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老马居士 于 2012-9-30 22:44 编辑
课 件 名:金瓜石金铜矿地质与矿床简介(矿床学实习课)
作 者:不详
日 期:不详
单 位:不详 格 式:ppt 片 数:6 附 件:1
内容简介: 金瓜石九份金礦位於台灣之東北隅,組成區內的岩石主要為中新世地層,部分為火成岩體。約在一百年前更新世時期,此地發生一系列的岩漿活動,形成數個火成岩侵入體及噴出岩體。火成岩體內有南北向正斷層及其附近許多平行的小斷層和破碎帶,造成礦液上升的通路,使礦化作用進行。這些地質構造控制且影響了金瓜石金礦床的形成。金瓜石地區的地質事件由老到新分別為:1.在約兩百萬年前的上新世,菲律賓板塊隱沒到琉球弧底下,形成部分熔融,且造成沖繩海槽張裂﹔2.中新世生成的沉積岩在更新世早期發生褶皺及逆衝斷層作用﹔3.由於菲律賓板塊隱沒生成的岩漿逐漸上湧,在一百七十萬年至一百萬年前左右,石英安山岩岩著背斜軸脊附近侵入這個區域﹔4.接著發生南北向高角度斷層﹔5.在一百萬年左右,金銅礦化作用及角礫岩筒爆破作用沿著上述許多斷層發生﹔ 6.稍後又生成一些東西向斷層,並且切過南北向的金銅礦化帶,及某些角礫岩礦筒﹔7.沿著這些東西向斷層又發生了較後期的金礦化作用。金瓜石的礦化年代大致在100萬年前左右。金瓜石礦體的生成溫度約為160~400℃以上。礦床生成的深度曾有學者由液包體研究,推論礦化發生在2400-3500公尺處。另有學著以礦化模式及地溫梯度推算,約為1200公尺深。金瓜石地區常見的礦石礦物主要有自然金等,金瓜石地區常見的脈石礦物主要有石英等。
目录:
地質簡介 礦體的生成年代 礦體的生成溫度與深度 金瓜石地區常見的礦石礦物 金瓜石地區常見的脈石礦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