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矿途中苦行僧 记青海省地质调查院区调所项目负责人陈发彬 青海省地处青藏高原东部,自然景观独特。通过亿万年前的地质演化,青海省这个地球“第三极”形成了众多罕见而神奇的地质遗迹景观。在这个景观独特的环境里,生活着一个从事地质工作23年的地质人。
6 f2 t' i6 h5 i) j+ K$ q/ j6 x- e$ K 23年来,他以踏实的工作态度、扎实的专业知识,从事物探、化探、区调、矿产等诸多地质工种的工作,可谓是野外一线工作的全能手。他所参与的项目均硕果累累,并多次获得不同奖项。他就是现任青海省地质调查院区调所区调六分队宗务隆项目组项目负责人陈发彬。) u6 R0 Q! r5 r5 D/ J8 T4 J
二十三年的求学经
- r3 {/ ?, h; Z: k 陈发彬,1972年出生,1992年大通专科学校毕业后,被分配到青海省第二地质队任区调项目的技术员,主要负责物探工作及路线地质调查工作。
5 z3 D" B2 x; ^' H0 x& S7 s 23年来,不管野外工作多么劳累,他都坚持阅读岩石学、矿床学、资源勘查学等各方面的地质书籍,并结合野外一线的工作实际做笔记。
7 } {1 c7 b r( j9 e. ^ {, m3 O 记得有一次,一个在他项目组呆过的年轻同志开玩笑说:“陈工,你这样天天学习,令我们年轻人很惭愧啊。”, T! U1 _$ I- r
他说:“干地质这行,不能光靠着吃“老本”,不学习就跟不上理论和知识的更新速度,那样就会拖项目组的后腿。”* C! e) o1 T' w2 i% F% S
正是抱着这样不断进取、主动学习的态度,陈发彬自1992从青海省大通县地质职工专科学校综合地质班毕业参加工作后,又于2003年到2005年在甘肃省天水市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就读地质找矿、资源勘查专业,之后还在兰州大学攻读了计算机技术与应用专业和国土资源调查、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在这期间,他不仅学历不断提高,专业知识也逐步完善,成长为了一个优秀的项目负责人。
/ Z& [$ }4 {% {$ h 野外一线的艰难事
, Q6 _2 F: t; D/ D% o, W" `. i 作为项目负责人,陈发彬凡事都身先士卒,坚持工作在野外一线,主动承担远路线、艰苦路线的任务,在工作中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不管工作任务多艰巨,也不管天气多么恶劣,在路线调查、寻找矿化信息等工作中都能看见他的身影。/ k+ r; C. F5 r0 @/ W- ]
记得2006年,陈发彬刚接手青海省格尔木市拉陵灶火地区地质矿产调查项目时,可谓困难重重。由于前两年该项目负责人频繁调动,导致项目工作进度缓慢、第一手地质资料匮乏、找矿基本无突破。面对这样的实际情况,他丝毫没有退缩。接手项目后,他加班加点地工作,理清了该项目存在的问题,并着手解决问题。那时候他的状态就是,一个问题处理完后,随即投身另一个问题中。$ D S ~$ I5 g& Q Q
为了能够实现找矿突破,他带领分队人员曾经连续工作十余天不休息,当时青海的野外环境相当恶劣,只有身临其境的人才能感受到环境的不友好。为了赶工作进度,陈发彬每天起早贪黑,中午都是自带干粮,从远达12千米的矿点背6件刻槽化学样到现场测试。完成一个作业测试后,他又继续研究第二天的野外路线。完成这些工作回到驻地时已经是晚上11点了,没有温暖的被窝,也没有舒服的床,冰冷帐篷里的地铺就是他的栖身之处。这样简陋的卧室里,陈发彬却能倒头便睡,因为一天的工作已经累得他几乎虚脱,用他的话说就是,躺在冰窟窿里都睡得着。, c* R7 |, s! b z/ S
生活中的“老好人” Z3 x$ z, d; ?! O7 S: R
都说地质人的生活最枯燥。野外工作环境恶劣,有时大雪纷飞,寒风刺骨;有时山高路险,一不留意就会被山上风化的岩石击中;有时骄阳似火,烈日当空。为丰富年轻人的生活,在忙碌的野外工作之余,陈发彬还积极组织了一些业余活动,来缓解恶劣环境给大家带来的负面情绪。/ z" A3 ^/ D/ [
在节假日,陈发彬组织队员举行扑克比赛、跳远比赛等,一来丰富了队员的业余生活,二来也让大家彼此之间更熟悉,合作起来更顺手。
' y: A( m) Z/ {, A 除了经常性地组织业余活动,陈发彬还积极帮助年轻人,处处为他们考虑。记得有一次,一个刚参加工作不久的年轻人向他请教一个专业问题,他不但翻开书本细心地讲解,并且在野外的路线调查中亲自就这方面知识实地教学,使其真正地弄懂学会。2 C, o' U& {! g* M
陈发彬在工作中对待同事热情如火,但在心中却流露出对家人的愧疚。由于他常年工作在野外一线,家里的大小事务都只能靠妻子和父母来处理,甚至是孩子一年一度的生日,他都不能回去一起庆祝,而且在野外工作,手机经常没信号,导致跟家人通话都困难。他只能将对家的思念、对家庭的愧疚深深地藏在心底。
0 d& e) D$ [1 E3 ~ “因为我是地质人,因为我爱这份工作,所以别无选择。”这是他常常挂在嘴边的话。& s2 B) n, _( g
地质路上结硕果
8 k& |0 k- j$ z W 付出最终换来了回报。在陈发彬的带领下,全分队人员经过一年的辛勤工作,终于取得了拉陵灶火项目的大丰收。据了解,该项目新发现矿(化)点7处,提供靶区12处、矿产地5处,为该整装勘查区的确立起到了支柱性作用。+ P5 f# k+ B2 [ g( B
拉陵灶火项目统稿及资料汇交完毕后,他又承担起了宗务隆山矿产远景调查项目,主持完成了宗务隆山矿产远景调查项目的总体设计和2013年度工作方案的编写。经过两年的努力,该项目找矿工作也取得了较大的突破。截至目前,以铅、锌、铜、磁铁矿、昆仑玉等为主,新发现的矿(化)点4处以上,有较好找矿前景的矿化信息十多处,为该区后期的矿产勘查工作提供了详实的资料及矿产信息支持。目前,该区以宗务隆山矿产远景调查项目为依托设立预查项目3个,为该院下一步找矿工作开辟了新的基地,得到了领导的肯定。
- @7 B" K3 U, `, A 与此同时,陈发彬个人也收获了不少荣誉:自1992年至2000年,他连续6年获得地质二队“先进工作者”称号,并多次获得“青海省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D( {) `( ^+ a$ n
作为一个普通但不平凡的地质人,陈发彬踏实、任劳任怨地工作在野外一线,发扬了高原地质人的“三光荣”和“四特别”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