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视频|新人指南|投诉删帖|广告合作|地信网APP下载

查看: 2854|回复: 0
收起左侧

长江流域防洪规划简要报告

[复制链接]

1313

主题

11万

铜板

183

好友

技术员

积分
16611

精华勋章爱心勋章地信元老荣誉会员勋章活跃勋章

发表于 2010-6-23 06: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也是世界著名的河流,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各拉丹冬雪山西南侧,干流全长6300余km,仅次于尼罗河、亚马逊河居世界第三位。长江横贯我国西南、华中、华东三大经济区,干流流经青、藏、川、滇、渝、鄂、湘、赣、皖、苏、沪等十一个省、市、自治区,支流还布及甘、陕、黔、豫、桂、粤、闽、浙等八个省(市、自治区),流域面积180万km[sup]2[/sup],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18.8%,居住着全国1/3的人口。流域内气候温和,水资源丰沛,矿产资源丰富,交通便利,自古以来就是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的重要地区,同时频繁而严重的洪涝灾害也威胁着流域内广大地区,特别是经济发达的中下游平原区,制约了社会经济发展,严重影响生态环境,一直是中华民族的心腹之患。

长江洪灾从汉代起就有简略的记载,隋代以前,长江中下游沿江平原人烟稀少,两岸滞蓄洪水的湖泽多,水大灾情小,虽洪水泛滥而人水相安。盛唐以后,随着人口的迅速增加,洲滩围垦筑堤活动日趋增多,发展成富庶的鱼米之乡,人争水地,水致人灾的局面日益突出,洪灾逐渐严重。据历史记载,从公元前206年(西汉)至公元1911年(清末)的2117年间,长江共发生洪灾214次,平均约10年一次,其中唐代平均18年一次,宋、元时期平均5年一次,明、清时期平均4年一次。19世纪中叶,连续发生了1860年和1870年两次特大洪水。20世纪以来,长江又发生了1931年、1935年、1954年、1998年的特大洪水,历次大洪水都造成了重大的灾害损失。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对长江的防洪治理十分重视,1950年初即组建成立了长江水利委员会,负责长江的治理与开发。长江水利委员会成立后,一方面抓紧培修江堤,一方面着手研究长江中下游的防洪治理方案。在分析长江洪水特点及流域防洪特性的基础上,针对长江防洪的复杂性,总结提出了蓄泄兼筹 ,以泄为主的防洪指导方针及江湖两利,左右岸兼顾,上、中、下游协调的指导原则。1959年提出的《长江流域综合利用规划要点报告》对长江中下游防洪规划进行了全面深入的阐述,指出:长江中下游平原区防洪问题的根本解决需要较长时间,其步骤大体上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依靠堤防的适当加高加固及充分利用分蓄洪工程,以基本消灭普通洪水灾害,减轻大洪水损失,提高重点区和重要区的防洪标准;第二阶段是在第一阶段的基础上,继续兴建干支流水库,并充分利用平原区已有防洪措施,进一步提高防洪标准,以逐步达到遇1954年洪水重要区不受灾;第三阶段将兴建更多的山谷水库,逐步提高防洪能力,而平原区的分蓄洪工程将逐步减少运用数量与机会。

1972年和1980年水利部主持召开了两次长江中下游防洪座谈会,会议进一步明确了蓄泄兼筹,以泄为主的治江方针,对长江中下游防洪方案作了局部调整,确定了长江防御标准,并对重点建设项目作了安排。1990年国务院批准的《长江流域综合利用规划简要报告》(以下简称《长流规》)根据前述防洪治理方针和原则,对长江防洪又进行研究规划,肯定了1959年《长江流域综合利用规划要点报告》和两次长江中下游防洪座谈会制订的长江防洪总体布局。并对主要支流防洪和城市防洪作了安排。以历次防洪规划为指导,沿江各省的防洪建设按总体部署有序进行。经过多年的防洪建设,初步形成了由干堤和支堤组成的堤防工程体系,对规划安排的有效容积约630亿m[sup]3[/sup]的分蓄洪区,部分进行了建设。建成了一批防洪与兴利相结合的综合利用水库。目前,初步建立了以堤防、蓄滞洪区、支流水库、河道整治等组成的防洪工程体系,长江的整体防洪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为战胜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大洪水,保障和促进社会、经济、环境可持续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实践证明,长江的防洪建设一定要遵循长江流域的自然规律和洪水特性,以防洪规划为依据,采取综合治理措施。


长江流域防洪规划简要报告.rar

185 KB, 下载次数: 32

该会员没有填写今日想说内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在线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