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与资源》 2011年06期
加入收藏 获取最新
中国东北兴蒙-吉黑造山带造山作用结束的标志——来自晚三叠世磨拉石(大地构造相)的证据
辛玉莲 任军丽 彭玉鲸 孙喜庆
【摘要】:中国东北兴蒙-吉黑造山带广泛分布着晚三叠世的磨拉石建造,最有代表性者,一是产于造山带的双阳盆地的大酱缸组,底部具磨拉石特征的粗陆碎,堆积厚度大于400 m,上部含煤沉积,产Drepanzamites-Glocsophtllum.二是产于华北陆块及其北部陆缘造山带结合带上的抚松白水滩盆地的小营子组,下段砾岩段为磨拉石建造,厚大于351 m;上部细陆屑沉积,见多层碳质粉砂岩,产Cycadocarpidium?.sp.,Uniohuag bogoucnsis?.三是产于华北陆块上白山市石人镇石人盆地的小河口组,下段习称红石砬子砾岩,厚达570 m;上段北山含煤段产Danacopsis-Glossophyllum.它们与下伏早(中)三叠世地层或时代更老的地质体呈角度不整合接触.充分证明:兴蒙-吉黑造山带造山作用完成于早(中)晚三叠世之间,即结束于早印支期.
【作者单位】: 吉林省区域地质矿产调查所;
【关键词】: 晚三叠世 磨拉石 兴蒙-吉黑造山带 中国东北
【分类号】:P542
【正文快照】:1磨拉石建造与造山作用“磨拉石”(molasse)一词自索修尔引入地质文献后[1],就受到了建造学说研究者,特别是构造地质学家的高度重视,一直将其视为造山作用结束的典型标志.在传统造山学说盛行的时代,人们普遍认为:磨拉石建造是边缘拗陷和山间的典型沉积建造,是一套以陆相为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