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视频|新人指南|投诉删帖|广告合作|地信网APP下载

查看: 4003|回复: 9
收起左侧

甘肃玉门油竭城衰 资源枯竭型城市陷转型困局

[复制链接]

1986

主题

10万

铜板

98

好友

技术员

Network change life, change t

积分
17879

斑竹勋章地信元老

QQ
发表于 2010-6-15 09: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09年12月,玉门油田老君庙油矿仅剩一批废弃的钻井架。1939年,中国第一口油井于此诞生 资料图
流经玉门市的石油河是甘肃污染最严重的河流之一 资料图
玉门市政府老招待所荒废的大厅 资料图
9 q5 x8 X1 q7 T; W9 V
资源枯竭城市经济转型的迷与困+ g, q3 o: K( Z6 o" l! \; {
2008年3月以来煿务院公布了二批共44个资源枯竭型城市名单。在这类城市里,经济社会生活暴露出了一系列问题,对此,本报于2009年8月在河北与辽宁两省的资源枯竭型城市进行了调查,相关报道也引起了中央和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最近,本报记者深入中国一个典型油田资源枯竭城市——甘肃省玉门市进行采访,意在客观展现此类城市经济发展面临的困境与转型中存在的问题。9 W! |0 b$ `  V1 ]4 s4 R" X
玉门经济转型调查
% A" _7 B, z3 v7 p# C* ]+ x& v# P+ `本报记者 袁名富 王建宏
# `% e; h8 T2 u1 N2010年初夏,玉门市老城区。风裹着尘沙,毫不留情地卷过这个人口不足3万且残败破旧的油田基地。* E; N+ p9 _6 T; w/ |
当地人描述,十年前,这里还繁华兴盛,人口多达10余万,城市功能齐全,经济发达。
0 G$ H' ]1 e) Z7 g3 V+ J; }如此巨变,根源是开采了近70年的石油资源日趋枯竭;还有一个与其他资源枯竭型城市不同的原因是,玉门市政府驻地和玉门油田生活办公基地相继搬迁,仅留下部门老市民和油田生产基地,出现相关经济崩溃、大量房屋闲置、就业难与居民收入大幅减少等问题。
5 [, y0 H9 {' O2009年3月,玉门市被国务院列入第二批资源枯竭城市名单,中央和省级政府以财政资金和优惠政策,支持该市摆脱资源枯竭困境。
/ [/ L; E$ L8 k7 `' y3 f0 W. m% z因油设市% U- r6 `9 H. |+ w/ X' c2 @: j9 L/ N
玉门市位于中国甘肃省河西走廊西部,因油而设,因油而兴,是典型的石油资源型城市。$ @& l# s( a3 f8 |% X+ K
上世纪三十年代末,玉门油田开始开发,著名地质学家孙健初等三人受命前往玉门勘探开发油井,在现今老君庙旁边开凿出中国第一口油井——老君庙一号井,由此拉开了玉门系列油井的开发序幕。此后这里相继诞生了中国第一个油田,诞生了新中国第一个石化基地,也诞生了“铁人”王进喜。/ y( k. W8 q3 [8 ^7 z$ {$ C9 a9 y
新中国成立后,玉门油田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957年,玉门建成我国第一个现代石油工业基地,先后承担起了中国石油工业“大学校、大试验田、大研究所”和“出人才、出技术、出产品、出经验”的“三大四出”历史重任,先后向全国各大油田培养输送管理人员、技术骨干和职工12万人,累计开采石油3011万吨,加工原油3843万吨,向国家上缴税金120多亿元,为新中国的诞生、建设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历史性贡献。
. H+ H2 K) j& ?' C# E$ E# o在中国石油工业上的突出贡献,也带给了玉门发展的机遇。1955年玉门油矿所在地成立了地级玉门市;1958年玉门县政府从玉门镇迁至玉门油矿,并入玉门市;1959年玉门石油管理局成立;1961年市局政企分设,玉门市改为县级市至今……玉门这座城市彻底躺在了石油工业上。4 t" w% t7 @4 F# g* C6 \1 n
油竭城衰1 `7 P- b" C" Z8 |6 v9 r7 x
漫步在玉门市老市区的主街道上,一幢幢高大的楼房、四处林立的巨幅广告牌以及各种功能完善的办事机构和商业企业,不禁让人遥想此城曾经的繁华与富足。然而今时,一排排紧闭的门面房却彰显了这座城市的衰败。甚至有人向记者调侃:2万元就可以在这里买一栋楼,六层三个单元的,而且保证每套房的面积在50平方米以上。
, g$ `* S5 D1 B7 j7 B" i0 p油竭城衰导致的经济萧条,影响了这里很多人的生活。东岗村人王顺及全家的命运在过去的10年里就上演了冰火两重天的生存戏。
2 {6 u0 A( R; r7 j/ k& d年过半百的王顺出生在这片石油的土地上,以开出租车为营生。“2003年前后吧,光我们跑出租的,那收入的差距老大了。”他告诉记者,现今一天的纯收入是60元左右,而在十年前,每天最少也能有100元的收入。
0 S1 a' Z* U' M# U! p2 p7 w: D据王顺描述,十年前,老市区人来人往,有将近10万人左右;而现在这里的人口不足3万人了。3 N8 w0 h0 Z# w+ x
命运和生活发生改变的不仅仅只有王顺一人,几乎每个人都遭遇到了老城巨变的冲击,甚至每个企业每个机构。
! i7 I. o$ c3 ]# N* z- j( z/ }; t. u8 X中国人民银行玉门市中心支行信贷和统计部主任程敏芳告诉本报记者,1998年到2008年的十年间,老市区的企业破产倒闭,使得各金融机构剥离和注销人民币5.6亿元。
5 [: y. @) k: s  o$ @% S; Z本世纪初的前后,玉门市政府最先提出搬迁的想法;2002年2月,玉门油田生活和办公基地逐渐东迁酒泉市肃州区;2003年4月,玉门市开始实施市政府驻地迁址工程,市政府驻地向西80公里迁至玉门镇。) U0 [  Q2 M2 v% d6 `: a+ I. v
记者多方调查得知,导致搬迁的直接原因是玉门市与石油管理局之间在很多方面出现了矛盾;根本的原因则是石油资源日趋枯竭,导致玉门市经济社会发展瓶颈出现。
  U: W3 V: `5 b% d玉门石油管理局给本报记者的一份《玉门油田汇报材料》称,油田累计探明石油地质储量16898.17万吨,其中可采储量4773.87万吨。玉门油田经过近70年的发展,目前原油产量艰难地维持在40万吨,老油田已进入枯竭性开采阶段,目前剩余可采储量仅464.2万吨,且剩余可动用储量品位低,可采难度日益加大,产量逐年下降,经济效益逐年下滑。
, Y! R8 f4 \0 Q9 G% p上述材料进一步称:由于目前老油田剩余可采储量十分有限,剩余油高度分散,油水关系复杂,大部分油水井套损严重,现有的开发技术进一步提高采收率的空间有限,增产挖潜措施效果越来越差,加之缺乏储量接替,致使石油沟、白杨河、单北等3个油田濒临报废,老君庙、鸭儿峡已进入后期开采,采油难度越来越大,成本居高不下。- `1 Y1 b0 V. C% ~
记者从甘肃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获得的一份《关于申请将玉门市列入全国第二批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请示》中也说明:“玉门油田成为目前全国开发最早、海拔最高、开采难度最大、企业规模最小、发展苦难最多的是有企业,也形成了玉门地方发展中的巨大困难和问题。”& B! t, O: d. ?+ O. j5 A- T0 {
玉门发展中的问题还远不止这些。由于石油资源的逐步枯竭,油田企业进行了多次改组改制和经营结构、布局结构的大幅度调整。这对近半个世纪以来为服务石油企业而建立起来的地方行政体系、工商企业框架和社会服务体系造成了严重冲击。特别是1998年以来,地方政府为服务油田开采而兴办的化工、轻工机械、石化下游开发等工业企业,糖酒、五金、饮服等配套的商贸服务企业绝大多数破产倒闭,原市属工商业体系全面崩溃。统计数据显示,1996年玉门市有市属工业企业90家,经过1998年前后的破产重组,2000年仅有8户企业勉强维持经营。* E9 [7 A" l: M/ Q$ O6 _
而早在1995年,部分油田企业和5万多油田职工、家属就已开始陆续西迁至新疆吐哈油田,这样的迹象却没有引起重视。吐哈油田人口分流与玉门油田生活办公基地搬迁,使得玉门市城市化率由上世纪九十年的70%以上骤降至目前的35%左右,市属工业经济比重也一直在6%-8%之间徘徊,整座城市正在衰竭。. E9 i3 b. c% x1 t% ]5 X0 p
经济陷入崩溃边缘! u( D) G% _1 a1 v. f; b- b
“一油独大”的畸形产业结构,是玉门市国民经济的重要特征,也是玉门经济迅速陷入衰败的症结所在。
: H; a. }7 O! T1 d, }/ i记者从玉门市财政局获得的经济数据显示,石油及炼化产业贡献了该市国民经济增长的70%以上,而财政收入中也有60%以上来自石油及相关产业,第三产业仅占10%左右。
0 X  s7 o5 {/ H5 B对此,长期跟踪研究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的东北财经大学于立教授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计划经济时代背景下,几乎所有的资源性城市都有的一个共同特征,资源产业是城市中唯一有竞争力的基本经济部门,其他产业几乎都是为该产业及其从业人员提供商品和服务的非基本经济职能。0 I& ?& g6 y3 U+ g
“资源型产业在城市经济中所占的比重不仅非常高,而且是城市经济的核心和命脉。”他说,“资源型城市对资源型企业存在着一种特殊依附关系。资源产业是资源性城市的支柱产业,如果城市的支柱产业由一家企业主导甚至独占,会形成城市对该企业的依附性。风险也会逐步显现出来。”/ [8 @3 P5 G; j0 d
开采了70多年的玉门油田,随着其资源日趋枯竭,风险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就已显现出来。
9 G" Q7 c6 y6 Z1 ]4 X9 ~1995年以后,由于石油采掘成本上升,利润减少,玉门石油管理局多次调整经营结构,改制重组,并大办“三产”服务业,造成了地方为服务油田兴办的化工、商贸、饮服、轻工机械等企业纷纷破产倒闭。
" E6 q( c5 {, Q3 D  j- C上世纪末老市区个体工商户达到5122户,占全市总数的85%,曾是酒泉地区商贾云集、商贸流通业最繁荣的区域。随着石油资源枯竭,人口开始外流、城市人口锐减,市场萧条、消费萎缩。老市区个体工商户锐减至2007年的1350户,减少近70%。9 S. A4 h$ g" _2 _3 Q+ E/ B
随着企业的接连破产与个体户的锐减,产业经济的萧条最终影响到了地方税源的缩水。据测算,1998年至2007年的十年间,玉门市平均每年减少地方税源1200万元,累计减少1.2亿元。地方财政随着原油产量增长缓慢,油田税收占财政收入的比重年均下降7.1%,与油田相关的地方税收平均每年减少3500万元。而在玉门油田兴盛时期的1950年至1980年,财政收入以年均32%的速度增长。* T/ A- b. N! b% K% U& _" `; k9 V
风险并不止于此。由于市政府搬迁新址和大量企业破产倒闭,导致新市区城市建设、老市区基础设施改造和下岗失业人员安置方面的资金需求急剧增加。地方财政收支平衡的压力很重,城市转型资金缺口较大。2008年,全市财政自给率55.6%,人均财力1337元,政府性债务余额5.2元,是地方财政收入的2.08倍,财政赤字达2400万元,且每年财政支出缺口都在3000万元以上。3 P) X2 D  B" @0 Q# c! z9 d% B
经济资源流失严重,经济发展动力削弱。一方面,由于油田企业部分搬迁和生活基地的搬迁,造成了大量人口迁徙。尽管有3.72万人的移民迁入补充,但是流出的主要是收入比较高、消费能力比较强的群体,而迁入的却主要是贫困群体,消费能力弱,从而导致消费大幅萎缩,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带动能力减弱。另一方面,流出的主要是具有较高劳动力素质的产业工人和大量的专业技术人才,迁入的却是较低素质的农业人口,导致专业技术人员严重不足,经济发展的科技动力和智力支撑减弱。同时,油田企业和生活基地的搬迁以及大量地方企业的破产倒闭,导致企业存款和居民储蓄存款大量外流,经济发展所需的资本供给持续减少。
/ Q( |/ C& p% o. L8 u+ J" s
0 f7 ~) ^0 P/ w6 _7 d$ N- O7 d. D% m# P) H亟待转型
8 |) E7 H. f( U  f! d玉门,随同全国其它资源枯竭型城市一样,转型是摆在政府、企业和百姓面前最大的困难。- h( W! z; ]2 K% A& l, L' }
2007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促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中央和省级财政要进一步加大对资源枯竭城市的一般性和专项转移支付力度,要安排一部分国债资金和中央预算内基本建设资金,集中扶持资源型城市,建设一批能够充分吸纳就业、资源综合利用和发展接续替代产业的项目;建立资源开发补偿机制和衰退产业援助机制,改革资源税制度,完善资源税计税依据,调整资源税负水平,增加资源开采地的财政收入。. }2 S6 w; P4 A9 @. }4 p( z
为支持玉门市经济社会转型,2009年3月,该市被国务院列入第二批32个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名单中。. s4 L2 F) h( e5 [  O% P
被列入该名单,除了能获得诸多优惠政策,还能获得中央的财政转移支付资金和省级政府配套资金。2009年至今,玉门市累计已获得了三笔中央财政转移支付资金共计16800万元,省级财政分两次配套2000万元。
# [0 w# J8 h8 @2 _: P9 ^: V9 o有了充分的资金,如何建立完善的产业经济结构,是摆在玉门市当政者面前最关键的问题。' o. d9 G9 C! s& Z! d  u
“2010年,坚持工业强市不动摇,做大做强石化、新能源、装备制造、矿冶建材、农产品加工五大产业,扩张工业经济规模,提高经济运行质量。”玉门市长雒兴明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如此规划。
+ o8 M" x1 l  @: J) T雒兴明表示,玉门市政府要强力推行石化产业基地建设,围绕打造“百年油田”,地企联手,全力争取500万吨炼化、500万方商业石油储备库等重大项目,力争取得突破性进展。积极支持油田扩大产能开发,完成玉门油田20万方运行原油储备库建设,全面实施90万吨气柴煤加氢装置改造和80万吨焦化生产线新建等炼化结构调整项目,原油采炼量要分别达到40万吨和260万吨以上,努力把玉门建设成该省重要的石化产业基地。
" b7 U) k% C* l- m9 L4 j. T( m转型中的迷茫和困境
6 f+ M) P" O# u: z" g玉门市从上世纪末提出迁城以实施城市经济转型,至今已有十余载;被国务院列入资源枯竭型城市名单也已一年多。然而,在记者调查采访期间,宣传部门一位负责人却对记者说:“目前具体怎么转型,怎么发展,市领导暂时也说不清楚。”
: b' i1 z& L" L: j; i玉门市发改委一位官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截至目前,有关产业和经济转型的规划方案,尚在委托兰州大学经济学院的专家制定当中,还得经过甘肃省发改委和国家发改委的审查通过方能执行。长期供职在该市政府的一位工作人员向记者透露,关于该市政府在有关政府文件和汇报材料中提到的“经济转型,建设五大产业、四大园区、四大特色产业基地”,基本上停留在一个“概念和文字”阶段,没有清晰的发展思路和具体的规划。& F/ ?/ c+ F  W. A9 g/ a
针对当地政府重点打造的“石化产业园区”,本报记者在玉门市老城区多方问询却发现,竟无人知晓这一城市定位,而该市政府及有关部门也没能向本报提供更多的信息。7 \8 ]/ M8 H, W* H3 P3 g
石化产业在将来很长一段时间还是该市主导产业,“一油独大”的畸形产业结构还将难以改变。而国务院《转型意见》却规定:2010年前,资源枯竭城市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得到基本解决,大多数资源型城市基本建立资源开发补偿机制和衰退产业援助机制,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增强。2015年前,在全国范围内普遍建立健全资源开发补偿机制和衰退产业援助机制,使资源型城市经济社会步入可持续发展轨道。' N2 Y( O  v( G: l0 P
于立教授认为,资源开发型城市,在资源的黄金时期,往往是发展接续产业最有利的时期。目前玉门资源递减程度正处在发展接续产业的关键时期,若错过这个时机,到油气资源完全枯竭后再研究转型将付出沉重的代价和高昂的成本。
轻轻的我来签到了,想带走一堆铜板...

1986

主题

10万

铜板

98

好友

技术员

Network change life, change t

积分
17879

斑竹勋章地信元老

QQ
 楼主| 发表于 2010-6-15 09:11 | 显示全部楼层

玉门油田——中国石油工业的摇篮

中国石油新闻中心  王涛1 E+ G6 Y6 [3 X0 N6 s* T; U  \
中国石油第一河--玉门油田石油河
  70年艰苦奋斗创伟业,70年辉煌篇章载史册。0 f9 g5 v/ y3 J
  1939年8月11日,是中国石油工业发展历史上永远值得铭记的日子。这一天,祁连山下玉门老君庙旁的一号井获工业油流。从此,拉开了玉门油田开发的序幕,揭开了中国现代石油工业的第一页。
# v3 b: t% @+ W5 b. J0 C4 O" Q  创建中国第一个现代石油矿场
. z, ?$ w2 j) Y  玉门油矿诞生在抗日战争爆发的烽火年代。在民族危亡之时,一批爱国知识分子抱着产业报国的愿望来到玉门,在穷塞绝域之地,开创我国现代石油工业。 6 W. x4 O" q' K# a0 F
  抗日战争爆发后,我国沿海港口相继被日军占领,石油进口通道几乎断绝,抗日大后方发生了严重的油荒,“一滴汽油一滴血”是当时的真实写照。
& L% G6 A1 Q' Y9 l0 E  W  在孙健初、韦勒、萨顿等中外地质学家地质调查的基础上,经翁文灏、钱昌照等爱国人士的奔走斡旋,国民政府决定勘探开发玉门的石油资源,并于1938年6月组建了甘肃油矿筹备处。严爽、孙健初、靳锡庚等爱国知识分子和工友们怀着开发石油、支援抗战的坚定信念来到冰天雪地的老君庙旁。在中共代表周恩来的直接关心下,陕甘宁边区政府从延长油矿抽调20多名技术工人和两部顿钻钻机支援老君庙油田的勘探开发。经过几个月的艰苦努力,1939年8月11日,玉门第一口油井获工业油流,从此揭开了开发建设老君庙油田的序幕。消息传出,全国抗日军民受到极大鼓舞。
0 r( s. F2 j; o7 S$ Z: m6 U+ v  1941年初,为了扩大玉门油矿的生产规模,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决定成立甘肃油矿局,任命孙越崎为总经理。油矿加紧组织生产,增加出油井的数量,扩大炼油厂的规模,加快辅助设施的配套,同时,加速培养石油人才,使玉门油矿进入高速发展时期。1942年,原油产量达到4.6万多吨,生产汽油180万加仑。以后两年,玉门炼出的汽油年产量都保持在200万加仑以上。到1945年,累计生产原油25万多吨。
6 |6 O! d* ?" W  玉门所产油品陆续运往抗日前线支援抗战。1943年,日军企图强渡风陵渡,入侵陕西,由于有了玉门的汽油,能及时将苏联供应的大炮从新疆赶运到前线,阻挡了日军的进攻。玉门油矿还将油品运往内地销售,对缓解大后方的油荒、维持战时后方交通运输发挥了重要作用。
4 i0 \4 N6 L& o# ?/ B  1946年6月, 甘青分公司成立,经理由郭可诠兼任。到解放前夕,时任甘青分公司经理的邹明先生率领员工积极进行护矿斗争,向新中国移交了一个完好的油矿。! s7 P: y2 g, l/ M" Q) E
  经过10年的开发建设,到1949年,玉门油矿已经拥有一支4000余人的石油产业队伍。其中,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2200余人,技术工人1600余人。探明可采储量1700多万吨,年产原油7万多吨,共生产原油50多万吨,占全国同期产量的90%以上。建成了可产汽、煤、柴、润等12种产品的炼油能力,拥有地质勘探、钻井、采油、炼油、机修、水电、土建、运输和通讯等专业队伍的综合性石油企业,成为当时中国规模最大、产量最高、员工最多和工艺技术领先的现代石油矿场。玉门油矿在油田开发建设、石油炼制以及科研和技术工艺、企业管理等方面开了众多的先河,为石油工业的未来发展培养了大批人才。8 O) _5 c& w! l9 G1 f3 `
  全力支援新中国石油工业建设
2 q& E) @& s, T( u  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兴,百业待举,为满足国家建设对能源的需求,迫切需要找到更多的油气资源。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党中央决定在玉门建设中国第一个石油工业基地,玉门油矿被列为全国156项重点工程之一。全国从人力、物力和财力等各方面,对石油基地的建设给予支持:毛泽东主席亲自批准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9军57师改编为石油工程第一师,近8000名指战员中的大部分成为玉门油矿的骨干力量;党和国家领导人朱德、陈云、邓小平、叶剑英、彭德怀等曾到玉门视察。朱德委员长欣然题词:“玉门新建石油城,全国示范作典型;六万人民齐跃进,力争上游比光荣。”叶剑英元帅题诗:“引得春风度玉关,并非杨柳是青年;英雄一代千秋业,敢说前贤愧后生。”苏联、罗马尼亚、民主德国、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派专家到玉门支援开发建设。来自各方的关心、支持和帮助,使玉门油田职工受到巨大鼓舞,石油基地的建设步伐大大加快。到1957年,原油年产量达到75.54万吨,占当年全国天然原油产量的87.78%。1957年10月8日,新华社从兰州发出电讯:中国第一个天然石油工业基地在玉门建成。9 d6 i( l: A3 j" z  t5 k5 K5 k  \1 D; e
  在我国石油工业加快发展的历史时期,玉门油矿承担起支援全国新油田建设的历史重任。他们从全国“一盘棋”出发,提出“一援、二让、三上”的行动方针,把支援新油田的勘探、开发建设作为自己的首要任务,成建制地把骨干队伍和成套设备一批又一批地送往新区和兄弟油田需要的地方。/ G! I. c( J! P8 E
  20世纪50年代末,石油部实施党中央确定的石油工业战略东移的决策。在我国东北发现大庆油田后,1960年,玉门油田作为大庆会战的主力队伍之一,派遣1.8万余名职工,带着成套钻机和设备奔赴松辽平原,其中就有铁人王进喜率领的1205钻井队。面对世界级的大庆油田和油田会战初期存在的诸多困难,铁人喊出了“宁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英雄誓言,率先垂范,组织队伍以“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豪迈气概,人拉肩扛,克服种种困难,为大庆油田勘探开发做出了杰出贡献,成为大庆会战的红旗、全国石油职工学习的榜样。
- Z6 L# ?" [; l" L/ M2 s  n! T' o  大庆油田会战涌现出很多英雄模范人物,其中有很多来自玉门。“王、马、段、薛、朱”大庆五面红旗,其中“四面”来自玉门油田;大庆会战时有“八大老总”,其中6人来自玉门;“五把铁锨闹革命”的领头人薛桂芳也是玉门人。玉门油田不但在大庆油田开发建设中做出了突出贡献,而且以铁人为代表的玉门石油人在大庆石油会战中所表现出的艰苦奋斗、不怕困难的高尚品质和工作作风,对当时会战职工和以后石油队伍优良传统的形成都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H: r( I1 T# a: ~& y# ^
  大庆石油会战,将我国贫油落后的帽子甩到了太平洋,做到了原油自给,实现了从“贫油大国”向“产油大国”的历史跨越。这其中,玉门油田功不可没。
9 G+ D% w2 H. B2 g, _  在实施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稳定东部,发展西部”战略部署中,玉门油田也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1 h& m5 }# P6 R! L. s0 E  X  上世纪80年代末,为实施“稳定东部,发展西部”的战略,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决定在新疆塔里木盆地和吐鲁番盆地,同时开展石油勘探开发会战。1989年,玉门油田主要领导先后率领近万名职工西出阳关,第三次奔赴“火洲”吐鲁番—哈密盆地,按照“新体制、新技术、高水平、高效益”的工作方针,参加了具有新时期特色的石油会战。 ' s# n/ X  C( p) O- x# Y# Z- Y- X& |
  在不到4年时间里就建成具有年产原油300万吨生产能力的吐哈油田,成为我国西部地区又一个重要的油气生产基地。油田勘探、开发、建设均达到高水平、高效益,按照“新体制、新技术”要求,油田管理在国内首先实现100万吨产能110人管理的新水平。9 k; }3 E# D- f3 Q
  几十年来,玉门油田先后抽调10万多名员工和4000多台(套)设备,参加四川、长庆、柴达木等全国10多个油田,10余个炼厂、物探、运输等勘探开发会战和企业建设,充分发挥了石油摇篮“三大四出”(即大学校、大试验田、大研究所;出产品、出经验、出人才、出技术)的历史作用。中国石油工业能够形成今天的局面,取得今天的辉煌成就,玉门油田是做出了重要的历史贡献的。
$ [7 z. M. J0 c9 a2 k7 u  造就和输送了石油工业的栋梁和英才6 R% i. X7 d* k6 z4 Q
  玉门油田是大学校、大试验田、大研究所,也是一个大熔炉,为中国石油工业造就和输送了一大批技术骨干和管理人才。海峡两岸石油界都有出自玉门的谙熟管理的领导、建树卓著的专家、闻名遐迩的英模。7 K( I7 u1 |0 n; `( R
  中国地质事业著名的创始人翁文灏、工矿泰斗孙越崎等,是开发玉门油矿主要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地质学家孙健初等,对老君庙油田进行了早期的勘探,是玉门油矿开发建设的重要奠基人;石油工程专家严爽,是玉门油矿主要创建者之一;地球物理学家翁文波,在玉门创建了我国第一个重磁力勘探队,是我国勘探史上的一个创举;石油地质专家靳锡庚、杜博民,石油化工专家熊尚元、龙显烈等都在各自的领域为中国石油工业建设首开先河,为玉门油矿的建设发展做了开创性的工作;陈贲、卞美年、秦同洛、史久光、刘树人、李德生、童宪章等都是我国石油界的高级专家。他们不但为玉门油矿的开发,而且为我国后来石油工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金开英、吴德楣、虞德麟、董世芬、江齐恩、董蔚翘等从玉门走出,开创了台湾的石油事业。
9 }* A7 A- G- O6 |! X2 |  玉门油田作为我国的第一个天然油生产基地,也是为祖国未来石油工业培养人才、锻炼人才的基地。为建设这个油田, 有5000多名高等院校毕业生、2万多名解放军转业官兵及一批地方人员,先后共有4万多人走进这个摇篮锻炼成长,又先后走出玉门参加其他新油田的建设,相当于每年从这里“毕业”4000多名石油专业人才。
/ }. [& J  A/ [5 A, P  玉门油矿第一任军事总代表康世恩,后来成为我国石油工业的卓越领导者和国家领导人。
+ r2 W  I+ l: n& G- [) w) m  我国许多石油企业领导包括一些政府部门的领导人来自玉门。其中,杨拯民、焦力人、宋振明、赵宗鼐、李敬、李天相、任志恒、秦文彩、闵豫、金钟超、陈耕、程浩、吴碧莲、黄亦纯14位同志成长为省部级领导干部;翁文波、李德生、田在艺、刘广志、童宪章、翟光明6名技术专家成为中国科学院或中国工程院院士;同时,有百余名同志成长为石油战线的中高层领导干部。
" A+ d* {/ g+ ?; M  在玉门成长起来的王进喜是中国石油工人的光辉典范,工人阶级的先锋战士,中国共产党人的优秀楷模,中华民族的英雄。在建国40周年的时候,他与雷锋、焦裕禄、史来贺、钱学森一起被中共中央组织部命名为“建国以来在群众中享有威望的共产党员的优秀代表”。世纪之交,他与其他伟人和英雄人物一道被列为“百年中国十大人物”,写入中华民族的光辉史册。他为中国石油工业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建设立下了不朽的功勋,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铁人精神。
# I5 `* [  |3 Y# t  我国著名诗人李季曾用“凡有石油处,就有玉门人”来描述玉门油田的贡献是非常形象、十分贴切的。如今,玉门油田在全国播下的“种子”已经开花结果,玉门在中国石油工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做出的杰出贡献已经载入光辉的史册。; I3 a, I. u* _7 b& P' n9 ~
  石油圣地——联系海峡两岸石油界的纽带3 J6 J& z: \- U
  台湾苗栗是我国近代第一口油井的诞生地,延长油矿是大陆第一口油井的诞生地,玉门是中国石油工业第一个现代石油生产基地,祖国的石油事业把“两岸三地”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 F9 \; g+ l- p: u  早在玉门油矿开发之初,翁文灏拜访中共代表周恩来,商量调用延长油矿钻机一事。周恩来当即表示“同心为国,决无疑义”。陕甘宁边区政府鼎力帮助拆运。这是国共合作的一段佳话。
2 }- B- x5 b% H3 ?( }7 u$ K! i  抗日战争胜利后,一部分从事勘探开发和炼制事业的技术人员从玉门调往台北,成为台湾石油工业的奠基人。# ?" A* i: ^5 z
  同居老君庙旁,同饮祁连雪水。这些在玉门成长起来的石油人(石油界尊称他们为老油人),对玉门有着难以割舍的深厚情怀。离开玉门后,他们一直念念不忘玉门油田,能在有生之年到玉门去看一看、走一走,是他们最大的心愿。很多台湾老油人都表示愿为玉门油田的发展、愿为祖国石油工业的发展再做点事、再尽点力。' V' G) z; O. N( |* d. V
  1981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叶剑英对台发表统一祖国大业的重要谈话。此时正值我国海洋石油对外开放,康世恩同志考虑顺应两岸往来的形势,欲请台湾石油界参加投标。在北京的老油人邹明、翁文波、史久光等开会研究与台湾石油界的合作事宜。随后,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名誉主席孙越崎发表讲话,表明大陆愿与台方合作开发海上油气田。此后,海峡两岸老油人的个人往来不断增加。
- ^6 F9 d- h7 L$ \  1990年、1992年,台湾老油人两次应邀访问玉门并参观了大庆油田等企业,打破了两岸石油界割断40多年的历史。1992年,我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会见了台湾老油人。台湾老油人表达了海峡两岸石油界同根同源的深厚感情,对大陆石油工业取得的辉煌成就很是钦佩,并表示要为促进两岸石油界的交流与合作作出努力。其后,台湾石油公司的负责人多次到大陆石油石化企业参观访问。) G, a# y6 `7 J$ s2 R7 B
  大陆老油人也曾先后3次应邀访问台湾,所到之处,强烈感受到两岸之间的“中华民族情感”,深深体会到加强交流与合作是两岸石油人的共同愿望。  m; G, H7 }2 F0 Q1 X5 f& Q2 J
  1998年8月,中国石油学会和玉门油田共同邀请海内外20多位老油人齐聚玉门。千里寻根,故地重游,这些耄耋之年的老油人大都激动地流下了热泪。金开英等台湾老油人还专赋“玉门颂”,表达了对玉门油田的深厚感情。他们把玉门油田看作是台湾石油人心中的圣地,称台湾石油工业是由玉门老君庙精神所奠基,把访问玉门油田当做“回娘家”。9 {& O& v. {- x' B& V' F- A) f8 n
  玉门油田像一根扯不断的纽带,把海峡两岸石油人的心紧紧联结在一起。进一步加强海峡两岸石油界的交流与合作,为祖国石油工业的发展携手共进,成为海峡两岸石油界的共同心声和强烈愿望。
# k& c2 y; x, f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两岸石油界积极寻求合作项目,在石油勘探、炼油化工、科技经贸等领域进行广泛的合作。双方在不断加强交流的基础上,合作取得了实质性进展。
6 V6 l3 b- a* z, E7 f  玉门精神,积淀了中国石油文化的丰厚底蕴
; r4 k' h- T. O/ f  玉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孕育了玉门精神。玉门精神是中华民族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的集中展示,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具体体现,是大庆精神和铁人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石油队伍可贵的传家宝和精神财富。玉门精神为中国石油工业持续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
轻轻的我来签到了,想带走一堆铜板...

1986

主题

10万

铜板

98

好友

技术员

Network change life, change t

积分
17879

斑竹勋章地信元老

QQ
 楼主| 发表于 2010-6-15 09:12 | 显示全部楼层
科技中国杂志 0 k* h* q1 M/ W# W# W# g$ i
两位工人在分析泥浆,了解玉门油矿新油井钻探情况(1954年摄)
1957年10月8日,新华社向全世界报道:新中国第一个石油基地在玉门建成。这一年,玉门油田生产原油75.55万吨,占当年全国总产量的87.78%。它已成为一个包括地质、钻井、开发、炼油、机械、教育、科研等在内的初具规模的天然气石油工业基地。从此我国走上了大规模的石油建设和开采的道路。  A# ?5 F  R3 N) P
1960年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发表了一条名为“洋油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的消息。大庆油田、胜利油田、辽河油田的相继发现使中国彻底摆脱了“贫油国”的帽子,实现了石油自给。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发展,以玉门为起点的中国石油工业的原油年产量,从解放初的十几万吨迅速增加到如今上亿吨,跻身于世界产油大国的行列。
5 p8 ?9 z1 l. ?8 w  b* I& ?如同延安对于中国革命的重要性一样,玉门也成了新中国石油工业的摇篮。他们立足发展自己,放眼全国,哪里有石油就到哪里去战斗,形成了著名的“玉门风格”,为发展石油工业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玉门油田在开发建设中取得的丰富经验,为当时和以后全国石油工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借鉴。作为玉门的象征,伫立于玉门市中心的“铁人”雕塑,记载着玉门油田创业的历程和辉煌。  F' D# d& F3 w+ C3 I- y2 V$ M
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全国各地油气勘探捷报频传。作为新中国第一个石油基地,玉门油田承担起出产品、出人才、出经验、出技术的历史重任,一次又一次为祖国石油工业大发展做出无私的奉献:1958年,克拉玛依发现油田,玉门油田抽调一批勘探、钻井、油田开发和建设方面的科技人员和技术前去支援;1959年,四川盆地发现石油,玉门油田有44个钻队,共1700名职工入川会战;1960年,发现大庆油田,局长焦力人带领18000多名职工,带着成套钻机和设备赴松辽平原会战;1970年,为支援长庆油田会战,玉门油田把1/3的职工和1/2的设备调往长庆。此后,玉门油田又相继支援了江汉、吉林、辽河、江苏、河南、中原、华北等油田的建设。据统计,50多年来,玉门油田仅千人以上的大调出就有近20次,先后向全国50多个石油、石化、地矿单位输送各类精良设备4000多台套,骨干力量近10万名,其中就包括以后成为中国石油工人优秀代表的“铁人”王进喜。
2 i9 Z. c6 b0 X; @# X正是这一名名优秀的玉门石油工人在自己的劳动岗位上创造着历史,也擎起了中国的石油事业。难怪曾任玉门油田党委宣传部长的著名诗人李季那么自豪地写道:“苏联有巴库,中国有玉门,凡有石油处,就有玉门人。”  q. K: k+ }+ k3 Z
玉门油田,这个曾经激荡着整个民族光荣与梦想的地方,它孕育了大庆、胜利、克拉玛依等油田,也繁衍和养育了中国的现代石油工业,并将被永远铭刻于史册。
轻轻的我来签到了,想带走一堆铜板...

19

主题

2万

铜板

16

好友

地信学员

Rank: 12Rank: 12Rank: 12

积分
2772
发表于 2010-6-15 11:30 | 显示全部楼层
曾经的辉煌。。。。
该会员没有填写今日想说内容.

0

主题

8

铜板

7

好友

技术员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Rank: 3Rank: 3

积分
37
发表于 2010-7-14 06:40 | 显示全部楼层
加油!你一定行滴
长风破浪会有时!

7

主题

4万

铜板

35

好友

资深会员

人生如梦

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

积分
3589

宣传勋章

QQ
发表于 2010-8-10 09:0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所在的城市同样也是资源枯竭型城市,矿产一天天的减少,房价一天天暴涨,哪天像玉门这样,我们还住在这儿吗?也许是我多虑。对了,我们属于技术型人员可以外迁。
逛了一下午的街,好累

0

主题

1912

铜板

12

好友

教授级高工

qinling

Rank: 12Rank: 12Rank: 12

积分
1530
发表于 2010-8-13 23:26 | 显示全部楼层
历史,挺辉煌的。心情也是挺复杂度。居安思危,。。。。。。。[s:203][s:200][s:198]
该会员没有填写今日想说内容.

5

主题

429

铜板

5

好友

助理工程师

Rank: 5Rank: 5

积分
393
发表于 2010-8-15 11:43 | 显示全部楼层
舟曲加油

1

主题

1360

铜板

0

好友

工程师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498
发表于 2010-9-3 16:12 | 显示全部楼层
加快转型,别再依赖资源了,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176

主题

1万

铜板

65

好友

钻石会员

所有付出是为美好明天做准备

Rank: 26Rank: 26Rank: 26Rank: 26Rank: 26Rank: 26Rank: 26

积分
5653
QQ
发表于 2010-10-20 08:45 | 显示全部楼层
玉门市也撤了,老玉门市改为老君庙镇,现在非常萧条
该会员没有填写今日想说内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在线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