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老马居士 于 2012-11-30 07:09 编辑
作者简介: 肖惠良:中国地质科学院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研究员。男,1963年生,博士。现任中国地质调查局南京地质调查中心(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矿产资源室主任,研究员,吉林大学兼职教授。1985年于南京大学地质系地球化学专业大学本科毕业,获学士学位,2003年12月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地球化学专业博士毕业,2004年3月获博士学位。2002年11月晋升为研究员。长期从事火山构造地质、金、银、钨、铜铅锌矿产地质研究工作,先后参与或主持地调科研项目十五项, 2000年至2004年还主持了南京大学基金项目三项。目前主持的项目有《赣南钨多金属矿调查评价》和《湘赣粤相邻地区钨矿远景调查》等。撰写各类科研报告十余篇,学术论文20余篇。主要学术成就有:(1)在总结阿尔泰地区原生金矿地球化学特征的基础上,建立了新疆阿尔泰原生金矿地球化学找矿模式,为新疆阿尔泰及相邻地区金矿找矿提供了重要经验;(2)首次全面总结了乌伦古河中上游地区金矿成矿规律,指明了该区金矿找矿方向;(3)对福建紫金山大型金铜矿床、广东梅县大型银-锑矿床进行了深入研究,总结了中国东南沿海金、银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并从地球化学的角度进行了分类和研究;(4)全面总结了东天山、新疆北山、罗布泊等区域地球化学、成矿区带、典型金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对红十井金矿床进行了深部预测,扩大了该矿床金矿储量,并在新疆北山地区首次发现与中元古界含金建造有关的成型金矿床(白石滩金矿床);(5)对西昆仑17个找矿靶区的其中5个A级找矿靶区进行实地调查和追踪评价,首次发现了与隐爆角砾岩有关的瓦恰铜多金属矿体;(6)2004年以来,主持中国地质调查局下达的《赣南地区钨多金属矿调查评价》和《湘赣粤相邻地区钨矿远景调查》项目工作中,通过深入细致的野外调查和系统研究,找到了多处具有重大远景的钨矿成矿有利地段,提出了南岭东段钨多金属找矿方向和主攻方向,为我国钨矿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博士论文标题: 阿尔泰剪切带中与钠长石花岗岩脉有关的金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研究论文作者:肖惠良 论文导师:王鹤年 周济元 论文学位: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3 论文专业:地球化学 论文单位:南京大学 博士论文页数:106 格式:博士论文NH、期刊论文pdf,NH需在中国知网下载CAJViewer阅读器 附件:7
博士论文摘要:
新疆多拉纳萨依金矿床位于阿尔泰西南、西伯利亚板块西南缘额尔齐斯构造—岩浆成矿域西南部,额尔齐斯挤压带西北段,玛尔卡库里大断裂西侧。该区早古生代为西伯利亚板块南部的大陆边缘裂陷盆地,加里东期形成褶皱带后,晚古生代早期又于南、北两侧开裂、扩张、发育上叠式的裂谷带,在海西中、晚期演化为造山带。矿体以含金钠长岩脉(糜棱岩化钠长岩、钠长石-石英脉)、矿化千枚岩、糜棱岩赋存于韧性剪切带中,金矿物以大量碲化物、碲金矿、碲金银矿等为特征。多拉纳萨依金矿床是韧性剪切带中与钠长石花岗岩脉群有关的碲化物型金矿床。 多拉纳萨依金矿区发育了一套古生代浅变质陆源碎屑岩和浅海相碳酸盐沉积建造,岩性为灰绿色片理化粉砂岩、碳质粉砂岩,千枚岩化粉砂岩夹砂质灰岩和薄层灰岩。在海西期,矿区遭受了拉张-挤压-拉张的地质作用,经历了大陆边缘拉张裂谷-挤压造山-局部拉张的演化历史,并伴随有相应的岩浆及成矿作用。矿区构造变形强烈,碎裂岩化、糜棱岩化、劈理、片理化带十分发育。近南北向、反“S”形的三条控岩(脉)、控矿的层间走滑-拆离破碎-韧性剪切带、海西中晚期挤压作用形成的多拉纳萨依-阿克萨依向斜、布托别山背斜同斜紧闭倾竖褶皱和海西晚期挤压作用形成的北北东向脆—韧性剪切带构成了多拉纳萨依金矿田基本构造格架。 矿区钠长岩和花岗闪长岩是两期不同来源、不同成因的花岗岩。 钠长石花岗岩形成于海西早期拉张环境,是壳幔圈层滑动,致使热流值升高,导致下地壳和上地幔重熔形成的以幔源为主的花岗岩,Rb-Sr等时线年龄为352.5±40Ma,单颗粒锆石Pb-Pb表面直接蒸发年龄为371±22Ma,造岩矿物以钠长石、石英、白云母为主,SiO_2为54%—73%,高Al_2O_3为15.32%—17.17%,富Na_2O(3.42%—7.97%),贫K_2O(0.83%—3.42%);Al_2O_3/(Na_2O+K_2O+CaO)>1.2,Na_2O/K_2O为1.14—5.24,∑REE为50.69×10~(-6)-111.39×10_(-6),LREE/HREE为4.82-16.58;δEu0.89-1.42,δCe0.81-1.0,球粒陨石标准化曲线为右倾型;(~(87)Sr/~(86)Sr)_i初始值为0.7043。其中含大量挥发组分CO_2、H_2O、S、Te、SiO_2、Cl、Na_2O、K_2O和Au等元素,平均含金24.0×10~(-9),是多拉纳萨依金矿区主要含金源岩。 花岗闪长岩形成于海西中期挤压环境,是上地幔分异岩浆上升熔融下地壳物质形成的同熔性花岗岩。Rb-Sr等时年龄为297±11Ma,U-Pb法求得和谐年龄289±5Ma,平均含金3.28×10~(-9);造岩矿物以斜长石、石英、角闪石为主,岩石化学成分与钠长岩相似,高Al_2O_3,富Na_2O,贫K_2O,Na_2O/K_2O为1.76-4.72:∑REE为134.74×10~(-6)-183.19×10~(-6),LREE/HREE为2.52-2.87;稀土分馏强烈,且为轻稀土富集型,δEu0.73-0.85,δCe0.91-0.99,球粒陨石标准化曲线为右倾平缓型;(~(87)Sr/~(86)Sr)_i初始值为0.7073。花岗闪长岩及其中辉石闪长岩析离体、石英闪长玢岩、碱长花岗岩构成完整的岩浆演化系列,为多拉纳萨依金矿床成矿提供了大量热流体和部分成矿物质。 多拉纳萨依金矿区金矿体主要为糜棱岩化钠长岩脉、蚀变钠长岩脉、矿化砂岩、矿化千枚岩,呈分枝复合的脉状、透镜状,赋矿围岩以钠长岩为主,少量变质砂岩。金属矿物主要为黄铁矿、少量自然金、碲金矿、磁黄铁矿、黄铜矿、方铅矿、闪锌矿、黝铜矿、辉铋矿、碲铅矿、碲铋矿、磁铁矿等;脉石矿物主要有钠长石、石英、白云母-绢云母、绿泥石,少量碳酸盐、磷灰石、金红石等。围岩蚀变主要有钠长石化、白云母—绢云母化、黄铁矿化、硅化,次有矽卡岩化、碳酸盐化,表生作用引起粘土化、褐铁矿化、石膏化等。成矿作用分为五个成矿阶段:成矿作用主要分四个成矿阶段:钠长石花岗岩成矿阶段、构造动力变质成矿阶段、岩浆热液成矿阶段和岩浆期后热液叠加成矿阶段。成矿年龄区间为269.0Ma-371.2Ma。 金矿物主要为自然金和碲金矿系列,自然金成色高,大多在950以上,含Ag、Hg、Bi、Te、Fe等微量元素,赋存状态主要有包体金、裂隙金和晶隙金;碲金矿系列金矿物主要分布在石英脉中,有碲金矿、针碲金矿、铋叶碲金矿、亮碲金矿、碲铅铜金矿等。 矿石中Au与Bi、Li、Ba、As、Zn、Be、Mo呈正相关,与Cu、W呈负相关,其中与Bi最密切,相关系数为0.498。聚类分析表明矿石微量元素组合主要有Cr-Ni-Co-Cu、Rb-Ba-Be-Li、As-Pb-Ag-Zn-Sb、Au-Bi。 多拉纳萨依金矿床为中—低温浅成热液矿床。该金矿床成矿物理化学条件为:成矿温度:160℃—315℃;成矿压力:212.8×10~5Pa—648.5×10~5Pa,形成深度为0.53-1.6km;流体盐度:气液包裹体为2.75-10.86NaCl%Wt;含子晶包裹体为35.57-37.22NaCl%Wt;氧逸度(f_(O2)):10~(-44.3)—10~(-31.8);硫逸度(f_(S2)):为10~(16.56)—10~(-10.91);碲逸度(f_(Te2)):为10~(-13.39)—10~(-4.24);pH:3.89—5.55;Eh:-0.58 eV—-0.72eV。 多拉纳萨依金矿床成矿流体是主要由岩浆水、变质水、大气降水、地下水及岩石建造水、地层封存水组成的混合水。成矿流体中金的存在、迁移形式主要为HAu(HS)_2~0、Au(HS)_2~-、Au(HTe)_2~-、Au(Te_2)~-、Au_2(Te_2)~0、Au(Te_2)_2~(3-)、Au(Cl_2)~-;自然金和碲化物系列金矿物沉淀的主要机制为流体冷却作用、流体沸腾去气作用、糜棱岩化作用阶段的构造压剪作用和流体混合作用。 该矿床是一个钠长石花岗岩脉群—韧性剪切—后期岩浆热液叠加、富集成矿“三位一体”多期次、多阶段、复成因形成的中—大型金矿床。其成因模式如下: 早—中泥盆世,本区处于拉张期,矿区堆积了托克萨雷组陆源碎屑岩和浅海相碳酸盐岩建造,晚泥盆世—石炭纪,受西伯利亚板块向西南推挤,洋壳板块向北俯冲、对接,泥盆纪沉积盆地褶皱造山,矿区受左旋剪切,形成东西向挤压、南北向拉张的构造应力场作用,形成一系列南北向紧闭同斜褶皱;浅部伴生脆—韧性断裂,深部则强烈韧性剪切和圈层滑动,致使热流值骤然升高,导致俯冲洋壳的物质重熔,形成富含大量成矿物质组分CO_2、H_2O、Cl、S、Te、和Au等元素的长英质—钠长石花岗岩浆沿韧性剪切带和走滑断裂上升,并充填于韧性剪切带和走滑断裂,形成含金较高的钠长石花岗岩脉。 随着区域构造应力作用,矿区地层发生褶皱,刚性碳酸盐岩与塑性泥质粉砂岩之间发生韧性剪切,钠长石花岗岩、泥质粉砂岩等发生糜棱岩化,钠长石花岗岩受韧性剪切形成糜棱岩化钠长岩,泥质粉砂岩等则变成片岩、千枚岩,与此同时,钠长石花岗岩中的金进一步活化、迁移、沉淀、富集形成金矿脉。 石炭纪末准噶尔海盆封闭,哈萨克斯坦板块和西伯利亚板块拼合,区域构造作用力方向发生偏斜,矿区受右旋剪切作用,应力场转为SN向挤压、EW向拉张,在矿区形成一系列近SN向张裂隙,深部壳、幔层圈滑动致热,导致部分熔融,形成花岗岩类(花岗闪长岩)岩浆及其热液侵入,岩体周围地层发生大规模角岩化,促使金矿化叠加富集。岩浆活动晚期,一些NE向碱性岩脉上升,侵入在别列孜克花岗岩中,再次引起金的富集。
博士论文目录:
· 内容摘要3-5 · Abstract5-10 · 绪言10-15 · 一、概述10-11 · 二、多拉纳萨依金矿床发现经过和地质工作11 · 三、多拉纳萨依金矿床研究现状和存在问题11-12 · 四、研究内容12-13 · 五、研究方法13-14 · 六、取得成果14-15 · 第一章 成矿区域地质15-21 · 第一节 区域地层15-17 · 1.1 前寒武纪基底构造层15-16 · 1.2 古生代上叠盆地构造层16-17 · 第二节 岩浆岩17-18 · 2.1 火山岩17 · 2.2 侵入岩17-18 · 2.3 脉岩18 · 第三节 区域构造18-19 · 3.1 断裂18-19 · 3.2 褶皱19 · 第四节 区域矿产19 · 第五节 区域构造─地层─岩浆演化特征19-21 · 5.1 基底演化特征19 · 5.2 晚古生代拉张裂谷盆地演化特征19-21 · 第二章 矿田构造与控岩控矿作用21-26 · 第一节 概述21-22 · 第二节 海西早期层间拆离─破碎带22 · 第三节 海西中期褶皱构造22-24 · 3.1 多拉纳萨依─阿克萨依向斜22-24 · 3.2 布托别山背斜24 · 3.3 东格勒背斜24 · 第四节 海西中、晚期脆─韧性剪切带24-25 · 第五节 矿田主要控岩控矿构造特征25-26 · 5.1 控岩特征25 · 5.2 控矿特征25-26 · 第三章 花岗岩地质地球化学26-52 · 第一节 钠长石花岗岩26-39 · 1.1 岩体地质及岩石学特征26-27 · 1.2 主要造岩矿物27-28 · 1.3 岩石化学特征28-30 · 1.4 微量元素特征30-35 · 1.5 钠长石花岗岩稀土元素特征35-36 · 1.6 钠长石花岗岩同位素特征36 · 1.7 钠长石花岗岩成因36-39 · 第二节 花岗闪长岩花岩39-52 · 2.1 岩体地质及岩石学特征39-40 · 2.2 花岗闪长岩岩石化学特征40-43 · 2.3 花岗闪长岩及脉岩微量元素特征43-46 · 2.4 花岗闪长岩及其中脉岩稀土元素特征46-48 · 2.5 花岗岩闪长岩同位素特征48 · 2.6 花岗岩闪长岩成因48-52 · 第四章 矿床地质52-60 · 第一节 矿区地质52-53 · 1.1 地层52-53 · 1.2 岩浆岩53 · 1.3 构造53 · 第二节 矿床地质53-55 · 2.1 矿体的形态、产状、规模和品位53-55 · 第三节 成矿期和成矿阶段55-56 · 3.1 钠长石花岗岩成矿阶段55 · 3.2 动力变质改造成矿阶段55-56 · 3.3 岩浆热液成矿阶段56 · 3.4 岩浆期后热液叠加成矿阶段56 · 3.5 表生氧化期56 · 第四节 矿石矿物56-58 · 4.1 矿石类型56 · 4.2 矿石组成56-57 · 4.3 结构、构造57 · 4.4 矿物共生组合57-58 · 4.5 矿物生成顺序58 · 第五节 围岩蚀变58-60 · 5.1 白云母─绢云母化58 · 5.2 钠长石化58 · 5.3 黄铁矿化58-60 · 第五章 矿物地球化学60-74 · 第一节 金的赋存状态60 · 第二节 自然金特征60-61 · 第三节 碲化物系列金矿物地球化学61-64 · 3.1 碲金矿62 · 3.2 针碲金矿62 · 3.3 铋叶碲金矿62 · 3.4 亮碲金矿62 · 3.5 碲铅铜金矿62 · 3.6 Au_4Pb_5S_462-64 · 第四节 黄铁矿地球化学特征64-72 · 4.1 黄铁矿形态标型特征65-66 · 4.2 黄铁矿标型分布特征66 · 4.3 黄铁矿地球化学特征66-71 · 4.4 稀土元素地球化学71-72 · 第五节 其它矿物地球化学72-74 · 5.1 石英72 · 5.2 辉钼矿、黝铜矿、白钨矿72 · 5.3 碲铅矿、辉碲铋矿、碲铋矿72-73 · 5.4 磁黄铁矿、黄铜矿、方铅矿、闪锌矿73-74 · 第六章 矿床地球化学74-85 · 第一节 矿石常量元素74-76 · 第二节 矿体金元素地球化学特征76-77 · 第三节 矿石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77-82 · 第四节 矿石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82-85 · 第七章 流体地球化学及成矿物理化学条件85-94 · 第一节 流体包裹体特征85-87 · 1.1 研究方法85 · 1.2 矿物流体包裹体特征85-86 · 1.3 流体包裹体盐度和密度86-87 · 1.4 成矿流体均一压力87 · 第二节 流体包裹体气、液相成分87-88 · 第三节 流体同位素地球化学88-91 · 3.1 氢、氧同位素组成88-90 · 3.2 Sr同位素特征90-91 · 第四节 流体物理化学环境91-94 · 4.1 流体成矿温度91 · 4.2 流体成矿压力91 · 4.3 逸度91-93 · 4.4 pH值93 · 4.5 Eh值93-94 · 第八章 矿床成因94-105 · 第一节 成矿物质来源94-95 · 第二节 硫源95-96 · 第三节 碲源96 · 第四节 Au-Te体系地球化学96-102 · 4.1 金在热液中迁移形式97-99 · 4.2 金在热液中的沉淀富集机制99-102 · 第五节 多拉纳萨依金矿床成矿模式102-105 · 5.1 “多拉纳萨依式”金矿床成因102 · 5.2 “多拉纳萨依式”金矿床成矿模式102-105 · 结论105-107 · 致谢107-108 · 参考文献108-115 · 图版说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