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本硕士论文的pdf文档,本居士已于2011-9-22上传:
新城金矿构造控矿及矿体三维定位预测(董敏,2010,长安大学硕士论文)
http://bbs.3s001.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71168&fromuid=55915
这里上传本论文的NH文档并附期刊论文1篇,方便分享!
附录期刊论文篇目录:
1、新城金矿蚀变带构造与地球化学特征(吕承训,吴淦国,陈小龙,郭涛,董敏,《大地构造与成矿学》2011.4)
论文标题:新城金矿构造控矿及矿体三维定位预测
论文作者:董敏
论文导师:杨兴科
论文学位: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论文专业:构造地质学
论文单位:长安大学
论文页数:81页
格式:硕士论文NH、期刊论文pdf,NH需在中国知网下载CAJViewer阅读器
附件:2
摘要:
新城金矿是上世纪七十年代胶东地区发现的特大型“焦家式”金矿床之一。矿区地质勘探工作侧重于开发和生产,而对矿区的综合地质,构造控矿规律等重要地质问题的研究较为停滞,导致新城金矿逐渐成为资源中度危机矿山。矿区勘探开发以竖井和坑道工程为主,且新城金矿主体部分为隐伏型矿床,因此充分利用已有地表和地下成矿信息,采用新技术、方法开展深部和外围构造控矿和矿体定位预测研究较为紧迫。 论文以野外地质观测和矿区资料收集为基础,依托于山东玲珑矿田和新城金矿预测新技术、新方法示范项目,综合分析新城金矿的成矿背景、地质特征、控矿构造规律和矿体产出特征,然后利用Surpac软件建立三维矿体模型,并进而探讨了其矿体定位规律,最终进行成矿预测。取得如下认识: 1.焦家断裂以及次级断裂共同构成了矿区的控矿断裂系统。矿床赋存于主断裂面下盘的玲珑花岗岩体。焦家断裂是成矿流体运移通道,也是成矿流体汇聚场所;主断裂面呈现出波状起伏特点,使成矿的有利部位分布具有波状相间的似等距分布特点;断裂破碎强度大、主断裂面产状、形态变化部位和断裂分枝交汇部位、次级断裂以及密集节理带中,矿化富集。主断裂在成矿期表现为右行剪切作用为主,并形成了有利矿化的强破碎带、伴生次级断裂及密集节理带向南西侧伏,从而控制矿体的侧伏规律。焦家断裂,经历多次构造活动的叠加,断裂构造岩发育,断裂带内岩石破碎强度大,孔隙度大,成矿流体可在其中渗流,形成构造蚀变岩型金矿床,蚀变带总是沿着主断裂面呈带状展布。 2.本文主要选择矿区111’-195’勘探线以及-10m--630m中段标高的范围内地质数据1034个,在Surpac软件中,建立新城矿区地质数据库,构建基于钻孔数据的矿体实体模型,断裂模型。利用品位数据建立块体模型,在此基础上,采用地质统计法和距离幂次反比法进行品位估值和储量计算。 3.在三维矿体模型的基础上结合矿体产出规律,采用趋势外推法和类比法,对新城金矿Ⅰ、Ⅴ号矿体三维定位预测,分别圈定了预测靶区。Ⅰ号矿体预测靶区位于Ⅰ号矿体深部南西侧伏向下延部分,主要分布区域为:水平范围在111’-147’勘探线之间,垂向标高在-500m--900m内,矿体形态呈薄板状。Ⅴ号矿脉群预测靶区位于Ⅴ号矿脉群南西侧伏的延深部位,主要分布区域为:水平范围在147’-171’勘探线之间,垂向标高在-700m--1000m,侧伏角45。左右,距Ⅰ号矿体垂直距离85m,与Ⅰ号矿体相平行。
关键词:新城金矿 构造控矿 矿体三维建模 三维定位预测
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区交通位置、自然地理概况
1.4 研究区前人工作及成果
1.4.1 以往区域地质矿产工作
1.4.2 以往矿产勘查和地质找矿勘探工作
1.4.3 以往地质科研工作
1.5 完成工作量
1.5.1 硕士期间完成工作量
1.5.2 论文完成工作量
第二章 区域地质背景
2.1 地层特征及其含矿性
2.1.1 地层特征
2.1.2 胶东群变质岩系与金成矿的物质联系
2.2 岩浆岩特征及其与成矿的联系
2.2.1 花岗质岩浆岩特征
2.2.2 花岗质岩浆岩与成矿的联系
2.3 区域构造与金矿带空间展布
2.3.1 区域构造
2.3.2 区域构造与金矿带空间展布
2.4 区域矿产及金矿化类型
2.4.1 区域矿产
2.4.2 金矿化类型
第三章 矿床地质特征
3.1 矿区地质
3.1.1 地层
3.1.2 岩浆岩
3.1.3 构造
3.2 矿床地质特征
3.3 矿体特征
3.4 矿石特征
3.4.1 矿石矿物成分
3.4.2 矿石的化学成分
3.4.3 矿石的结构和构造
3.4.4 矿石类型
3.5 围岩蚀变
3.5.1 围岩蚀变类型
3.5.2 矿化蚀变带地质特征
3.5.3 成矿阶段划分
第四章 断裂构造控矿规律研究
4.1 断裂构造特征
4.1.1 断裂构造基本特征
4.1.2 断裂构造变形特征
4.1.3 断裂的变形分析及其演化
4.2 断裂控矿规律
4.2.1 断裂对成矿元素分布的控制
4.2.2 断裂对矿体空间分布的控制
4.2.3 断裂对矿化局部富集的控制
4.2.4 断裂对矿体形态、产状的控制
4.2.5 断裂对矿化类型的控制
4.2.6 断裂对围岩蚀变的控制
第五章 新城矿体三维模型
5.1 矿体形态及空间关系
5.2 三维建模资料收集
5.3 Surpac软件基本功能
5.3.1 Surpac软件概述
5.3.2 三维图形系统
5.3.3 主要功能模块
5.4 新城矿体三维立体模型的建立
5.4.1 新城矿区地质数据的建立
5.4.2 新城矿体实体模型的建立
5.4.3 新城矿体品位模型的建立
第六章 矿体定位预测
6.1 矿体产出规律
6.1.1 矿体的一般产出特征
6.1.2 矿体侧伏特征
6.1.3 矿体垂向上的变化特征
6.1.4 矿体的似等距性分布
6.1.5 矿体赋存规律及找矿方向
6.2 矿体定位预测原则和方法
6.3 矿体定位预测靶区
6.3.1 定位预测靶区的圈定
6.3.2 定位预测靶区特征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