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本帖最后由 老马居士 于 2013-4-29 08:23 编辑
作者简介:王庆飞,1978年11月生,山东武城县人,教授,博士生导师。1996年进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国家地学理科基地班学习,2000年免试推荐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研究生,专业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导师为邓军教授;2002年免试提前读博,导师和专业同前。
2005年博士毕业后留校任教, 2008年任副教授,2011年破格提拔为教授。任职期间,承担多门本科生与研究生课程,指导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本科生20余名;协助指导博士研究生发表国际SCI与国内SCI各一篇。主持国家支撑计划课题、973项目专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10项。主要创新性工作包括:①系统研究中国铝土矿成矿过程与规律,阐释大陆漂移、地幔柱活动与洋陆俯冲等重大地质事件与大型铝土矿矿集区形成的成因联系,揭示了铝土矿成矿的岩浆活动—构造隆升—优效风化—集中汇聚的多因耦合机制;②探索与完善了野外观测―室内观测―理论解析-物理模拟-数值模拟的矿田构造研究方法体系,深入研究内生矿床控矿构造, 建立典型矿集区成矿系统;③首次建立矿床资源评价非线性模型体系,发展了分形科学的基本原理,揭示了矿体参数间的内在联系。
以第一、二作者发表国际SCI收录文章14篇、GSL国际专辑约稿论文1篇、国内SCI收录论文1篇;以第三及其它作者发表SCI收录文章17篇。2006、2009年分获中国黄金协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排名第3、第4);2011年获国土资源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排名第10),2009年获国土资源科学技术奖二等奖2项(排名第6、10); 2010年获河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排名第4)、河南省国土资源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排名第4);2009年与2011年分别荣获“全国黄金行业科技先进工作者”与“全国黄金行业科技标兵”荣誉称号;2010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博士论文标题:铜陵矿集区构造-岩浆-成矿系统模型研究
论文作者:王庆飞
论文导师:邓军 黄庆华
论文学位: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5
论文专业: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
论文单位:中国地质大学
博士论文页数:正文128+作者简介等3
格式:博士论文KDH、期刊论文pdf,KDH需在中国知网下载CAJViewer阅读器
附件:19
博士论文摘要:
铜陵矿集区构造-岩浆-成矿系统是板内环境下成矿作用的典例,该系统内的构造变形、岩浆活动和成矿作用均各自呈现出复杂表象,也显示出三者之间具有紧密的内在联系;通过引入复杂性系统模型研究的思路,对构造-岩浆-成矿系统进行了逐层解析,力图查明复杂表象下的简单控制机制,并澄清各地质作用之间的内在联系。 矿集区盖层复杂形变场是于印支-燕山期在先压后剪的简单机制下形成的。力学分析和物理实验不但验证上述观点,还定性重塑了区域三维变形场,并获得了一些关于区域构造演化和多层结构变形的新认识;结果表明矿集区经历了“挤压-剪切-旋转-拖带”四步变形过程,形成了不规则边界、角顶部的“拖带盆地”和复杂的三维变形场,后者则发育“上褶下断”和“上断下褶”两个基本构造组合。趋势面分析验证区域中部除受纵弯作用外,还受到底部东西向岩浆活动的顶托。最后通过数值模拟,半定量重现了区域地层的三维形态。 成矿岩浆具低密度、低粘度、富含挥发份的特征;构造、岩浆、矿点的分形统计结果显示盖层褶皱系是岩浆就位的主要场所;理论分析和地质事实证实,北东向高角度逆断层及基底断裂系是浅层岩浆输运的主要通道;“剩余空间”法研究表明浅层岩浆活动的整体规律为“深部向中间集中,浅部向四周扩散”。据上述事实,本文提出浅层岩浆的输运方式为脉动“岩脉”式,岩浆输运方式决定了岩浆侵入时间的相对集中及各成矿岩体化学组成的整体相似。岩浆输运-定位过程受“上褶-下断”构造组合制约,该构造网络与其内部的流体输运过程组成一“元胞”,该“元胞”在不同尺度均有发育,具体表现形式会因实际地质背景不同而稍有差别。根据“元胞”属性和实际地质背景,推断深部岩浆输运的方式为“中尺度渗流”。 借助野外观测、古地理环境分析、成矿时代测定、稳定同位素分析、区域沉积岩成矿元素聚类分析、典型矿床成矿元素主成分分析等多种手段,判定成矿流体活动主要集中于燕山期。流体物理化学参数和矿床地质特征表明成矿热液具有阶段性演化的特点,流体早期活动受浅层岩浆输运方式制约而以不混溶作用为主,晚期则呈现出多种流体混合的特征。“上断-下褶”构造组合是成矿流体输运-定位的网络,该网络具有自相似特征,在该网络内流体运移方式为“顺层侵入,切层上侵”。流体输运过程及其阶段性演化的特点控制着矿床(矿点、矿床类型和矿种)空间分布的自相似性和成矿多样性。 通过对铜陵矿集区构造—岩浆—成矿系统的模型研究,本文认为板内复杂成矿系统表现出的复杂表象是整体统一景观下的细节差别,其整体景观由简单机制制约,细节不同由局部差异或“尺度效应”所导致。 “模型研究”为板内复杂成矿系统探索的新视点。模型研究主要内容包括 1)从公认地质事实出发,借助各种方法逐步推进、相互验证,把握整体特征;(2)引入复杂性科学思想,建立符合地质事实简约物理模型;(3)由于现阶段难以建立研究对象的显式定量方程,逻辑推断和物理实验就成为建立并验证模型、开展模型研究的主要手段。
关键词:铜陵; 成矿系统; 物理实验; 模型研究; 自相似性
博士论文目录:
声明
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第一章 研究历史、存在问题及其对策
1.1 铜陵矿集区概况
1.2 研究历史与现状
1.2.1 研究历史
1.2.2 研究现状
1.3 存在问题及其对策
1.3.1 现状分析
1.3.2 拟解决关键问题、探索途径与目标
第二章 变形过程与三维形变场
2.1 野外构造观测与力学模型假定
2.1.1 构造层次划分与变形特征
2.1.2 区域边界形态与性质
2.1.3 理论分析与力学模型
2.2 浅部地壳变形实验模拟
2.2.1 理论基础与技术要点
2.2.2 物理模拟景观分析
2.2.3 物理实验过程分析
2.3 地层趋势面分析与逼真模拟
2.3.1 地层变形趋势面分析
2.3.2 地层形态逼真模拟
第三章 岩浆运移方式与定位机制
3.1 岩浆化学组成、侵入时间与物理性质
3.1.1 岩浆岩相学与氧化物含量特征
3.1.2 岩体稀土元素分析
3.1.3 岩浆侵入时代
3.1.4 岩浆物理性质
3.2 岩浆空间分布特征
3.2.1 岩浆表层就位空间
3.2.2 岩浆房分布
3.3 浅层岩体三维拓扑形态
3.3.1 研究思路与方法
3.3.2 浅层岩体三维形态数值模拟
3.3.3 岩体三维形态对岩浆输运过程的启示
3.4 浅层岩浆输运通道及其方式
3.5 深部岩浆输运网络及其过程
3.5.1 多层结构地质体中的输运—定位构造系统
3.5.2 岩浆深部-浅部输运过程
3.6 岩浆运移整体特征
第四章 流体输运规律与成矿模式
4.1 矿床空间分布特征
4.1.1 矿点平面分布
4.1.2 矿床类型剖面分布
4.1.3 矿床空间分布相似性
4.1.4 区域隐伏矿床(体)预测
4.2 传统成矿模式评价
4.2.1 野外观测
4.2.2 岩相古地理
4.2.3 成矿时代
4.2.4 成矿物质来源
4.2.5 典型矿床成矿元素主成分分析
4.2.6 区域沉积岩成矿元素聚类分析
4.2.7 矿石稀土元素分析
4.2.8 小结
4.3 成矿流体演化整体规律
4.3.1 成矿流体演化阶段性
4.3.2 成矿流体多相不混溶
4.3.3 成矿流体混合作用
4.4 成矿流体输运网络
4.5 成矿模式及其普适性
4.5.1 流体输运规律与成矿模式
4.5.2 新桥矿例析
4.5.3 成矿模式的普适性和自相似性
第五章 结论与讨论
5.1 构造变形
5.1.1 盖层形变场变形机制及其实验重塑
5.1.2 “拖带”凹陷与无规边界形成机理
5.1.3 纵弯背景下的横弯作用——趋势面分析的发现
5.2 岩浆作用
5.2.1 浅层岩体三维拓扑形态分析——剩余空间法
5.2.2 岩浆输运-就位网络
5.2.3 岩浆运移机制
5.3 成矿作用
5.4 构造-流体-成矿系统演化框架
5.4.1 构造-流体-成矿相互作用
5.4.2 演化过程
5.5 模型研究——大陆成矿学探索的新视点
5.5.1 板内成矿系统主体特点
5.5.2 模型研究主要内容
参考文献
致谢
|
-
-
-
-
-
铜陵矿集区构造-岩浆-成矿系统模型研究.part01.rar
4.88 MB, 下载次数: 499
-
-
铜陵矿集区构造-岩浆-成矿系统模型研究.part02.rar
4.88 MB, 下载次数: 309
-
-
铜陵矿集区构造-岩浆-成矿系统模型研究.part03.rar
4.88 MB, 下载次数: 95
-
-
铜陵矿集区构造-岩浆-成矿系统模型研究.part04.rar
4.88 MB, 下载次数: 89
-
-
铜陵矿集区构造-岩浆-成矿系统模型研究.part05.rar
4.88 MB, 下载次数: 350
-
-
铜陵矿集区构造-岩浆-成矿系统模型研究.part06.rar
4.88 MB, 下载次数: 957
-
-
铜陵矿集区构造-岩浆-成矿系统模型研究.part07.rar
4.88 MB, 下载次数: 675
-
-
铜陵矿集区构造-岩浆-成矿系统模型研究.part08.rar
4.88 MB, 下载次数: 191
-
-
铜陵矿集区构造-岩浆-成矿系统模型研究.part09.rar
4.88 MB, 下载次数: 190
-
-
铜陵矿集区构造-岩浆-成矿系统模型研究.part10.rar
4.88 MB, 下载次数: 818
-
-
铜陵矿集区构造-岩浆-成矿系统模型研究.part11.rar
4.88 MB, 下载次数: 370
-
-
铜陵矿集区构造-岩浆-成矿系统模型研究.part12.rar
4.88 MB, 下载次数: 320
-
-
铜陵矿集区构造-岩浆-成矿系统模型研究.part13.rar
4.88 MB, 下载次数: 104
-
-
铜陵矿集区构造-岩浆-成矿系统模型研究.part14.rar
4.88 MB, 下载次数: 168
-
-
铜陵矿集区构造-岩浆-成矿系统模型研究.part15.rar
4.88 MB, 下载次数: 93
-
-
铜陵矿集区构造-岩浆-成矿系统模型研究.part16.rar
4.88 MB, 下载次数: 460
-
-
铜陵矿集区构造-岩浆-成矿系统模型研究.part17.rar
4.88 MB, 下载次数: 217
-
-
铜陵矿集区构造-岩浆-成矿系统模型研究.part18.rar
4.88 MB, 下载次数: 97
-
-
铜陵矿集区构造-岩浆-成矿系统模型研究.part19.rar
3.46 MB, 下载次数: 8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