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视频|新人指南|投诉删帖|广告合作|地信网APP下载

查看: 1751|回复: 1
收起左侧

[其他] 湖南农大段建南:论坛应重视对GIS感兴趣的学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8-27 10: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段建南,湖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持科研项目主要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171176;49971040)、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基金(98W0010)、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971066)、山西省教委青年学科带头人培养基金、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6003010235)、湖南省教育厅2011年重点项目(11A046)、全国农业推广硕士教材建设项目(NTJC0614)等。
曾先后获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一等奖、山西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997年经山西省教委批准为青年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1998年获“山西省青年科技奖”并被授予“山西省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称号。
对于段建南老师,记者早有耳闻,他是全国GIS应用水平考试专家委员会专家委员,在土地资源利用与信息技术的结合上有着三十余年的研究,为GIS专业多元化发展倾注着自己的一份力量。
何时开始与GIS接触,他已经很难记起,但让他印象深刻的是在1993年,当时还在中国农业大学读博士的他,在严泰来老师的GIS课上,领略了GIS的魅力。“严老师用自编的程序和软件来讲解GIS,包括用数字化板进行点线面空间数据的输入,从最基础的技术与方法开始。”因为他所学的土壤学涉及土壤/土地调查、评价、规划,几乎所有课题都需要绘图、制图,GIS应用必不可少。所以,这引起了他极大的兴趣,也让他真正踏上了将土壤/土地资源与GIS相结合的教学科研之路。
记者与段建南老师属于“不打不相识”,彼时高校GIS论坛正在报名中,通过网络方式报名的他遇到了一些问题,他将咨询电话“误打”到了我这里,虽然问题最终是网络部同事解决的,但这些问题也成就了这段采访。
GIS应用在农业院校“开花”
2001年,段建南老师作为“引进人才”来到了湖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在他看来,学校将自己引进,本身就说明重视GIS在农业资源领域的应用。
“最早是在农业遥感与资源利用专业,后来更名为土地资源利用与信息技术专业(自主设置专业)招收博士和硕士研究生。”段建南老师告诉记者,学校没有本科GIS专业,只是在研究生的培养与教师科研方面,在做与GIS、RS相关的工作。
对于学院为什么没有开设GIS专业,段建南老师表示,“一方面,作为一所农业院校,开办GIS专业没有优势,我们更看重如何依托农业相关专业将GIS应用好;另一方面,从学生就业来讲,我们的学生所涉及的用人单位真正需要的不是单纯的GIS专业学生,有专业背景同时对GIS应用能力强的人才会更受青睐。”正是基于这些实际的考虑,学院在学生的培养上,更注重专业应用型GIS人才的培养。资环学院有中央与地方共建测量学实验室,还有资源环境与信息技术实验室,拥有价值400余万元的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测绘制图、土地规划、地籍管理等软件和硬件仪器设备,为本科生和研究生开设GIS遥感等相关课程和实验、为师生开展GIS应用相关科学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据段建南老师介绍,学校专门成立了土地资源利用与信息技术研究所,从事以GIS技术为主的空间信息技术应用研究,师生发表了许多涉及GIS应用的论文,比如土地规划、土地评价、土地利用变化、水土保持、测土配方施肥、基本农田数据库、土地执法监察等等。“有学生研究县一级建设用地的功能评价,其中利用GIS建立评价体系,从而对县域城市土地利用提出建议。还有学生,研究土地利用功能的变化,包括社会功能、生产功能、生态功能等,通过分析不同时间、空间数据,从而分析这些土地功能的变化趋势。”段建南老师说,在湖南农大,GIS的应用不仅限于资环学院,园艺、农学、生物、生态、草学等学科相关学院的一些师生也在从事GIS的应用研究。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从2003年开始,段建南老师任资源环境学院院长,并且在这个位置上一干就是十一年,直到今年早些时候才退下来。但是退下来的他,丝毫没有想过去享受几年安逸的生活,反而精神头儿更加的足了,努力在所从事的专业上更上一层。
如今,刚摆脱行政事务束缚的他,就“马不停蹄”地投入到了土地资源管理学科的研究上,“重点有两个方向,一是土地资源利用,二是土地信息技术。”他告诉记者,除了这项工作之外,最近几年,他也在依托遥感GIS,探索湖南多云多雨情况下农业空间信息获取问题的解决之道;另一方面,湖南是农业大省、粮食大省,在农业土地利用方面,耕地种植布局、闲置(撂荒)等问题,也是他主要研究的内容。
段建南老师直言:“前几年因为做院长,大部分精力放在了学院的行政事务上,在科研方面落伍了,尤其是每次去参加学术会议,看到同行的研究进展,自我感觉投入不足。”在很多人看来,年龄大了,并且该有的也都有了,就该安稳度过之后的生活。而段建南老师则誓要“恢复自己在所从事专业方面的精力”,他的想法很简单:能干一点就干一点,不能轻易地放弃。
可以说,正是危机意识才让他不敢有丝毫的放松,而对事业的执着和激情,更是让他不懈探索的不竭动力。
创新能力要在实践中培养
谈到与高校GIS论坛的结缘,段建南老师笑称有些“偶然”:在上任院长之后的一段时间,会经常到北京参加会议,而当时恰逢高校GIS论坛在九华山庄举办,本就对GIS有着浓厚兴趣的他,自然不会错过这一盛会。而多年来对于论坛的关注,也促使他对论坛进行了深入的思考。
“目前的高校GIS论坛,我认为要特别看重学生。”当问到对论坛有哪些建议时,段建南老师如此表示。在他看来,论坛不仅是老师交流的平台,还要尽可能多的给学生提供机会,让他们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尤其是对那些非GIS专业但是对GIS感兴趣的学生,应该让更多这样的学子走进论坛,走到行业GIS应用中来。
也许是一直身处农业院校的缘故,才让他如此重视应用型人才。他也计划带一些自己的硕士生和博士生一起参加今年的论坛,“一方面是增强他们的兴趣,另一方面,也让他们开拓视野、开放思维。”
段建南老师告诉记者,其实整个学院对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一直贯穿于日常教学中,尤其是实践环节。据他介绍,为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很多老师在做项目的同时,都会让学生参与其中。他认为,所谓创新能力,必须在做事过程中才会产生、提升。众所周知,即使再知名的科学家,学术创新也是需要积累的。这种积累,不是简单地从书本、课堂上就能得到,而是必须在实践中才能获得。尤其对于GIS而言,本身就具备很强的实践性,所以更需要学生在实践中去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
“一名教师,甚至一所高校,最大成果应该是自己培养出的优秀学生。”这是段建南老师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学生,是他最为看重的财富,作为师者,桃李天下才是最大的慰藉。他表示,包括他在内的整个学院,未来还会创造更多的条件让学生受益、成才。

0

主题

1万

铜板

26

好友

高级工程师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001
QQ
发表于 2015-8-1 11:34 | 显示全部楼层
进来看看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在线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