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测绘局重庆测绘院 王冬滨 1. 地理国情及其特点 国情是一个国家具有自己特色的总体实际情况,也特指一个国家某一时期的基本情况和特点,包括它的地理、历史、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多方面内容。 地理国情是重要的基本国情,是指能通过地理位置、面积、高程、长度、趋势等空间度量表达的关于自然、人文地理要素,是国土疆域面积、地理区域划分、行政区域分界、地形地貌特征、道路交通网络、江河湖海分布、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植被覆盖情况、城市布局和城镇化扩张、生产力空间布局等的宏观性、整体性、综合性和动态性体现。 1.1 基础性 从地理国情的定义可以看出,地理国情是一个国家地理环境相关的基本情况,在基础地理信息的基础之上集成整合了其他方面的基础信息,是重要的综合、客观、权威的基础性信息,特别是对生产力的发展、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等国计民生有着重要意义。 地理国情是由地理信息构成的,地理国情都是与地理位置息息相关的地理信息,本质上均是从不同时期的各类地理信息中提取和发掘出来的。近年来,地理信息作为基础性的战略资源,已经越来越被社会各界所认识。提供基础地理信息服务,是测绘作为科学发展的基础性、先行性、保障性行业的本质特征所决定的。可以预见,通过建立新的地理国情监测体系并系统地开展地理国情动态监测工作,未来测绘部门的地理国情监测成果,可以像基本比例尺地形图一样,作为相关政府部门的工作底图,为管理决策提供服务。 1.2 综合性 地理国情信息涵盖面广、综合性强,不仅能够客观、准确地表现地表特征和地理现象,而且还能够反映地表变化情况及其相互关系,成为制定国家和区域发展战略与发展规划、调整经济结构布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地缘政治分析与重大国际问题应对、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等管理决策工作的重要基础。以地理国情信息为数据基底,能够整合、集成各类经济社会信息,深入揭示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关系,并能以量化的地理信息预判其发展变化趋势,提升管理决策的科学化水平。 地理国情信息具有跨行业、跨部门、跨学科的特性。地理国情映照国家的自然资源分布情况,综合凸现国家生态和环境状况;地理国情反映经济布局态势,将各类经济数据在地理空间上进行表达;地理国情体现社会人文信息的空间分布规律,直观地人口分布、城市发展等信息展现在地理信息之上。 1.3 动态性 地理国情具有时间性、现势性,往往反映了一定时期内地理要素的发展变化状况。一些自然要素的地理信息,如高山流水分布、地形地貌特征等,在短时间内的变化并不明显,呈现静态的特征。相比之下,许多地理国情信息则是动态的,例如土地利用情况、城市发展扩张等地理国情方面的信息,均具有明显的时间属性,可能随时间的推移而发生较为快速、明显的变化。 尤其是我国当前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加剧了地表形态的变化,管理决策需要更加全面和及时地掌握地理国情变化信息。仅仅基础地理信息的静态数据,已经不能满点需求。只有动态的自然和人文地理国情的变化及趋势,才能为党中央、国务院以及地方各级政府提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权威准确的综合性国情、省情、市情、县情信息,更好地服务于决策管理。 2. 地理国情监测及其意义 地理国情监测是准确掌握国情国力的有效途径。地理国情监测,就是综合利用“3S”技术——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 GNSS)、航空航天遥感技术(RemoteSensing, RS)、地理信息系统技术(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GIS)等现代测绘技术,综合各时期测绘成果档案,对地表形态和地表覆盖情况,如居民地、水系、道路、湿地、沙漠及地貌等要素进行动态和定量化、空间化的监测,并统计分析其变化量、变化频率、分布特征、地域差异、变化趋势等,形成反映各类资源、环境、生态、经济要素的空间分布及其发展变化规律的监测数据、地图图形和研究报告等,从地理空间的角度客观、综合地展示国情国力。 监测地理国情就是对地理国情进行动态地测绘、统计和分析研究,并及时发布地理国情报告。地理国情监测的根本目标是通过监测地理国情的动态变化,分析评估地理国情时空特征及其变化发展趋势,形成权威、标准的地理国情信息产品,为各级政府和全社会服务。 从地理方面看我国的国情,有以下大家耳熟能详的特点:国土面积广大,山地多平原少,地区差异显著;山川壮丽,风光秀美,但自然灾害频繁多样;资源比较丰富,但人口众多,人均资源相对不足;……。这是多年来人们对地理国情的共同认识。但这只是一个笼统的、静态的概念,有效地指导各级政府进行科学决策还需要更为翔实、动态化的地理国情信息。 我国地域辽阔,地理国情复杂;同时,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地表变化比较频繁。在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还存在产业结构不合理、城乡和区域发展不平衡、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发展同能源资源和生态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等问题。因此,充分利用测绘先进技术、数据资源和人才优势,加快开展地理国情监测,提供真实可靠和准确权威的地理国情信息,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地科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开展地理国情监测,有利于监督生态建设、环境保护以及自然资源开发利用情况,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有利于提高宏观调控的科学性和预见性,实现管理和决策的空间化、科学化,促进责任政府建设;有利于监督国家和地方重要战略和重大工程的实施进程和成效,推动工程建设透明化,促进阳光政府建设。 3.国内外现状 当前,经济全球化、贸易自由化不断发展,为了应对气候变化以及能源资源安全、粮食安全、公共安全等全球性问题,国际上很多国家开展了地理环境动态监测的相关专项工作,尤其是主要发达国家纷纷将地理国情监测工作列为国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并实施了一些重大行动计划,为我们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也体现了开展这项工作的必要性。美国依托测绘部门——地质测量局(USGS)于2002年启动了地理信息分析和动态监测的五年计划(GeographicAnalysis and Monitoring Program, GAM),要求为生态环境、气候变化、土地利用、能源矿产评估、环境健康、自然灾害和水资源等决策提供可信度高的、客观公正的研究报告,监测信息和其他产品。GAM一直持续进行,并已成为美国最为重要的战略性规划之一。欧盟和欧空局于1998年开始联合开展全球环境与安全监测计划(GlobalMonitoring for Environment and Security, GMES),其目标是综合利用卫星、航空和地面观测站获得的信息,实现业务化的对地观测能力,提供土地监测、海洋监测、大气监测、安全监测和应急响应等地理空间信息服务,为制定相关法规政策和监督这些法规政策的实施提供依据。日本国土地理院长期开展火山、地震、地壳运动等监测,为灾害应急和安居生活服务。加拿大运用卫星遥感资料编绘了一系列社会经济指标统计地图,还有其他国家和地区也开展了类似的地理国情监测工作。 在国内,虽然测绘成果在各行各业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地理信息与其他专业信息相结合的行业GIS也正在不断发展,也利用测绘成果开展过地壳运动及形变监测等多项试验性的研究工作,但总体上讲,由于体制、机制、技术以及人们认识上的局限性,监测地理国情的工作在我国还没有得到广泛、全面、深入的开展。开展地理国情监测是党和国家在新的历史时期对测绘工作下达的新任务,是时代发展赋予测绘部门的新职责,是经济社会发展对测绘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同时,进入信息化时代的测绘部门基本形成了服务于地理国情监测的人才资源、技术力量、软硬件装备、数据资源体系,可以保证监测工作的顺利实施。 4. 开展地理国情监测的要点 根据地理国情的特点和地理国情监测的内容, 在开展地理国情监测的工作之中,要注意几下几个要点: 4.1 发挥测绘的基础作用 测绘是获取、处理和提供地理信息的活动;基础测绘是以获取国家基本比例尺的各种基础地理信息为主要目的测绘活动;而地理信息是地理国情的基础。由此可见,基础测绘是地理国情监测的基础。地理国情监测是对基础测绘内容的深化和扩充,是对基础测绘成果服务方式的提升,是一种服务更为主动、更新频率更快的测绘活动。 测绘部门作为基础测绘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开展地理国情监测既是基本职责所在,也具有独特的专业优势。多年来,测绘事业造就了一支政治坚定、技术精湛、作风过硬、分布广泛的基础测绘人才队伍;这支人才队伍掌握了先进的地理信息获取、处理、表现等的专业技术;同时拥有先进、齐全、数量庞大的地理信息专业软硬件设备;经过几代测绘人几十年的不懈努力,1:5万地形图已经基本覆盖全部陆地,多尺度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建设也在全面推进。 地理国情监测工作以已有的基础地理信息为基础,以“3S”技术和其他测绘方法为基本手段,是基础地理信息的延伸和扩展,是一定区域内各种地理信息的整合与分析的结果,是各类地理信息的综合集成。地理国情来源与地理信息,与地理信息水乳交融、密不可分;但地理国情监测要比基础测绘复杂得多,必须与有关专业部门进行沟通、合作、协调。 4.2 与有关专业部门沟通、合作、协调 地理国情监测信息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直接信息,即可以通过基础测绘直接获取的信息,包括地形地貌、地表要素分布等,这也是测绘部门进行地理国情监测的首要任务。另外一类是间接信息,即与地理位置相关的矿产资源、生态环境、人口分布、国民经济布局、气候变迁、自然灾害等方面的信息。这些信息从传统意义上的基础测绘是难以获取或难以完全获取的,需要与专业部门联合合作,获取权威的专业信息并和基础地理信息有机结合,反映在地理国情之中。 另一方面,测绘规范对地理实体的定义、量测和表示与有关专业部门可能存在不一致。以水系中的水涯线为例,测绘部门在地形图测绘中往往以常水位或者摄影时的水位来表示水涯线,而水利部门则以河床,或者说以最高水位来表示水涯线;又如土地利用、环境保护、林业植被、水利水文、交通气象等信息,通常专业部门的分类和统计更细化一些。作为测绘部门应当本着科学严谨和实事求是的态度,尊重有关政府职能部门正确的意见,适时适当地修改基础测绘规范和地形图要素表示的方式,以满足地理国情监测工作的需要。 同时需要依据有关法律法规,与有关部门建立会商审核和报批发布的工作机制,测绘部门发布的地理国情监测报告才具有权威性并得到政府各部门的认可。地理国情监测只有同时赢得政策法规支撑、相关部门协作、相关学科支持、产学研单位合作等,才能大有作为。 4.3 要循序渐进地持续开展 地理国情监测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任务量大、覆盖面广、技术标准复杂,而且建设周期长、资金投入大、质量要求高。因此开展地理国情监测是一项长期任务,并需要经过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尽管多年来测绘系统已经有了丰富的测绘成果、技术装备和人才队伍积累,但是要形成一个完整的监测体系还需要不断的科技创新和长期的实践探索。 对地理国情要持续监测,就是说对选定的区域、选定的监测要素,根据重要性不同,进行周期性监测。只有长期数据的累积和对比,才能更好地反映变化的趋势。对经济和社会发展最重要的要素、最敏感的地区进行短周期的监测,以发挥监测成果的最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对各种重大突发性事件造成的地表及有关人文信息的变化,要开展实时监测和分析,发挥应急保障服务作用。 作为长远目标,建立中央与地方联动的地理国情监测网络化分工协作机制,依据自然及社会发展变化规律,按长、中、短周期,大、中、小不同尺度以及国家、省、市、县不同范围建立地理国情信息快速获取体系、统计分析体系、数据产品体系和标准规范体系,形成快速、规模化的地理国情监测与分析能力,并且定期发布地理国情信息产品,为相关部门专业监测提供公共基础数据,为国家重大决策提供依据,实现地理国情信息对政府、企业和公众的智能化服务。 4.4 加强测绘技术与人才体系建设 地理国情监测是对地表实施持续的动态测绘,对测绘法规体系、标准体系、技术体系、装备体系和人才体系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里对地理国情监测相关的技术和人才体系建设再次加以强调。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这一点早已得到共识。因此,要切实加大投入力度,加强科技自主创新,加快发展我国自主的卫星导航定位系统、测绘卫星和先进航空遥感平台,建设地面快速测量系统,完善提高国产的地理信息分析处理、表现应用等软件平台,构建以先进测绘技术和现代化装备为核心,以自动化、智能化、网络化为特点的信息化测绘生产体系。 当今全球的竞争,是科技的竞争,而科技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因此地理国情监测首要注重人才队伍的建设,积极培养除了具备测绘知识和技能外,还掌握自然、人文、历史、地理及其他相关学科知识的高层次、高水平的复合型专门人才;同时广泛开展多层次的应用技术培训,增强各地区、各单位的人才技术交流与互通,实现人才资源共享。 5. 结束语 地理国情监测是地理信息与国情结合并动态比较,研究发现环境、社会变化规律,用于辅助决策的战略举措。开展地理国情监测是顺应科学技术发展、适应社会经济进步的必然,监测地理国情成为测绘工作的新使命、新战略、新起点,是测绘行业践行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 地理国情监测是新形势下测绘基础保障作用的提升和拓展,是测绘行为、测绘成果提升作用和地位的必由之路。测绘工作的重心将发生历史性的转移,主要是从地理信息的初始采集向动态监测转移,从地理信息的生产、提供向综合分析掌握国情国力转移,从被动的基础保障服务向主动的超前信息服务转移,促进测绘从单一专业到多学科综合,从反映现状的静态测绘到体现变化和分析的动态地理国情监测发展。 监测地理国情将成为现代测绘工作重要的组成部分,我们要紧紧抓住这一机遇,拓宽测绘服务领域,提升测绘服务保障能力,促进基础测绘工作快速发展,理顺和强化各级测绘管理机制和职能,促进地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机制的建设,努力做好各项相关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