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原因分析
1. 资金大量投向房地产。如:鄂尔多斯空城基本上是抵押给银行了的,但无造血功能。
2. 地方政府担保贷款,如国投公司,旅游投资公司,城投公司等大量贷款,但无法归还,使得银行的现金流困难。
3. 财政收入主要是建设税。大量的招商引资以及相应的优惠政策税收减免。
4. 土地财政泛滥。
5. 贷款发放过多,银行的现金流困难。(现在银行内部职员基本上100%贷款投项目。)
6. 制造业亏损严重,造血功能弱。
7. 影子银行泛滥,存款降低,但贷款增加。
二、可能引发的现象
1. 民营企业扶持加大。
2. 大项目建设论证加强。
3. 民生项目加大投入。(城镇化规划行业会非常景气,如规划设计院)
4. 个别银行出现钱荒挤兑。(但政府绝不会让其破产,所以可能出现银行整合现象-股市低迷持续)
5. 地方政府破产现象发生。(公务员发工资困难-政府与银行关系恶化-银行重新思考政府项目贷款)
6. 压缩三公消费,高档服务业下降,但中档、低档发展潜力加大。
7. 刺激全民消费政策会加大,如推动旅游,消费。
8. 赤水地方政府招商引资的宾馆等项目可能出现烂尾楼。
9. 卖土地已经不可能长期持续。(好的土地卖完了-还有大片土地卖不出去-政府开始以土地入股形式来推动新一轮过民合资公司)
10. 旅游投资会加大。(国家可能会加强假日经济)
11. 农林水项目投资会加大。
12. 政府财政收入困难加剧,发工资困难。
13. 银行短期理财产品会加大回报,但事实上是揽储而非理财行为。
14. 央行教训商业银行,放贷行为会收紧,贷款会比以前更加困难。
15. 民间放贷会加剧。
16. 最近中央政府贴补家电汽车等项目问题出现,加之光伏产业欧洲受阻,制造业会出现新一轮市场危机。
17. 国家投入环保项目会大幅度增加。
18. 地方政府为了增位排名,产业布局严重不合理,环保非常严重,做了许多为了钱而断子绝孙的事情,新一届政府会开始收拾这个烂摊子。
19. 人口红利是中国最大的持续的出路,光伏产业、消费等国内消费重新成为主流。
20. 中国是人口大国,如复杂的亚马逊生态系统,局部死掉不足以破坏正泰生态系统,所以不不担心总体发展速度。
21.影子银行的问题更加凸显,但无法解决。
三、政府加息还是降息
1. 短期之内估计是维持不动,政府观望市场的承受能力。
2. 李克强总理的执政100天看来,无论加息还是降息,压力都大。
3. 市场不景气,需要降息提升市场景气指数,维持就业。
4. 政府加息还是降息的矛盾突出,所以中央调整幅度不会大。
5. 中央政府只会“定向放水”,即专款专用,防止地方银行和商业银行“乱作为”。
四、哪些市场投资机会会出现
1. 城镇化因为集民生、基础设施建设、房地产等多种因素为一体,必然、仍然是政府力推主项。
其中,
(1)类似于花果园楼盘的旧城改造是代表。
(2)城镇化的污水项目、垃圾场项目、城市集中管网项目等项目会很多。
(3)以水利为表现的民生项目会很多。
(4)生态旅游项目会大量兴起。
(5)规划、设计、咨询业是高收入的人群,省级规划设计院+大专院校+科研院所所向披靡。
2. 股市肯定会大跌,但实际上银行股并为真正恶化,只是“短期出了问题而已”,合适的时候反而“问题在哪里,机会也在那里”。
3. 民间担保公司和高利贷公司的机会更多了,但我永远不介入这种原罪。
4. 服务业会兴旺,国家对其的扶持力度会加大。
5. 制造业尸横遍野,那些真正有实力的领头羊倒是一个行业整合的好机会。但新人切切不可介入制造业。
6. 银行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信用”会被政府开始重视和正视,由此延伸到食品工业等质量问题。
7. 医疗是个好方向。
8. 贷款的审批会迅速严格起来。所以,如果你现在的项目投资是打主意立足于银行贷款,请立即放弃。
9. 现金重新成为好东西,如果你拥有现金,那么机会就会很多。
10. 旅游业等拉动内需的激励政策一定会发生,带薪休假等主动消费会再热,毕竟,中国是个人口大国,大国经济的人口红利在金融危机的时候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11.“出口转内需”是近5-10年内全世界的必然。那些如真.美的“客栈”自然会兴旺起来。
12. 交通业也会兴旺。
13. 农业投资会加大。农业的集约化发展一定会加强。科技含量、机械化作业程度也会提高,“公司+农户的发展方式”会得到大力推广和补助。
14. 边沿科学最容易出大成就,因此农业、林业、药业的边际效应会提升。如GAP种植基地、绿色生态蔬菜种植基地、在打城市周边100公里范围内的农业生态观光基地等。
想到哪里,写到这里。祝福中国。
本届政府一定会推动新一轮的“贞观之治”,“信用、民心、政府形象、廉政、公平正义”等词汇一定会成为关键词中的一部分,发展速度会适度下调,但不会影响中国的发展,反而会使中国国家强身健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