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的地质行业
工作三年,企业事业都呆过,感觉现在地质行业咋都在忽悠呢。。。浮夸风气大行于天下,从上到下都好大喜功~~~~ 上到地调局,搞些规范项目很多没有什么实际操作性。。。就说目前全国都在搞的矿产资源潜力评价项目,本来是一个科研项目,别的省我不知道,我们省就弄几个画图的地质屁都不懂的人去搞,这样搞出来的靶区预测出来的资源量有什么意义呢、、、不是贻害后人么。。。很多也就是把以前搞的东西又拿出来忽悠人。。。弄个矿产调查评价项目的设计编写提纲,整的一个设计要写几十万字,什么都要搞的轻轻楚楚,那我还去做毛的工作。。。。 还有什么地调局的358计划,3年重大突破,5年重大进展,8年地质新格局,扯淡!大多数矿山从发现到开采是要个10多年的,3年就突破,你当我们都超神么。。 再看中国科学院2009年发布的我国面向2050年科技发展路线图,我国矿产资源科技发展的战略安排是:2020年前,确定我国主要成矿区带的成矿规律和找矿远景;突破元素野外现场精确测定技术,航空物探技术,成矿信息高精度提取技术;积极改善我国矿山生态环境状况等。2020年至2030年,建立我国大陆成矿理论体系;突破西部地区地下2000米以内矿产资源高效高精度探测技术;突破低品位矿和尾矿高效清洁利用技术等。2030年至2050年,揭示地球系统与成矿系统的关系;突破地下3000米至4000 米矿产资源探测技术;形成矿产资源高效清洁利用的整套核心技术等。 路线图提出我国矿产资源科技发展的大致指标,即2030年至2050年,我国地下3000米至4000米以内资源探明率达70%;矿产资源总回收率达 80%,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率达80%,能耗下降50%,“三废”排放量降低80%,基本控制矿产资源采、选、冶等生产环节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和污染;重要矿产资源替代和循环利用率达40%到60%。 这种“上嘴皮顶天、下嘴皮着地”的豪言壮语,有哪一个西方强国敢说?有哪一个国际矿床界、矿产勘查界的大牛敢说? 这不是梦吗? 是中科院研发出了百发百中的找矿理论和技术手段?还是发明出了“透视地球核心”的新式武器?亮出来看看呀,让咱国人开开眼呀! 下到地质队地调院,都在搞项目忽悠国家钱,一个地勘部门就几十号人,做几千万的项目,一个人的产值都是几百万。。。。我们省物化探所一年有40多个项目,那么多的重磁扫面,项目交个资料要好几年,都没人做综合研究,怎么保证质量。。。。 哎~~~困惑~~~~~~~~~~~~~~~~
地堪单位企业之路通向何处?
“戴事业帽子,走企业路子”的地勘单位,在体制方面将会如何转变,这是每一个地勘人不得不思考的问题。现在地勘单位仍然处于从事业转变为企业的过渡期,这过渡期是多长?有没有时间表和路线图?走企业化之路的归宿在哪里?
地勘单位的天职就是找矿勘探,以找到和探明可供开采的矿产来实现自身的价值并取得相应的回报。找矿勘查必须要有资金,并能承受风险。近年来地勘单位通过地勘基金,从政府那里获得了资金,政府承担了全部风险,这样地勘单位方恢复了元气。但我们从《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中可以看到,国务院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力度的初衷,是为了发挥其对社会资金的引导和拉动作用,是为了建立矿产勘查投入良性循环的机制。
实践中,地质勘查资金还有一个来源就是社会资金。《矿产资源法》实施后,确实有不少社会资金流入地勘单位,但流入地勘单位的资金并不等于地勘单位的找矿资金。在矿业权市场经过整顿以后,社会资金将会以入股合作的形式与地勘单位一起投入已确定有利可图的商业地质勘查工作;而参与风险勘查,在规避风险的机制尚未建立之前,可能性是不大的。因为与其投入风险勘查,还不如直接购买拥有勘查公司的矿业公司的股票。具体到地勘单位,投入巨资开展工作,找不到矿,资金就无法回收,资金链就会断裂,而这样的找矿风险地勘单位是承担不起的。
既然资金的筹措,风险的担当,都是地勘单位自己无法解决的。地勘单位必须依附一个拥有足够资金并能承担风险的实体,这个实体在过去是政府,政府就是无限责任公司。这也就是说,勘查单位只是“毛”,它必须附在一张“皮”上,“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既然计划经济时期政府之“皮”到了市场经济时期已不复存在,那么新的“皮”是什么呢?答案是:上市的矿业公司。
上市的矿业公司有强大的实力,足够的资金,这就能从根本上解决勘查资金和风险问题。政府则以通过投资矿业公司,给予勘查工作的财政补贴或以政策上的优惠来支持地质勘查事业。矿业公司拥有了自己的勘查力量,便可以组建地质勘查子公司,勘查公司可以根 据矿业公司的需求,规划、计划、实施找矿勘查工作,为矿业公司作出贡献。
目前,国内已经有了一些拥有地质勘查公司的上市矿业公司。现在地勘单位处在由事业单位向企业单位演进的过渡期。在这过渡期内,地勘单位要么直接成为某一上市矿业公司旗下的地质勘查公司;要么自己成为上市矿业公司,将自己的地质勘查部门转变为专业的地质勘查公司。现在,地勘单位要加快发展,增强生存和发展的综合实力,发挥自身的优势,走探采甚至冶炼一体化企业之路已成为共识。若问这条路通往何处,或者说目的地是哪里,符合逻辑的回答应该是上市的矿业公司。国外的实践也证明,只有成为上市矿业公司才能有强大的实力去保障旗下的勘查公司的生存和发展。
此外,从形势发展的趋势来看,以后由勘查单位独家进行地质勘查直至最终提交成果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可以预见在过渡期内,地勘单位只需通过普查找到矿,认为有比较大的把握确定其开采价值即可,以后的详细工作所需的资金可以通过“利益共享,风险分担”的风险投资机制来筹集。按照这样的思路,现在的地勘单位必须准备相当的资金,对那些选定的有希望发现可供开采矿床的远景靶区进行风险勘查工作。例如南京市南郊的梅山、凤凰山一带的铁矿产于宁芜火山岩盆地北段。最近在宁芜火山岩盆地的南段当涂杨庄和与宁芜火山岩盆地非常相似的安徽庐枞火山岩盆地中的庐江泥河,都发现了大铁矿,它们和梅山、凤凰山铁矿都是属于玢岩矿,有很多相似之处。这就不得不使人产生联想,梅山、凤凰山一带是否也有埋藏相当深的隐伏的,而且是比较大的铁矿床呢?这就需要调查研究,进行成矿预测,并在其基础上大胆使用钻探工程进行风险普查,就如同寻找石油、天然气那样。如果能有所发现,自然会引起梅山钢铁公司的注意,并前来参与风险勘查。地勘单位没有前期的普查成果,是无法吸引社会资金参加风险勘查的。
综上所述,处在“企业化”过渡期的地勘单位,应尝试站在上市矿业公司的立场上来审视下属地质勘查部门是否符合上市矿业公司的要求,并按上市矿业公司的经营理念对将来的找矿勘查工作作出长远规划。当有越来越多的地勘单位通过勘查公司上市获得找矿资金,那么,地质找矿勘查的又一个春天就来到了。
本人qq:85:18377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