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广网北京8月29日消息 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近年来,各家银行绞尽脑汁进行银行卡“跑马圈地运动”,除了制造大量“卡奴”外,还留下“后遗症”——“休眠卡”。这不仅浪费了金融资源,也增加了持卡人的理财成本,而如果被不法分子利用,背后的风险则更大。
调查:半数银行卡变身“休眠卡”
休眠卡,顾名思义,就是指持卡人长期闲置不用而处于休眠状态的银行卡。记者随即采访了几位市民,不少人钱包内有半数以上的卡处于闲置状态,其中一些卡甚至闲置了五年多时间。
合肥市民王先生:我自己钱包里有很多这样的卡,现在都不用了嘛,也不知道里面有没有钱了,反正我是有好多这样的闲置卡,我也不知道怎么处理。
银行:“休眠卡”有成本,需扣费
记者调查发现,对于这休眠卡,各家银行的措施也各有不同。
银行一:然后如果您这个账户日均金额低于三百元会产生小额账户管理费,如果这张卡上没有余额,这张卡上业务也都没有了,一般是停止使用一年半这张卡就会被自动销户。
银行二:如果您卡里的余额低于一百块钱,三年或者是三年以上,没有发生过收付款等交易活动,会自动转为睡眠账户,就是进入不动户,账户无法使用的意思,要向开户行激活,补交您的相关费用。
网络:发现“休眠卡”灰色交易链条
放在手里没有什么用,又会被征收各种管理费用,休眠卡对于一些人而言成为了“鸡肋”,瞅准这个机会,在网络上,收购各种银行卡后再转卖的的广告为数不少。记者拨打了其中的一个电话。
记者:我想问一下,公司里想用,要10张卡,行不行?
答:可以啊。
记者:招商的5张都要开通网银,可以吗?
答:可以啊,开通网银的价钱贵一点,每张要300。
记者:安全性应该没有问题吧?
答:安全性肯定都是没问题的。
这些“休眠”卡每张会以50元到200元不等的价格被回收,再通过网络平台进行交易,如果自带网银、U盾等,价格则可以更高。而购买者,一些是出于送礼和洗钱的需求,由于卡是购买的,即便相关部门进行调查,也会因为是用他人名字办理的而增大了调查难度,这也是这些“休眠”银行卡有极大市场的重要原因。某商业银行理财经理马先生透露,休眠卡的买卖蕴含着不小的风险。
马先生:最主要的风险是泄露了你的个人信息,有些卡被犯罪分子给利用上了。包括我们有一些诈骗的案子,找到当事人之后都是这张卡不小心遗失或者被别人购买去了,产生了一些不良的后果。第二,人民银行有一个征信系统,借记卡年费欠费也会作为一个污点,一个不良记录,对今后贷款买车买房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