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老马居士 于 2013-2-8 07:07 编辑
附录期刊论文6篇目录: 1、从江翁浪蚀变岩型金矿矿物特征初步研究(杨忠琴,冯琳,杨佰恒,余大龙,《贵州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 2、贵州省从江翁浪金矿黄铁矿特征研究(杨忠琴,余大龙,郑杰等,《贵州地质》2010.4) 3、贵州省天柱县主山冲金矿金的赋存状态研究(叶俊,杨忠琴,余大龙,《贵州地质》2008.2) 4、黔东八克金矿床毒砂和黄铁矿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研究(郑杰,余大龙,杨忠琴,《矿物学报》2010.1) 5、黔东八克金矿毒砂标型特征研究(郑杰,余大龙,吴文明,杨忠琴,刘阳,《现代地质》2011.4) 6、官市水泥灰岩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分析(邓贵标,杨忠琴,《中国非金属矿工业导刊》2012.5)
硕士论文标题:黔东南从江翁浪金矿床矿物特征及金的赋存状态研究
论文作者:杨忠琴 论文导师:余大龙 论文学位: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论文专业: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 论文单位:贵州大学 硕士论文页数:64 格式:pdf 附件:2
硕士论文摘要:
本文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采用矿相鉴定、化学分析、单矿物试金分析、电子探针及X射线衍射等多种物理化学分析手段,对翁浪金矿床矿物特征及金的赋存状态做了细致的微观分析研究。首次在该区找到了辉银矿、白铅矿、伊利石、独居石矿物。同时还发现,硫化物均具有亏硫的特点,说明他们的形成时处于低硫逸度环境;独居石具有热液阶段形成的特点。通过综合整理将矿床成矿作用过程划分为热液成矿期和表生期两个成矿期,其中热液期进一步划分为三个阶段,同时还对矿物生成顺序和共生关系进行了研究。 金在矿石中主要以银金矿的形式存在,其次为金银矿,粒度一般1.5~62μm,多为港湾状、长条状、蠕虫状和不规则状嵌布于载金矿物粒隙或晶隙间。金成色偏低,部分金矿物还含有一定量汞,反映其浅成、低温环境形成的特点。载金矿物主要是黄铁矿,而磁铁矿的含金性差。 关键词:翁浪金矿 矿床 热液成矿期 表生期
硕士论文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第一章 前言
1.研究现状及选题
2.研究区的地理位置
3.地质调查简史与调查程度
4.论文研究工作简况
5.1完成工作量
5.2取得的主要成果
第二章 区域地质与矿产
1.地层
2.构造
3.岩浆岩
4.变质岩
5.区域矿产
第三章 矿区地质及矿床地质特征
1.矿区地层
2.矿区构造
3.岩浆岩
4.矿床地质特征
第四章 翁浪金矿床矿物特征研究
1.样品采集与处理
2.矿物特征
3.矿物生成顺序和共生关系
第五章 金的赋存状态研究
1.金矿物的类型
2.金矿物的特征
2.1金矿物的粒度
2.2金矿物的形态
2.3金的成色
3.金的赋存形式
4.金的载体矿物
5.金矿物的嵌布特征
结束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图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