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值得一提是,这块化石的体积非常小,根据其他的各项分析数据来看,这只恐龙或许真的是只霸王龙,但另一方面它的体积又过于小,所以目前尚不能确定它是否是霸王龙。不过也存在另一种可能性,就是它也许是霸王龙的一种变种,也就是俗称的派生系霸王龙,即特暴龙(Tarbosaurus)。特暴龙也同样属于暴龙科(Tyrannosaurus),意为“令人害怕的蜥蜴”,是种兽脚亚目恐龙,生存于晚白垩纪的亚洲地区,约7000万年前到6500万年前。特暴龙的化石是在蒙古发现,而在中国发现了更多破碎骨头。过去曾经有过许多种,但目前唯一的有效种为勇士特暴龙(T. bataar),又译勇猛特暴龙。 对于这只恐龙的身份,有不少业余爱好者提出了质疑。他们认为有可能它的确是一只霸王龙,只不过是幼年期的霸王龙,骨骼还没发育完全,所以导致其骨骼结构偏小。对于这一问题,弗洛李奥给出了明确的答复:“这不可能,因为很多恐龙爱好者缺乏一些专业知识,所以他们犯了一个学术上的错误。”根据弗洛李奥的解释,恐龙与人不一样,并不会因为年龄问题导致骨骼结构出现明显的差异,所有的霸王龙不管是在幼年期还是在成年期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它们的上颌骨和鼻梁骨之间会有紧密的接触,但是根据我们的观察,这块化石的上颌骨与鼻梁骨之间接触不是十分明显。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一直不敢肯定它就是霸王龙的原因,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年龄大小”不是问题所在。 除了颌骨与鼻梁骨之间的接触不够紧密,这只恐龙还存在一个与众不同的特点,那就是它的鄂部牙齿。根据考古学者的观察,这只恐龙鄂部的第三颗牙齿非常小,而且也不够锐利,这样的特点并不是正常的霸王龙所具备的。 以上所提及的两点差异是弗洛李奥和他的同事不能确定恐龙身份的主要原因。但是除了这两点之外,它符合霸王龙的其他所有特点。因此也有很多学者认为这只霸王龙有可能是一种新型的霸王龙,它不属于暴龙科中的任何一种,这一观点在目前看来是最有理论依据的。因为这只恐龙化石的产生时间恰好是在恐龙灭亡时,也就是说,这只恐龙出现于恐龙时代的最末端,之前的所有关于霸王龙的特点都是从那些针对恐龙时代中期或者早期的霸王龙研究而得来的,所以有可能在漫长的繁衍和进化历史中霸王龙出现了变异,形成了新的物种,也就是“晚期霸王龙”。目前考古学者暂时将这支身份不明的恐龙命名为Nanuqsaurus。(实习编译:闫大有)来源:中国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