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附录期刊论文9篇目录:
1、新疆和静县大山口金矿床成矿流体地球化学特征研究(鲍庆中,王宏,沙德铭,胡秀军,《西北地质》2003.2)
2、西天山地区金矿床主要成因类型及找矿方向(沙德铭,董连慧,鲍庆中,王宏,胡秀军,张建东,孙加鹏,《新疆地质》2003.4)
3、内蒙古白音高勒地区石炭纪石英闪长岩SHRIMP锆石U-Pb年代学及其意义(鲍庆中,张长捷,吴之理,王宏,李伟,桑家和,刘永生,《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7.1)
4、内蒙古东南部晚古生代裂谷区花岗质岩石锆石SHRIMP U-Pb定年及其地质意义(鲍庆中,张长捷,吴之理,王宏,李伟,桑家和,刘永生,《中国地质》2007.5)
5、内蒙古东南部西乌珠穆沁旗地区石炭纪-二叠纪岩石地层和层序地层(鲍庆中,张长捷,吴之理,王宏,李伟,苏养正,桑家和,刘永生,《地质通报》2006.5)
6、内蒙古西乌珠穆沁旗地区石炭二叠纪岩石地层(鲍庆中,张长捷,吴之理,王宏,李伟,苏养正,桑家和,刘永生,《地层学杂志》2005.11)
7、区域化探数据处理中几种异常下限确定方法的对比——以内蒙古查巴奇地区水系沉积物为例(戴慧敏,宫传东,鲍庆中,孙中任,尤宏亮,金鑫,高飞,《物探与化探》2010.6)
8、辽西中生代波罗赤盆地特征及盆地性质探讨(鲍庆忠,张立东,郭胜哲,董万德,《地质与资源》2002.1)
9、黄河沉积物中稀土元素(REE)组成的粒度效应(戴慧敏,鲍庆中,杨作升,王水利,宫传东,张泉,孙中任,《第四纪研究》2007.5)
博士论文标题:大山口穆龙套型金矿床及其找矿意义
论文作者:鲍庆中
论文导师:金成洙;张允平
论文学位: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4
论文专业:矿产普查与勘探
论文单位:东北大学
博士论文页数:125
格式:pdf
附件:4
博士论文摘要:
在南天山地区,海西中.晚期,伴随强烈的造山作用,在区域大型断裂带的旁侧形成了大量的逆冲推覆构造带,表现为韧性剪切糜棱岩带、强烈片理化带;该地区的绝大多数金矿床产于一套灰色一灰黑色的含炭细碎屑岩系中,与韧性剪切带关系密切,金矿体均产于剪切带内;金矿区内有中酸性侵入脉岩分布的部位往往是富金矿体产出部位。这类金矿床矿体呈脉状和网脉状,与剪切变形变质带发生同步变质变形作用。目前,这类金矿被成为“穆龙套型”金矿床,这个概念属于形式分类,但其成因却无定论,观点也较多。中亚南天山地区与我国新疆南天山地区同属于南天山古生代造山带,具有相同或相似的成矿地质背景和成矿条件,成矿带相连。二十世纪60年代以来,相继发现了穆龙套金矿等数个大型.超大型金矿床,金矿储量巨大,为世人瞩目。而我国新疆南天山地区至今在该类金矿的找矿方面未有大的突破。仅发现了一些小的矿点和金矿化线索。大山口金矿是我国南天山地区发现的一个规模相对较大的小型金矿点,研究其成矿模型及成因,对于在该区寻找该类金矿床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为此上述想法,本文选择大山口金矿作为典型矿床进行研究,以利指导该区的金矿研究和找矿工作。本文详细研究了大山口金矿区及外围的韧性剪切带(包括其形成环境、变质变形特征、物质组分的迁移富集等)、大山口金矿床地质特征(包括矿体形态、产状、与剪切变形带的关系、矿物组成、流体包裹体的温压条件、成份及稳定同位素特征等)、侵入脉岩与金矿关系(脉体与剪切带的关系、脉体与矿体的关系、脉体矿化特征等)及金矿区和其外围的三个金异常区的调查评价研究。得出如下新的认识:1,首次对大山口韧性剪切带内的的金异常进行了异常查证,在异常区内发现了许多高金含量点,为进一步的找矿评价提供了依据、指明了方向,并提出大山口韧性剪切带内的大山口金异常、察汗乌苏金异常、乌兰赛尔金异常均是矿致异常。高金含量值是由石英脉、碳酸岩石英脉、含硫化物石英脉及其石英脉两侧有限范围内的蚀变岩石引起的,远离韧性剪切带的极弱.未变形(变质)的原岩中的含金量明显要低。2.首次认为,矿体的围岩提供成矿物质的可能性很小,地层与矿床分布的密切空间关系暗示了这套地层所代表的构造环境控制了矿床的形成,而非地层本身控制了金矿床的形成。3.首次强调了韧性剪切带对金成矿作用的重要作用。从剪切带内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研究可知,强变形剪切带内与成矿有关的微量元素的含量总是增高的,而变形较弱的岩石中除了穿插其中的石英脉类脉岩含金较高外,与未变形变质或极弱的变形变质岩石中的含金量几乎没有大的变化。这些特征均说明在大山口韧性剪切带内不存在微量元素(特别是与成矿有关的元素)的横向富集,成矿物质应该是外部来源。从石英脉、石英网脉型金矿体的特征及其与剪切面理的关系来看,两者具有成生关系,这些脉体应该是在递进剪切变形过程中形成的,它与剪切带的形成和发展有关。该区内最近发现豹金矿化,几乎都呈带状分布于片理化带、糜棱岩带内,金矿化带、糜棱岩带(片理化带)、金异常区三者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展布特征。4.大山口金矿区的多数金矿体赋存于中酸性脉岩内,同石英脉体~起在剪切带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同时形成的,具有密切的成因联系。流体包裹体和稳定同位素特征也支持这种观点。5.成矿元素地球化学分带性良好,成矿元素的分带性与区域线性构造相关性良好。成矿元素异常主要分布于志留系一泥盆系一石炭系的灰黑色细碎屑岩系之中,而这些地层分布区的成岩环境也正是区域糜棱岩带、片理化带等的集中分布区。三者的良好相关性预示了它们之间的内在成因联系。6.大山口及萨恨托亥金矿成矿流体属Na+.K+.Cl"一so,2-CO,型,CI>>SO。。,金属阳离予以Na+、K+为主,含少量的M92+、ca2+。NaT(Ca2++M矿+)为1.5~20,Na+/K+为O.5~50,表明流体为以岩浆热液为主的多来源的混合流体。7.成矿流体包裹体氢、氧稳定同位素组成、碳同位素组成、矿石铅同位素组成、矿石全岩和黄铁矿硫同位素组成均表明成矿流体、成矿物质来源主要来源于深部岩浆活动,围岩来源很少。8.通过对大山口金矿床的研究及与穆龙套金矿床的对比,认为大山口金矿床属于穆龙套型金矿床。9.在研究总结成矿规律、找矿标志的基础上,在南天山地区提出7个该类金矿的找矿远景地区。总之,大山口金矿床为受韧性剪切带控制、以岩浆热液为主要成矿物质来源的同构造期/同岩浆侵入期穆龙套型金矿床。
关键词:金矿床 成矿预测 成矿规律 天山
博士论文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一章序言
第二章区域地质、地球化学特征
第三章大山口金矿地质特征
第四章大山口金矿床成矿流体及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
第五章大山口金矿床与穆龙套金矿床的对比研究
第六章大山口金矿矿床成因和找矿方向
第七章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图版说明
作者学习和工作经历简介
图版I-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