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candy33 于 2013-10-23 15:49 编辑
苏州城市地质信息平台摘取地理优秀工程金奖 作为江苏省地质调查试点城市,苏州市于2009年便着手开展城市地质调查工作,由武汉中地数码科技有限公司与江苏省地质调查研究院合作开发的“苏州市城市地质信息管理与服务系统”,已于2012年通过专家评审,并摘得2013年中国地理信息产业优秀工程金奖。 记者从江苏省地质调查研究院了解到,该系统由苏州市城市地质数据管理与维护子系统、苏州市城市地质数据分析评价子系统、苏州市城市地质数据共享与发布子系统组成,包含数据管理与维护、评价与建模以及基于mapgis IGServer技术的信息共享服务与辅助决策支持等各项功能。利用数据库技术、GIS技术、三维可视化技术,以MapGIS K9为基础平台,依托三维地质结构调查的成果,结合苏州市城市地质调查专题需求,实现了基于三维地质结构的数据管理、成果显示,并且将三维城市地质数据的获取、数据库建设及管理、地质数据分析贯穿于整个项目过程。通过信息化工作进一步形成城市地质服务于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的快速反应能力,创新城市地质调查的成果表达形式,形成了新的城市地质工作模式。 项目自结题以来,主要在四方面获得了成果:一是通过搜集地质信息,建立了苏州市城市地质数据中心,对相关资料数据进行有效管理;二是成功建立地质专业工作平台,提供多种专业数据的可视化处理和专业分析;三是建立了苏州三维城市地质结构模型;四是以B/S方式为政府部门、社会大众提供了信息共享与服务。 同时,该系统还取得了两项突破:一是建立了8个专题数据库,实现了对苏州市不同时期、不同部门的基础地质、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地面沉降、地质空间数据等海量地质数据资料的一体化组织与管理,不仅为后续地质资料的信息共享提供了支持,也为各职能部门的资料共享提供了平台。二是在专业图件辅助生成技术、评价模型自定义构建技术、地下水专业软件接口技术、基于地层分区图快速建模技术、基于地质图产状信息快速建模等关键技术上进行了重大创新。 作为该项目负责人同时也是江苏省地质调查研究院环境地质研究所所长的龚绪龙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与国内同类项目(上海、广州城市地质项目)相比,该系统的一些关键技术的创新之处也是可圈可点的,甚至实现了其他同类项目还未实现的一些功能。 基于数据中心的二、三维一体化管理策略,改变了以往二维和三维数据分别处理的局面,使得二、三维在数据模型、数据管理、数据可视化和数据集成等层面上无区别的对待,真正实现了二、三维空间数据在深层次上的应用;采用模板定制技术允许用户编辑制作某一类柱状图的样式并保存下来,选择所需样式模板自动生成柱状图,解决了以往将柱状图样式固化在程序内,无法由用户自由定制的问题,提供了多种灵活编辑方式;应用评价模型构建技术,可以针对地质专业纷繁复杂的评价需求,从评价模型的建立和管理入手,提供多专业评价模型自定义及管理工具,允许专业用户自定义评价模型或扩展模型库中已有的分析评价模型;充分利用了MapGIS平台在数据采集、编辑、属性管理、可视化以及存储方面的优势,无缝支持VM(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三维地下水水流模型)文件加载,并建立地下水数值模拟数据模型,创建相关的二维、三维GIS对象,高效的发挥了VM的数值模拟计算优势和MapGIS数据管理和可视化的优势,为水文地质工作者提供更有力的工具。 此外,依托MapGIS IGSS 3D大型三维GIS平台,该系统首次建立起了苏州市基岩地质、第四纪地质、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的三维结构模型,通过采用“框架+插件”体系结构,实现了对海量、多源、异构的地表地下人造空间实体、地质体等三维空间实体模型及其空间位置、拓扑关系高效存储管理,将传统的单纯平面手工或工具制图时代带入了一个全新的基于新一代多维可视化GIS平台的具有较强交互性、可视性并具有一定智能型的数字化、信息化、立体化数字时代,有效辅助了专业人员对苏州市总体规划进行评估,并为地下空间开发地质环境适宜性评价提供依据,实现了地质调查支撑政府管理与决策新飞跃。 目前,该系统已正式在苏州市国土资源局运行,并建立了信息系统日常维护更新机制。下一步,该系统将逐步与“数字苏州”、“智慧苏州”融合,实现数据互通,最终达到无缝对接。从而为苏州城市规划、建设、地下空间开发提供决策依据,为地质环境保护和灾害防治、城市发展提供地质资源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