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物类型
自然元素矿物
金黄色,强金属光泽,相对密度大,低硬度,强延展性。不溶于酸,只溶于王水。火烧不变色。
极高的硬度,标准金刚光泽,晶型轮廓常呈浑圆状。对脂肪的吸附力强,用手触摸后看上去有一层油膜。
硫化物及其类似化合物矿物
多组完全解理,粒状晶形,硬度小,金刚光泽,常与方铅矿密切共生。
与黄铁矿相似,但可以其更黄的颜色和较低的硬度加以区别;与自然金的区别,在于绿褐色的条痕、性脆及溶于硝酸。
铅灰色,柱状晶形,柱面上有纵纹,解理面上有横纹。对于细粒的块体,滴KOH于其上,立刻呈现黄色,随后变为橘红色,以此区别于与其类似的辉铋矿。
浅铜黄色,表面带有黄褐的锖色;强金属光泽,不透明。无解理,断口参差状。
卤化物矿物
晶体常呈立方体、八面体、菱形十二面体及他们的聚形。多组完全解理,硬度4
氧化物矿物
单晶体通常呈桶状、柱状,少数呈板状或片状。常见晶面条纹。硬度9。
颜色为黑色,条痕黑色。晶体有完全的柱面解理,隐晶质者硬度低而易污手。滴双氧水剧烈起泡。
通常呈肉冻状体、葡萄状、钟乳状、皮壳状等玻璃光泽。
氢氧化物矿物
呈土状、豆状、鲕状、致密块状。灰白色、灰褐色、棕红色、黑灰色,土状光泽。用口呵气有强烈的土臭味。
钟乳状、肾状、结核状、多孔矿渣状、致密块状、土状等。条痕黄褐色。
单晶体常为菱形十二面体、四角三八面体或两者构成的聚形,集合体粒状,断口油脂光泽,硬度高。
蓝色、蓝白色或青色,明显的硬度异向性和主要产于结晶云母片岩中。
柱状晶形、明显的晶面条纹、完全解理、特征的黄绿色。
晶体多呈六方柱状,柱面上常有细的纵纹。绿色、黄绿色、粉红色、深的鲜绿色。解理不完全,硬度7.5~8
柱状晶形,柱面上有纵纹,横断面呈球面三角形,无解理,高硬度。
集合体呈块状、放射状、纤维状或块状,白色或灰白色。与透闪石的区别是硅灰石质较软,透闪石性脆易折。
晶体成柱状、针状、纤维状。集合体为柱状、放射状、纤维状、块状或粒状,白色或灰白色。解理中等至完全。
常呈柱状晶体,集合体呈细柱状、纤维状。深绿色到黑绿色。解理完全。
低硬度,滑感,片状具极完全解理。与叶腊石相似,区别在于滑石灼烧后与硝酸钴作用变为玫瑰色,而叶腊石则呈蓝色;酸度法试验(在素瓷板上滴上一滴水,以矿物碎块轻磨约半分钟获得乳浊状的水溶液,用石蕊试纸定性地检验其酸碱性)时,滑石呈碱性,叶腊石呈酸性。
白色、浅绿、浅黄或淡灰色;玻璃光泽,极完全解理,隐晶质致密块体具贝壳状断口。硬度1~1.5。
集合体呈片状、鳞片状。颜色从无色到浅彩色多变;解理极完全;薄片具弹性。
常呈土状隐晶质块状。白色,有时为浅灰、粉红、浅绿色。加水膨胀。
晶体呈片状或鳞片状,集合体呈土状。褐、黄褐、金黄、青铜黄色,常呈油脂光泽或珍珠光泽。完全解理,解理片具挠性。加水膨胀。
绿、灰绿、黄绿、绿黑色;圆粒形状,主要产于海相沉积岩中。
绿色,完全解理,解理面呈珍珠光泽,硬度低,解理片具挠性。
致密土状块体易于以手捏碎成碎片,黏舌,加水具可塑性。
深绿、黑绿、黄绿等各种色调的绿色,并常呈青、绿斑驳(如蛇皮),油脂或蜡状光泽,纤维状或块状。硬度较小。
白色或灰色,单晶体呈板状或板柱状。双晶普遍,两组完全解理。
晶体呈六方柱或厚板状,集合体常呈粒状或致密块状。具油脂光泽。解理不发育,可借此与长石相区别。
碳酸盐矿物
三组完全解理,硬度小,加冷稀HCL剧烈起泡。无色或白色,集合体常为致密块状、粒状、晶簇状、片状、土状、多孔状、结核状、鲕状、豆状、被膜状。
文石与方解石相似,加HCL剧烈起泡。但文石不具菱面体解理,晶形呈柱状、矛状;相对密度和硬度稍大于方解石。
与方解石相似,区别在于粉末加冷HCL不起泡或作用极慢,加热HCL则剧烈起泡。
晶面常呈弯曲的马鞍形。与方解石的区别是遇冷盐酸不剧烈起泡,加热后方剧烈起泡。
特征的孔雀绿色,形态常呈肾状、葡萄状,其内部具放射纤维状及同心层状。遇冷稀HCL产生起泡。
硫酸盐
板状晶形,中等至完全解理,相对密度大。纯净的晶体无色、白色、灰白色,有时为黄色、褐色、灰色、淡红色;玻璃光泽。
晶体常发育成板状,也有的呈粒状、柱状;双晶常见。集合体呈致密块状或纤维状。具有一组极完全解理。低硬度。以其低硬度和遇酸不起泡可与碳酸盐矿物相区别。
相对密度2.8~3.0,硬度3~3.5,解理完全或中等。
其他含氧盐矿物
常呈柱状、短柱状、厚板状或板状晶形。集合体呈粒状、致密块状、结核状。常呈浅绿色、黄绿色、褐红色。玻璃光泽,断口呈油脂光泽。解理不发育,硬度为5。若为细分散状态则需依靠化学鉴定,以钼酸铵粉末置于矿物上,加一滴硝酸,则生成黄色磷钼酸铵沉淀,此为试磷之有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