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员
Network change life, change t
- 积分
- 17879
 

|
地质灾害急需开展综合防治——访甘肃省地质环境监测院地质灾害室主任张永军
记者翊水谈应霞实习生米雪
近期,异常天气引起社会各界对兰州地质灾害的关注,相关部门和媒体纷纷行动。本报自8月11日推出了《本报记者实地踏访兰州市地质灾害隐患区系列报道》,通过走访地质灾害隐患区,记者更真切地了解到兰州地质灾害的范围之广,程度之严重。而兰州市国土资源局近日也邀请了省地矿局、省地质环境监测院、甘肃省科学院地质自然灾害防治研究所几位专家,再次深入城关、七里河、西固、安宁四区,对四区内存在的地质灾害隐患区进行了排查“会诊”。
有关兰州市地质灾害的诸多问题,尤其是该如何治理,可行性如何,不仅仅是媒体关注的问题,更是广大群众关心的问题。记者就此采访了甘肃省地质环境监测院的地质灾害室主任张永军,他分别从地质灾害的紧迫性、治理必要性、可行性等多个方面做了介绍。
A60多万群众处于危险区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兰州市已有60多万群众生活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和危险区内,市境内的许多铁路、公路、水库、通讯线路、电力设施、提灌工程、厂矿企业、居民区、名胜古迹等2000多亿元财产的安全时刻处于地质灾害的直接威胁之中,地质灾害已成为市区的主要自然灾害之一,进入了省、市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
同时,地质灾害险情灾情状况正在不断加重。受两山夹一河的自然地理条件所限,一方面土地资源十分紧缺,同时地质环境极为脆弱。由于受地域条件限制,历史上人们就在南北两山坪台沟壑建设、居住和活动,发展到今天,市区人口稠密,城市平均居住容积率达2.7,建筑密度50—60%。长期以来,许多市政设施和居民建筑物被迫建于地质灾害易发区内,这些城市边缘地区的山坡台缘和沟口居民区,如伏龙坪、庙滩子、金城关、红山根、左家湾、华林坪周围姐姐沟、太平沟等区域的险情逐年加重。
B兰州积累了丰富的防灾经验
兰州市自然灾害的多发性与严重性是由其特有的自然地理环境决定的,并与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密切相关。我国在长期与自然灾害的斗争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制定了“预防为主,防治结合”,“防救结合”等一系列方针政策。
80年代以来注重了建立健全有关防灾减灾的法律、规划及对自然灾害的管理工作。经过长期的艰苦努力,我国已初步建立了防御各种自然灾害的工作体系,形成了一支具有一定实践经验、学科基本配套、门类比较齐全的科技队伍。监测主要自然灾害的台网已初具规模,取得了大批有科研价值的观测资料。对主要自然灾害的形成、发展规律有了一些认识,积累了一定的预测、预报经验,并取得了一批有价值的科技成果,其中一些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对一些重大自然灾害作出了较成功的预测、预报。各项防灾工程的设计施工技术有了一定进步。这些都是今后加强防灾减灾工作,开展国际交流合作的重要基础,也为地质灾害的可防可控提供了可能。
C南北部16个工程项目需综合治理
兰州市城区地质灾害主要沿南北两山山前分布,规划的主要治理区包括南部山前崩塌、滑坡及泥石流灾害,北部山前崩塌、滑坡及泥石流灾害综合治理区的16个工程项目。
皋兰山滑坡群、老狼沟滑坡群为地质历史时期形成的古老滑坡群,随着近年来城区建设的扩展,部分块体已发生复活现象,严重危害其前缘的主城区安全。伏龙坪、华林坪、彭家坪为黄河南岸四级阶地,台缘上下人口密集居住,削坡、加载、排水等人类活动对斜坡的稳定性影响十分显著,崩塌、滑坡频繁发生。回回沟、黄峪沟等沟谷为城区南部最为活跃的泥石流灾害,严重危及沟口城区的安全。元托帽沟、寺儿沟等泥石流沟谷严重威胁西固城区安全,历史上曾造成深重灾难,这些流域内固体松散物及其丰富,泥石流多呈粘性,危害巨大。
九州开发区是近年来兰州市开发建设的较大的综合新区,由于地质环境复杂,挖方、填方活动日益强烈,因此而引发的地质灾害日益频发,严重危及该区域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庙滩子—五一山、白塔山—徐家湾一带人口密集,为黄河河谷四、五级阶地及坡地,因挖方、绿化引发的地质灾害频繁发生,严重危害着该区域的安全。安宁深沟、大青沟沟口为安宁区的城区主要驻地,频繁发生的泥石流灾害危害沟口居民安全。
D不稳定斜坡按紧迫度逐年“解决”
不稳定斜坡灾害作为崩塌、滑坡灾害隐患,是兰州市主要的城市地质灾害类型,因黄河河谷区地形切割强烈,构成斜坡的岩土体结构及岩土性质不利于斜坡的稳定,受降水、工程建设活动的影响,不稳定斜坡发生崩塌、滑坡灾害的事件愈来愈严重。由于斜坡区分布范围广,崩塌、滑坡发生的位置随机性强,往往难以有效预防,尽管每次发生的规模较小,但因其发生突然,往往难以开展前期灾害识别。对于兰州市大面分布的潜在不稳定斜坡带的防治应在监测预防、灾害成因分析研究的基础上,以工程治理为主。因不稳定斜坡区处于城市区域,故治理方案的选择上以永久性边坡治理工程为主,因地制宜,选择刷方、坡面锚杆(索)框架加固、坡脚支挡,并结合实施地表截排水措施。
对于大量存在的潜在不稳定斜坡体,在治理上以先治理险段,即最需治理的区域,先重后轻安排部署工程。
E拦挡和生物治理衔接开展
对于兰州市城市南北两侧发育的泥石流灾害经过多年的研究分析后认为,兰州市城市泥石流以洪水+稀性泥石流为主要特点,危害方式以冲蚀、冲淤为主,对城市的危害主要表现在对下游沟岸的侵蚀,危及沟岸居民及建筑区,沟口翻越排导堤后淤积城区道路。故鉴于泥石流发育现状,应首先采取疏通排导措施,使泥石流顺畅的通过排导堤,进入主河道;在对下游采取有效治理的基础上,全面实施流域拦挡、生物治理措施。兰州市城市区发育的滑坡主要有三类,其一是地质历史时期形成的古老滑坡,现今基本稳定,局部受开挖发生变形,但整体稳定性较高,其变形主要受强降水及地震的影响,故先实施地表截排水工程,防止地表水集中下渗,引发次生灾害;其二是绿化区滑坡灾害,因地表绿化强度高,斜坡变形往往发生较深层的变形,在除改善灌溉手段外,因亦做好地表截排水工程;其三是高阶地前缘的滑坡,该类滑坡主要发生在黄河Ⅲ、Ⅳ级阶地前缘,受人类工程活动的影响十分强烈,但滑坡以浅层变形为主,变形的引发因素主要是降水入渗引发边坡失稳,故先做好地表截排水措施,可有效预防滑坡灾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