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火山热液矿床定义;
. i# g. m) _9 ]9 Y2 s! S
4 P$ y& L7 M. K# ~, @2.陆相火山热液矿床,冰岛火山;
9 J- S# a- c8 V; G. Q8 }0 ~
9 t; @4 @7 E" r+ s3.海相火山热液矿床,块状硫化物矿床。
0 n" h p9 W9 Z/ y
' r3 J1 u' p5 @' O y冰岛这次喷发的火山属于大西洋的洋中脊向北伸展时,表现在陆地上的一个火山。整个冰岛都可以说在大西洋洋中脊扩展的过程中,由于扩展速度较快,岩浆不断补充,并且补充的速度很快,形成的一个露出海平面的岛。冰岛火山16日继续喷发,同时爆发冰泥流,带来巨大洪水,火山灰在天空中大量飘散,专家担心,如果火山再继续这样爆下去,有毒物质进入平流层,恐怕会影响到整个地球,让地球出现异常低温,最坏的情况,会让地球长达一两年,阳光都被阻挡。19世纪初,印度尼西亚坦博拉火山爆发,火山灰带来的有毒二氧化硫,和水气形成硫酸雾,流到平流层后阻挡整个阳光,导致1816年成为没有阳光的一年。4 A$ O9 s/ d( G
, i u$ k6 U$ s5 Q( F+ Y
海相火山(次火山)热液矿床是一个重要的矿床类型,具有重要工业意义的矿床主要矿床有块状硫化物矿床,流纹-安山岩建造中的菱铁矿矿床,基性-中性火山岩建造中的磁铁矿-赤铁矿矿床。以下介绍块状硫化物矿床。0 F* g" {/ o. e; y, f8 ]' J) t' Q
9 M7 j ]6 O, r' [
海底火山(次火山)热液有成因联系的块状硫化物矿床。0 ?! K& }, K! ^! Q h
2 @# o2 F2 Q) j8 x0 _ U
海洋调查发现此类矿床产于大洋中脊和亲弧(裂谷)盆地,海水深度较大(>1km)。4 i; a2 X& s/ D7 h
7 H `* K: b: X' y0 a
此类矿床共同特征是一般都具有喷流-沉积和充填交代两种成因的矿体。喷流-沉积矿体呈层状顺层产出,其下为火山熔岩及火山碎屑岩,可有强烈的蚀变;其上为(含铁)硅质岩、(重晶石岩)、(含炭)硅质页岩等,无蚀变或蚀变微弱。矿石多为块状、角砾状构造及层理构造。充填交代矿体位于沉积矿体之下,呈筒状、凸镜状穿层产出。围岩为火山熔岩及火山碎屑岩,蚀变强烈。矿石呈浸染状及细脉浸染状构造,主要有用矿物为黄铁矿、黄铜矿。8 z2 c: J9 m$ a
s7 I" l6 k3 E1 b* s 因此此类矿床的成矿作用可用同一模式表述:向下渗透的海水受到深部岩浆热能的影响温度升高、化学活动性增强,不断从火山熔岩及火山碎屑岩中溶解成矿组分形成含矿热液,这些含矿热液连同岩浆热液一起沿火山机构或其他构造上升。由于上覆海水压力大,上升的成矿热液直至接近海底时才因减压卸载形成充填交代矿体及围岩蚀变。大量热液冲出海底与海水混合并迅速降温而沉积形成喷流沉积矿体。
0 r7 P! m* I' T& L& ?: \( x
2 z3 p% n- X; c, {8 u7 e: Q同生成矿作用' X; v w3 f4 s/ c/ S- D) a
2 |! ^$ T- M! P* u) s
释文:在时间上与围岩的形成同时或近于同时,在成因上与围岩的形成有紧密联系的成矿作用。沉积成矿作用、岩浆成矿作用都是同生成矿作用。沉积矿床的同生成矿作用,也包括成岩过程中金属元素富集,并导致矿床形成的作用。例如,含铜砂岩的形成,铜可以在沉积作用过程初步富集,而在成岩过程中进一步富集成矿。
_! L; G5 R+ Y5 E, u
2 u" E2 D( b$ S" |& T. @5 @$ D硫化物矿床次生富集带
# ~2 U8 k( F M1 w; a
- [9 G4 c( Z0 g9 e( Z释文:又称次生硫化物富集带。从硫化物矿床氧化带淋滤下来的某些金属盐类,如铜的硫酸盐溶液。当渗透到潜水面以下时,即在缺氧的条件下,对黄铁矿、黄铜矿、闪锌矿、方铅矿等原生硫化物中的Fe+2、zn+2、Pb+2等发生置换反应生成次生硫化物,如辉铜矿和铜蓝等,从而使矿石中的铜含量增高。这种作用,称为次生富集作用。发生这种作用的地段,叫做次生富集带。次生富集带,主要分布于潜水面以下到静止带之间的地下水上部的流动带内。此外,银、金等次生富集带,也有一定工业意义。
) n% B/ }& f! V3 s5 ?: K+ ?5 Q9 a8 ~. `+ |" M5 O: ^
黑矿型矿床 I2 ]0 d0 D6 K; d5 o
释文:一种新的成因类型。产于日本岛弧中新世海底喷发长英质凝灰岩组成的破火山口中的层状多金属硫化物一硫酸盐矿床。矿物基本上没受变质作用的影响。矿床受火山机构特别是破火山口控制。在日本,已知黑矿型矿点有l00多个,其中以日本本州东北的北鹿地区最重要,占已知储量的85%。通常由大小不等的单矿体组成,已知最大矿体为70G米×300米×500米。上部为层状部分,下部为网脉状部分,具明显的垂直分带特征。由上而下为:含铁燧石带、重晶石矿带、黑矿矿带、黄矿矿带、黄铁矿带、石膏矿带、硅质矿带等。这类矿床以火山沉积,即喷流沉积为主,其下部黄矿和硅质矿是热液成因。$ W5 L' x3 a# _" t' Z
7 z% G# q7 V) @9 H+ h6 D& V % o' v+ y* u8 v3 c* ~9 T) 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