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附录期刊论文4篇目录:
1、山西辛庄金矿床成矿模式分析(赵晓霞,刘忠法,戴塔根,刘清泉,张宇,《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5)
2、山西辛庄金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分析(赵晓霞,刘忠法,张普斌,刘清泉,张宇,张建国,《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11)
3、安徽铜山铜矿关键控矿因素及成矿定位规律研究(邵拥军,郑明泓,刘悟辉,李品杰,刘忠法,刘清泉,《矿物学报》2009.Z1)
4、安徽铜山铜矿物探测深方法有效性简评(邵拥军,刘清泉,席振铢,刘悟辉,李品杰,刘忠法,郑明泓,《矿物学报》2009.Z1)
硕士论文标题:山西辛庄金矿床地质特征矿床成因及找矿预测研究
论文作者:刘清泉
论文导师:邵拥军
论文学位: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论文专业:矿产普查与勘探
论文单位:中南大学
硕士论文页数:95
格式:pdf
附件:6
硕士论文摘要:
山西辛庄金矿床位于华北地台北缘,晋东北恒山山脉中段南侧,是比较典型的脉状热液型金矿床。 本论文运用金矿床矿床成因及成矿预测的理论和方法,对辛庄金矿床矿床地质特征、成矿地质条件及矿床成因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其成矿定位规律和矿脉产出的典型识别标志,并在构造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异常分析以及地表矿化信息提取的基础上进行了找矿预测研究。论文主要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对金矿床成因类型划分、成矿预测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技术等方面进行了研究综述。 对辛庄金矿床矿床地质特征进行了研究,重点解剖了1号脉的地质特征,分别从矿体的位置、形态、产状、规模和品位变化,矿石的结构、构造,围岩蚀变,成矿阶段方面进行了研究。 探讨了矿床成矿地质条件,分别从矿区地层、构造以及岩浆岩与成矿的关系方面进行了讨论,认为矿区内具有较高金含量的五台群片麻岩地层可以作为矿源层;构造是成矿的重要的影响因素,控制了成矿岩体的侵位和矿体的形成和定位;燕山期岩浆岩是有利的成矿母岩。 在对矿床成矿地质条件分析的基础上,对辛庄金矿床的矿体赋存规律和矿脉产出的主要识别标志进行了总结。 在综合研究矿床地质特征和成矿地质条件的基础上,认为辛庄金矿床属典型的与燕山期中酸性岩浆侵入活动有关的中低温热液充填石英脉型金矿床。 通过构造地球化学测量和数理统计分析,提出测区与金关系最密切的最佳成矿指示元素是Cu,最佳成矿指示元素组合为Au-Cu-Ag-Pb-Zn。在计算lgAuCuAgPbZn综合指数的基础上,圈定出6个主要的构造地球化学异常带。 在上述基础上,总结了其地质、地球化学、地球物理方面有利的找矿依据和信息,提出了8个有望找矿预测单元,并对各单元的重要性进行了排序。
关键词:辛庄金矿 矿床地质特征 矿床成因 矿体定位规律 构造地球化学 高频大地电磁测深 找矿预测
硕士论文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一章 前言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1.2 研究区前人的主要工作
1.2.1 以往科研工作
1.2.2 以往地质勘查工作
1.3 研究领域综述
1.3.1 金矿床主要分类方案评述
1.3.2 成矿预测研究工作评述
1.4 研究主要内容
1.5 研究思路及方法
1.6 完成工作量
1.7 主要成果与认识
第二章 区域成矿地质背景
2.1 大地构造位置
2.2 区域地质概况
2.2.1 地层
2.2.2 构造
2.2.3 岩浆岩
2.3 区域矿产
第三章 矿床地质特征
3.1 矿区概况
3.2 矿区地质
3.2.1 地层
3.2.2 构造
3.2.3 岩浆岩
3.3 矿体地质特征
3.3.1 脉带特征
3.3.2 矿体特征
3.3.3 矿石特征
3.3.4 围岩蚀变
3.3.5 矿化阶段及矿物生成顺序
第四章 成矿地质条件及矿床成因分析
4.1 成矿地质条件分析
4.1.1 地层与成矿的关系
4.1.2 构造与成矿的关系
4.1.3 岩浆岩与成矿的关系
4.2 成矿定位规律研究
4.3 矿脉产出的典型识别标志
4.4 矿床成因分析
第五章 综合找矿预测研究
5.1 预测区概况
5.2 地表调查矿化蚀变出露情况
5.3 构造地球化学找矿预测研究
5.3.1 方法原理
5.3.2 元素统计分布特征
5.3.3 元素相关性及聚类分析
5.3.4 异常特征及其评价
5.4 高频大地电磁测深预测研究
5.4.1 EH-4电磁测深二维剖面结果分析
5.4.2 物探异常带圈定和评价
5.5 综合预测分析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图版说明
图版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的主要研究成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