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附录期刊论文目录: 1、秦岭神安沟矿区沟道地表水和沉积物中重金属分布形态研究(薛喜成,王攀,何勇等,《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1.2)
硕士论文标题:蒲峪金矿水、土、植被重金属污染规律研究
论文作者:王攀 论文导师:薛喜成 论文学位: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论文专业:环境工程 论文单位:西安科技大学 论文页数:57页 格式:pdf 附件:3
硕士论文摘要:
蒲峪金矿位于豫陕晋三省交界处的小秦岭地区,区内现已查明30 多条含金构造带。持续的矿产资源开发在带来可观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产生了重金属水土污染问题。论文以蒲峪金矿开采区为研究范围,通过系统采集采矿渣石、地表水、沉积物、土壤以及植物样品,室内借助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对样品中Pb、Zn、Cr、Cd、Cu 五种重金属进行了重金属全量测试,并利用Tessier 五步连续提取法对沉积物、土壤及采矿渣石样品进行了重金属形态含量测定。在系统测试基础上,分别采取密切值、单因子指数、内梅罗综合指数等方法对重金属污染状况进行了评价。论文对矿区重金属的释放、迁移和转化规律进行了初步研究,并探讨了重金属的环境效应。 研究结果显示:矿区沟道地表水、沉积物、土壤及植物等均已受到重金属污染,其中沟道地表水、沉积物整体污染较重。土壤、沉积物、渣石的形态含量测试结果显示Pb的生物有效性最高,Cu、Zn 次之,Pb、Cu、Zn 的相关系数达到了0.8 以上,为显著相关,表明Pb、Cu、Zn 的迁移能力较强。植物艾草对土壤Pb 的累积作用良好,碱草对Cu 的富集性较好,可以考虑作为超积累植物。蒲峪金矿沟道地表水、沉积物、土壤、植物等受重金属污染影响较大,亟需治理与恢复。 关键词:蒲峪金矿;地表水;沉积物;土壤;植物;重金属污染
硕士论文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价值 1.3 重金属的危害 1.4 研究动态 1.4.1 国外研究动态 1.4.2 国内研究动态 1.5 研究方案及技术路线 2 研究区概况 2.1 自然地理 2.2 地形地貌 2.3 气候特征 2.4 水文条件 2.5 矿产资源开发现状 2.6 社会环境 2.7 研究区主要环境地质问题 3 样品的采集与处理 3.1 样品的采集 3.1.1 地表水采集 3.1.2 沉积物采集 3.1.3 土壤采集 3.1.4 植物采集 3.1.5 渣石采集 3.2 样品预处理 3.3 含水率的测定 3.4 pH 值的测定与分析 3.5 本章小结 4 地表水、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测定与分析 4.1 水中Pb、Zn、Cd、Cu、Cr 的测定 4.2 地表水重金属污染现状密切值评价 4.3 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测定 4.4 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负荷指数法评价 4.5 沉积物中重金属形态分析 4.5.1 原理及步骤 4.5.2 沉积物形态含量结果及分析 4.6 本章小结 5 土壤中重金属含量测定与分析 5.1 测试方法 5.2 评价标准及评价方法 5.2.1 单因子指数法 5.2.2 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 5.3 土壤中重金属分析评价 5.4 土壤中重金属污染密切值计算 5.5 综合评价与单因子评价的关系 5.6 土壤中重金属分析 5.7 本章小结 6 植物重金属含量测定与分析 6.1 植物中重金属测定 6.2 重金属测定结果分析 6.3 本章小结 7 渣石中重金属测定与分析 7.1 渣石中重金属的全量测定与分析 7.2 渣石中重金属的形态测定与分析 7.3 本章小结 8 重金属的污染效应研究 8.1 数据汇总与分析 8.2 弃渣中重金属元素的释放 8.3 重金属元素在渣石-地表水-沉积物中的迁移转化 8.4 重金属元素在渣石-地表水-土壤-植物中的迁移转化 8.5 本章小结 9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