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老马居士 于 2012-9-16 14:57 编辑
课 件 名:胶东招平断裂带招远-夏甸段金矿矿床定位机制与深部探测研究设计(地化部分)
作 者:陈远荣
日 期:不详
单 位:桂林理工大学 格 式:ppt 片 数:27 附 件:1
内容简介: 招平断裂带与其他地区一样,随着找矿工作不断深入,当今和今后的找矿工作主要是进行深部大型、超大型隐伏矿的寻找。选择合理的、具有深穿透功能的地球化学勘查技术是获取找矿突破的关键之一。随着找矿工作的深入,金属矿产勘查已由过去找地表矿为主阶段进入目前找隐伏矿床阶段,那些异常飘移远、干扰因素多、反映深度浅的传统地球化学方法越来越难以适应新勘查目标的需要,即市场与发展需要新方法 。 就找盲矿的化探新方法而言 ,有三个主要发展方向:气体测量、活动态组分测量、微细粒组分测量。人们在长期的找矿勘查中发现了大量有机质与金属组分相互依存的证据:油田水中含有大量金属元素,各类金属矿床包裹体中大都含有甲烷等烃类气体,有机体对有色、贵金属元素具有富集作用,并且对形成初始矿源层具重要作用 ,有机—金属络合物是金属元素迁移的重要形式,有机物热降解气体能为矿源层的成矿元素排出和汇聚提供通道和动力。 1.地球化学深部找矿模型研究:通过对典型矿床典型剖面不同标高进行系统的构造地球化学样品采集和分析,查明已知矿体周围各个烃气组分、吸附相态汞和有关微量元素异常场的时空展布特征,建立可适用于胶东地区深部找矿预测的地球化学模型,并总结有关找矿标志。2.新区综合找矿评价:在大尹格庄至招远一带,还有许多空白新区,在地质分析和区域地球物理异常场分析的基础上,选择适当区域,以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烃汞综合气体测量和部分传统有效的微量元素测量)为手段,进行综合找矿预测评价,发现新的矿区。3.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深部找矿综合研究:以已有的深部巷道开拓工程和钻探工程为依托,开展立体的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坑道原生晕与钻孔原生晕相结合)综合找矿研究,查明区内深部成矿和找矿潜力,明确找矿方向,圈出找矿有利区。
目录:
一、设计背景 背景与思考 二、工作任务 1.地球化学深部找矿模型研究 2.新区综合找矿评价 3.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深部找矿综合研究 三、具体工作安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