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 Q( }! S7 c! `+ m( x西北地调中心基础地质处 8月7日,甘肃牛圈子地区牛圈子等6幅1:5万区域地质调查项目迎来了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张克信教授、国土资源实物研究中心李树才副总工程师等一行10人,与项目交流野外工作经验,张克信教授还作了全国潜力评价项目1:250万编图的成果报告,并对前人划分的牛圈子混杂岩带、寒武纪双鹰山组、西双鹰山组、蓟县纪平头山组、二叠纪红岩井组以及马鬃山构造混杂岩带进行了野外实地调查,与项目组开展详细的野外讨论,提高了项目组野外填图的观察能力;并对项目工作区内的南北两套含煤地层以及古近纪地层进行了实地调查,与项目交换了认识,并建议采集相关饱粉样品,以进一步确定是时代。
% c, x0 W I/ V2 `1 B 8月15日,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调查中心潘桂堂研究员到达项目驻地,当晚与项目组交流了有关造山带的知识,项目组的年轻人员受益匪浅。接下来的2天,分别调查了1:25万图幅中划分的贾不泉口子西超基性岩和马鬃山煤矿北超基性岩,均出露有辉长岩、堆晶辉长岩、辉石岩及辉橄岩等,结合区域上出露的沉积岩中出露有基性岩的透镜体,认为牛圈子地区确实存在有构造缝合带。在离开项目驻地之前提醒项目组,构造缝合带不是单一的断层,而是一个带,宽度从几公里到上百公里都是可以的,并且混杂带内所有块体的时代并不是越集中越好,越集中只能说明“洋”演化的时间越短,并对项目组在填图过程中应注意的一些事项与项目组成员进行了交流。不但提高了项目组成员对蛇绿构造混杂岩带、造山带填图方法的认知水平;而且增加了对不同单位、不同项目之间人员的了解,增进了地质大家庭成员间友谊。最后,与项目组成员、中澳合作填图澳方专家等一起合影留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