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四矿体垂直纵投影图的编制
矿体垂直纵投影图,是以与矿体延长方向相平行的垂直投影面来表征矿体展布轮廓、各级储量与矿石品级分布、勘探工程控制程度的一种重要综合编录图纸。它是地质块段法、开采块段法等储量计算方法的基本图纸。因此本次实习,通过上林铜矿床矿体垂直纵投影图的编制,全面了解图纸的内容与功能,较熟练地掌握编图程序与方法,进行一次有关综合编录技能的基本训练。
一、实习要求
(一)本次实习,2学时完成。
(二)通过实习与编录操作,应掌握:
1.矿体垂直纵投影图的图纸内容、功能及编制条件;
2.矿体垂直纵投影图的编制程序与方法。
(三)提交实习报告(本实习是以上林铜矿矿体垂直纵投影图1幅为实习报告)。
三、实习步骤
(一)阅读实习附图及附录
1.阅读实习四附图与附录,了解上林铜矿床的地质概况,掌握矿体形态、产状及展布特征;
2.对实习四附图一、二、三进行图面分析,了解各种勘探工程分布及其对矿体的控制程度。 1. 直纵投影图的编制 矿体投影图按其投影面不同而分为矿体垂直纵投影图与矿体水平投影图。前者是当矿体总体的倾角大于450时,适于选择垂直投影面来编制矿体垂直纵投影图;后者是当矿体总体的倾角小于450时则选择水平投影面而编制矿体水平投影图。
上林铜矿床的矿体产状:倾向北东,倾角均大于450,故根据上述编制条件,应以垂直投影面进行投影编制矿体垂直纵投影图。图的比例尺为1:1000(一般要求与矿床地形地质图及勘探线剖面图的比例尺相同)。然后,即可在图纸上依次进行矿体垂直纵投影图的编制。编制的程序与方法如下:
1.矿体垂直投影面方位的确定
矿体垂直投影面的方位,实际上就是这种投影面与地表面相交的交线方位(此交线称为投影线),也就是投影线在矿床地形地质图上的方位。因此,制图开始就先在图纸上,确定矿体垂直投影面的方位,即投影线的方位。
确定投影线方位时,应尽可能使其与矿体平均走向一致。投影线与矿体走向线的交角,一般要求不能大于150;如果矿体各段走向变化大于150时,则可分段采取不同方位的投影面分别进行投绘。但是,这种分段不同方位的投影面确定方法,应特别注意展开后各部分的相互关系。
本实习因矿体走向变化不大,应按投影线平行矿体走向的方法,确定矿体垂直纵投影面的方位。
2、标高线的绘制
标高线,是一组在图纸上以相同高程差所绘制的水平线。它们是按10cm的间隔在图纸上画出来的标高线,其实际高程差图纸的比例尺不同而各异。如果图纸的比例尺为1:500时,其高程差为50m;如果图纸的比例尺为1:1000时,其高程差则为100m。
在图纸上,标高线的位置要选择适当,不宜偏高或偏低,应使矿体垂直纵投影图的内容居于图幅中央。
本实习应绘制标高线之前,先根据实习附录及附图中提供的矿体延长与延深情况,估计垂直纵投影图的范围,依此确定标高线的条数与长度。然后,在图纸上以10cm的间距(实际高程差为100m),绘出标高线,标注各标高程。
3、勘探剖面线的绘制
矿体垂直纵投影图上的勘探线,就是各个勘探剖面垂直投影于垂直面上一组相互平行的铅垂线。
本实习,首先应在已确定方位的投影线上,根据上林铜矿床地形地质图上要相邻勘探线剖面的间距绘出两条铅垂线,即为第I勘探线、第II勘探线在垂直纵投影面上的投影线。然后,依次标注它们的编号。
垂直投影面上的勘探线与标高线,共同构成编制矿体垂直纵投影图的控制网。
4、矿体出露地形线的绘制
矿体出露地形线是矿体上部边界线。在绘制时,首先将矿床地形地质图上的矿体露头中心线与地形等高线的交点,依次投绘于已确定方位的投影线上;然后,把上述各交点的投影点,用邻近的勘探线控制绘到相应的标高位置,再连接各高程上的矿体出露点,即为矿体出露地形线。
本实习,应先确定上林铜矿床矿体露头中心线,再按上述方法完成矿体出露地形线的绘制。确定矿体露头中心线的方法;
首先,在上林铜矿床地形地质图(实习四附图一)各探槽中,确定矿体的中心点;然后,再依次连接各个矿体中心点,即得到矿体露头中心线。
5、勘探工程的投绘
(1)探槽工程的投绘
在上林铜矿床地形地质图上,将探槽两长边与矿体中心线的交点,按其所在标高位置投绘到垂直纵投影面上。并按其编号,依次进行标注。未见矿的探槽,可不进行投绘。
(2)坑道的投绘
坑道的投绘,主要是根据中段地质平面图上的坑道位置进行投绘。如果没有中段地质平面图,可根据勘探线剖面图上的坑道位置进行投绘。所以,本实习有关沿脉与穿脉坑道工程,应根据实习资料提供的上林铜矿床第I、II勘探线剖面图(实习四附图二、三)的各种坑道工程位置进行投绘:
a沿脉坑道的投绘,按其所在勘探线剖面图中的中段标高,转移到矿体垂直纵投影图的相应标高位置,并标注其编号;
b穿脉坑道的投绘,首先将穿脉与矿体中心线的交点,投绘在矿体垂直纵投影图中的投影方位线上。然后再以邻近的勘探线控制工程的标高,绘制在矿体垂直纵投影图的相应标高位置,并标注工程编号。
6、钻孔的投绘
钻孔的投绘,首先根据相应钻孔所在的勘探线剖面图,将钻孔见矿位置——钻孔中轴线与矿体倾斜方向的中心线交点(截矿点),按其标高投绘在矿体垂直纵投影图中对应勘探线上。然后,标注钻孔的编号。
7、矿体边界线的投绘
(1)矿体上部边界线的投绘
矿体上部的边界线,一般应投绘其最高界线。在投绘时由于矿体的产出空间位置不同可有两种情况。
当矿体上部出露于地表时,其上部边界线应是矿体中心线与地形等高线交点的连线地表矿体边界线。因此,投绘时先将矿床地形地质图上的矿体露头中心线与地形等高线的交点,按其标高位置逐一投在矿体垂直纵投影图上。然后,再依次连接各点而得到矿体上部边界线。
当矿体为无地表露头的隐伏矿体时,其上部边界按各个勘探线剖面图所圈定的矿体上部边界标高位置,投绘在矿体垂直纵投影图上。
(2)矿体下部边界线的投绘
矿体下部边界线,无论是有地表露头还是隐伏矿体,均按各个勘探线剖面图所圈定的矿体下部边界,投绘在矿体垂直纵投影图上。
(3)矿体尖灭点的投绘
矿体垂直纵投影图上的矿体尖灭点,均按矿床地形地质图与勘探线剖面图上的尖灭点位置及标高进行投绘。
8.检查与整饰图件,并标注图名、图例、代号及图签。
(三)提交本次实习报告(要求提交本次实习成果图:上林铜矿床矿体垂直纵投影图)。
四、实习前预习内容
(一)预习教材有关章节综合地质编录有关矿体纵投影图的内容。
(二)预习《实验指导书》的两部分内容;
1.实习资料《实习四附图一、二、三及附录》 2.实习步骤《矿体垂直纵投影图的编制程序与方法》。
测点序号 | 孔深(m) | 倾角(0) | 方位角(0) | 备注 | 1
2
3
4
5
6
7
8
9
10 | 0
25
50
75
100
125
150
170
200
225 | 78
77
75
74
73
68
66
65
62
60 | 305
305
305
302
302
301
298
298
296
296 | 孔深25m处量得中轴与页岩层理夹角为600 孔深75m处,量得中轴与大理岩化灰岩层理夹角为500 孔深150m处,量得中轴与结晶泥质灰岩层理夹角为480 |
实习三附录四
表3-2钻孔(ZK5)换层深度表
换层孔深(m) | 岩性描述 | 备注 | 1. 2 2-22
22-34
4-40 40-80.20
80.20-81.40
81.40-148.40
148.40-151
154-194.30
194.30-203.80
203.80-213.90 213.90-225 | 残积泥砂层
细粒石英砂岩含少量黄铁矿结核
薄层页岩
致密块状硫化物矿石,主要由黄铁矿、黄铜矿、闪锌矿等组成,与围岩界线清楚。
大理岩化灰岩
由灰岩角砾碎块组成,并有黄铁矿化
大理岩化灰岩
结晶泥质灰岩
大理岩化灰岩
石榴子石矽卡岩
致密块状硫化物矿石,主要由黄铜矿、黄铁矿、磁黄铁矿、锡石及毒砂等组成。
花岗岩 | 无岩心 终孔 | 实习一 勘探方法选择与勘探工程布置
一、实习目的
通过本实习,同学应学会依据勘探任务、矿床地质特征及自然条件等因素,合理选择勘探技术手段,确定勘探工程布置形式与间距,编制勘探设计剖面图和勘探工程布置平面图,从而较全面地进行一次矿床勘探设计技能与方法的基本训练。
二、实习要求
(一)本实习按两个实习单元进行,2学时完成。
1、选定实习资料一,实习应为:珊瑚寨铁矿床勘探方法选择与勘探工程布置。
2、选定实习资料二,实习应为:红山铅锌矿床勘探方法选择与勘探工程布置。
(二)确定矿床勘探类型、勘探工程布置形式与间距、勘探范围与深度,选择勘探技术手段。
(三)编制勘探设计剖面图、勘探工程布置平面图和矿体垂直纵投影图。
(四)确定各类勘探工程施工顺序,统计各种工程的工作量。
(五)提交实习报告1份,主要内容包括:
1、实习报告附图
(1)勘探工程布置平面图;
(2)勘探线设计剖面图;
(3)矿体垂直纵投影图。
2、实习报告的简要文字论述
三、实习步骤
(一)实习资料的选定(可由授课教师统一选定,或由学生自由选定)。
(二)矿床勘探类型的确定:
1、阅读实习资料,明确勘探任务;
2、根据矿床地质特征,分析矿床勘探的难易程度,确定矿床勘探类型。
(三)勘探工程手段的选择
1、根据勘探任务、矿床地质特征,确定矿床勘探范围与深度;
2、根据矿床勘探范围与深度、矿体地质特征和勘探任务,选择合理的勘探工程手段。
(四)勘探工程的布置
勘探工程的布置,是在勘探剖面图与平面图上,按已确定的勘探工程布置形式与间距,沿相应的勘探线进行的。勘探线依次用罗马数字或阿拉伯数字编号;各种勘探工程按统一规定代号进行标注。
1、勘探线的布置
勘探线的布置,是在矿床地形地质图上实施的。首先,依矿体的总体走向线为基线,按已确定的走向方向间距,作一组与基线垂直的平行线,即为勘探线;然后,依次标注各勘探线的编号,如I-I’或1-1’(第一勘探线)、II-II’或2-2’(第二勘探线)、III-III’或3-3’(第三勘探线)等等。
在实際工作中,勘探线的布置是根据地质技术人员提出的设计,由测绘人员依其端点所在坐标准确测绘于矿床地形地质图上的。
2、地表勘探工程的布置
各种地表勘探工程,均以其实际设计的地表出口规格,按已确定的勘探工程间距(沿倾向)依所在图的比例尺,缩绘在矿床地形地质图上。并用统一规定代号,进行标注。如:TC5(表示5号探槽)、QJ2(表示2号浅井)等等。
应当指出,通常有些地表勘探工程为了揭露局部的矿化或地质构造现象,不在勘探线上布置,如辅助探槽便加密在两相邻的勘探线之间。
3、地下勘探工程的布置与勘探线设计剖面图的编制
地下勘探工程的布置,主要是在勘探线设计剖面图上进行的。因此,在未布置地下勘探工程之前,必须先编制各有关勘探线的设计剖面图。
(1)勘探线设计剖面图,主要是依据地形地质图提供的资料进行编制的。实际上,它是沿其勘探线直接通过的地形、地质与构造而切制的理想垂直剖面。它的深部地质情况是综合地表地质资料以及已有相邻勘探剖面资料,经理想推断而得到的。所以,这种图件也称为勘探线理想剖面图。具体编制方法:
a、选择制图比例尺(在能清晰表征矿体、主要地质构造现象及各种勘探工程分布的情况下,以与矿床地形地质图同比例尺为宜);
b、确定图纸规格(根据制图比例尺和已确定的勘探范围与深度以及图纸中的其他内容);
c、绘制坐标线(垂直坐标根据地质体或矿体产出的标高,按一定高差画出水平线,间距为100m,即为垂直坐标线;水平坐标是根据矿床地形地质图上的坐标网投绘的,通常选择勘探线与坐标网线交角大于450的一组投绘。这样,就构成勘探线设计剖面图的坐标网);
d、地形线的绘制(以坐标线为基准,将各地形转换点投绘到剖面上,然后圆滑连接起来这些地形点,便绘制成剖面上缘的地形线);
e、地质界线的绘制(以坐标线为基准,将各地质界线点投绘到地形线上,然后过地形线上的各地质点按各自地质体的产状和展布规律下延,即绘制成地质界线);
f、地表勘探工程的绘制(以坐标线为基准,将各种勘探工程按其规格和在剖面上的位置与形状,依选定的比例尺缩绘到图纸上)。
(2)地下勘探工程的布置
在已编制的勘探线设计剖面图上,首先按各级储量的工程间距(见实习资料一表1—3和实习资料二表1—6),确定各个勘探工程应穿切矿体的截矿点(矿体中点)位置;然后依各截矿点位置,将所选定的勘探工程,以其设计规格和应在剖面上的实际断面形状(钻孔是以中轴线),按图的比例尺缩绘于剖面图上,注明各类勘探工程编号和各块段储量级别。
4、勘探工程布置平面图的编制
勘探工程布置平面图,即勘探工程分布图。当这种图件是在矿床地质图上编制时,也称其为矿床综合地质图。
这种图件的具体编制方法:
(1)选择底图(同比例尺的地形图或矿床地质图,本实习选定矿床地形地质图);
(2)展绘勘探线,标注编号(勘探线的展绘,应由测量人员以其端点坐标和方位精幅展绘;本实习,则以已知勘探线为基准,由同学按已确定的勘探工程间距自行展绘其他的勘探线);
(3)展绘勘探工程(钻孔、浅井及竖井等只展绘井口位置;探槽、穿脉和沿脉等工程,则应按其水平投影长度和方位进行展绘);
(4)地质界线的展绘(如果是以地形图为底图,一般只展绘主要地质界线;如果是以矿床地形地质图为底图,则勿须转绘地质界线);
(5)物、化探工作种类与范围的绘制(本实习已绘制磁测异常区)。
(五)矿体纵投影图的编制与储量估算
1、矿体纵投影图的编制
为估算各级储量,必须先编制矿体纵投影图(水平或垂直纵剖面图)。本实习以实习资料一为例,由于铁矿体倾角为600,故应编制垂直纵投影图为宜。
(1)确定投影面方位(投影面方位,原则上应尽可能平行于矿体走向方位);
(2)标高线的绘制(按图的比例尺绘制一组等间距的标高线,间距为100m);
(3)绘制勘探线的投影线(因为投影面平行矿体走向,勘探线垂直矿体走向布置,所以勘探线的投影线在图纸上为一组平行等距的铅垂线);
(4)勘探工程的绘制(将各勘探线设计剖面图不同标高的勘探工程,分别投绘在纵剖面图上,并标注工程种类及编号);
(5)矿体投影边界线的绘制(矿体上部投影边界线是通过连接地表工程与矿体露头的中心线绘制的;矿体的下部边界应按勘探线设计剖面图上推断的矿体边界线进行投绘,本实习则以完成勘探任务的C级储量而定;左右边界应按中段地质平面图的矿体边界确定,本实习则以设计的勘探工程所能控制矿体有限范围绘制);
(6)各级储量分界线的绘制(按不同间距勘探工程控制的有效范围,绘制储量级别分界线,标注储量级别代号)。
2、矿体储量的估算
在已绘制的矿体垂直纵投影图上,按各级储量分布面积、矿体平均厚度和矿石体重,估算各级储量及其比例。
(六)统计预算勘探工程的总工程量,编制施工顺序表:
1、勘探方案的确定
(1)多方案或单方案总工程量及总投资的预算;
(2)多方案的对比与优选,或单方案的可行性论证。
2、编制施工顺序表
(1)施工工程项目;
(2)施工日期(月)。
应当指出,一般的勘探设计中施工顺序表应从接受任务收集资料开始,到编定勘探总结报告与审查验收结束等多项内容;本实习中只要求列出勘探工程项目,但其施工顺序考虑的因素不变。即:勘探任务要求、勘探工程施工层次、工作的季节性与时间限制等。
(七)编写与提交实习报告,主要内容应包括:
1、工作任务与要求;
2、矿床勘探地段的选择;
3、勘探类型的确定;
4、勘探方案及其可行性论证(多方案或单方案)
(1)勘探工程手段的选择;
(2)勘探工程布置形式与间距;
(3)各个勘探工程布置及其目的;
(4)勘探方案的可行性论证。
a、探明储量估算(C+D、C、D级);
b、各种勘探工程总投入量及其投资预算;
c、经济效益初步分析。
5、实习报告附图
(1)勘探工程布置平面图;
(2)勘探线设计剖面图;
(3)矿体垂直纵投影图。
四、实习前预习内容
(一)预习教材相关部分的内容:
(二)预习《实验指导书》实习一的两部分内容:
1、实习步骤(应侧重预习勘探工程布置程序与方法);
2、实习资料(实习一附图一、二、三与实习一附录一、二或实习一附图四、五与实习一附录三、四)。
实习三 勘探线剖面图的编制
一、实习目的
勘探线剖面图是地质勘探工作中一种最基本的综合图纸。它不仅是编制纵剖面图、水平断面图、矿体投影图等综合编录依据的基础图件,而且也是垂直断面法储量计算的主要图件。因此,本次实习应使同学在全面了解图件内容的情况下,掌握编图程序与方法,学会利用已完成钻孔弯曲校正的有关资料投绘钻孔中轴线及地质界线点,实施各种地质界线的连绘,初步进行一次综合编录基本技能的训练。
二、实习要求
(一)本次实习,2学时完成。
(二)通过实习前的预习和实习操作,主要应掌握:
1、勘探线剖面图的内容及图纸功能;
2、勘探线剖面图的编图程序与方法。
(三)提交实习报告(本次实习报告内容应为××矿区第II勘探线剖面图一幅,并附编图难点的简要说明)。
三、实习步骤
(一)阅读实习资料
1、阅读分析××矿区第II勘探线剖面图(实习三附图一),了解这一未完成全部编图工作的“半成品”图件内容,找到ZK5布孔位置;
2、阅读实习三附录一、二,结合实习三附图一的图面分析,了解××矿区地质概况和第II勘探线剖面图表征的矿区地质构造特征,掌握第II勘探线各种勘探工程的施工目的及其地质成果。
(二)勘探线剖面图的编制
1、编图比例尺的选择与图纸规格(长×宽)的确定(本实习已提供“半成品”图件实习三附图一,故此项编图程序及后续某些程序均完成编制任务,不再述);
2、坐标线的绘制(已完成);
3、地表地形线的绘制(已完成);
4、地表地质界线的绘制(已完成);
5、勘探工程的绘制(只有ZK5未完,其他钻孔、探槽、浅井等都已完成)
(1)钻孔弯曲(ZK5)的校正与其中轴线剖面图的绘制。
首先,按实习三附录三中表3-1所提供的孔斜测量资料,进行钻孔弯曲校正;然后,以实习三附图一的ZK5布孔位置为起点,绘制钻孔中轴线剖面图。
(2)ZK5中轴线的地质界线点标定。
首先,按实习三附录四中表3-2所提供的换层深度资料,在钻孔中轴线上标定岩层、构造和矿体的界线点;然后,选择适宜的位置注明各自的代号。
6、勘探剖面图地质界线的绘制
(1)根据各种勘探工程的原始资料,依次将各种地质界线点缩绘到勘探剖面相应的位置上(应按两种比例尺的线比例关系换算),并标注其产状、取样位置及编号。
(2)勘探线剖面图地质界线的连绘
勘探线剖面图各种地质界线(岩层、矿体及构造)的连绘,是依据各相邻勘探工程中的对应地质界线点的空间相互关系、地质体产状及其展布规律而进行连绘的。为此:
a、全面了解各个钻孔中轴线各地质体的位置及其产状;
b、选定标志层(标志鲜明、岩层稳定、厚度小);
c、仔细分析褶皱、断裂构造对各种地质体展布空间所产生的影响;
d按各种地质体在勘探线剖面图中的展布规律、变化趋势以及相互关系,连绘地质体的顶、底板界线。连绘时应当注意:
(a)先连绘已选定的标志层,力求准确;
(b)以标志层为基准,向其上、下依次进行连绘;
(c)当相邻两勘探工程无相同的地质界线点时,应按其地质体的展布规律与变化趋势,采用中点法和自然尖灭法进行连绘。选择二种连绘方法中较为合理的地质界线;
(d)依次复查各地质体界线连绘是否合理。
7、勘探线与勘探工程投影平面图的绘制(只需投绘ZK5中轴线,其他所有工程均已完成)
ZK5中轴线,由于其方位角已由开孔设计的3050偏移到终孔时的2960,所以应按其实际方位角展绘钻孔中轴线的水平投影长度。即展绘的钻孔(ZK5)中轴线的水平面投影线,应偏离勘探线并成一定角度(参照(ZK2、ZK3中轴线水平投影)。
8、编绘图例(已完成);
9、绘制责任表与样品分析结果表(本实习不要求此项编制内容);
10、书写图名与比例尺(已完成)。
应当指出,上述勘探线剖面图的编制程序有时因其制作对象、目的与要求不同而有所差异。如用于储量计算时,还应绘出矿石类型、储量级别的界线,并标注块段、面积编号与储量级别代号;如编制的是煤矿勘探线剖面图,则应在其钻孔下端旁侧绘制小柱状图,还应在全剖面圈出井田边界。
11、整饰图件,并着色(矿体应着深红色,花岗岩应着粉红色;矿化角砾岩应按图例的三角形符号绘出,并在其空白半部着深红色,以表示局部有矿化)。
(三)提交××矿区第II勘探线剖面图(着色)1幅,并附简要文字说明编图的难点。
四、实习前预习内容
1. 预习教材中有关章节内容: 2. 预习《实习指导书》实习三的两部分内容: 1、实习资料(实习三附图一、附录一与二); 2、实习步骤(勘探线剖面图的编制程序与方法)。 实习五矿体的圈定 一、实习目的
根据矿产的工业指标实施矿体的圈定,是地质勘探和储量计算中一项政策性很强的重要的地质经济与技术工作。因此本次实习,同学通过对砂金矿床或矽卡岩型铁铜矿床的矿体圈定,全面了解工业指标的内容,功能及重要意义,掌握依据工业指标合理圈定矿体的方法与程序。
二、实习要求
(一)本次实习,2学时完成;
(二)两例实习资料,可任选其一;
1、二号砂金矿床的矿体圈定;
2、一号铁铜矿床的矿体圈定。
(三)二号砂金矿床,要求在其第III勘探线剖面图上实施砂金矿体的圈定,具体要求:
1、圈定矿体时,应对工业矿体与矿体分别进行圈定;
2、将各单个工程中的工业矿体厚度与平均品位、矿体厚度与平均品位依次填入实习五附图一的表格之中。
(四)一号铁铜矿床矿体的圈定:
1、根据铁铜综合矿体工业指标,圈出工业矿体;
2、根据划分矿石类型的工业指标,圈出各种矿石类型边界。
(五)提交本次实习报告:完成矿体圈定的勘探线剖面图1幅。
三、实习步骤
(一)熟悉实习资料,了解矿床的地质特征。
(二)明确与已选定矿床对应的工业指标和矿体圈定的具体要求。
(三)根据工业指标,实施矿体的圈定:
1、二号砂金矿床的矿体圈定
(1)单个工程中矿体边界的确定
a、根据工业指标中的边界品位,可确定单个工程中的相应边界点位置,并加以注记;
b、根据工业指标中的工业品位与最小可采厚度(或米·克值),确定工业矿体的边界点位置,并加以注记。
(2)勘探工程间矿体与工业矿体边界线的连接
a、将已确定的相邻勘探工程的矿体边界点依次用直线相连接,即得到矿体的边界线;
b、将已确定的相邻勘探工程的工业矿体的边界点依次用直线相连接,即得到工业矿体的边界线。
(3)矿体与工业矿体尖灭点的确定和连接
当相邻两勘探工程中,其一无对应的边界点时,矿体应尖灭。具体实施时,可有两种情况:
a、当矿体或工业矿体无规律变化时,可用对角线尖灭法或两工程间距中点尖灭法来确定尖灭点并加以连接;
b、当矿体有规律变化时,可用内插法或自然尖灭法圈定矿体尖灭的边界。
(4)矿体外推边界线的确定
矿体的外推边界线,可根据矿体变化的具体情况不同,分别采用工程间距中点法或自然尖灭法加以确定,并用直接连接。
(5)砂金矿体厚度与平均品位的计算
根据实习要求,按各单个工程中已确定的矿体与工业矿体的边界点,依次求算:
a、每个工程中工业矿体厚度(以样品长度按图的比例尺换算)与平均工业品位;
b、每个工程中矿体厚度与平均品位(即以边界品位为边界点)。
(6)填表
按实习要求,将(5)中所求算出的各单个工程中的两组数据,依次填入实习五附图一的表格中,并使其与所在工程相对应(即两组数据应填入所在工程正下方的表格中)。
2、一号铁铜矿床工业矿体的圈定
(1)单个工程中工业矿体边界点的确定
首先,按表5-1提供的各个勘探工程中样品分析结果,根据铁铜综合矿体工业指标中的工业品位与可采厚度,确定工业矿体边界点。
其次,再根据划分矿石类型工业指标,确定各种矿石类型的界线点。
(2)勘探工程之间工业矿体边界线的连接
根据(1)所确定的各个勘探工程工业矿体与矿石类型的边界点,按两相邻工程相同的边界点依次用直线相连,即可圈出工业矿体(铁铜综合工业矿体)及各种矿石类型的范围。
(3)工业矿体尖灭点的确定
当两相邻勘探工程无对应工业矿体边界点时,工业矿体应当尖灭。其尖灭点的确定采用工程间距中点法。
当勘探工程中同一种矿体的中间为富矿两侧为贫矿时,应按贫矿包富矿的原则圈定。因此,富矿的尖灭点仍按工程间距中点法加以确定,即富矿应尖灭与相邻工程间距的二分之一处。
(4)工业矿体外堆边界线的确定
工业矿体外推边界线,可根据最小可采厚度指标,用内插法确定;然而矿体的外推,仍按工程间距中点法确定其尖灭点。
工业矿体外推边界线,可根据最小可采厚度指标,用内插法确定;然而矿体的外推,仍按工程间距中点法确定其尖灭点。
(5)标注矿石类型代号
在各种矿石类型边界线内,用规定的代号标注钻孔取样位置的右侧。各种矿石类型的代号:
Cu——铜矿石的代号;
CuFe——铁铜矿石的代号;
Hfe——富铁矿石的代号;
Mfe——贫铁矿石的代号。
(四)检查与整饰图件。
(五)提交实习报告(本次实习是以提交已完成矿体圈定的勘探线剖面图1幅为内容)。
四、实习前预习内容
(一)预习教材有关章节部分内容:
1、矿产工业指标;
2、矿体的圈定。
(二)预习《实验指道书》实习五的两部分内容:
1、实习资料中有关矿产的工业指标;
2、实习步骤(侧重矿体圈定程序与方法)。 实习六 平行断面法储量计算
一、实习目的
本次实习,同学通过三号铜矿床的储量计算,应初步掌握平行断面法计算矿体储量的一般程序、方法与具体步骤,完成一次断面法计算储量的基本功训练,从而提高实际操作技能。
二、实习要求
(一)本次实习2学时完成。
(二)学会运用方格纸或求积仪测定矿体块段的面积。
(三)复制储量计算用表(按实习资料提供的表6—2、表6—3、表6—4、表6—5,复制一套。)
(四)分别计算各块段、矿石类型的不同级别矿石储量与金属储量。
(五)提交本次实习报告。应包括:
1.储量计算各种用表(填入计算结果)
(1)面积平均品位计算表(表6—2)
(2)块段平均品位计算表(表6—3)
(3)断面法储量计算综合表(表6—4)
(4)矿量计算总表(表6—5)
2.三号铜矿床的第I、II勘探线储量计算剖面图。
3.附有储量计算结果的简要说明。
三、实习步骤
(一)在三号铜矿床第I、II勘探线剖面图上,依据各级储量的划分条件,确定矿体各部分储量级别,并用代号标注(本实习事先已在勘探线剖面图上划定)。
这里应当指出,平行断面法的储量计算,应在先编制出一系列相互平行的勘探线剖面图或中段地质图的基础上进行的。所以,当没有这类综合图件时,应先进行图纸的编制。
(二)在各勘探线剖面图上,划分块段,标注块段与面积编号(本实习已编好,详见三号铜矿床第I、II勘探线剖面图中的file:///C:/Users/MAJIAN~1/AppData/Local/Temp/msohtml1/01/clip_image001.gif、file:///C:/Users/MAJIAN~1/AppData/Local/Temp/msohtml1/01/clip_image002.gif等等)。
块段的划分及编号应考虑相邻两剖面上块段与储量级别的相互对应关系。其具体表达式为:
file:///C:/Users/MAJIAN~1/AppData/Local/Temp/msohtml1/01/clip_image001.gif
式中:
分子I-II-1表示第I与第II勘探线剖面之间的第1个块段;
分母I-1表示第I勘探线线剖面上的第1号面积。
(三)应用方格纸或求积仪求各勘探线剖面上每个矿块的面积,并将测定结果经过换算后,填入各有关表格中。
1.透明方格纸法测定面积:
首先,将透明方格纸蒙在已划分好储量级别与块段的勘探线剖面图上,按每个平方厘米的中心为一点,依次统计各编号面积内的所有点数(如果点不在面积内,而在边线上时,则应以二分之一点加入累计)。然后,按勘探线剖面图的比例尺,把累计总点数所代表的平方厘米数,换算成以平方米为单位的实际面积数(每一编号的面积图形,通常都要测定2-3次,取其平均值即为所测得该图形的面积)。
再将所测得各面积的换算结果,逐一填入各有关表格相应的栏目中。
2.求积仪法测定面积:
求积仪法:适用于那些因矿体形态不规则而使其图形边界成复杂曲线时的面积测定。测定时,普遍应用“可变臂杆式定极求积仪”。具体操作程序如下:
(1)航臂长度的调整与长度值的确定
根据所测面积的图纸比例尺,查出相应的航臂长度值,然后调整航臂长度。
(2)极点定位
极点定位的目的是宜于操作求积仪,选择其极座的安放位置。因此,常把极座置于图形内、外一定位置上,先试行操作。当航针围绕图形边界运移一周的过程中,航臂与极臂间的夹角,尽量近于90°为宜。
一般情况下,应尽可能把极点定位在所测图形之外,这样计算简便。只有当测定图形的面积很大时,极点才定位于图形之内。
(3)图形面积的测定
先置求积仪的航针于测定面积图形边界线上任意一点,立即在读数计数器数字盘上读出绕行前的数字n1,并记录此读数;然后,手执航针手柄令针尖沿测定图形边界线绕行一周,止于起点后,读出计算器上的数字n2。
根据n1、n2和极点位于图形内或图形外,可按下述两公式计算测定的面积。
当极点定位于测定面积图形之外时,其计算面积的公式:
S=c(n2-n1) (6-1)
当极点定位于测定面积图形之内时,其计算面积公式:
S=C(n2-n1+Q) (6-2)
式中:
S——所测图形代表的实际面积(m2);
C——格值,即为求积仪对应于所测图形比例尺的刻度值,故因图纸的比例尺不同而异,通常亦称此格值为求积仪的第一常数;
n1——求积仪航针绕行前的起点读数(格数);
n2——求积仪航针绕行一周终止点读数(格数);
Q——求积仪的第二常数,亦称为杠杆常数。
Q值的求法是先将极点定位于图形面积之外,航针绕行一周起、止点读数分别为n1和n2,再将极点定位于图形面积之内,航针绕行一周起、止点读数分别为n’1和n’2,即可计算出求积仪第二常数:Q=(n2-n1)-(n’2-n’1)。
求积仪法测定面积时,每一图形都应测定2-3次,取其平均值。
在操纵航针绕行时,要注意读数盘上零点通过的次数。
(4)将按求积仪测定面积计算公式所得各编号面积数据,逐一填入各有关表格相应的栏目中。
(四)计算各块段的平均品位:
1.计算各勘探工程的矿石平均品位(已经计算并列入表6-1)。
2.计算各勘探线剖面上各块段的平均品位,并将计算结果填入表6-2。面积平均品位按见矿工程长度加权计算,其公式:
file:///C:/Users/MAJIAN~1/AppData/Local/Temp/msohtml1/01/clip_image003.gif(6—3)
式中:
Cs——面积平均品位(%);
L1…Ln——工程见矿长度(m);
C1…Cn——工程中矿石平均品位。
3.计算各勘探线剖面上各块段体积平均品位,并将计算结果填入表6—3。块段体积平均品位按面积加权计算。
块段体积平均品位计算公式:
file:///C:/Users/MAJIAN~1/AppData/Local/Temp/msohtml1/01/clip_image004.gif(6-4)
式中:
Cv——块段平均品位(%);
S…S2——块段在勘探线剖面上的相应面积(m2);
C1…Cn——块段在勘探线剖面上的相应面积平均品位。
(五)计算各块段的矿体体积,并将计算结果填入表6—4。
在计算各块段的矿体体积之前,应根据相邻两剖面间同级别储量的矿体几何形态特点和对应面积比例,合理地选择公式,进行计算。
1.同一块段两相邻剖面,其中一个剖面的面积为零,可按下述情况选择计算公式。
当零点是以点的形式尖灭时,选用棱锥体积公式计算。
file:///C:/Users/MAJIAN~1/AppData/Local/Temp/msohtml1/01/clip_image005.gif(6—5)
当零点是以线的形式尖灭时,选用楔形体积公式计算:
file:///C:/Users/MAJIAN~1/AppData/Local/Temp/msohtml1/01/clip_image006.gif(6—6)
2.同一块段两相邻剖面的面积相等或其相对面积差小于40%时,选用棱柱体积公式计算:
file:///C:/Users/MAJIAN~1/AppData/Local/Temp/msohtml1/01/clip_image007.gif(6—7)
3.同一块段相邻两剖面相对面积差大于40%时,选用截锥体积公式计算:
file:///C:/Users/MAJIAN~1/AppData/Local/Temp/msohtml1/01/clip_image008.gif(6—8)
上述各式(6—5、6、7、8):
V——块段的矿体体积(m3);
S——块段矿体在其一剖面为零点尖灭时,另一剖面上的面积(m3);
S1、S2——块段的矿体在相领邻两剖面上对应面积(m2);
L——相邻两剖面的间距(m)。
(六)计算各块段的矿体矿石储量与金属储量,并将计算结果填入表6—5。
根据表6—1所列各种矿石类型的矿石体重,按下列二公式计算块段矿石储量与金属储量。
1.块段矿石储量计算公式:
file:///C:/Users/MAJIAN~1/AppData/Local/Temp/msohtml1/01/clip_image010.gif(6—9)
2.块段金属储量计算公式:
file:///C:/Users/MAJIAN~1/AppData/Local/Temp/msohtml1/01/clip_image011.gif(6—10)
上述二式:
Q——块段矿石储量(t);
file:///C:/Users/MAJIAN~1/AppData/Local/Temp/msohtml1/01/clip_image012.gif——块段矿石平均体重(t/m3);
V——块段矿石体积(m3);
P——块段金属储量(t);
file:///C:/Users/MAJIAN~1/AppData/Local/Temp/msohtml1/01/clip_image013.gif——块段矿石平均品位(%)。
(七)检查与整理实习成果图表(第I、II勘探线储量计算剖面图与断面法储量计算各用表)。
(八)提交本次实习报告:
1.三号铜矿床第I、II勘探线储量计算剖面图;
2.断面法储量计算用表(表6—2、6—3、6—4、6—5);
3.储量计算结果的简要文字说明。
四、实习前预习内容
(一)预习教材有关章节储量计算方法中的断面法(平行断面法);
(二)预习《实验指导书》实习六的两部分内容。
1.实习步骤《平行断面法储量计算的程序与方法,重点预习测定面积的透明方格纸法和求积仪法》。
2.实习资料(实习六各附录,重点预习断面法储量计算各种用表的内容及其功能)。
实习附录
实习一附录一
××省××县珊瑚寨铁矿床详查报告摘录
珊瑚寨铁矿位于××省××县城以东约5km处。黄沙河从镇北侧附近缓缓流过,河宽一般为50m,常年有水。雨季到来,水量更为充足,使河面宽度增至60余米。本区地形属低山丘陵,最高处的海拔仅有195.10m,相对比高也不超过150m。气候炎热,冬不结冰。矿区大部分虽为残、坡积物所覆盖,但其厚度均未超过3m。乡镇厂矿企业得到进一步发展。尽管就业人数日益增多,区内的劳动力仍显得十分充足。
矿区为一单斜构造,出露的地层主要为上泥盆统灰岩,应属锡矿山组。闪长岩体沿矿区西部侵入,并与灰岩局部呈现顺层侵入接触。矽卡岩型磁铁矿体,沿二者的按触带展布。矿体以似层状或扁豆状产出,走向近南北,倾向东,倾角410-450。已发现矿体露头三处,并依次进行编号。但露头之间是否连接,因未经工程揭露,尚不明确。矿体于地表的出露规模、平均厚度、平均品位及有害组分含量,均列入矿体特征值统计表(表1-1),并且测定该矿体的矿石体重为4t/m3。
表1-1 矿体特征值统计表
矿体露头
编号 | 矿体出露
长度(m) | 矿体可见
平均厚度(m) | 矿石平均
品位(TFe%) | 有害组分平均含量 | P(%) | S(%) | No1
No2
No3 | 200
120
110 | 15
12
11 | 57.5
50.1
50.0 | 0.01
0.02
0.03 | 0.03
0.04
0.05 |
研究结果表明,矿体厚度与产状变化均较大,矿石的品位也不够稳定。经过计算,铁矿体的品位变化系数100-120(%)。
珊瑚寨铁矿床的详查工作中,在测制1:5000的地形地质图时,也进行了相同比例尺的地面磁测工作。磁测结果表明,磁异常的展布特征基本与矿体产状吻合,6000γ的高值异常等值线均落在矽卡岩磁铁矿体的上部。
详查工作,基本查明珊瑚寨铁矿区的地质与构造特征;基本达到了对矿体形态、产状、空间位置,矿石的品位、物质成分、结构构造、工业类型及品级的控制与研究程度;基本查明了矿床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等开采技术条件;并经过与类似生产矿山对比,矿产的加工选冶性能及主要指标均符合工业要求。
因此,根据国家经济建设需要和珊瑚寨铁矿床的地质与经济技术条件,该矿床应立即转入勘探。
上级下达的勘探任务,要求在六个月内探明珊瑚寨铁矿床的C+D级矿石储量2000Kt,其中C级不少于50%。
实习一附录二
铁矿床勘探工程布置参考资料
1、铁矿勘探类型(表1-2);
2、铁矿床勘探工程间距(表1-3);
表1-2
勘探类型 | 矿体特征 | I | 矿体分布范围广,长达数公里以上,呈层状、似层状,厚度、产状和矿石质量稳定,构造简单到较简单。有的矿体中有少量夹层。 | II | 矿体沿走向长达1km以上,矿体形状较规则,常为层状、似层状或大型透镜状,厚度、产状和矿石质量较稳定,构造较简单;或规模巨大,但受后期断层、岩脉切割穿插的矿体。矿体中常见夹层。 | III | 矿体规模一般为中型,形状不够规则,常呈似层状、透镜状和扁豆状,厚度产耱变化较大,矿石质量不够稳定,矿床构造中等或较复杂,矿体中夹层或包体较多 | IV | 矿体规模小,形状复杂,一般呈中小型的透镜状、脉状、囊状、扁豆状和不规则状,厚度产状变化大,矿石质量不够稳定。矿体多大连续,常组成矿体群 |
表1-3
勘探类型 | 勘探工程间距(m) | B级 | C级 | 沿走向距离 | 沿倾向距离 | 沿走向距离 | 沿倾向距离 | I
II
III
IV | 200
100
50
—— | 100-200
50-100
50
—— | 400
200
100
50 | 200-400
100-200
50-100
50 |
3、关于矿井勘探类型与勘探工程间距的几点说明
(1)表1-2与1-3所列出的勘探类及勘探工程间距,是根据我国多年来对铁矿床的地质勘探经验和一些典型矿山探采对比资料,以及生产矿山与设计部门的意见,加以综合归纳出来的。鉴于每个矿床的地特征并不完全相同,因此在地质勘探工作中应针对各个矿床本身的具体特征,确定勘探类型,选用合理的勘探工程间距,并要在地质报告中加以论证。
(2)在确定勘探类型和工程间距时,应以主矿体(层)为对象。对于矿体某局部的产状、厚度和矿石质量变化较大或构造复杂地段,必要时可酌情适当补加工程。
(3)表1-3中,所列的沿倾向距离是指勘探工程实际控制矿体的斜距。
(4)地表槽、井探工程的间距,一般可按同类型的勘探工程间距加密一倍。
(5)当第四纪覆盖层较厚时,可用浅钻或山地工程式进行探矿,其工程间距与地表的槽、井探密度相同。
(6)当地形有利,经济合理时,也可采用坑道工程探矿。
实习一附录三
××省××县红山铅锌矿床详查报告摘录
红山铅锌矿位于××省××县城附近,交通方便,有铁路与大城市相连。区内居民点较多,物产丰富,劳动力充足,县城内有发电站1处。
本区地形属中一低山区,相对比高在500m以下,有小河流经矿区附近。区内降雨多集中在夏季,冬季寒冷,气温变化较大。
红山铅锌矿区在详查工作中,测制了1:2000地形地质图。勘探工程施工以地表为主,并用少量钻探工程控制矿体的延深情况。因此,基本查明了详查区的地质及构造特征;同时,也查明了矿床水文地质、工程地质以及其他开采技术条件;经与附近的生产矿山对比,各项主要指标均符合工业要求。红山铅锌矿床为一中型矿床,因此根据国家需要,应立即转入勘探。
上级下达的勘探任务,要求在一年内探明红山矿区海拔1300m以上的全部储量,其中C级应占50%左右,余下为D级。
红山铅锌矿区地质构造概况:
矿区位于一个背斜褶皱构造的东翼,地层走近南北,倾向东,倾角450-550。但地层愈向深部,其倾角就愈有变缓的趋势。
矿区地层除了第四纪松散沉积物外,均由震旦纪的的碳酸盐岩石组成。震旦系中统(Z2)从上而下,可分为五层:
Z12为灰色及暗灰色厚层白云质灰岩,厚110m;
Z22为灰色蠕虫状构造厚层白云质灰岩,厚约75-85 m;
Z32为暗蓝色中厚层角砾状构造白云质灰岩,具硅化及重晶石化,并赋存有铅锌矿体,厚约85-100 m;
Z42为灰色葡萄状构造中厚层白云质灰岩,厚约85-95 m;
Z52为蓝灰色中厚层致密泥质灰岩,厚150 m左右;
Q主要为残坡积物,厚度约0.5-3m。第四系不整合于震旦系之上。
矿床系由已发现的两个铅锌矿体组成。矿体主要受Z32的层间断裂控制,故其产状与地层一致。矿体形态呈透镜状,小矿体长约230 m左右,主矿体长达560 m。一般厚约10-25 m,厚度变化系数为50%。样品分析结果Pb平均品位为5.04%,Zn平均品位为4.6%,品位变化系数约为90-100%。矿石物主要是由方铅矿和闪锌矿组成。
实习一附录四
铅锌矿床勘探工程布置参考资料
1、铅锌矿床勘探类型(表1-4)。
2、划分与确定铅锌矿床勘探类型的主要地质因系、变化等级和特征(表1-3、1-4和表1-5供作参考)。
表1-4和表1-5中的品位和厚度变化系数是我国铅锌矿区实际经统计而综合的一般参考数据,具体运用时要结合实际情况。
3、探求B、C级储量勘探工程间距(表1-8)。
为了正确应用上表,特说明如下:
(1)未列入上表的第V勘探类型,矿体小而复杂,一般采用勘探工程间距走向为40-50(m),倾向为50(m),探求D级储量,提供边探边采。
表1-4
勘探类型 | 矿体特征 | I | 矿体延展规模特大,矿体形态规则,一般为层状或巨厚似层状;有用组分属于均匀至较均匀 | II | 矿体延展规模大;矿体形态属较规则或规则,以似层状为主,亦有脉状或层状;有用组分属于不均匀至均匀 | III | 矿体延展规模以中等为主;矿体形态一般较规则,个别属规则,以似层状,脉状,透镜状居多;有用组分属不均匀或较均匀 | IV | 矿体延展规模以小型为主,个别属中等;矿体形态为不规则或极不规则,形状为透镜状、筒状或脉状;有用组分为不均匀或极不均匀 | V | 矿体延展规模小,形态极不规则,多为小囊状、小透镜状、小筒状或极大不规则形状;有用组分为极不均匀 |
表1-5矿体规模
变化等级 | 走向长度(m) | 延展面积(km2) | 特大
大
中
小 | ﹥1200
800-1200
150-800
﹤150 | ﹥0.8
0.4-0.8
0.02-0.4
﹤0.02 |
表1-6有用组分分布均匀性
变化等级 | 特征 | 品位变化系数 | 均匀 | 矿化一般连续,矿石类型较简单,有用组分在矿体中分布不均匀,品位变化不大 | ﹤80% | 较均匀 | 矿化一般连续至较连续,或矿化虽连续但夹石较多,有用组分在矿体中分布较均匀 | 80-100% | 不均匀 | 矿化不连续,个别较连续,有用组分在矿体中分布不均匀,品位变化大 | 100-150% | 极不均匀 | 矿化不连续,有用组﹤ 在矿体中分布极不均匀 | 150-200% |
(2)表中所列工程间距,系指钻孔或坑道控制矿体的实际距离。
(3)第I、II勘探类型矿床,钻探工程可以探求B级与C级储量;但第II勘探类型矿床,钻探工程探求的B级储量应有少量坑探检查验证;对第III类型矿床,单独用钻探只能探求C级储量,而B级储量一般应选择坑探或坑钻结合探求;第IV类型矿床,一般用坑钻结合探求C级储量。
表1-7矿体形态复杂程度
变化等级 | 特征 | 厚度变化系数 | 规则 | 一般为层状,产状变化小,没有或稍有分枝复合现象;一般无构造破坏,厚度变化幅度小 | ﹤50% | 较规则 | 一般为似层状,脉状,个别为层状,产状变化小,矿体分枝复合以简单者居多;般无构造破坏,厚度变化幅度属小一中等 | 50-80% | 不规则 | 一般为脉状,透镜状,少数为似层状,产状变化小一中等;矿体分枝复合以中等为主;断层破坏程度中等;厚度变化幅度变化幅度中一大 | 80-100% | 极不规则 | 一般为筒状及囊状,也有羽毛状;透镜状等不规则;产状变化大;矿体分枝复合复杂或呈零星小矿体;有时有断层破坏,厚度变化大 | ﹥100% |
表1-8
勘探类型 | B级 | C级 | I
II
III
IV | 走向 | 倾向 | 走向 | 倾向 | 100
50-80
40-50 | 50-100
40-50
40-50 | 200
100-160
80-100
40-50 | 100-200
80-100
40-50
40-50 |
(4)当地形有利,或不适于钻探施工时,I、II、III类矿床,可用坑探工程探求各级储量。
(5)当矿体埋藏深,或地形条件不利于坑探工程矿时,应向勘探主管部门提出报告,并与有关单位具体商定勘探手段问题。 实习二附录一
××石灰岩矿床简介
××石灰岩矿床为海相沉积石灰岩矿床。实习二附图一,为该矿区西北段第5号探槽的一壁素描图(比例尺1:200)。
矿区为单斜构造,北西段矿层倾角300-450,南东段矿层倾角400-450,产状变化不大。石灰岩矿体呈稳定的层状,产于上石炭统上部,其顶板为下二叠统页岩,底板为上石炭统页岩,矿层与围岩界线非常清楚。
石灰岩矿层长1600m,宽550m,矿层厚度稳定,厚6-25m,平均厚20m。矿层由南东段至北西段,厚度逐渐变薄。通过粗略储量估算,石灰岩矿床应属中型。
为评价××石灰岩矿床的矿石质量,要求通过取样确定矿石是否符合化工灰岩工业要求。
几种化工灰岩矿石的一般工业要求:
1、电石灰岩矿石
(1)工业品位:CaO≥54%;
(2)MgO≤1%, SiO2≤1%, Al2O3+Fe2O3≤1%,?? S≤0.1%,P≤0.66%;
(3)最小可采厚度,1m;
(4)夹石剔除厚度,1??? m;
2.水泥灰岩矿石
(1)工业品位:CaO≥50%;
(2)有害杂质允许含量;SiO2≤4%,? MgO≤2.5%,R2O3≤2%;
(3)最小可采厚度:1m;
(4)夹石剔除厚度:1m。
3.碱用灰岩矿石
(1)工业品位:CaCO3≥85%;
(2)有害杂质允许含量:MgCO3≤4%,酸不溶物≤3%,Fe2O3+Al2O3≤1%;
(3)最小可采厚度:1m;
(4)夹石剔除厚度:1.5m。
实习二附录二
××钨矿床简介
××钨矿床为石英大脉型钨矿床。实习二附图二,为该钨矿区第2号沿脉坑道顶板素描图(比例尺1:200)。矿床的成因应属岩体内产出的高温岩浆热液充填黑钨矿—石英大脉型钨床。
钨矿床位于一同源而先后四次侵入的复式花岗岩体的西南部边缘,与第一次和第二次岩浆活动有关,含矿石英脉就产在细粒黑云母花岗岩中。
含钨石英脉的形态变化复杂,单一大脉呈凸透镜状、扁豆状。工业矿脉均由含矿单一大脉组接而成。主脉相连,尖灭再现,膨大收缩等现象。
矿体中的WO3品位,分布很不均匀,品位变化系数为120%。矿体中部较富,边部较贫。现在要求通过取样,以确定矿体WO3的含量。
石英大脉型钨矿床的一般工业指标:
1.边界品位WO3(%):0.08—0.12;
2.最低工业品位WO3(%):0.12—0.18;
3.边界米百分值(m·%):0.05—0.10;
4.最低工业米百分值(m·%):0.08—0.14;
5.米百分值应用范围(矿脉厚度,m):<0.6—0.8。
实习二附录三:
××铅锌矿床简介
××铅锌矿床为一热液脉型铅锌矿床。实习二附图三,为该矿区第8号沿脉的3号和5号掌子面素描图(比例尺1:100)。
矿区地层主要为中基性火山岩系,矿床产在安山岩中。矿体呈似层状、脉状分布于逆断层及其破碎带中。矿体的形态、产状、厚度及展布方向,均受断裂构造的严格控制。矿体形态较规则,产状稳定,倾角较陡。
矿物共生组合比较简单。主要矿石矿物为方铅矿和闪锌矿,脉石矿物为石英、重晶石及方解石等。
矿石类型按其构造可划分成块状铅锌矿石和浸染状铅锌矿石。矿化虽然比较连续,但有用组分分布不均匀品位变化系数为90%。浸染状矿石分布在裂隙发育围岩蚀变较强地段,矿石中有用组分远较块状矿石为贫。
为评价该矿床两种矿石的质量,要求通过取样以确定其铅、锌的含量。
铅锌矿床的硫化矿石一般工业指标:
1.边界品位(%):Pb 0.3—0.5,Zn? 0.5—1.0;
2.最低工业品位(%):Pb 0.7—1.0,Zn? 1.0—2.0;
3.最小可采厚度(m):1—2;
4.夹石剔除厚度(m):2—4。
实习二附录四
××铅锌矿床简介
××铅锌矿床为一矽卡岩型铅锌矿床。实习二附图四,为该矿区第6号穿脉的一壁素描图(比例尺1:200)。
矿区的地层均为石炭系,主要由石灰岩组成。燕山期黑云母花岗岩沿北西方向断裂带侵入,与围岩呈整合接触。矿床产在接触带及附近的石灰岩中。
铅锌矿化发育在矽卡岩形成之后,且常伴随着构造破碎而产生。产在接触带矽卡岩中的矿体,多呈透镜状或似层状;产于接触带附近围岩中的矿体,多沿灰岩的层间裂隙交代呈不规则的透镜状和脉状(实习二附图四)。
该矿床的矿石矿物成份复杂,脉石矿物种类繁多。矿体中的有用组分分布不均匀,品位变化系为80%。
为评价××矽卡岩型铅锌矿床,要求通过取样确定其主要有用组分铅、锌的含量。
本例的一般工业指标,详见实习二附录三所列。但由于该矿床储量规模较小,矿石类型归属于难选的原生硫化矿石,所以现规定其最小可采厚度为1m,夹石剔除厚度也为1m。
实习二附录五
××铁矿床简介
××铁矿床为一典型的浅海沉积型铁矿床。实习二附图五,为该矿区第9号穿脉的一壁素描图(比例尺1:200)。
矿区地层为北方震旦系,由石英岩、页岩、砂岩、硅质灰岩和白云岩等岩层组成。矿区为一单斜构造,地层倾向由南转向偏东南。矿区内断裂构造发育,呈现出典型的地垒与地堑式构造,使矿层形成阶梯状排列,矿层递降落差可达300m。
该矿床产于北方震旦系串岭沟组以页岩为主的砂页岩中。矿层稳定,矿石类型简单,界线清楚。矿区东西两端由于受燕山期花岗岩侵入的影响,使原生沉积鲕状赤铁矿和菱铁矿变质为磁铁矿。因此,该矿床有三种矿石类型。即原生沉积的鲕状赤铁矿石和菱铁矿石(实习二附图五),以受变质的磁铁矿石。
为评价铁矿床,要求通过取样确定鲕状赤铁矿石、菱铁矿石中的全铁(TFe)及有害杂质(SiO2、P、S、As、Cu、Pb、Zn、Sn)的含量。
1、赤铁矿石
(1)边界品位(TFe):≥25%;
(2)工业品位(TFe):≥28-30%;
(3)最小可采厚度:1-2m(地下开采);
(4)夹石剔除厚度:1m。
2、菱铁矿石
(1)边界品位(Tfe):≥20%;
(2)工业品位(TFe):≥25%;
(3)最小可采厚度:1-2m(地下开采);
(4)夹石剔除厚度:1m。
实习二附录六
××白云母矿床简介
××白云母矿床为一白云伟晶岩矿床。实习二附图六,为该矿区第5号斜井的一壁素描图(比例尺1:100)。
矿区地层为前寒武纪深变质岩系中,变质岩系由花岗片麻岩、片麻岩和片岩组成。矿区岩浆活动频繁,主要为花岗岩的侵入活动,其次为苏长岩与闪长岩,细晶岩脉也较多。
白云母伟晶岩矿床是由成群出现的含白云母花岗伟晶岩脉组成。白云母花岗岩伟晶岩矿体成板状或透镜状,长达十数米至数百米,厚达数十厘米至十数米,个别脉体厚达几十米,延深可达百余米。白云母花岗伟晶岩脉分异比较好,具有较显的带状构造。白云母形状不规则,呈连续带状分布于巨晶结构带的上缘(实习二附图六)。白云母最大有效面积,可达到90-150cm2。
为评价××白云母矿床,要求通过取样确定矿石中白云母的含量及品级分类。
实习二附录七
××金刚石砂矿床简介
××金刚石砂矿为河流冲积砂矿中的阶地砂矿床。实习二附图七,为该矿区的第4号浅井一壁素描图(比例尺1:100)。
砂矿区位于低山丘陵的沟谷中,山顶多呈现平缓的圆顶状与长鼻状,相对高差为100-200m。阶地长近5km,宽30-240m,阶面比较平坦,高出河流床面1-4m,其堆积物主要为砂质砾石层,上部为不足1m厚的腐植土及褐色砂层,底部均为基岩。
金刚石砂矿物就含在砂质砾石层中,一般在底部基岩面以上的砂质砾石层中含量稍多,当接近砂层及腐植土时,很少见到金刚石,金刚石多富集在基岩面凹凸不平、砂质砾石层中的砾石分选很差的地段。
金刚石砂矿体形态不规则,规模也比较小,一般长度多在十数米至百余米之间,厚度则多在1-3m之间。
为评价××金刚石砂矿床,要求通过取样确定金刚石的含量。金刚石砂矿的一般工业指标(以山东××金刚石砂矿为例):
1、边界品位:1.5mg/m3;
2、可采品位:2.0 mg/m3;
3、最小可采厚度:0.2m。
实习二附录八
××铁矿床简介
××铁矿床为一接触交代(矽卡岩型)铁矿床。实习二附图八,为该矿区第7号钻孔编录柱状图(比例尺1:100)。
矿区出露的地层属于石炭二叠系,主要由灰岩和白云质灰岩组成。岩层走向北西一南东,倾向南西。矿区岩浆活动较频繁,闪长岩体沿矿区的西段侵入,中酸性岩脉广泛发育。灰岩和白云质灰岩因受接触变质为大理岩与白云质大理岩。沿接触带,矽卡岩化强烈。
矿床产于闪长岩与大理岩及白云质大理岩接触带内,由十多个似层状矿体组成。按矿石构造和特征矿物,可划分为两种矿石类型:含黄铁矿浸染状磁铁矿矿石;含磷灰石块状磁铁矿矿石。矿石中有用组分分布均匀,品位变化系数为40%。
为评价××铁矿床,要求通过取样确定矿石中的全铁(TFe)及有害杂质(SiO2、P、S、As、Cu、Pb、Zn、Sn)的含量。
需选矿石的一般工业指标:
1、边界品位(TFe):≥20%;
2、工业品位(TFe):≥25%;
3、最小可采厚度:1m;
4、夹石剔除厚度:1m。 实习三附录一
××矿区地质概况
矿区出露的地层,主要由泥盆纪的大理岩化灰岩、结晶泥质灰岩、砂岩以及页岩等岩层组成。局部可见第四纪松散沉积物,零星分布低洼处。
矿区构造主要为一轴向北东的简单向斜褶皱。沿此向斜两翼发育着次一级的断裂构造,以及层间滑动与裂隙构造。从ZK3、TC14及ZK5获得有关F5和F8的资料表明,本矿区的断裂构造均显示多次活动特征。
矿区的岩浆活动强烈,燕山期花岗岩体呈北东向近于顺层地侵入到泥盆系地层中。花岗岩体局部出露于矿区西部,较大部分于矿区西缘以外。从地表出露与勘探工程情况可知花岗岩体的主体部分隐伏于向斜下部150-200m以下的深处。花岗岩与围岩的接触面呈现较为平整的低缓“波浪状”。西部陡,而愈向东愈平缓且隐伏也愈深。
花岗岩与大理岩化灰岩的接触带,石榴石矽卡岩广泛发育。铜矿体就赋存于花岗岩与矽卡岩之间、矽卡岩内部、矽卡岩外侧的大理岩化灰岩中。
铜矿体明显受岩浆岩、构造和围岩岩性的控制。尤其是主矿体,严格受花岗岩体与围岩的接触面形态、接触带构造及石榴石矽卡岩发育程度的严格控制。主矿体就产在接触面起伏的“波谷处”,石榴石矽卡岩厚度大(20m左右),主矿体产状也与矽卡岩产状一致。
综上述可知,××矿床为一明显受花岗岩、构造和碳酸盐类围岩的严格控制,空间上、时间上与矽卡岩有关,矽卡岩在成矿作用中占有主导作用的矽卡岩型铜矿床。
该矿床的矿体形态均较规则,以似层状产出。赋存于接触带的主矿体,规模较大,厚度10-30m左右。主矿体的矿石类型为致密块状硫化物矿石,形成温度较高,主要由黄铜矿、黄铁矿、磁黄铁矿、锡石及毒砂等组成。矽卡岩外侧围岩中的矿体,规模较小,厚度一般在10m左右;矿石类型也是致密块状硫化物矿石,形成温度偏低,主要由黄铁矿、黄铜矿及闪锌矿等组成。
实习三附录二
××矿区勘探工程概况
该矽卡岩型铜矿床,依其地质特征应属第II勘探类型。根据矿区的自然条件概况的具体分析和该矿床的矿体地质特征,选择探槽、浅井和钻探等勘探工程,并以钻探为主要矿床勘探工程手段。施工目的是:应用探槽与浅井,对地表及浅部矿体进行有效性控制,并对已发现矿化与可能发现矿化的地段进行揭露;应用钻探工程控制矿体的延深规模及厚度与品位变化情况,并探求部分C级储量。
××矿区第II勘探线共投入勘探工程量分别为:探槽1803m;浅井203m;钻探进尺1036.73m。
第II勘探线布置探槽5个,由西而东分别为TC13、TC14、TC18、TC22、TC31。其中,TC13主要是为了控制主矿体地表出露部分的形态、厚度与产状,并通过取样确定矿石类型及有用组×× 含量;TC14与TC22,主要是为了揭露已发现矿化地段的地质特征,查清工业矿化的前景,确定对应位置处的断裂性质、产状及其在成矿前后与成矿过程中的作用;TC18与TC31,主要是为了揭露地表部分的页岩与大理岩化灰岩之间是否存在矿化现象。
第II勘探线布置浅井1个,编号为QJ11。该浅井的井口设在TC22探槽底的东段,主要是为了揭露8号断层(F8)浅部的矿化特征、查清断层性质、产状及其在成矿过程中的作用。
钻探工程,沿第II勘探线由西而东依次布置5个钻孔。它们依次为ZK1、ZK2、ZK3、ZK4和ZK5。按本矿床应归属铜矿第II勘探类型的规范类比,矿区西段以80m的勘探工程间距,依次施工??? ZK1、ZK2、ZK3三个钻孔,主要用于查清这一成矿有利地段的矿体地质特征,探求C级储量。在矿区的中、东部地段,则依160m的勘探工程间距,依次施工ZK4、ZK5两个探矿钻孔,目的是为了查清这一地段的矿化特征。待确定具有工业矿化远景后,再以80m的勘探工程间距,加密布置新的钻孔。
上述各种勘探工程均已完工,并获得预期的成果。ZK1、ZK2、ZK3和TC13,实现了对主要工业矿化地段的控制,探求获得C级储量。TC14、ZK3还获得第5号断层(F5)浅部与深部的矿化资料;同样ZK5也在80.20-81.40m处,发现有黄铁矿化的灰岩角砾碎块,这一资料为第8号断层(F8)有矿化现象提供了证据。更令人振奋的是在ZK5穿切花岗岩与大理岩化灰岩的接触带时,见到厚约10m的新矿体。
实习三附录三
表3-1钻孔(ZK5)弯曲量表
测点序号 | 孔深(m) | 倾角(0) | 方位角(0) | 备注 | 1
2
3
4
5
6
7
8
9
10 | 0
25
50
75
100
125
150
170
200
225 | 78
77
75
74
73
68
66
65
62
60 | 305
305
305
302
302
301
298
298
296
296 | 孔深25m处量得中轴与页岩层理夹角为600 孔深75m处,量得中轴与大理岩化灰岩层理夹角为500 孔深150m处,量得中轴与结晶泥质灰岩层理夹角为480 |
实习三附录四
表3-2钻孔(ZK5)换层深度表
换层孔深(m) | 岩性描述 | 备注 | 1. 2 2-22
22-34
4-40 40-80.20
80.20-81.40
81.40-148.40
148.40-151
154-194.30
194.30-203.80
203.80-213.90 213.90-225 | 残积泥砂层
细粒石英砂岩含少量黄铁矿结核
薄层页岩
致密块状硫化物矿石,主要由黄铁矿、黄铜矿、闪锌矿等组成,与围岩界线清楚。
大理岩化灰岩
由灰岩角砾碎块组成,并有黄铁矿化
大理岩化灰岩
结晶泥质灰岩
大理岩化灰岩
石榴子石矽卡岩
致密块状硫化物矿石,主要由黄铜矿、黄铁矿、磁黄铁矿、锡石及毒砂等组成。
花岗岩 | 无岩心 终孔 |
实习四附录
××省××县上林铜矿床地质概况
上林铜矿区位于××××台褶带西段北缘,区内地层主要为石炭纪的白云质结晶灰岩,地层走向北西,倾向北东,为一单斜构造。矿区内岩浆活动十分频繁,燕山期的正长斑岩、石英斑岩及闪长玢岩,均呈岩枝状相继侵入石炭纪的白云质结晶灰岩中。
矿体赋存于正长斑岩、石英斑岩与白云质结晶灰岩的接触带,并沿矽卡岩发育地段呈北西走向展布。矿体倾角陡,倾向北东。矿体规模较小,延长与延深均约在100m以内。
矿体为矽卡岩型铜矿体,矿石类型为硫化矿石的含铜磁黄铁矿、含铜磁铁矿、含铜矽卡岩、含铜蛇纹石滑石岩等四种。金属矿物主要为磁铁矿、磁黄铁矿、黄铁矿、黄铜矿等,其次为赤铁矿、辉铜矿、斑铜矿等;脉石矿物为石榴石、透辉石、石英、蛇纹石、滑石、绿泥石及绢云母等。
硫化矿石平均品位为1.20%,最高可达16.37%,品位变化系数为123-146%,属不均匀类型。
上林矽卡岩型铜矿床的勘探类型为第III类型,因地形与水文地质条件,有矿体露头的浅部矿体,地表用探槽控制,深部用钻探工程控制;通过钻探发现的隐伏矿体,其零米标高以上采用中段高30m的坑探控制;在零米标高以下的矿体延深,则采用坑内钻探进行控制。 实习五附录一
二号砂金矿床地质简况
二号砂金矿床赋存于含金花岗岩体上部的风化残积层中,为一残积型砂金矿床。
砂金矿床,是由于含金花岗岩长期遭受风化而不断崩解破碎,使其中的自然金解离出来并在残积层中得到进一步富集形成工业矿体。残积层厚度约为2-3m,其上则为1-2m厚的坡积松散堆积物。
二号砂金矿床的第III勘探线已完成9个探矿钻孔,共取样品43件,样品长度为0.5m。各钻孔的样品编号,由上而下依次标注于钻孔中轴线左侧;各个样品的分析结果与其样品编号对应标注在钻孔中轴线的右侧(实习五附图一)。
实习五附录二
砂金工业指标参考资料
边界品位0.1g/m3;工业品位0.2g/m3;最小可采厚度1m;最大夹石允许厚度2m;最低工业米百分值2m.g。
实习五附录三
一号铁铜矿床地质简况
一号铁铜矿床,为一接触交代型的矽卡岩矿床。矿区大面积为第四纪松散沉积物覆盖,其厚度约3-5m。矿体为隐伏矿体,呈缓倾斜的透镜状,赋存在泥质灰岩与花岗闪长岩的接触带内。
通过对该矿床的勘探,可把这一铁铜矿床的矿石划分为四种类型:铜矿石、铁铜矿石、富铁矿石和贫铁矿石。
一号铁铜矿床的第I勘探线,已完成4个探矿钻孔。其中除ZK1未见矿外,另三个钻孔(ZK2ZK3ZK4)均穿切矿体,并终孔于花岗闪长岩内。
ZK2ZK3和ZK4三个见矿钻孔,共计采取矿心样品56件,取样长度为1m,按二分之一劈开法采样。
实习五附录四
一号铁铜矿床第I勘探线钻孔样品分析结果(表5-1)。
表5-1
工程及编号 | 样品号 | 取样长度(m) | 分析结果(%) | 矿石类型 | Cu | TFe | ZK2 | 1
2
3
4
5
6
7
8
9
10 | 1
1
1
1
1
1
1
1
1
1 | 0.10
0.13
0.14
0.11
0.17
0.16
0.13
0.14
0.17
0.18 | 26.5
27.5
26.0
36.0
40.0
32.0
34.0
28.2
29.2
25.2 | | ZK3 |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 1
1
1
1
1
1
1
1
1
1
1 | 0.10
0.15
0.16
0.67
0.48
0.39
0.43
0.74
0.65
0.65
1.76 | 10.91
11.11
11.12
10.30
15.65
11.16
16.14
15.15
16.16
17.17
18.95 | | ZK4 |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 0.67
0.04
0.21
0.26
0.44
0.40
0.10
0.13
0.14
0.15
0.16
0.17
0.13
0.14
0.16
0.17
0.18
0.19
0.15
0.16
0.17
0.18
0.19
0.19
0.18
0.17
0.18
0.11
0.13
0.24
0.35
0.46
0.47
0.38
0.10 | 19.75
19.99
21.53
23.58
29.60
30.71
45.56
46.50
49.50
46.50
36.80
37.50
30.50
19.01
19.11
28.51
27.61
28.91
29.17
28.11
25.60
14.50
14.50
15.60
15.70
16.71
16.71
16.71
18.71
16.71
17.71
15.60
15.71
15.80
9.77 | |
实习五附录五
铁铜矿床工业指标参考资料(表5-2、表3-3)。
表5-2 铁铜综合矿体工业指标
矿种 | 边界品位(%) | 工业品位(%) | 可采厚度(m) | 夹石剔除厚度(m) | 铜矿 | Cu≥0.2 | Cu≥0.3 | 1 | 2 | 铁矿 | TFe≥20 | TFe≥25 | 1 | 2 |
表5-3 划分矿石类型工业指标
矿体 | 矿石类型 | 代号 | Cu(%) | TFe(%) | 铜矿 | 铜矿石
铁矿石 | Cu
CuFe | ≥0.2
≥0.2 | <20
>20 | 铁矿 | 富铁矿石
贫铁矿石 | HFe
MFe | <0.2
<0.2 | ≥45
20-45 |
实习六附录一
三号铜矿区简况
矿区位于下扬子台褶带东段的中部,为一单斜构造。矿区地层主要为石炭纪的灰岩层,其走向北西—南东,倾向南西,倾角50°。区内岩浆活动比较强烈,燕山期的石英闪长岩体呈岩株状侵入到石炭系灰岩中。并在二者的接触处,形成断续分布的含矿矽卡岩带。因此,三号铜矿应属矽卡岩型铜矿床。
矽卡岩型铜矿体沿石英闪长岩与灰岩的接触面呈北西—南东走向展布,倾向南西,基本与灰岩产状一致,但倾角陡(75°)。可见矿体产状受岩体与灰岩的接触面产状所制约。
矿体形态简单,呈透镜状。矿体规模小,延长约200m,延深约100—200m。
矿体按自然类型划分为氧化矿和硫化矿两种。
三号铜矿的探矿工程实施,是以探槽和钻孔控制矿体的地表与深部;以深部坑探与钻孔配合控制各级储量,探矿工程网度为50×50(m)。从实习六附图一、二、三可知,三号铜矿区共施工探槽6个(TC1—TC6)、钻孔3个(ZK1、ZK2和ZK3,其中ZK1为坑内钻孔)、竖井1个(SJ1),穿脉5个(CM1—CM5),沿脉2个(YM1,YM2)。第I勘探线开凿了两个中段,第II勘探线开凿了三个中段,求算出一定比例的B级与C级储量,满足矿山设计和初期开采的需要。 实习六附录二
三号铜矿探矿工程中的矿体特征参数(表6—1)。
表6—1
剖面号 | 工程名称
及编号 | 矿石类型 | 平均品位
(%) | 见矿厚度
(m) | 矿石体重
(t/m3) | I | 探槽TC1 | 氧化(Cuo) | 0.6 | 10 | 2.0 | I | 穿脉CM1 | 原生(Cu) | 0.8 | 30 | 3.0 | I | 穿脉CM2 | 原生(Cu) | 1.12 | 30 | 3.0 | II | 探槽TC2 | 氧化(Cuo) | 0.65 | 20 | 2.0 | II | 穿脉CM3 | 原生(Cu) | 0.85 | 40 | 3.0 | II | 穿脉CM4 | 原生(Cu) | 1.02 | 50 | 3.0 | II | 穿脉CM5 | 原生(Cu) | 1.20 | 40 | 3.0 |
实习六附录三
块断法储量计算用表(表6—2、表6—3、表6—4、表6—5)。
表6—2? 面积平均品位计算表
顺序号 | 剖面号 | 面积号 | 工程见矿长度
(m) | 工程平均品位
Cu% | 平均品位×
见矿工程长度
(4×5) | 面积平均品位
Cu% | 备注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 | | | | | | |
表6—3 ???块段平均品位计算表
顺序号 | 矿块号 | 面积号 | 面积
(m2) | 面积平均品位
Cu% | 平均品位×面积
(4×5) | 矿块平均品位
Cu% | 备注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 | | | | | | |
表6—4断面法储量计算综合表
顺序号 | 矿块号 | 剖面号 | 面积号 | 面积
(m2) | 矿块长度
(m) | 体积
(m3) | 体重
(1/m2) | 储量
级别 | 矿石量
(kt) | 矿块金属平均品位
Cu% | 金属储量
(1)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 | | | | | | | | | | |
表6—5 矿量计算总表
储量
级别
矿石类型 | B | C | B+C | 备注 | | | | | | 合?? 计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