.8 1.39 600.0 内、中、外 Hg-1、Hs-2、As-1、Sb-1、Sb-3 未封闭
Au-2 11.0 长条状 近东西 0.081 30.7 2.8 0.23 43.0 中、外 Hg-2、As-2、Sb-2 未封闭
Au-3 11.0 不规则状  0.083 103.0 9.4 0.78 400.0 内、中、外 As-3 西端未封闭
Au-4 11.0 长条状 近东西 0.03 20.3 1.84 0.08 31.0 中、外 Hg-3、As-7  
Au-5 11.0 长条状 近东西 0.016 29.5 2.68 0.04 32.0 中、外 Hg-5、As-9、Sb-4  
Au-6 11.0 长条状 近东西 0.106 27.57 2.50 0.27 94.0 内、中、外 Hg--3、Hg-4、As-6、As-7、As-9  
Au-7 11.0 不规则状  0.107 32.08 2.92 0.31 90.0 内、中、外 Hg-4、Hg-7、Hg-8、As-8、As-10 南端未封闭
Au-8 11.0 长条状 近东西 0.044 24.0 2.18 0.1 54.0 中、外 Hg-9、Sb-5 西端未封闭
Au-9 11.0 长条状 近东西 0.024 36.33 3.30 0.08 86.0 中、外 Hg-12、Sb-6  
Hg-1 60.0 不规则状 近东西 0.025 132.33 2.21 0.06 167.0 中、外  未封闭
Hg-2 60.0 不规则状  0.225 121.24 2.02 0.45 385.0 内、中、外  未封闭
Hg-3 60.0 不规则状  0.127 79.5 1.33 0.17 205.0 中、外   
Hg-4 60.0 不规则状  0.129 112.76 1.88 0.24 230.0 中、外  南端未封闭
Hg-5 60.0 椭圆形 近东西 0.025 293.33 4.89 0.12 470.0 中、外   
Hg-6 60.0 长条形 近东西 0.029 78.33 1.31 0.04 95.0 中、外   
Hg-7 60.0 长条形 近东西 0.028 130.0 2.17 0.06 180.0 中、外   
Hg-8 60.0 不规则状  0.368 117.52 1.96 0.7 430.0 内、中、外  未封闭
Hg-9 60.0 长条形 近东西 0.058 81.17 1.35 0.79 91.0 外   
Hg-10 60.0 不规则状  0.037 64.67 1.08 0.04 70.0 外  北端封闭
Hg-11 60.0 不规则状  0.0165 143.82 2.40 0.39 540.0 内、中、外  未封闭
Hg-12 60.0 不规则状  0.132 253.23 4.22 0.56 1150.0 内、中、外  未封闭
As-1 54.0 长条形 近东西 0.068 163.63 3.03 0.2 305.0 内、中、外  东端未封闭
As-2 54.0 长条形 近东西 0.048 96.6 1.79 0.09 100.0 外   
As-3 54.0 长条形 近东西 0.039 131.6 2.44 0.09 258.0 内、中、外   
As-4 54.0 长条形 近东西 0.024 77.0 1.43 0.03 93.0 外   
As-5 54.0 不规则状  0.025 132.76 2.46 0.06 167.0 中、外   
As-6 54.0 不规则状  0.022 66.33 1.23 0.03 67.0 外   
As-7 54.0 不规则状  0.044 92.2 1.71 0.08 161.0 中、外   
As-8 54.0 不规则状  0.053 111.0 2.05 0.11 220.0 内、中、外  南端未封闭
As-9 54.0 不规则状  0.056 68.86 1.28 0.07 74.0 外   
As-10 54.0 长条状 近东西 0.023 100.67 1.86 0.04 170.0 中、外   
Sb-1 16.0 椭圆形  0.023 31.63 1.98 0.05 58.0 外   
Sb-2 16.0 长条形 近东西 0.016 45.0 2.81 0.05 56.0 外   
Sb-3 16.0 长条形 近东西 0.020 21.0 1.31 0.03 24.0 外   
Sb-4 16.0 不规则状  0.162 139.82 8.74 1.42 1270.0 内、中、外  南端未封闭
Sb-5 16.0 不规则状  0.044 94.0 5.88 0.26 220.0 内、中、外   
Sb-6 16.0 不规则状  0.093 29.45 1.84 0.17 59.0 中、外   
备注:Au、Hg含量单位为10-9,As、Sb为10-6。
根据金元素含量,圈出金异常9个,各异常特征见表5-3
纵观金异常,发现有如下特点:(1)大多数异常呈近东西向条带状展布,异常的浓集中心与石英脉或断裂有关;(2)强度较大,为已知矿体所致;(3)一般都与汞、砷异常有较好的套合,在测区北部与锑异常套合较好。
表5-4   桥头金矿及外围银、铜、铅、钼异常特征参数表
异常
编号 异常下限
(T×10-6) 形  态 轴  向 面 积
(Km2) 强  度
( ×10-6)
衬 度
(K= /T)
规 模
(K•Km2) 峰 值
(×10-6) 浓  度
分  带 备  注
Ag-3 0.30 椭圆形 近东西 0.011 0.81 2.71 0.03 1.3 中、外 西端未封闭
Cu-3 34.0 豆荚状 近东西 0.031 48.0 1.41 0.04 76.0 中、外  
Cu-5 34.0 不规则状  0.738 50.21 1.48 1.09 180.0 中、外 南端未封闭
Pb-4 50.0 椭圆形 近东西 0.023 315.75 6.32 0.14 740.0 中、外 西端未封闭
Zn-1 100.0 条带状 近东西 0.043 112.2 1.12 0.05 128.0 外  
Zn-4 100.0 不规则状  0.818 139.53 1.40 1.14 243.0 中、外 南端未封闭
Mo-1 2.0 不规则状  0.051 4.22 2.11 0.12 6.0 中、外 西端未封闭
Mo-2 2.0 不规则状  0.025 5.40 2.70 0.07 12.0 中、外 西端未封闭
Mo-3 2.0 不规则状  0.136 4.46 2.23 0.31 10.0 中、外  
Mo-4 2.0 豆荚状 近东西 0.056 3.25 1.63 0.09 5.0 中、外  
Mo-6 2.0 不规则状  0.381 4.08 2.04 0.76 12.0 中、外  
Mo-7 2.0 椭圆形 近东西 0.046 5.71 2.86 0.13 10.0 中、外 南端未封闭
5.2.3.2  金异常解释
Au-1:
分布于测区西北部,呈长条状、近东西向展布,浓度分带齐全。异常长约1000米,宽约100-200米。东、西两端均未封闭,中部和南部有两个浓集中心。其中南东部浓集中心金元素均值为163.0×10-9,峰值600.0×10-9,浓度分带齐全,与Hg、As、Sb异常套合好(Hg-1、Hg-2、As-1、Sb-1、Sb-3),与已知金矿床元素组合特征相似;该浓集中心发育硅化、褐铁矿化及赤铁矿化等蚀变,经查证为桥头金矿矿致异常(附图19示)。
Au-2:
分布于测区西北部,呈长条状、近东西向展布,有中、外浓度分带。异常长约1000米,宽约100-250米,东西均未封闭。Au元素均值为30.7×10-9,峰值43.0×10-9,与As、Sb异常套合好(Hg-2、As-2、Sb-2)。为桥头金矿矿致异常。
Au-3:
分布于测区西部,呈长条状,近东西向展布。异常的西部未封闭,长约1300米,宽约80-250米,有中部和南部两个浓集中心。中部浓集中心为石英脉发育地段;南东部浓集中心为F1断裂附近,岩性为千枚状含泥质板岩、炭质板岩。Au元素均值为103.0×10-9,峰值400.0×10-9,异常分带全,与As的异常套合好(As-3)。推断为矿致异常。
Au-6:
位于测区南部,呈长条状,近东西向展布,长约1000米,宽约100-200米。浓集中心处于F1断裂附近,出露岩性为粉砂质板岩夹石英砂岩。金异常平均值为27.52×10-9,峰值94.0×10-9,浓度分带齐全,与汞、砷异常套合好(Hg-3、Hg-4、As-6、As-7、As-9)。推断为矿致异常。
Au-7:
分布于测区南部,呈不规则状,南部未封闭。异常长约1300米,宽约100-350米,有西部和东部两个浓集中心。西部浓集中心为F1断裂与平移断层F6的交汇部位,出露岩性为粉砂质板岩夹石英砂岩。东部浓集中心处于志留系、泥盆系之间的平行不整合接触界线与平移断层F6的交汇部位,出露岩性为灰绿色砂质板岩、石英细砂岩夹含砾砂岩。金元素的平均值32.08×10-9,峰值90.0×10-9,与Hg、As异常套合好(Hg-4、Hg-8、Hg-8、As-8、As-10)。推断为矿致异常。
综上所述,整个测区为Au、Hg、As、Sb高背景区,异常元素组合好(与已知金矿床元素组合特征相同),异常强度高,地质背景良好,具有一定的地质找矿远景。但由于化探成果收到较晚,对异常检查很不全面,有待今后检查、验证。
5.2.4  普查区金矿带、段、亚段的划分及金矿(点)地质特征
普查区位于***复式背斜北翼的波海~舟曲金铀铜银钼砷汞硒成矿带中段的黑拉—洛大金成矿段,根据各金矿床(点)所处位置及矿石类型进一步划分为三个成矿亚段,从北向南依次为:班藏~黑多寺成矿亚段、足固~洛大成矿亚段及唐尕~桑坝沟成矿亚段(见表5-5)。
表5-5   普查区金成矿带、段、亚段划分
金矿带、段、亚段 金矿(点) 备 注
波海~
舟曲成
矿带 黑拉~洛大成矿段 班藏~黑多寺成矿亚段 班藏金矿点、卡玛金矿点、黑多寺金矿点  
   
足固~洛大成矿亚段
查布金矿、刀扎金矿、桥头金矿  
  唐尕~桑坝沟成矿亚段 唐尕金矿点、桑坝沟金矿点  
各金矿(点)基本特征见表5-6。
5.2.5  桥头金矿地质矿产特征
桥头金矿通过槽探、井探及1:2千地质填图、1:1万地质填图、地球化学土壤测量等工作手段,基本查明了金矿体在地表的形态、规模、产状及品位变化情况,已交付开发。
5.2.5.1 矿区地质
地层
测区从西到东依次出露中上志留统及中泥盆统当多沟组、古道岭组地层,现由老到新分述如下(附图18、20)。
中上志留统(S2-3),从下到上可分三个岩组( 、 、 )。
中上志留统a岩组( StSl+Ss)
分布于测区西南角,岩性为灰~深灰色炭质板岩、粉砂质板岩夹石英砂岩,地层产状:35°∠50°。与上覆b岩组呈整合接触关系。
中上志留统b岩组( SlSt)
岩性为灰色泥质板岩、炭质板岩、粉砂质板岩。
中上志留统c岩组(S2-3cStSl+Ss)
出露于测区西部,岩性为灰~深灰色粉砂质板岩、石英砂岩,地层产状为30°∠38°。由于褶皱构造发育,局部地层产状西倾。与上覆当多沟组地层为平行不整合接触。
中泥盆统当多沟组(D2dHmSlSs)
分布于测区中部,底部见一层不连续的贫赤铁矿化砂砾岩,砾石成份复杂,以硅质、板岩成份为主。中上部为紫红色赤铁矿砂岩、灰色砂质板岩、灰绿色含
表5-6 普查区金矿(点)地质特征一览表
矿点名称 位置、交通 地 质 简 况 矿  体  特  征 主要矿石矿物 品    位 成因类型 综合简评
班藏金矿点 ¥¥县桑坝乡
东经103°46′34″
北纬34°05′05″
交通不便。 矿体产于下石炭统略阳组与中石炭统岷河组之间的逆断层中。区内未见岩浆岩。
矿体一条,呈带状,脉状,产状310°∠30°~60°,长520m,厚2.65m,顶底板围岩为碎裂灰岩。 自然金、黄铁矿(褐铁矿)、软锰矿、辰砂等。
微细粒结构,角砾状构造 Au平均9.57×10-6,最高71.97×10-6。 构造破碎带
蚀变岩型金
矿 应加强金矿点及外围普查工作
卡玛金矿点 ¥¥县桑坝乡
东经103°48′45″
北纬33°57′00″
交通方便。 矿区主要地层为中石炭统岷河组和中泥盆统古道岭组;矿体产于北西向断裂带中。 圈定金矿体5条,Au-1、Au-2长278~363m,宽11.1~12.2m,延深13.1m余,产状160~175°∠50°~70°。顶底板围岩为花岗斑岩脉。 自然金、银金矿、白铁矿、辰砂、辉锑矿等,交代残余,粒状结构、碎裂构造。 Au平均品位为4.5×10-6,求得3341储量239Kg。 中、低温热液构造蚀变斑岩型金矿 工业类型属微细浸染型金矿,可开采利用。
黑多寺金矿点 ¥¥县桑坝乡
东经103°44′37″~103°53′43″
北纬34°15′13″~34°04′43″
交通便利。 矿体产于中泥盆统古道岭组上部的灰岩、泥灰岩及其碎裂岩中。围岩蚀变主要为石英岩化、方解石化、褐铁矿化等。 地表圈出金矿体7个,呈细条带状、豆荚状,最大矿体长173m,厚9.4m,延伸30m。 自然金、辉锑矿、雄(雌)黄、毒砂、辰砂、褐铁矿。 Au品位变化大,平均为1.58~9.4×10-6,矿石含Ag2.5×10-6左右。 卤水热液型金矿 应进一步进行地质工作
查布金矿 ¥¥县桑坝乡
东经103°44′37″~103°53′45″
北纬34°00′53″~34°05′13″
交通便利。 矿体产于中上志留统板岩与中泥盆统古道岭组块状灰岩之间的逆冲断裂破碎带中。 地表圈出2个金矿体呈条带状,透镜状,Au-2长500m,厚0.2~15.48m,产状40°∠50~20° 自然金、辉锑矿、辰砂、毒砂、褐铁矿等,隐晶质结构碎裂状构造。 Au品位最高36.68×10-6,平均5.04×10-6,伴生Ag可达5×10-6,求得3341储量3569Kg。 碎裂黄铁矿化硅质灰岩型流纹质角砾岩型金矿。 现已开采利用
刀扎金矿 ¥¥县桑坝乡
东经103°50′10″~103°51′25″
北纬34°02′10″~34°03′00″
交通十分不便。
矿体严格受北西向断裂破碎带控制,并与此相伴的中酸性脉岩侵入有关。 地表圈定一个金矿体,呈似层状,不规则脉状。长620m,平均厚5.05m,推深50m,产状10~50°∠20~60° 黄铁矿、黄铜矿、褐铁矿、臭葱石、毒砂、黄钾铁钒等。 Au最高品位124×10-6,平均8.46×10-6,伴生Ag2.5×10-6,As0.39×10-2,Sb0.5×10-2,求得Au3341储量3642Kg。 构造蚀变岩型金矿 工业类型属微细粒浸染型金矿,现已开采利用。
唐尕金矿点 ¥¥县桑坝乡
东经103°45′35″
北纬34°01′53″
交通便利。 矿体受分布于中上志留统(S2-3)间北西向次一级破碎带控制。 已发现一条金矿体长350m,厚2.51m,产状36°∠60°,两端未封闭,矿石呈交代结构,浸染状构造。 黄铁矿、黄铜矿、孔雀石、铜兰、褐铁矿等。 Au平均品位为1.36×10-6。 褐铁矿化碎裂砂岩型 有待进一步评价
桑坝沟金矿点 ¥¥县桑坝乡
东经103°49′07″
北纬34°01′24″ 矿体受分布于中上志留统(S2-3)间北西向次一级破碎带控制。 地表圈定金矿体两条,均未封闭。Au-1长540m,厚1.73m,Au-2长400m,厚2.4m,产状分别为25°∠40~70°;215∠45° 黄铁矿、辉锑矿、锑化、雌黄及褐铁矿等。矿石呈微细粒结构,角砾状构造。 Au品位最高17.11×10-6,平均5.43×10-6伴生Ag。 褐铁矿化碎裂砂岩型 有待进一步评价后开采利用
  
绿泥石砂岩、砂质板岩等。东部逐渐相变为灰绿色砂质板岩、含绿泥石石英细砂岩夹赤铁矿砂岩。地层产状30~45°∠20~56°。与上覆古道岭组为整合接触关系。
桥头金矿赋存于该组地层中。
中泥盆统古道岭组(D2g),根据岩性组合特征及沉积相特点划分为两个亚组,两个亚组又进一步各划分两个岩段。
中泥盆统古道岭组下亚组
第一岩段(D2gKLs+Mlsl)
分布于测区中部,岩性为灰~深灰色块状灰岩夹含泥灰岩及板岩。地层产状30~40°∠55~65°。与上覆第二岩段为整合接触。
第二岩段(D2gLsSl+KLs)
岩性为深灰色板岩、薄层灰岩、局部夹块状灰岩。地层产状40~50°∠50~70°。与上覆上亚组第一岩段呈整合接触。
中泥盆统古道岭组上亚组
第一岩段(D2gSlMl+Ss)
分布于测区北东部,岩性为灰色板岩、粉砂质板岩、薄层泥灰岩夹块状灰岩、生屑灰岩及石英砂岩。与上覆第二岩段呈整合接触。
第二岩段(D2gSl+Ls)
分布于测区东北角,岩性为深灰~灰黑色含炭板岩、炭质板岩,局部夹灰岩透镜体。
构造
褶皱构造
区内地层由南西到北东依次出露志留系、泥盆系地层,为一倾向北东的单斜构造。
褶皱构造在泥盆系地层中不发育,但在志留系地层中广泛发育,褶皱的主要形式是层间褶皱,一般延伸几米至十余米,使板岩产生片理化、流劈理等现象,地层层序正常。偶见平卧褶皱、尖棱褶皱及鞘褶皱等,规模均很小。
断裂构造
断裂构造在测区较为发育,从西向东见6条,主要以南西倾向的逆断层为主,呈舒缓波状。断裂总体走向290°~300°。断裂破碎带由构造角砾岩、碎裂岩、断层泥等组成。各断裂特征见表5-7。
桥头金矿东西两坡的含矿构造期次不同,西坡含矿构造产状300~330°∠30°~60°,为较晚期的一组构造,在平面上呈斜列式排列,一般延伸200~300米,宽1.0~15.0米不等(中部宽,两侧渐窄),具尖灭侧现的特点。总体走向30~60°。断裂带内岩石破碎,有大小不等的角砾、碎砾、粉末出现,常见碎裂岩(为主)、构造角砾岩及断层泥。断面在走向及倾向上具波状,见阶步、擦痕及摩擦镜面等构造活动迹象。断裂带内岩石具赤铁矿化、褐铁矿化、辉锑矿化、绿泥石化、硅化、绢云母化等蚀变现象。
表5-7   主要断裂特征一览表
编号 性  质 总体
走向
(度) 断面
产状
(度) 影响
地层 延伸
(Km) 主  要  特  征  及  依  据
F1 逆断层 330  Sb2-3、Sc2-3 0.50 断裂破碎带宽约30米,斜切地层,破碎带内岩石以碎裂岩为主,有后期石英脉侵入。主要蚀变有绢云母化、碎裂岩化、石英岩化等。
F2 逆断层 305  D2d >1.0 西端延伸图外,东端复合于F3。与地层产状基本一致,断裂宽35-40米。中部为碎裂岩、构造角砾岩,边部见宽窄不等的断层泥。角砾成份为贫赤铁矿砂岩,整体上定向排列。主要蚀变有绿泥石化、赤铁矿化、褐铁矿化、绢云母化及碎裂岩化。
F3 逆断层 305  D2d上部
D2g下部 >3.0 与地层产状基本一致,为走向断裂,两端均延伸图外,沿走向呈舒缓波状,在地貌上多形成断层崖。
F4 逆断层 290  D2g中部 >3.0 与地层呈小角度斜交,多表现为负地形、断层崖,其东南端发育断层三角面。两端均延出图外。
F5 逆断层 300  D2g中上部 >2.0 断裂两侧地层倾向相顶,上盘地层产状倾向南西,下盘地层倾向北东。地貌上表现为槽状负地形。
F6 推测平
移断层 265  S2-3、D2d、 D2g >3.0 地貌上表现为负地形、平台及断层三角面,上、下盘地层岩性不对应。
东坡含矿构造为区域性次一级断裂,在F3区域性断裂下盘20-30米处。断裂产状35~45°∠40~75°,与区域性断裂产状基本一致。断裂带宽5-20米,在走向上具膨大收缩现象,延伸可达1.0Km以上,总体走向310°。断裂带内岩石破碎,见碎裂岩、构造角砾岩及断层泥等,原岩为贫赤铁矿砂岩、板岩及少许硅质岩。蚀变矿化与西坡基本相同,但其强度较弱,金含量低。
岩浆岩
区内仅西南部有岩浆活动,侵入于中上志留统地层中。较大的有刀扎河坝村南坡的花岗闪长岩株,出露面积0.3Km2,呈不规则状岩株侵入于中上志留统深灰色砂质千枚岩中,长轴近于东西向,与地层走向斜交。岩体内节理发育,主要有50°∠70°、170°∠65°及310°∠40°三组。岩体与围岩的接触面向内倾斜,倾角约40°。围岩无明显蚀变,但因受岩体侵入影响,小褶曲很发育。该岩体出露面积小,相带不明显,细粒结构,部分具斑状结构。因此,认为岩体剥蚀不深。岩体的岩石化学成份为偏碱的中酸性质。据所切地层的时代及与邻区有同位素年龄的岩体对比,划归华力西中期。
岩体不具明显矿化,仅在人工重砂样品中见有少量金红石、辉锑矿、自然铅、辰砂及砷黄铁矿等低温热液矿物。
除上述刀扎河坝花岗闪长岩岩株外,在中上志留统地层中见有较多的顺层侵入的花岗闪长岩脉,一般长十余米至几十米,宽数米。其内外接触带无明显的矿化蚀变。
变质作用
区内区域变质作用较弱,主要发生在志留系地层中,形成一套低绿片岩相变质岩石,各种板岩的板理面多分布一些新生变质矿物,如绿泥石、绢云母等。
5.2.5.2  矿体特征
矿区共圈定五条金矿体,分布于东西两坡,西坡圈定两条金矿体(Au-Ⅰ、Au-Ⅱ),东坡圈定三条金矿体(Au-Ⅲ、Au-Ⅳ、Au-Ⅴ)(附图20示)。
Au-I:受300~340°∠45~63°产状的次级断裂破碎带控制。矿体长205米,厚2.99米,推深200米,最高品位22.57×10-6,最低品位1.24×10-6,平均品位5.5×10-6。矿体呈透镜状、囊状、不规则状,矿体顶板围岩为碎裂状石英砂岩,底板为碎裂状板岩。与金矿化关系密切的蚀变有赤铁矿化、褐铁矿化、辉锑矿化、碎裂岩化、白云石化等。
Au-II:受330°∠58°产状的次级断裂破碎带控制。矿体长24.0米,厚4.38米,推深20.0米,最高品位11.4×10-6,最低1.39×10-6,平均4.71×10-6。矿体呈透镜状、囊状。矿体顶底板围岩均为碎裂状板岩。与金矿化关系密切的蚀变有白云石化、赤铁矿化、褐铁矿化、辉锑矿化等。
Au-III:受10°∠68°产状的断裂破碎带控制。矿体长200米,厚0.64米,平均品位2.05×10-6,推深200米。矿体呈脉状、透镜状。矿体顶底板围岩为碎裂板岩。与金矿化关系密切的蚀变为硅化、褐铁矿化及碎裂岩化。
Au-IV:受区域性断裂的次一级断裂破碎带控制。矿体长510米,厚1.01-2.14米,平均厚度1.3米,推深200米。矿体最高品位3.29×10-6,最低1.12×10-6。矿体呈脉状、带状,矿体总体产状35°∠40~65°。矿体顶底板围岩岩性较杂,主要为碎裂状板岩、薄层灰岩及砂岩。与金矿化有关的蚀变为:白云石化、褐铁矿化、赤铁矿化、辉锑矿化等。
Au-V:受北西向断裂破碎带控制,呈波状延伸。矿体长82米,厚1.09米,延深80米,平均品位3.29×10-6,呈脉状展布。矿体总体产状46°∠60°,矿体顶板围岩为石英砂岩、底板为板岩。与金矿化有关的蚀变为褐铁矿化、辉锑矿化及碎裂岩化。
矿石质量
矿石组份:区内金矿体中金的最高含量为22.57×10-6,一般1.0-5.0×10-6。有害杂质为As0.67-4.5×10-2。
主要矿石矿物为自然金、辉锑矿、黄铁矿、褐铁矿、赤铁矿、雄(雌)黄等。脉石矿物主要有石英、方解石、绢云母、白云石等。
结构构造:矿石呈微、细粒结构、包裹结构、压碎结构、交代结构;碎裂状构造、浸染状构造、填隙状构造及块状构造、蜂窝状构造等。
矿石自然类型有四种:赤、褐铁矿化粉末岩型,为本区金矿体中主要的一种类型,地表呈粉末状、蜂窝状,赤、褐铁矿化较强,由石英砂岩的碎粒、板岩碎片及其粉末组成,胶结程度极差,金矿石品位3.0-6.0×10-6;辉锑矿化碎裂砂岩型,金矿石含金大于2.0×10-6;辉锑矿化、褐铁矿化碎裂砂岩型,金矿石品位为2-3×10-6;白云石化碎裂砂岩型,白云石交代除石英以外的其它矿物,石英颗粒(0.01-0.1mm)呈浑圆状、星点状存在于碎裂岩中,白云石含量70%,石英30%,本类型金矿石具可塑性,吸水性强,金品位10-20×10-6。
矿石加工技术性能
桥头金矿矿石类型与刀扎金矿基本相同,故参照刀扎金矿有关试验数据。
构造蚀变岩型金矿石机械性能差,渗透性强,经氰化柱浸选金试验,氧化矿石金浸出率达71%,原生矿石金浸出率仅47.9%。生产实践证实混合矿石金浸出率为65%,金综合回收率为50%。说明矿石属易加工、选冶性能中等的矿石。
矿床成因及控矿因素
桥头金矿和刀扎金矿属同一条断裂破碎带控制,两者均属构造蚀变岩型金矿,矿床成因及控矿因素基本相同。
找矿标志
中上志留统与中泥盆统当多沟组之间的侧向逆冲断裂带为找矿构造标志;断裂带中的白云石化、赤铁矿化、褐铁矿化及辉锑矿化、碎裂岩化是找金的蚀变标志。
5.2.5.3  金资源量计算
根据《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GB/T17766-1999)的规定,结合本测区普查阶段对各矿体的研究、控制程度,确定矿区内各矿体的资源量为预测资源量(3341)。
1  工业指标
根据《岩金矿普查规范》(DZ/T0074-93)及结合矿区内金矿体实际情况,确定工业指标如下:
(1)边界品位:1.0×10-6
(2)最低可采厚度:1.0米
(3)夹石剔除厚度:2.0米
(4)边界米•克/吨值:1.0
2  资源量计算方法
因矿体均系地表工程控制,无深部工程,故选择“地质推断法”计算其资源量。伴生组份达不到工业要求,故不参加资源量计算。
3  矿体圈定及外推原则
单工程中,以等于或大于边界品位的样品圈定矿体。等于或大于剔除厚度的夹石单独圈出。工程之间矿体按地质特征客观连接。
矿体外推:有限外推按工程间距的1/2尖推;无限外推在原C级工程间距的基础上,放稀一倍。
4  资源量计算各参数的确定
平均品位:
单工程平均品位以样品实际长度或水平长度加权计算;矿体平均品位为各见矿工程平均品位的算术平均值,或为厚度加权平均值计算。
平均厚度:
单工程矿体厚度为各样品厚度之和(样品厚度,由计算求出);矿体平均厚度为各见矿工程矿体厚度的算术平均值。
矿体延深:
按地表矿体长度的1/2推深(个别矿体的延深按客观实际,大于或小于地表矿体长度的1/2)。
矿石体重:
采用刀扎金矿资料成果
5  储量计算结果
采用计算公式如下:
(1)矿体体积:V=mhl
(2)矿石量:Q=dV
(3)金属量:T=CQ
其中:m为矿体厚度
      h为矿体推深
    l为矿体长度
     d为矿石体重
   C为矿体平均品位
详细计算数据见报告附件(一)。
经计算,3341级资源量为2630Kg。桥头金矿矿石量为725107吨。
5.2.6  普查区金成矿规律及找矿模式
5.2.6.1  普查区金成矿规律
5.2.6.1.1  成矿物质来源
根据普查区各矿床(点)地质特征进行类比,该区一般形成中~低温热液型Au、Ag、Hg、Sb、As矿床(化),且各矿床(化)中上述几种元素往往共生或伴生产出,属典型的非花岗岩类特征性元素组合;对矿床的成矿特征和产出的地质背景的综合分析可知,该区各类矿床与中~酸性侵入体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绝大多数花岗岩类是因地壳岩石的重熔再生作用而形成的;该成矿段矿化一般受岩体的直接或间接控制,有些矿化发生于岩体的裂隙面上或正接触带内;矿床与岩体同源,据张秋生教授的划分标准对比,可确定该区成矿物质来源为地壳深部,即地壳硅铝层。
5.2.6.1.2  矿床时空分布规律
普查区大地构造位置处于南秦岭印支褶皱带的南侧,秦岭褶皱系在华力西期、印支期处于迅速发展的阶段,地壳活动剧烈,岩浆活动频繁,为成矿提供了便利条件,以内生矿床为主,该区矿床大多与华力西期印支期岩浆热液有密切的时空关系,成矿时间分布以海西成矿期、印支成矿期为主。
普查区地处西秦岭成矿带,南侧随着秦岭褶皱带的发育、发展,以及后期***复背斜发生、发展,多旋回、多期次的构造活动迭加,在该区形成了一系列NWW、NW向为主的深大断裂,是该区主要的导矿、容矿构造,该区现已探明矿床大多受NWW或NW向构造控制,有些矿床受近SN向断裂控制,空间分布上表现为一NWW向成矿带,延伸大,矿床(点)的分布显示了明显的等距性。
5.2.6.1.3  矿床共生规律
综合分析该成矿带矿产种类分布特征,物质共生关系以及内在成因联系均表现了一定的规律性。首先是矿种共生,该成矿带主要表现为辉锑矿、黄铁矿、黄铜矿、赤铁矿、自然金、汞矿等矿种的共生或伴生,共生矿物为辉锑矿、自然金、毒砂、赤(褐)铁矿、雄(雌)黄等。其次为矿床共生,表现为多矿种同类型矿床组合,该成矿段上矿床成因类型大多为中~低温热液型矿床。
5.2.6.2  普查区金成矿标志及综合找矿模式
5.2.6.2.1  找矿模式
据前人资料,普查区各地层中金元素背景值均接近于地壳克拉克值,不同矿区矿体赋存于不同的地层中,地层赋矿专属性不明显。
普查区矿床的空间分布严格受构造控制,区内发育NWW或NW向深大断裂,矿床赋于断裂的转折部位、或断裂的交叉、复合部位,矿体形态受断裂两侧的次级断层、破碎带及雁行式压性裂隙控制,一般张性断裂中矿化微弱。如刀扎金矿、查布金矿等均产出在NWW向逆断裂带上。
普查区岩浆岩活动比较微弱,但华力西期岩浆岩活动为成矿提供了热动力源和成矿物质,部分岩体已蚀变矿化,如查布金矿。
地球化学特征表现为Au异常与Sb、As、Hg异常套合较好,强度高,分带明显;据查证,上述套合较好的异常一般都有金矿(化)体产出。
5.2.6.2.2  找矿标志
综上所述,区域性走向断裂旁侧的碎裂岩带,特别是走向断裂与横向断裂交汇部位,可作为找矿的构造标志;褐铁矿化、黄铁矿化、辰砂、辉锑矿化及硅化等矿化蚀变与金矿化关系密切,可做为找矿的蚀变标志;蚀变花岗闪长岩脉、花岗斑岩脉及蚀变石英脉可作为找矿的岩体(脉)标志;Au、Ag、Hg、Sb、As套合好、强度大、峰值高、分带明显的异常,可作为找矿的化探标志。
5.3  ¥¥金矿床及铂族元素矿化特征
5.3.1  矿区地质特征
5.3.1.1  地层
矿区含矿地层主要为上震旦统~寒武系太阳顶群(Z2~∈t)上段,外围为奥陶系苏里木塘群(Osm)和下志留统(S1)(附图23示)。
经研究认为,太阳顶群的沉积环境是一个缺氧、低能、滞流闭塞的浅水局限海,经历了一个由深变浅的演变。生物活动较强。除正常陆源物质沉积外,还有一定的远源(火山)或地球深源物质加入。
5.3.1.2  构造
(1)褶皱:矿区的总体构造格架为一近东西向的背斜构造,称俄都~¥¥背斜。轴部出露地层为太阳顶群,由西向东地层层序由上向下逐层出露,枢纽呈阶梯状向西倾伏,岩层倾角北翼60°~65°,南翼被F9断层断开。褶皱轴面劈理发育,产状70°北倾。背斜轴部断续出现角砾岩带,在硅质岩与板岩层之间产生层间虚脱构造。
(2)断裂:矿区为***复背斜轴部断裂带的西段,总体为近东西向的挤压破碎带夹构造透镜体的格局,经历了多期次的活动。
印支期断裂活动主要表现为韧性剪切带。俄都—¥¥背斜为一构造岩块,南北(F9以南和F7以北)两侧均为构造岩带,宽400-500米,在板岩中发育糜棱岩化带。燕山早期断裂活动主要为北东向斜向断裂,斜切了背斜及原东西向断裂,并有顺时针方向的扭性,扭距几十米至上百米,断裂交汇部位产生角砾岩,局部有闪长岩类小岩脉侵入,是后期热液蚀变的中心部位。
燕山晚期的断裂活动较发育,主要在原东西向构造带上产生新的密集的斜断层,形成几至几十米宽的碎裂岩带,碎屑定向排列呈东西走向,穿切斜向断层,属压扭性质,北盘向南东方向斜冲。此组断裂控制了蚀变矿化带的分布,其旁边斜列的“入”字形裂隙为硅化发育部位,是主要的控矿构造。
5.3.1.3  岩浆岩:矿区岩浆岩不发育,仅在斜向断层与走向断层交汇部位有少量闪长岩脉,宽几十厘米至几米,长几米。在蚀变—矿化带内迭加有硅化及金矿化,是金矿化最有利的岩性
5.3.1.4  变质作用:印支晚期强烈的区域地壳运动,使岩石发生轻微的变质。泥质岩石中出现新生矿物绢云母、绿泥石等,局部炭质聚集成斑点状。褶皱轴部的微劈理面上形成类石墨。硅质岩石局部产生变晶结构,形成石英微晶。同时地层中的有机质裂解迁移,集中于层间裂隙及褶皱轴部,形成炭沥青条带与团块。
动力变质主要为糜棱岩化和碎裂岩化。糜棱岩化使岩石中的长石分解,硅质、黄铁矿聚集结晶形成压力影构造。碎裂岩石大多未胶结或半固结,具角砾结构、碎斑结构及碎粒结构,有一定的分带性,主断裂面附近以碎斑岩—碎粉岩为主,角砾有圆化现象。炭质变为类石墨呈斑点或纹理出现,偶见有炭质小团块或炭质脉体出现。另外,断层边缘的硅质岩及黄铁矿常出现变晶结构,颗粒重结晶加大,岩石不均匀褪色呈花斑状。
闪长岩脉强烈自变质,长石均变为高岭土,另有少量黝帘石、绢云母、白云母、褐铁矿等生成。
热液蚀变以硅化为主,以渗透交代最明显,一般出现在主断层的上盘、斜向断层与走向断层交汇部位及背斜轴部虚脱部位,形成不规则的硅化岩体,后期断层破坏则出现一个光滑的磨光面,或在边缘形成角砾岩。后期的蚀变则以裂隙充填为主,主要为石英、重晶石、辉锑矿、水铝英石的细脉,伴随有辰砂、雄(雌)黄、地开石等矿物,蚀变范围较大,发育程度与金品位正相关。
5.3.1.5  地球化学特征:太阳顶群岩石以富硅、富炭和有机质为特征,同时富含Au、As、Sb、Bi、Hg、Se、Mo、Ag、U、W、V、Ba、B、Cr、Ni、Co和铂族元素等多种成份,元素组合通常与黑色建造类似,局部Cr、Ni等异常富集,显示有幔源物质的加入。
硅质岩类岩石中,SiO2含量高达95%以上,FeO含量亦高,富V、Sr、Ni、Cu、Pb、Zn、Mo、Co、W、Hg、U、Se等微量元素。δ30Si介于0.4—1.3‰之间。
板岩类岩石含SiO2亦很高,在75%以上,Al2O3、K2O、Na2O、TiO2含量亦较高,微量元素Ba、Rb、Sr、B明显富集,含炭及凝灰质成份高的岩石富集V、Co、Cr、Ni、Cu、Pb、Zn、Mo等元素,经对比,∈1e1较∈1e2相对富集Pb、Cu、Ni、Zn、W、Co、Cr、V、Mo、Se等元素,相对贫Au、Ag、Sb、Ba、As等元素,含黄铁矿条带炭质板岩中Mo、Pb、Zn、V、W等异常富集。
在挤压破碎带中,Cu、Cr、V、Ni、Zn、Se等元素迁出,而在硅化蚀变带(角砾岩带)中As、Sb、Hg、Au、Ag、Ba等明显富集,Mo、Pb、V、Zn、W也显富集。
5.3.2  金矿体地质特征
5.3.2.1  金矿体产出特征
金矿体形态复杂,集中成群分布于矿区西段俄都梁上,绝大部分出露地表。控制的矿化带主要位于89-117线间,长达1160米,最宽350米。在129-137线间矿化规模较小,强度较低。
矿体受岩性和构造控制。(a)赋矿地层以∈e2粉砂质板岩为主,矿化连续性好。在硅质岩中多呈断续的小矿脉分布。(b)矿化以背斜轴部最发育,主要矿体位于背斜轴部角砾岩带中,滑脱部位常形成较富的矿囊。(c)主要分布于较大挤压破碎带的上盘次级破碎带及羽状裂隙中,“入”字型构造的交汇部位常为矿化中心。(d)矿体在剖面上呈漏斗状态,产状350°~360°∠60°~80°,向下延深仅10-70米,通常沿破碎带进入硅质岩中很快尖灭,仅个别地段在深200米以下见零星矿化,最深见矿位置350米。(e)矿体与围岩呈渐变过渡,金品位以1-3×10-6占多数,部分块段金品位达5-8×10-6。
5.3.2.2  金矿石及矿物特征
矿石类型以硅质(化)岩型和板岩型为主,少量闪长岩型,在成份上以高炭低硫为特征。矿石的矿物成份十分复杂,多达59种,常见的有石英、重晶石、辉锑矿、地开石、绢云母及少量雄(雌)黄、辰砂、水铝英石等,金属硫化物很少。矿物组合显示出低温缺硫的特点。
矿石结构以充填结构为主,有些碎裂结构、交代残余结构。主要矿物以细脉状、团块状、晶簇(洞)状、浸染状产出。
金矿物以自然金为主,成色较高,粒度较细,以显微金为主,另有相当数量的超显微金。形态以角粒状、枝叉状、叶片状为主,自然金以包裹金、裂隙金为主,晶间金、吸附金次之。载金矿物有石英、重晶石、地开石、辉锑矿、灰硒汞矿。
5.3.2.3  围岩蚀变
围岩蚀变受断裂构造控制,具交代和充填两种成因方式,具多阶段性和分带性。主要的围岩蚀变类型有硅化、重晶石化、地开石化、辉锑矿化、黄铁矿化、雄雌黄化。
5.3.2.4  成矿条件与成矿作用
成矿溶液的性质总体为低温,低密度、弱碱性、弱还原性地下热卤水,成矿环境为半开放环境。
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太阳顶群,早期的变质作用和挤压断裂活动,使呈有机质吸附态的金活化,在成矿阶段,地下热卤水萃取围岩中活化的金等矿质,形成氢硫络合物进入溶液,并沿断裂通道向上迁移到一定的部位,因压力陡减,温度降低,物化条件发生剧变,挥发组分逸出,络合物分解,金及其它组分沉淀形成矿化(床)。
5.3.3  铂族元素矿化特征
5.3.3.1  矿区Pt、、Pd含量的统计分布规律
矿区Pt、Pd的丰度一般在1~10×10-9,其中Pd含量稍高于Pt含量,Pd在10~20×10-9可占15~25%。矿区Pt、Pd的含量分布基本服从对数正态分布,说明沉积成岩以后,各种地质作用对Pt、Pd的影响不大,矿化作用微弱。
5.3.3.2  Pt、Pd在矿区地层、岩石中的分布特征
据地层剖面对比,Pt、Pd主要富集于¥¥组上段(Z2l3)及上、下相邻层位中,富集岩性以含凝灰质炭质板岩为主,次为薄层炭硅质岩或其互层。岩石主要特征是纹理构造发育,富含黄铁矿,黄铁矿呈细粒状、草莓状和胶状。
各类岩石中Pt、Pd的含量变化较大,相同岩性在不同的地段含量亦不同。总的来看,硅质岩高于板岩,含凝灰质的岩石含量较高,含炭质和原生黄铁矿高的岩石含量最高。岩层受破碎作用的影响,Pt、Pd含量有所增高,而强烈糜棱岩化、片理化、硅化的岩石(包括似碧玉石)Pt、Pd含量反而降低(<1×10-9)。破碎裂隙、角砾间有炭质团块、炭沥青结核或炭细脉出现时,则Pt、Pd含量一定高于其它地段。而在变晶黄铁矿团块中Pt、Pd含量无变化。
5.3.3.3  Pt、Pd矿化规律
通过对137线、117线两条剖面Pt、Pd含量的分析对比,发现Pt、Pd的原始富集与特定的岩层有关,主要富集层位为富含黄铁矿的炭质页岩、炭泥质纹层发育的硅质岩,同时还与火山凝灰质相关。其原始富集与世界其它地区黑色岩系中的铂族元素富集规律一致。
矿区Pt、Pd异常主要出现在断裂破碎带中,含量达到30~70×10-9,破碎的岩块之间、片理中发现有炭质团块或细脉充填,最高含量达到Pt83.4×10-9、Pd100.2~197.3×10-9。硅化体边缘是Pt、Pd含量异常部位,而硅化体中心部位普遍降到1×10-9以下,硅化越强,岩石含Pt、Pd越低。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Pt、Pd的富集似乎与金成矿热液晚期阶段的重晶石、地开石、水铝英石等有一定的关系,这些矿物(矿石、岩石)含一定量的Pt、Pd。说明铂族元素被地下热卤水浸取进入了成矿热液,并在残余热液中富集。邻区马脑壳砷金矿床的含金石英脉中Pt、Pd含量达到边界品位,说明Pt、Pd存在着热液矿化现象。¥¥矿床中Pt、Pd的热液矿化强度较弱,仅富集在残余热液中,可能与热液贫硫有关,主要受有机质影响。
Pt、Pd的赋存状态,初步认为Pt、Pd主要呈分散状态被有机质和炭吸附,原生黄铁矿可能含有Pt、Pd。据报道,邻区马脑壳砷金矿中发现有粗铂矿和锇铱矿,因此不排除本区有少量铂族独立矿物存在的可能性。

第6章  普查工作方法及质量评述
6.1  工作部署及方法使用情况
本次普查工作,在桥头金矿区采用地质草测、地球化学土壤测量、山地工程、地质工程测量及化验测试等工作手段,初步查明了矿体在地表的规模、形态、产状及品位变化情况。在桥头金矿外围的矿点、异常工作中,采用地质踏勘检查采样、测试化验及槽探、剥土、化学样剖面等验证手段,新发现了金矿点。通过上述工作部署,各项工作方法使用恰当、合理,取得了较好的地质找矿效果。
6.2  普查工作方法及质量评述
6.2.1  地质草测
工作程序大体是:首先对工区进行踏勘,选择实测剖面位置。在地层出露完整、构造简单、接触关系和标志层清楚的地段实测地质剖面,比例尺为1:1000。实测剖面记录及图件在野外实地一次完成,做到认真观察岩(矿)石、详细记录、数据准确、可靠。剖面测完后,经系统整理,划分填图单元,统一认识后,方布置路线,进行地质填图。
6.2.1.1  1:1万地质草测
该项工作目的是为了查清工区内地层、构造、岩浆岩及变质作用,查明矿产与地层、构造、岩浆岩的空间关系和成因关系,查明矿(化)体形态、产状、规模和矿产分布规律。
将1:5万地形图放大成1:1万地形图作为底图。地质路线以穿越法为主,辅以追索法。点、线密度未作具体规定(因工区多悬崖陡壁,通行条件差),以能控制住各种地质单元界线为原则。地质点布置在有一定的地质意义的地方,如填图单元、矿(化)层的上下界限及不同岩性的分界处。记录描述的内容及顺序为:点号、点位、点性、点性描述及沿途地质等,重点观察和收集了测区地层、构造、岩浆岩及蚀变矿化等地质资料。采用罗盘定向、测绳量距的半仪器法确定地质点位,精度达到了草测要求。并严格做到当日整理、阶段整理、月终小结等。
6.2.1.2  1:2千地质草测
用于矿(化)体出露地段,重点圈定和了解矿(化)体在地表的形态、规模及产状、品位变化情况。以追索法为主,辅以穿越法。底图采用1:5万地形图放大成1:2千地形图。记录描述内容及顺序同1:1万地质草测。考虑到工区林木密布,植被覆盖大,多悬崖陡壁等因素,点、线密度未作具体规定,地质点位采用罗盘定向,测绳量距的半仪器法确定,地质点以能控制住各种地质界线为原则。对矿化蚀变地段采取拣块化学样。做到了当日整理、阶段整理。最终成果是利用基岩露头图结合山地工程成果成图,其质量能满足草测要求。
6.2.2  1:1万地球化学土壤测量
该项工作在1:1万测网测量的基础上进行,测线的布置方向基本垂直工区主构造线方向。以罗盘和测绳测量的半仪器法测定基线,测线及测点。采样网度1工区100×40米,桥头及外围为200×40米,一般在测点取样,若测点无法采样时,在测点周围5-10米范围内采样。
6.2.2.1  土壤样品采集及加工
样品采自B层,如遇B层缺失,则在A层底部或C层顶部采样。样号在实地用红漆编号。采样记录和样位在实地一次完成。冲洪积区及基岩裸露区未能采样。
样品经专人风干、过-40目筛后取筛下物质装入化探专用纸袋,送化验室测试。样品原始重量不少于1.0公斤,送样重量大于200克。经实地检查采样、记录及野外样品加工等,均符合规范要求。
6.2.2.2  土壤样品测试质量
金的重复分析和密码抽查质量监控
根据DZ/T0145-94的要求,对金的重复分析和密码抽查的监控限要求见下表6-1。
对测区部分样品进行了密码抽查(表6-2),样品分析合格率为80%,符合DZ/T0145-94有关规范要求。
内检样品质量
表6-1  金的重复分析和密码抽查监控限
金含量范围(10-9)  
0.3-10 RE≤100%
10-100 RE≤66.6%
>100 RE≤50%
表6-2 桥头测区密码抽查样相对误差(RE)表     
样品编号 基本分析值
(10-9) 抽样分析值
(10-9)  
2000It-179 11 6.8 RE=47%
      801 4.4 1.2 RE=114%
      802 4.0 2.0 RE=67%
      638 3.2 3.0 RE=6.6%
      237 520 480 RE=8%
测试单位对土壤样品的测试按规范要求进行了内部检查(见表6-3),合格率均大于规范要求。
表6-3 桥头测区分析质量检查统计结果表
分析
元素 样品
数量 检查
数量 国标
数量 合   格   率(%) 偏    差(%)
    规范
要求 付样
分析 国标
分析 规范
要求 付样
分析 国标
分析
Au 597 326 33 80.0% 91.4% 97.0%  21.3% 3.5%
As 597 165 67 85.0% 98.3% 100.0%  14.5% -5.0%
Sb 597 166 67 85.0% 97.1% 95.5%  16.6% 1.8%
Hg 597 304 30 85.0% 100.0% 86.7%  10.1% 12.7%
Cu 597 189 26 85.0% 96.8% 96.2%  17.8% 4.5%
Pb 597 191 26 85.0% 98.4% 92.3%  16.4% -9.6%
Zn 597 114 26 85.0% 99.1% 92.3%  15.3% -10.3%
Ag 597 133 35 85.0% 96.2% 100.0%  24.8% 7.3%
注:样品偏差RD%=(Ci1-Ci2)/(Ci1+Ci2)×200%
    标样偏差RE%=(CI-Cs)/Cs×100%  其中Cs为标样的推荐值。
6.2.3  探矿工程
(1)探槽:用于揭露、追索金矿(化)体和验证化探异常。基本垂直矿(化)体或异常长轴方向布置。探槽开口宽度3-4米,覆盖层较厚地段5-6米。底宽1.0米左右,一般均能掘至基岩0.5米以上。工程间距40-80米,局部20米。原始编录做到了重点突出、层次分明、文字简明扼要、文图相符。
探槽素描图为1:100比例尺,水平比例尺与垂直比例尺一致。素描图绘制一壁一底展开图,槽壁按实际长度和坡角绘制,槽底长度用水平投影。探槽利用率达90%以上,质量能满足地质编录和采样要求。
(2)小圆井:覆盖层大于3.0米时用小圆井代替浅坑揭露矿(化)体或构造蚀变带。工程布置一般沿矿(化)体走向布置,间距20-40米。小圆井采用1:100比例尺素描成图,其展开法是通过圆井中心的正北方向与井口圆周相交的南点作为展开图的起点。编录按DZ/T0078-93的规范进行,质量可信。
(3)剥土:一般用于矿区外围覆盖层较浅地段矿(化)体或构造蚀变带的揭露。长度一般为10-20米,以能控制住矿(化)体宽度为宜。宽度能达到采样目的为宜,不作具体规定。基本垂直矿(化)体或构造蚀变带的方向布置。编录方法及比例尺同探槽。有效利用率达90%,其质量可信。
6.2.4采样与测试
6.2.4.1  样品采集
在探槽、井探工程中,用刻槽法采样,样长一般为1.0米,最长不超过2.0米。断面规格10×5厘米或20×5厘米(样长≤0.5米时)。地质填图和异常、矿点踏勘中,化学样的采集一般用连续拣块法,样长一般1.0米左右。采样时按矿化蚀变程度和矿石类型的不同情况分别采取,并对矿(化)体顶、底板围岩亦采集了一定数量的控制样,所采样品重量与理论误差均小于规定的25%。在采样的同时,防止了样品飞溅、混样、错号等现象的发生。采样质量符合要求。
6.2.4.2  分析测试工作
***地区区域化探副样及剖面岩样由化探队实验室分析,Au、Pt、Pd用化学光谱法分析,其它元素光谱定量全分析,Au、Pt、Pd内检合格率分别为85%、90%、91%。区域化探副样因样品数量均为10g左右,一次性用完而未作密检,Au、Pt、Pd剖面岩样密检合格率分别为92%、92%、88%(见表6-4)。综合一标检控质量(见地球化学图),内检、密检合格率,认为Au、Pt、Pd的分析质量能够满足制作地球化学图和异常图的要求。
1工区土壤样及化学样均由化探队实验室分析,Au化学光谱法,As、Sb化学比色法,Hg用汞气测量法,其它元素用半定量光谱法。经1:1万土壤重复样统计,其合格率分别为:Au:91.67%,Hg:97.22%,As:94.44%,Sb:94.44%,Ag:97.22%,Cu:100%,Pb:100%,Zn:100%,Mo:100%,Sn:97.22%。
桥头金矿及外围的化学样由地质三队实验室承担,土壤样由物探队化验室承担。化学样用化学光谱法分析,分析项目为Au,部分Hg、As、Sb作定量分析,对高含量元素补做定量分析。Au的检出限为0.3×10-9。化学样按有关要求均进行了内、外检,其质量可靠,误差均在允许范围之内。土壤样品的分析项目为Au、Ag、Hg、Sb、As、Cu、Pb、Zn、Mo等,Au用化学光谱法,As、Sb用原子荧光法,Hg用汞气测量,Cu、Pb、Zn、Ag用原子吸收法,Mo用发射光谱法,密码抽查样合格率为75%,内检样合格率大于85%,误差均在允许范围之内,其质量可满足背景分析和异常评价。      
          表6-4   ***地区剖面岩样密码检查相对误差(RE)表   
分析号 原始号 基本分析(C1) 密检分析(C2) 相对误差(RE)
  Au Pt Pd Au Pt Pd Au Pt Pd
Y1 ⅢY12 7.1 1.2 3.0 6.1 0.5 1.1 15.2 82.4 92.7
Y2 Y8 0.6 0.8 0.8 1.6 1.5 3.1 90.9 60.8 117.9
Y3 Y11 3.5 1.8 2.8 5.6 1.3 3.2 46.1 32.3 13.3
Y4 Y21 2.4 2.5 2.6 0.9 1.0 1.12 90.9 85.7 81.0
Y5 Y17 1.7 1.2 3.9 2.8 3.4 7.0 48.9 95.6 56.9
Y6 ⅡY23 1.2 1.0 0.9 1.5 0.8 1.1 22.2 22.2 20.0
Y7 Y22 1.9 0.9 0.9 5.4 0.8 1.4 95.9 11.8 43.5
Y8 Y20 1.6 0.7 1.2 1.2 0.7 0.7 28.6 0 52.6
Y9 Y18 1.2 3.3 0.9 18.6 1.0 1.2 175.8 107.0 28.6
Y10 Y11 0.8 0.6 0.6 1.7 0.9 1.5 72.0 40.0 85.7
Y11 ⅠY19 0.9 0.6 0.7 2.0 0.7 0.9 75.9 15.4 25.0
Y12 Y5 0.6 0.5 0.6 1.2 0.4 0.6 66.7 22.2 0
Y13 Y3 2.2 0.8 0.6 2.8 0.4 0.6 24.0 66.7 0
Y14 Y17 1.0 1.5 4.1 3.5 2.1 4.9 111.1 57.1 17.8
Y15 Y20 0.7 1.0 2.0 0.7 3.5 1.1 0 111.1 58.1
Y16 ⅣY21 3.5 4.2 2.8 4.2 5.1 7.9 18.2 19.4 95.3
Y17 Y33 0.3 0.5 0.3 0.3 0.4 0.5 0 22.2 50.0
Y18 Y18 2.5 1.0 0.3 1..3 0.4 0.7 42.1 85.7 80.0
Y19 Y13 2.4 1.0 0.4 3.9 1.1 1.6 47.6 16.7 120.0
Y20 Y20 47.8 24.2 11.4 48.1 26.9 32.3 0.6 10.6 95.7
Y21 ⅤY10 4.4 1.4 0.4 3.7 1.6 0.9 17.3 13.3 76.9
Y22 Y8 1.3 0.9 0.9 1.6 0.7 0.9 20.7 25.0 0
Y23 Y4 0.4 0.6 0.4 0.3 0.6 0.8 28.6 0 66.7
Y24 Y3 0.4 0.3 0.3 0.4 0.3 1.5 0 0 133.3
Y25 Y2 0.4 0.7 0.3 0.5 0.3 0.5 22.2 80.0 50.0
 备注: (1)  Au、Pt、Pd密检合格率分别为何92%、92%、88%。
  (2)  RE=(C1-C2)/(C1+C2) x 200%
6.2.5  地质工程测量
普查区所有工程测量均用半仪器法,即用罗盘定向,测绳量距,将斜距换算成平距,展绘在各类平面图件上,其质量可信,误差均在允许范围之内。
6.3  数据处理及图件编制工作
区域各图幅1:20万化探4 Km2网格组合样Au、Pt、Pd分析数据的处理均由计算机完成。
填制1:20万原始数据图之后,由计算机实现1:50万原始数据图的数据空间就位工作。在此基础上采用离散点成图法,以0.01lg间距勾绘等含量线制作Pt、Au、Pd地球化学图。根据Pt、Au、Pd含量及分布特点,地球化学图上的色阶采用累频分位数法确定, Pt、Au、Pd三元素各不相同。
以全域地化参数为基础,结合原始数据图,目估确定Pt、Au、Pd异常下限,由计算机采用离散点成图法勾绘单元素异常图,制作组合异常图。
由于采用离散点成图法,部分线条圆滑度便高,有失真现象。
第7章  结   论
经过近一年的艰苦工作,基本完成了中国地调局下达的任务和合同书、设计书提出的年度计划,获得了Pt、Pd、Au等元素区域化探资料和成果,完成了桥头等金矿评价,求得3341级金矿资源量2630Kg,通过1等异常详查,发现了硅化破碎角砾岩金矿化带。综合研究区内地质、矿产、地球化学以及地球物理等成果资料,初步将区内含炭岩层划分为四套富金属含炭黑色岩系,其中发育同生—后生叠加改造等地球化学作用,形成了一系列金一铂(族)等贵金属—贱金属、稀有金属元素综合地球化学异常,对金、铂族等贵金属以及贱金属等成矿有重要控制作用,有良好的找矿远景。
7.1  取得的主要成果
(1)完成了本区1:20万区域化探4Km2网格组合样副样Pt、Pd、Au三种元素分析,综合以往成果资料,编制了本区1:50万Pt、Pd和Au元素地球化学图、单元素异常图和组合异常图,完成了区内主要含炭黑色岩系地层岩石地球化学剖面测量,基本查明元古宇至志留系区内发育四套含炭黑色岩系富集Au、Ag、Pd、Pt(等铂族)贵金属—Ni、Mo、V、U、Mn、Cu、Zn、W等贱金属以及稀土等稀有元素、Ba(重晶石)等复杂的多种元素地球化学建造。这些多种元素地球化学富集岩层对区内金、银、铂族等贵金属以及多金属成矿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由同生特别是后生叠加改造作用等形成的Au、Pt、Pd等元素异常具有较好找矿前景。区内主要的富金属黑色岩系有:
1)寒武系太阳顶群(∈t)(有人进一步划分为震旦系、寒武—奥陶系)主要分布在***复背斜核部北西倾伏端,已在其中发现¥¥等金(铂)矿、510等铀矿,¥¥矿床矿石、岩石Pt、Pd化学光谱法分析,金矿石伴生铂、钯等铂族元素达工业品位以上。
2)下志留统¥¥组(S1d)和中、上志留统舟曲组(S2z)、卓乌阔组(S3zw)主要分布在***复背斜北翼和核部,在地球化学图中,黑色岩系富集的二十余种元素均出现强异常,呈带状沿岩层分布,受构造等控制,其强度和规模远大于太阳顶群中的同类异常。沿走向和倾向,元素组合类型和矿化特征呈规律性变化。一种是以Au、Ag、Pd、Pt、U、Ni、Mo为主,主要分布在复背斜西北部北翼益哇一带,其中已知有铀等矿床;第二种以Au、Ag、Pd、Pt、As、Sb、Hg等为主,主要分布在黑多寺、洛大一带复背斜北翼,已发现金矿,伴生锑、砷、汞的矿化;第三种以V、Au、Ag、Pd、Pt等为主,主要分布有舟曲县葱花坡、沙湾镇、石门一带复背斜核部和北翼,已发现钒、金等矿床(化)。
3)震旦系关家沟组(Z1g)和临江组(Z2∈l)
主要分布在摩天岭地块北部边缘,受区域断裂构造控制,黑色岩系特征富集元素呈北东东向带状延伸,已在其中发现金、锰、铁等矿床(化)。
4)泥盆系三河口群(D1-2 s)呈北东向分布在文(县)康(县)构造带,其中以三河口群下部第一、二岩性段含炭黑色页岩、粉砂岩、板岩最发育,黑色岩系特征富集的Au、Ag、Pd、Pt、Cu、V等二十多种元素呈极强的异常,其中已发现金、铜、铁、钒等矿床(化)。
上述四套富金属含炭黑色岩系明显控制着区内Au、Ag、Pd、Pt、Ni、Mo、V、U、Cu、Zn、As、Sb、Hg、Cd等二十多种贵金属一贱金属—稀有金属元素的分布和富集,构成了本区基本的地球化学成矿格架。
需要说明,上述划分是粗线条的,而且,由于岩层厚度较小,以及采用1:20万区域化探4 Km2 网格组合样分析数据制图,使得上述富金属地球化学建造形成的富集分布模式有时不能与单一建造对应分析。
(2)完成了桥头金矿及其外围金矿评价以及1一带金异常详查,求得3341级金资源量2630Kg,评价的部分金矿已提交进行开发利用。¥¥金矿岩、矿石分析表明,金矿石伴生铂、钯等铂族元素。
(3)综合地质、矿产、地球化学、地球物理等成果资料,对本区金—铂族等成矿地球化学提出以下几点看法:
1)本区受黑色岩系控制的金等贵金属—锑等贱金属—铀等稀有放射性元素矿化具有综合—复合特征,这种矿床可称为金、铂族贵金属—多金属综合矿床,其中不仅有金矿化,而且,有关的铂族、银等贵金属、U、V、Cu、Sb等贱金属、稀有金属等以及Ba(重晶石)、Se等都可能成矿或具有综合利用价值。基于这种认识,重新评价过去发现的金、铀、锑、钒等矿床(点)的含铂(族)性是有价值的。
2)根据金、铂、钯、银等四十余种元素区域地球化学分布,富集和异常特征,本区有较好的寻找与黑色岩系有关的金、铂族综合矿床远景,值得注意的地区有:
①¥¥高含量带  沿复背斜轴部太阳顶群分布,已发现金、铀矿床。重点是系统研究其中铂族元素分布、富集特征和矿化。另外,沿构造带东延出露的下志留统¥¥组(S1d)也发育同种异常,其中是否存在前志留系及同种类型矿化?
②益哇异常带  沿复背斜北翼分布,已发现铀矿及铜等矿化,Au、Pd等元素异常强度大于¥¥带。异常受地层、构造等控制。评价铀等矿床含铂性,异常查证找寻新型综合矿床(化)。
③黑多寺  异常区处于复背斜北翼,已发现金矿等矿床,黑色岩系特征富集元素异常中迭加了岩浆热液作用特征元素异常。异常受地层、构造、岩浆多种因素控制。评价已知金等矿床含铂性,应进行异常查证。
④葱花坡、沙湾镇异常带  沿复背斜轴部和北翼分布,已发现金、锑、钒等矿床。异常带部分处于泥盆系、石炭系等地层中。异常分布受地层、构造控制。评价已知金、钒等矿床含铂性,异常查证寻找新型铂、金综合矿床。值得提出的是,赋存在泥盆系等层位中的九源等金、锑、砷矿床(区)也发现Pt、Pd异常。
⑤文县—尖山异常带  处于摩天岭地块西北缘,沿泥盆系含碳黑色岩系分布,受北东东向断裂构造带控制,异常强度规模较大,尖山一带化探查证后,Ag、Pt、Pd异常强度高,应进一步查证。
⑥石坊异常带  沿三河口群一、二岩性段分布,受构造控制,已知有铜、钒矿(化)点多处。这是本区Pt、Pd异常强度最高,规模最大的异常。异常查证寻找新型金、铂族综合矿床,评价已知含矿点(层)含铂性。
7.2    建  议
本项目原计划两年完成,按任务书、合同书和设计,2001年应完成以下工作:
(1)筛选有找矿价值的Pt、Pd、Au综合异常2—3处,开展Ⅱ、Ⅲ级查证,重点是寻找与黑色岩系有关的金、铂族矿床;
(2)对¥¥金矿区进行铂族元素分析,研究其中铂族元素分布、富集特征。
根据上述要求和已经取得的研究成果,提出以下建议:
(1)异常查证:
1)查证的异常有三处;
益哇异常带;
葱花坡、沙湾异常带;
石坊异常带。
2)查证方法
首先,在益哇、石坊异常带开展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采样密度4个点/Km2,进一步缩小异常靶区,寻找富集地段。同时,在益哇等异常区中布置岩石、土壤剖面测量,进一步研究铂族元素、金等在地层、构造中的分布及其控制因素。第二根据异常追踪成果,在矿致异常中布置大比例尺地质、地球化学详查,对含矿(化)和异常段进行必要的工程揭露。第三对其中已经发现的矿床(点)进行含铂性评价。
(2)¥¥等矿床含铂性评价:
利用已有的地质普查勘探资料,采(收)集矿区代表性岩(矿)石剖面样品,系统分析六种铂族元素,研究其分布富集特征,以期发现可利用的铂族元素矿化。除¥¥矿床外,对上述异常带(区)中的代表性矿床(化)类型,也进行含铂性评价,特别是有关的铀、钒、镍、钼、铜、金等矿床(化)。
另外,由地球化学图可见,¥¥异常带大部分应处于四川省,建议收集四川境内这部分地区4Km2网格组合样,补作Pt、Pd、Au分析,使该构造带地球化学图完整。
7.3  存在问题
(1)原计划包括1:20万成县幅,该幅样品分析副样保存在河南测试中心未能得到。区内部分格子缺样或副样量少,影响到分析和成图。
(2)原计划本年度分析¥¥矿区副样,由于未获得副样未能进行。计划2001年重新采样分析。
(3)1银异常揭露不够,对异常尚不能结论。
(4)本次获得的Pt、Pd分析数据值较低,异常下限值目估仅1×10-9左右,似乎过低。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与采用的分析方法有关。化学光谱法采用H2O2—HCl溶矿,对以岩屑为主的水系沉积物等次生物质不能完全打开,也不可能完全溶解其中可能存在的难溶铂族矿物。这可能是造成分析数据值偏低的主要原因。考虑到这一因素,应该给予所圈定的Pt、Pd异常足够重视。¥¥矿区4Km2网格组合样Pt、Pd分析均低于2×10-9,但是,矿石样品火试金分析Pt、Pd含量达n×10-6数量级,从另一方面说明了这种推测。
与黑色岩系有关的铂族贵金属综合矿床是一种新型铂族矿床,本区存在良好的找矿前景。但是,寻找与评价这种新型工业矿床存在一系列地质、地球化学勘查和测试方法技术难题。仅就分析来说,经典的火试金等方法用于黑色岩系样品分析就不能获得可靠的重现结果。前苏联在评价穆龙套矿带金、银、金—钨、金—稀土矿床含铂性时,曾因分析问题反复了近十年。后来,集中了原苏联几个专门分析铂族的研究所研究分析方法,才使得样品分析问题得到解决,在寻找该类型矿床上取得了突破,提交了干谷等巨型金—铂综合矿床,发现穆龙套等金矿伴生铂族。目前,我们似乎也面临了这种问题。四川黑色岩系找铂的经验教训值得我们借鉴。因此而中止本项勘查工作还不能完全领会。由于这是项目进行中编写的报告只能称为年度总结,所以其成果是原始的、初步的,其认识和看法是极肤浅的、粗糙的,甚至是错误的。我们有信心的期望地调局能准许按照合同书、任务书、设计书要求继续执行,完成本项勘查,对本区寻找与黑色岩系有关的铂族贵金属综合矿床作出贡献!
***铂等
贵金属元素资源评价报告内容提要
本报告系统的收集了***地区地、物、化、遥、已知矿产方面的资料,进行了综合研究。通过对普查区1:20万区域化探副样Pt、Pd、Au等元素的定量测试,编制了1:50万地球化学图,结合剖面岩样分析资料,区域化探成果,研究了Pt、Pd、Au等贵金属元素在区内的分布、分配、时空演化特点以及富集规律。共圈定Pt、Pd、Au单元素异常40个,综合异常8个,划分成矿远景区2个,提出了进一步工作建议。通过对Hs-8异常中尖山工区的三级查证发现,Pt、Pd、Au异常重现性好,强度增大,浓集中心清晰,能指导区域工作部署。
通过对1工区1:1万土壤测量异常的揭露,发现金矿化体两条,银矿化体一条;在郭家沟工区Au-2异常内踏勘时发现两种成因类型的金矿体四条:一类为矽卡岩型,另一类为蚀变破碎花岗闪长岩型。对桥头金矿及其外围进行了资源评价,圈定金矿体五条,求得3341级资源量2630Kg,总结了普查区金矿床成矿规律,找矿标志及找矿模式。对¥¥金矿床的含铂、钯规律,铂、钯矿化特征进行了初步的研究,提出了进一步工作的方向。
综合研究区内地质、矿产、地球化学以及地球物理等成果资料,初步将区内含矿岩层划分为四套富金属含炭黑色岩系,其中发育同生~后生叠加改造等地球化学作用,形成了一系列金~铂(族)等贵金属~贱金属、稀有金属元素综合地球化学异常,对其成矿有重要的控制作用,找矿远景良好。
http://bbs.3s001.com
轻轻的我来签到了,想带走一堆铜板...

4

主题

1225

铜板

37

好友

高级工程师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888
发表于 2009-12-17 10:57 | 显示全部楼层
晕死,干嘛不弄个附件呢,收录整个报告及相应附件嘛
网页上个人资料内容不尽真实,请见谅!

5

主题

1万

铜板

17

好友

高级工程师

不努力的人生,真是有罪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929
发表于 2011-2-27 10:33 | 显示全部楼层
想看看报告,不知道是什么情况!
该会员没有填写今日想说内容.

1

主题

3万

铜板

7

好友

地信院士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积分
2394
QQ
发表于 2011-2-27 11:15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啊,不努力的人生,真是有罪
该会员没有填写今日想说内容.

66

主题

2万

铜板

24

好友

资深会员

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

积分
3354
发表于 2012-10-7 08:14 | 显示全部楼层
longhsh10 发表于 2011-2-27 11:15
好啊,不努力的人生,真是有罪

好乱啊,啊啊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在线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