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遥感作为一门综合技术是美国学者E.L.Pruitt在1960年提出来的。为了比较全面地描述这种技术和方法,E.L.Pruitt把遥感定义为“以摄影方式或非摄影方式获得被探测目标的图像或数据的技术”。从现实意义看,一般我们称遥感是通过某种传感器装置,在不与被研究对象直接接触的情况下,获取其特征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提取、加工、表达和应用的一门技术。遥感技术系统包括:空间信息采集系统(包括遥感平台和传感器),地面接收和预处理系统(包括辐射校正和几何校正),地面实况调查系统(如收集环境和气象数据),信息分析应用系统。目前,常用的遥感数据有:美国陆地卫星(Landsat)TM遥感数据,法国SPOT卫星遥感数据,加拿大Radarsat雷达遥感数据和我国中巴地球资源卫星数据。
目前,遥感技术已经广泛应用到了农业、林业、国土、地质矿产、海洋与海岸带、水利、城市发展与规划、环境监测和保护、测绘与军事、考古调查等领域,收到了显著效益。
农业:遥感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领域有:土壤调查、土壤侵蚀调查和土壤水分监测,草原调查、估产与监测,农作物估产与长势监测,农作物的病虫害调查与监测,农业气候研究与监测,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等。
林业:林业遥感关注的对象不再仅仅是森林资源,而是面向内容更广泛的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目前,卫星遥感技术主要应用于森林资源一、二类清查,荒漠化、湿地调查和监测,森林病虫害、林火等灾害调查和监测以及各种生态环境监测和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调查、评价、规划中。
国土资源调查与管理:土地覆盖、土地利用图是土地资源管理的基础数据,是决策部门合理规划土地资源的依据。在土地资源调查和动态监测中使用遥感技术已受到世界各国政府决策者的高度重视,70年代美国地调局早就利用高空摄影(NAPP)数据完成全国土地覆盖填图,之后每隔一段时间就用较新采集的数据更新这些图件。90年代后又采用LANDSATTM数据完成全国1:25万土地覆盖、利用填图。利用了遥感宏观、动态、综合、快速、多层次、多时相的技术优势,可以对各省(区)的国土资源进行多层次、全方位的综合调查,快速度、低费用清查土地资源现状,提供国土资源系列图件及相应的研究报告,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提供基础资料和决策依据。
地质矿产调查:地质矿产行业是我国最早应用遥感技术的部门。早在50年代中期,原地质部等部门就开始把航空地质调查方法应用于1:20万区域地质填图和石油地质普查。70年代,国外的卫星遥感资料传入我国后,遥感地质工作更加迅速发展起来。现在,遥感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地质构造、断裂的分析,区域地质调查编制区域地质图,获得丰富的地质信息,进而用于探测金矿、铀矿和石油、煤田,取得了丰硕成果,为加速我国地质工作步伐做出了重要贡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