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野外地质勘查安全工作亟待加强
' M& J& l- o- l; {# m5 _- | k0 p8 r7 R H! u% q9 U
2 b Z. a. @. j( l) x1 U
# B. ^1 \- y1 B
2012-11-30 | 作者: 刘 照 | 来源: 中国国土资源报 |
, u% h5 P, N3 [% m0 c4 S
- g/ ]3 S- Y0 q 近日,北京地质研究所3名“80后”地质队员在可可西里沱沱河流域遇难的消息,再次刺痛了我们的心。经多方全力搜救,目前已确认3名地质队员遇难。而就在今年3月,同样是沱沱河流域,陕西地矿总公司的3名地质队员失踪,至今下落不明。两起事件,在引发社会高度关注的同时,也迫使我们深刻反思野外地质勘查安全生产问题。1 ~& K9 Z4 Y( W- d' E
$ h8 C. D+ S6 Z6 D! @ 有关资料显示,随着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深入推进,今年地质调查项目工作任务总量预计将突破60亿元,在野外工作高峰期间,有300多个野外工作组、3000多人、700多辆车在同时作业。在找矿行动如火如荼推进的同时,野外作业环境的复杂性不容轻忽,一些不可预见的风险因素,使得安全生产形势不容乐观。& ?+ [( @: l/ V: A8 N" s( g+ l, C2 C+ @
& ^; n" m- C: `! V1 w
现实中存在的一些现象令人担忧。譬如,一些地勘项目在前期准备不充分、资料不全的情况下盲目立项。又如,随着工作量不断加大,地勘行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一些初出茅庐的年轻地质队员在缺乏足够经验的前提下,独立开展野外调查,甚至深入危险的区域——这种“拔苗助长”式的机制尽管锻炼了新人,却增加了发生安全事故的概率。此外,野外作业受季节性限制明显,有的地勘单位由于欠账较多、负担较重,项目存在赶工期的现象,甚至违背自然规律,在不适宜开展工作的季节冒险进入野外,更是增加了安全隐患……诸如此类,不一而足。
2 n0 p# u, P; N5 I0 e
& U3 {8 Z& Y H4 h5 g 减少地质勘查生产事故,需要我们恶补安全生产管理课,从源头杜绝隐患。笔者建议,首先,要进一步严把项目立项关。地勘单位应集中人力资源主攻优质项目,在保证项目进度的同时,最大限度确保人员生命安全。
O y1 p0 _! y7 F* y( T6 m
2 p6 f& Q3 g5 G" T) K 其次,应加强对年轻地质队员的安全教育。近年来,野外安全生产的硬件条件已经具备,亟待提高的是地质队员的自我风险意识。特别是目前地勘单位新人多,临时用工者多,不仅上岗前必须进行安全教育,颁发安全教育合格证,而且要加强经常性的全员安全教育,特别是当事故发生后,要总结经验教训,开展警示教育。% N2 b* e4 P1 N- h0 m
8 @* N% s$ m3 v5 N) C0 e
再其次,应尽快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加快建立地勘项目实时监管机制,对进度缓慢的项目要及时调整工作进度或叫停项目,严格禁止项目计划工期之外进入野外工作区域,把安全生产隐患降至最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