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幅军事地图的诞生大约要经过300多个作业环节,任何一个环节出现误差,都会影响地图的质量。未来信息化战争,需要更精确的军事测绘保障。近年来,成都军区某测绘大队引用和消化国际质量管理先进的经验做法,规范细化每一个操作程序,形成了一套科学的质量管理体制。
几年前,某地域地形图准备大批量印制时,该大队工程师李学英突然发现,地图上一个由系统自动产生的参数出错了。多亏及时纠正,该大队才避免了上百万的经济损失。
这个简单错误为什么通过了多道工序都没被发现?事后,大队党委进行了深刻反思。如今,军事测绘技术已实现了信息化转轨,自动化程度更高,分工更细,可官兵们的思维模式、工作方式依然停留在传统的经验习惯中。为此,该大队及时更新观念,用科学制度取代习惯经验。
当坐在某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中心高级咨询师面前接受部门管理职责审核时,大队领导起初并没有把不懂测绘的咨询师当回事。可当自身的管理“软肋”一步步被挑出后,他们再也不敢有丝毫怠慢了,因为咨询师们检测出了诸多的管理不合格项,并给出充足证据。
一直以来,大队业务处资料室、装备室、质检室分别具有对资料、装备、业务成果质量检查的责任,职权交叉,出了问题互相推诿。审核小组要求质检“权力”集中到质检室,他们画出了职能分配表格,将责任细化到每一个人、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时段。
上传下达任务常常口头通知,无记录;工作过程登记简单随意;作业规范没有定期升级;问题检查处理无章可循……这些看似常见的习惯做法被统统地亮了红灯,并要求限期整改。
目前,大队已经实现了由硬性监督到制度管理、由经验决策向科学决策的转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