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视频|新人指南|投诉删帖|广告合作|地信网APP下载

查看: 2113|回复: 1
收起左侧

岩土工程技术0605期

[复制链接]

1313

主题

11万

铜板

183

好友

技术员

积分
16611

精华勋章爱心勋章地信元老荣誉会员勋章活跃勋章

发表于 2010-8-28 11: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目录
[1]边坡稳定计算斜条分法机理分析
    刘子振;言志信;, 岩土工程技术, 2006,(05), 217-220
        利用较严格的通用条分法的分析思路,将边坡条块划分一般化,即采用斜条分法。重新建立了斜条分法的各种平衡方程式,并在此基础上假定斜条块间切向力与法向力满足Mohr-Coulomb准则的函数关系。算例分析表明该方法所求的安全系数与通用条分方法的结果相近,得到的简化计算是可行的。
[2]地震仪与地质雷达的数据存储格式及其读取
    杨天春;王齐仁;刘新华;, 岩土工程技术, 2006,(05), 221-224
        近年来,我国从国外引进了不少浅层地震仪和地质雷达设备,但厂家一般都不提供其数据文件存储格式。根据SEG公布的SEG-2数据存储格式,笔者对它进行了认真的探讨,并在Matlab语言环境下编制了相应的数据读取软件。实际应用结果表明,该程序的读取方法是正确的;且对于以SEG-2方式存储的任何类型的仪器设备数据,只需对读取字符串部分的语句稍加修改,就可满足其数据读取的需要。
[3]高密度电阻率法在风化岩地基勘察中的应用
    刘发祥;何鹏;肖允凯;, 岩土工程技术, 2006,(05), 225-228
        由于风化岩场地具有风化不均匀之特点,《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对这类场地的岩土工程勘察的布孔间距具有严格规定,使得这类场地的勘察工作量往往很大。分析了高密度电阻率法在这类场地中使用的可行性和必要性,结合阿尔及利亚某炼油厂岩土工程勘察的实例,剖析了高密度电阻率法对大面积风化岩地基勘察方案设计的优化。
[4]曲线顶管技术及顶进力分析计算
    马保松;张雅春;, 岩土工程技术, 2006,(05), 229-232+259
        曲线顶管施工技术以其特有的优势和应用领域,越来越受到重视。总结了国际上常用的曲线顶管施工技术,分别以SS MOLE和Ultimate Method两种具有代表性的工法为例介绍了曲线顶管技术的地层适应性、适用管道直径、应用领域和所能达到的最小曲率半径。对曲线顶管施工中顶进力计算这一重点和难点,给出了曲线顶管顶推力计算公式,并举例说明了曲线段顶推力计算公式的实际应用。
[5]西华岭隧道岩爆判据与预报研究
    韩志强;, 岩土工程技术, 2006,(05), 233-236
        岩爆是地下工程掘进过程中所遇到的一种动力地质灾害,极大地威胁着施工人员和设备的安全。论述了岩爆的定义、特征及作用机理。结合国内外相关岩爆判据判定和理论分析,通过有限元数值模拟,对西华岭隧道开挖中是否会产生岩爆等施工地质灾害做出了最终的判定。
[6]遗传神经网络法在巷道围岩松动圈预测中的应用
    薛新华;, 岩土工程技术, 2006,(05), 237-239+266
        针对BP人工神经网络具有易陷入局部极小等缺陷,提出了将遗传算法与神经网络结合,同时优化网络结构的权值与阈值的思想,建立了基于遗传算法的围岩松动圈预测的神经网络模型。用该模型对巷道围岩松动圈厚度进行了预测并与BP预测结果相比较。结果表明,该遗传神经网络模型可靠,预测精度高,用来对围岩松动圈厚度进行预测是有效的和可行的。
[7]β分布的参数确定及其在岩土工程中的应用
    刘勇;郑俊杰;郭嘉;, 岩土工程技术, 2006,(05), 240-243
        对岩土工程中随机变量的空间概率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介绍了确定β分布各参数的迭代方法,提出了经验公式简化迭代过程,有效地处理了随机变量分布范围的估计问题,并阐明了β分布在可靠度领域中的适用性。作为对比,对同一样本采用了其他分布进行拟合。分析结果表明,β分布拟合精度高于其他分布。
[8]裂隙化岩体中圆形断面调压井围岩稳定性分析
    郝健;何鹏;吴赛钢;, 岩土工程技术, 2006,(05), 244-247
        块体理论是适用于裂隙化岩体变形失稳分析的有效方法。运用块体理论赤平投影法研究某水电站超大型调压井围岩随机块体的稳定性,将圆形断面调压井开挖临空面抽象简化为八个方位的边墙加以研究,分析了井周各部位可能的关键块体及其运动形式,计算了关键块体的净滑力。分析结果对工程施工具有可靠的现实指导作用,为锚固设计和永久衬砌设计提供了依据,可供类似工程参考。
[9]碎石桩-CFG桩组合型复合地基设计理论与工程实践
    王贵和;季荣生;马孝春;, 岩土工程技术, 2006,(05), 248-251
        结合具体工程实例,对碎石桩-CFG桩组合型复合地基的应用和设计计算方法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合理的计算方法。
[10]路基体内最大侧向位移的位置
    刘金龙;夏勇;, 岩土工程技术, 2006,(05), 252-255
        路基体内最大侧向位移位置的准确确定,对于合理布置测斜仪、准确把握路基变形特征具有重要意义。基于非线性有限元方法,对路堤各施工阶段路基体内的最大侧向位移的位置进行了考察,对比分析表明:在各施工阶段路基体内最大侧向位移的位置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其随着填筑和固结阶段的不同而发生变化。最大侧向位移的位置一般位于坡趾处竖向断面与坡中竖向断面之间的范围附近,故建议把测斜仪布置在该范围内(为了施工方便,可布置在坡中竖向断面或坡趾竖向断面处)。分析表明,工程中通常采用的利用测斜仪来量测路基深部侧向位移发展情况的技术存在一定的弊端。故需发展更精密的仪器来考察路基侧向位移的基本特性。
[11]膨胀土胀缩特性试验研究
    孟庆云;杨果林;, 岩土工程技术, 2006,(05), 256-259
        以南(宁)友(谊关)膨胀土大量的室内试验为基础,研究了膨胀土胀缩时程曲线特征,寻找膨胀土膨胀和收缩曲线的异同点,探求了土的初始含水量、干密度与膨胀变形量的定量关系等。
[12]软土流变性对深基坑周围地表沉降的影响分析
    黄耿彩;, 岩土工程技术, 2006,(05), 260-262
        在实测资料和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软土地区深基坑围护结构水平位移值和墙后地表沉降的变化规律。对围护结构水平位移进行二次曲线拟合,假设地表沉降曲线形态可用正态分布密度函数来描述,利用地层损失法计算各工况下墙后最大地表沉降,并与各工况下实测最大地表沉降比较,提出了软土流变性对地表沉降规律的滞后影响。
[13]边坡稳定性分析及治理设计软件Slide CAD的开发
    王珣;张斌;宋保强;, 岩土工程技术, 2006,(05), 263-266
        以软件易用性为指导,系统阐述了Slide CAD的设计开发思路和主要功能。该软件以交互式输入为主,包括前处理,求解器,后处理3大模块。提供一系列滑面计算方法与搜索算法。同时为边坡治理提供对悬臂,锚索,“人”字型抗滑桩等优化设计计算。
[14]香港地区边坡防护与治理
    朱鸿鹄;乔仲发;, 岩土工程技术, 2006,(05), 267-271
        自开埠以来香港地区边坡事故一直不断。香港政府多年来积极进行边坡的防护治理,成效显著。讨论了香港地区岩土边坡破坏的主要原因、防治滑坡的工程措施及边坡管理系统。香港的边坡防治经验值得内地借鉴。

1163848_5559278_5_2.rar

1.48 MB, 下载次数: 9

该会员没有填写今日想说内容.

1145

主题

10万

铜板

2

好友

传奇会员

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

积分
21818

灌水勋章活跃勋章冰雪节勋章

QQ
发表于 2014-3-25 14:59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分享                                                                                                                                                     

评分

参与人数 1铜板 +1 收起 理由
admin + 1 亲,你好快哦~~~

查看全部评分

加强科技支撑和引领  实现地质找矿新突破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在线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