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矿产资源补偿费勘查项目立项申请编写参考提纲 一、项目名称(注明:新开或续作) 二、工作范围及经纬度坐标、矿权设置情况、勘查单位资质情况及探矿权登记机关的相关证明等材料。 三、项目起止工作时间 四、以往地质工作及综合分析 五、成矿地质背景及立项目依据 六、目标任务及实现的可行性论述 七、技术路线、工作方法、工作标准和具体实施方案 八、预期成果 九、主要实施工作量 十、年度工作方案 十一、经费概算及依据 十二、组织管理 十三、其它 附图: 1、交通地理位置图 2、地质矿产图 3、 工作程度图 4、工作部署图 5、其它有关图件 附表1 矿产资源补偿费 勘查项目立项专家评分表 项目 名称
技术路线、技术方法、工作标准和具体实施方案的选择及可操作性
合计
专家签字: 年 月 日 附件2 矿产资源补偿费勘查项目设计书编写参考提纲 第一章 前言 一、目的任务:主要包括任务来源、任务书的主要内容、工作周期及成果提交时间,特别是年度工作要求等。 二、工作区范围及交通地理条件: 主要包括:1、工作区行政区划、地理位置、坐标范围(经纬度拐点坐标)及面积;2、工作区自然地理、气候条件、交通条件及社会经济概况等。 三、矿权设置情况或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对矿权设置的意见。 第二章 以往地质工作程度 一、按时间先后顺序简述以往地质勘查单位或探矿权人在勘查区进行的已进行的地质工作性质、工作程度、投入的主要实物工作量及取得的主要成果。 二、对已上报或已评审提交的成果,应确切地予以表达;对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特别是影响勘查区内找矿突破的关键性问题和可能解决的途径,应予以详述。 三、对开采矿区或已开采矿区的外围找矿,应简述已开采矿区的地质勘查开发情况。 第三章 地质背景及成矿地质特征 一、区域地质成矿背景 1、简述区域地质构造背景,主要简述区域地层、构造、岩浆岩、矿产等特征。 2、简述区域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特征、遥感地质特征及有关成果。 3、区域成矿规律。 二、矿区地质特征 1、重点叙述与成矿有关的矿区地层、构造、岩浆作用和变质作用等地质特征。 阐述矿区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异常特征及其与成矿作用的关系。 2、矿体地质特征:包括矿体的的赋矿部位、形态、产状、规模、分布特征,矿物共伴生组合,矿石品位,矿物成份,化学成分,围岩蚀变等特征及找矿标志。 3、矿石的选冶情况。 第四章 工作部署 1、工作部署原则 根据项目任务书的要求,有针对性的阐述总体工作思路和部署原则,说明各项工作间的衔接及施工顺序。 2、总体工作部署 根据项目的要求和上述部署原则,对不同层次及各类地区工作做出总体部署;并视具体情况分年度作出各工作阶段的主要任务,并附相应的工作部署图。 3、年度工作安排 说明年度工作安排的主要工作内容和工作量,尤其是当年的工作安排。 第五章 工作方法及技术要求 1、测量工作 测量工作是地质填图、物探、化探及各种控矿工程等工作的基础,底图比例尺应满足上述工作的要求,工程定位也要综合有关要注。要充分利用GPS定位及航测资料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 通过地质填图,查明矿区内地层构造、岩石与各类物化探异常、矿化带及矿体之间的相互关系,围岩蚀变及分布等主要控矿因素。研究地表矿体的产状及其变化。 视矿区勘查阶段及已有的工作程度,来确定矿区填图类型(简测、精测、修测)及比例尺,说明填图范围、面积、剖面测制地点的确定、填图精度的要求及方法的选择。要说明和矿化带、含矿层、与矿体有关的岩石、围岩蚀变、含矿构造带及其它地质现象的观察内容,图示方法。 3、槽井探工作 槽井探工作主要用于地表系统揭露和圈定矿体、构造、重要地质界线及各类异常。 重点说明各类槽井探工程布置原则,工程间距、规格、工作量、施工顺序及质量要求。 4、钻探工作 主要用于深部揭露和圈定矿体。要说明钻探工程布置原则,工程间距,工作量,施工顺序,质量要求。 5、坑探工程 主要用于因条件限制不宜布置钻探工程区域的深部揭露和圈定矿体或验证钻孔。设计中应说明坑探工程的类型、规格、质量要求及施工目的。 6、物化探工作 主要视已有物化探资料及矿种勘探规范要求而定。物化探工作采用的比例尺应尽可能与地质填图比例尺一致,并确定有效的成图方法,做好物化探资料的综合解释。 7、采样、化验工作 详细说明拟采集的岩矿样、化学样、光谱样和选矿试验样等各类样品的采集目的、采样原则、数量、分析测试项目等。 8、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工作 说明在评价工作中应进行的水文、工程和环境地质工作的目的。 9、矿石选(冶)性能试验与评价 说明对矿石选冶性能资料获取方法。对于组份复杂、矿物颗粒较细,在国内尚无工业利用成熟经验的矿产,应进行可选(冶)性试验室流程试验。 10、编录、室内整理工作 说明野外工作阶段及室内整理工作的内容和要求(执行DZ/T0078-93和DZ/T0079-93)。 第六章 实物工作量 列表说明总体工作部署和年度各类实物工作量。 第七章 经费预算 参照《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预算编制暂行办法》编写。 第八章 组织管理和项目组成人员 1、组织管理 2、项目组成人员及分工 第九章 技术措施 1、保障任务完成,提高工和质量和具体措施。含技术措施,各种新技术方法的应用,提高工作人员水平所采作的技术培训措施等。 2、安全及劳动保护措施。 3、项目全面质量管理办法及措施。 第十章 预期提交成果 1、勘查工作报告及相关图件、附表。 勘查报告提交的资源储量,主要是按照GB/T17766-1999规定的资源储量。重点是通过勘查评价,确定矿床的工业意义及经济价值。 2、提交成果时间。 第十一章 设计附图 1、交通位置图(可附插图) 2、以往地质工作程度图 3、勘查登记区块范围图(如图面允许可与其他图件合并) 4、1:1万—1:2千矿区地质图 5、大比例尺典型剖面图 6、总体工作部署图及其分图 附件3 矿产资源补偿费勘查项目设计 审查意见参考提纲 一、目的任务 任务书下达文号及项目总体和年度工作指标(包括项目工作阶段、预期成果、主要实物工作量、项目经费)。 二、地质矿产概况 1、成矿地质背景及物化探异常特征。 2、勘查矿体的主要地质特征。 三、设计的预期成果、主要实物工作量、经费预算,特别是年度地质工作成果、主要实物工作量和经费预算。 四、审查意见 1、设计依据情况。 2、勘探类型、勘探手段选择情况。 3、各项实物工作量的布署是否合理、能否保证预期任务的完成。 4、地质测绘、水工环及物化探工作能否满足相应的地质工作要求。 5、样品采、加、化是否符合有关要求。 6、项目预算的合理性,各项预算指标的依据等是否符合有关要求。 7、存在问题。 五、结论 1、设计评分情况及评定等级。 2、设计符合有关规定,予以通过;建议项目承担单位按专家提出的有关修改意见修改后报省国土资源厅批复后执行。 3、设计质量较差,存在重大修改问题,不予通过;建议重新设计。 设计审查专家组组长(签名): 设计审查专家组成员(签名): 年 月 日 附表2 项目设计质量评分表 项目名称: 考 评 内 容
资料完备程度及质量(6分)
文字编写质量 (6分)
(2)思路清晰、重要突出,文字简明扼要、概念表述清楚
目标任务 (12分)
(2)对任务书要求进行了具体分解,对项目要解决的问题表述清楚
设计的地质依据(20分)
(3)对区域地质背景及评价区地质矿产特征进行中肯的分析
工作部署、工作方法和技术路线(32分) (1)总体工作部署合理,工作阶段划分明确,工作程序和年度工作安排清楚
(3)各项具体工作安排和工程布置目的明确、依据充分,施工顺序合理
(5)工程施工、编录质量要求明确,并符合相关技术规范
实物工作量 (8分)
费用核算 (10)
组织管理和质量保障(6分)
总 评 分
设计质量 等级标准 优秀:100-90分 良 好:89-75分 合格: 74-60分 不合格:59-0分
审查人签字: 年 月 日
专家组长签字: 年 月 日 附件4 矿产资源补偿费勘查项目 野外质量监督检查及验收报告提纲 一、基本情况 1、目标任务 2、承担单位 3、野外工作起止时间 4、监督检查时间 二、项目野外工作完成情况(对照项目设计批复) 1、野外勘查工作按设计批复执行情况。 2、完成野外施工的工作量情况及经费投入。见附表3(项目野外工作完成情况表)。 三、勘查工作质量 1、单项质量检查情况(见附表4) 2、项目原始资料野外质量检查综合评分情况(见附表5)和单项评分情况(见附表5-1--附表5-10) 3、原始资料整理、归档情况。 四、存在问题及建议 五、结论 在综合评述野外工作质量的基础上,作出项目野外质量检查、验收意见,并得出好、中、差结论。 专家组组长(签名): 专家组成员(签名): 年 月 日 附表5 矿产资源勘查项目原始资料野外质量检查综合评分表 项目名称: 检 查 内 容
1.工程 (35分)
2.原始地质编录(35分)
3.物探(化探) (10分)
4.测绘(8分)
5.水文地质 (4分)
6.质量管理 (7分)
参与计分单项标准分之和
原始资料质量等级:优秀100-90分;良好89-75分; 及格74-60分;不合格<60分。
检查组组长(签字): 成员(签字): 年 月 日 记分办法:1、单项评分:第1-5项由附表1-1至附表求得,如无单项内容,不参加计分,在单项评分栏注记“无”。第6项直接评分。 2、综合评分=标准分×单项评分/100。 3、最终得分=综合评分之和/参与计分单项标准分之和×100 附表5-1 固体岩心钻探钻孔质量评分表 项目名称及工程编号: 检查内容
l、岩、矿心采取率与整理 (50分)
(2)矿体及其顶、底板各3-5米内的采取率不得低于80%
(3)厚度较大的矿体内部矿心采取率低于80%的连续长度不能超过5米。
(4)取出的岩、矿心,应洗净后自上而下按次序装箱,不得颠倒或任意拉长,岩心应按规定编号,每回次应填放岩心票(包括没有岩心的回次),岩心箱应进行编号,箱子规格要符合要求且结实
2、钻孔弯曲与 测量间距 (10分) (1)垂直孔允许顶角每100米弯曲2°,斜孔每100米弯曲3°,按孔深累计计算
(2)方位角偏差,在设计时与地质商定,一般不超过勘探网1/3—1/4
(3)测量间距,实测顶角小于5°时,每钻进50米测一次顶角和方位
3、简易水文 观 测 (10分) (1)在以清水为冲洗液的钻孔每班至少要测l-2次孔内水位,未下好井口套管的孔段和泥浆钻进的钻孔可以不测
(2)每次观测应在提钻后、下钻前各测量一次,此间隔时间应大于5分钟
(3)钻进时遇有涌水、漏水、溶洞等现象应及时记录该段孔深
4、孔深误差的 测量与校正 (10分) (1)每钻进100米、进出含矿层(矿层小于5米只测一次)、终孔后均要进行一次孔深测量,误差小于1/l000者可不修正孔深
5、原始班报表 (10分)
6、封 孔 (10分)
(2)水泥封孔要用325号以上未过期的水泥,水灰比要符合设计要求
(3)每封完一层均要在封孔段顶部位置取水泥浆样证实
注:单工程评分后加权计总分 附表5-2 坑道、槽探工程质量评分表 项目名称及工程编号: 检查内容
施工质量 (60分)
采样质量 (40分)
(5)采样前平整采样面、采样时采取了防散失、混染措施
(7)按性质、类别分段采样,采穿矿体,无重采、混采
合计 注:1.坑、槽分别评分; 2.同类单工程评分后加权计总分 附表5-3 机械岩心钻孔原始地质编录质量评分表 项目名称及工程编号: 检查内容
1、布孔质量 (10分) 钻孔(定位、方位、斜度)布置准确、符合设计要求,施工达到地质目的,终孔用仪器定测
2、文字记录 质量(45分) (1)记录项目和格式、描写内容和顺序、计量单位等符合有关标准的要求
(2)层次分明、重点突出、语言精炼、概念清楚、字迹清晰
(3)分层合理,按比例尺要求地质体和重要地质现象无遗漏,各种地质界线划分准确,各层之间接触关系叙述清楚
(4)岩、矿石定名基本准确,岩性描述详细且与定名相符,能清楚反映出岩(矿)石的宏观特征及变化情况
(5)蚀变与矿化的岩石和矿物特征、种类、强度及其关系等描述清楚
(6)构造类型、特征、性质及其与蚀变、矿化和相邻地质体的关系等描述准确
(7)各种原始和计算数据无误,岩心丈量准确,轴夹角数据齐全、准确、有代表性
3、柱状图质 量(15分) (1)比例尺和图式、图例等符合有关标准的要求。内容齐全、图面整洁、字迹清晰、花纹美观
(2)分层界线和各种数据准确,与文字记录有关内容和数据相符
4、采样编录 质量 (15分)
(2)按有关标准要求完成采样编录(含“二次编录”),样品位置和编号在文字记录和有关图、表及岩心中注记清晰,无误无漏。不得错号、混样
5、室内整理 情况(10分) (1)随钻孔施工进展编录,及时整理野外现场编录资料(含标本和样品)
(2)收到各类实验结果后,及时完成样品登记,并填入柱状图和注记、补充文字记录
(3)文、图按有关规定要求整饰着墨,终孔后及时提交有关原始资料和有关的附属表格及钻孔质量验收报告
6、检查情况 (5分) 终孔后及时实地检查原始地质编录。自检、互检、组级检查、队级抽检和实地抽查及时,《资料检查卡片》填写认真,对检查出的问题处理及时、认真 注:单工程评分后加权计总分 附表5-4 坑道原始地质编录质量评分表 项目名称及工程编号: 检查内容
1、布坑质量 (5分)
2、文字记录 质量(45分) (1)记录项目和格式、描写内容和顺序、计量单位等符合有关标准的要求
(2)层次分明、重点突出、语言精炼、概念清楚、字迹清晰
(4)岩、矿石定名基本准确,岩性描述详细且与定名相符,能清楚反映出岩(矿)石的宏观特征及变化情况
(5)蚀变与矿化的岩石和矿物特征、种类、强度及其关系等描述清楚
(6)构造类型、特征、性质及其与蚀变、矿化和相邻地质体的关系等描述准确
3、素描图质 量(20分) (1)比例尺和图式、图例等符合有关标准的要求。内容齐全、图面整洁、字迹清晰、花纹美观
(2)地质界线和各种数据准确,按比例尺要求地质体和重要地质现象无遗漏。壁、顶、掌子面间相互吻合,与文字记录有关内容和数据相符
4、采样编录质量(15分)
(2)按有关标准要求完成采样编录(含“二次编录”),样品位置和编号在文字记录和有关图、表及工程中注记清晰,无误无漏,不得混样,错号,选择性采样。
5、室内整理 情况(10分) (1)随坑道施工进展编录,及时整理野外现场编录资料(含标本和样品)
(2)收到各类实验结果后,及时完成样品登记,并填入素描图和注记、补充文字记录
(3)文、图按有关规定要求整饰着墨,单工程野外编录结束后及时提交有关原始资料
6、检查情况 (5分) 自检、互检、组级检查、队级抽查和实地抽查及时,《资料检查卡片》填写认真,对检查出的问题处理及时、认真 注:单工程评分后加权计总分 附表5-5 探槽原始地质编录质量评分表 项目名称及工程编号: 检查内容
1、布槽质量 (5分)
2、文字记录 质量(45分) (1)记录项目和格式、描写内容和顺序、计量单位等符合有关标准的要求
(2)层次分明、重点突出、语言精炼、概念清楚、字迹清晰
(4)岩、矿石定名基本准确,岩性描述详细且与定名相符,能清楚反映出岩(矿)石的宏观特征及变化情况
(5)蚀变与矿化的岩石和矿物特征、种类、强度及其关系等描述清楚
(6)构造类型、特征、性质及其与蚀变、矿化和相邻地质体的关系等描述准确
3、素描图质 量(20分) (1)比例尺和素描壁选择及图式、图例等符合有关标准的要求。内容齐全、图面整洁、字迹清晰、花纹美观
(2)地质界线和各种数据准确,按比例尺要求地质体和重要地质现象无遗漏。槽底与槽壁间吻合,与文字记录有关内容和数据相符
4、采样编录质量 (15分)
(2)按有关标准要求完成采样编录(含“二次编录”),样品位置和编号在文字记录和有关图、表及工程中注记清晰,无误无漏
5、室内整理 情况(10分) (1)随探槽施工进展编录,及时整理野外现场编录资料(含标本和样品)
(2)收到各类实验结果后,及时完成样品登记,并填入素描图和注记、补充文字记录
(3)文、图按有关规定要求整饰着墨,单工程野外编录结束后及时提交有关原始资料
6、检查情况 (5分) 自检、互检、组级检查、队级抽检和实地抽查及时,《资料检查卡片》填写认真,对检查出的问题处理及时、认真 注:单工程评分后加权计总分 附表5-6 实测地质剖面原始地质编录质量评分表 项目名称剖面编号: 检查内容
1、文字记录质量 (45分) (1)记录格式、描写内容和顺序、计量单位等符合有关标准的要求
(2)层次分明、重点突山、语言精炼、概念清楚、字迹清楚
(5)蚀变与矿化、岩(矿)脉、构造和化石等特征描述详尽
2、剖面图质量 (25分) (1)比例尺和图式、图例等符合有关标准要求。内容齐全,图面整洁,字迹清晰,花纹美观
(2)剖面起点、终点和工程位置、地质界线及各种数据准确,按比例尺要求地质体和重要地质现象无遗漏,各种构造要素表示合理。剖面图与平面图吻合,与文字记录相符
(3)柱状图内容齐全,层序合理,厚度准确,文字综述合理简练,化石书写正确
3、控制程度(5分) 露头(天然和人工)点密度符合有关标准(相应比例尺)的要求
4、采样质量 (10分) (1)岩、矿石和化石标本及其鉴定样品采集系统、有代表性,专门样品采取的种类、数量符合设计要求
(2)采样方法和样品重量、标本规格符合有关标准要求
(3)按有关标准要求完成采样编录,标本、样品位置和编号在文字记录和有关图、表中注记清晰,无误无漏
5、室内整理情况 (10分)
(2)收到各类实验结果后,及时完成样品登记,并注记、补充文字记录
(3)文、图按有关规定要求及时整饰着墨,每一剖面野外工作结束后及时提交有关原始资料
6、检查情况(5分) 自检、互检、组级检查、队级抽检和实地抽查及时,《资料检查卡片》填写认真,对检查出的问题处理及时、认真 注:单剖面评分后加权计总分 附表5-7 地质填图原始地质编录质量评分表 项目名称: 检查内容
1、野外地质 记录质量 (35分) (1)记录格式、描写内容和顺序、计量单位等符合有关标准的要求
(2)层次分明、重点突出、语言精炼、概念清楚、字迹清楚
(4)蚀变与矿化、岩(矿)脉、构造和化石等特征描述详尽
(6)接触关系等重要地质现象绘制必要的素描图,并作详细记录。有50%以上露头点的路线应作信手剖面。文图相符,图式、图例等符合有关标准的要求
(7)路线地质记录连续,界线点控制准确,重要地质现象有详细记录
2、野外手图 质量(5分)
3、槽、井探编录质量 (5分)
4、采样质量 (10分) (1)岩、矿石和化石标本及其鉴定样品采集齐全,专门样品采取的种类、数量符合设计要求
(2)采样方法和样品重量、标本规格符合有关标准要求
(3)按有关标准要求完成采样编录,标本、样品位置和编号在文字记录和有关图、表中注记清晰,无误无漏
5、实际材料 图质量 (30分) (1)比例尺和图式、图例等符合有关标准要求,图面整洁,字迹清晰
(2)图面表示内容齐全,符合有关标准的要求。实际材料图与手图相符,与文字记录一致
(3)图面地质体间结构合理,代号齐全正确,地质体和地质界线控制程度达到有关标准或设计的要求
6、室内整理 情况 (10分) (1)逐日整理野外现场编录资料(含标本和样品),及时编写路线地质小结和转绘实际材料图
(2)收到各类实验结果后,及时完成样品登记,并注记、补充文字记录
(3)文、图按有关规定要求整饰着墨,野外工作结束后及时提交有关原始资料
7、检查情况 (5分) 自检、互检、组级检查、队级抽检和实地抽查及时,《资料检查卡片》填写认真,对检查出的问题处理及时、认真 附表5-8 电法野外原始资料质量检查评分表 项目名称: 项 目
l、工作布置与方法 (18分)
方法选择不正确不得分,综合方法使用不够合理,扣1-4分
2、仪器性能与使用 (12分) (1)仪器设备性能与使用符合设计、规范和说明书等有关规定的技术要求 仪器性能达不到有关规定的技术要求不得分,视情况决定原始资料是否可用,有一般缺陷扣l-4分
(2)仪器性能要定期检查,多台仪器要检查各仪器的一致性,仪器参数要按设计和规范要求选择 不定期检查,未检查一致性和仪器参数选得不合理,扣1-4分
3、方法技术 (12分) (1)操作观测方法符合设计和规范规定要求,取准取全每一个原始数据
4、质星检查要求 (30分) (1)在一测量区段的观测完成后(也可在观测过程中)应进行检查观测。重点是突变点、异常点、观测困难点以及可疑和异常地段 野外施工完成三分之一以上工作量尚未进行检查观测不得分,不到工作量三分之一, 扣1-4分)。
(2)系统检查是独立于观测的全区性同精度的检查观测,观测点数应占总观测点数的3%-5%,电测深的系统检查应以一条完整的电测深曲线为单元,必须是检查一个测深点的全部极距 野外施工完成三分之一以上工作量尚未进行检查观测不得分,不到工作量的三分之一,扣l-4分
(3)检查观测和系统检查应当使 用与原始观测相同的仪器,在不 同时间由不同操作员进行
(5)观测误差不超过设计、规范 或手册等有关规定的要求:检查 观测的曲线形态应与前次基本观 测所得的曲线形态相似 误差不符合规定的要求不得分,曲线可根据相似性扣l-8分
项目
5、物性测定 (8分)
6、原始记录与室内 计算 (20分) (1)原姑记录要求内容完整,记录真实,字迹清晰、工整,页面清洁和规格统一,严禁存在可疑数据
(2)记录本(表)各项内容及记录数据的各栏应填写齐全;不得遗漏,各项观测数据和备注栏应在观测当时据实记录
(3)观测数据及观测时记录的各 项内容,严禁涂改、擦改、撕页、 记录有误可按规范要求划改 原始数据擦改、按伪造数据论处,出现划改不作说明、撕页,扣l-5分
(4)各项原始数据的室内计算要准确,其错误率低于1%
(5)做好异常原始档案材料的积累,及时填写异常卡片 不填写异常卡片。不做好原始档案材料的积累,扣l-3分
合 计
野外原始资料 等级计分际准 优秀100—90分,良好89—75分, 合格74—60分,不合格59—0分
检查人:(签字) 年 月 日
检查组组长:(签字) 年 月 日
注:1.剖面测量、面积测量均用此表分别评分 2.单项剖面测量评分后加权计总分 附表5-9 矿产地球化学调查野外原始资料质量检查评分表 项目名称: 项目
l、设计总 体实施 状况 (35)
不得力不显著不得分,较得力较显著6-9分,得力显著 lO-15分
2、野外工作质量(35) (1)采样密度符合要求,采样点布局均匀、合理(7分) 不合理布点≥6%不得分,≥4-5%扣5-6分,≥2-3% 扣3-4分
小格空格率>5%(或出现大格空白)不验收,≥3-5%扣3-4分,>2%扣1-2分
采样点位超差5%>的不得分,≥3-5%扣5-6分,≥l-2% 扣3-4分
(4)各水系口及水系上游(或土壤测量采样等)采样点标志确切、清楚(4分) 不留标志不确切>20%不得分,≥15-20%扣3分,>10-14%扣2分,≥5-6% 扣1分
采样物质不符合要求>5%不得分,≥4-5%扣6-7分,≥3-4%扣4-5分,≥l-2% 扣1—3分
不符合要求>5%不得分,≥4-5%扣3分,≥3-4%扣2分,>1—2%扣1分
3、野外原始资料(20) 废样数>3%不得分,2-3%扣4-5分,>1%扣2-3分,<1%扣1分
污染数>3%不得分,≥2-3%扣4-5分,≥1%扣2-3分,<1%扣1分
不符合要求数>5%不得分,≥4-5%扣3分,≥2-3%扣2分,≥1%扣1分
不符合要求>5%不得分,≥4-5%扣3分,≥3-4%扣2分,≥1-2%扣1分
4、野外质量管理 制度 (10) 不健全不完善不得分,较健全铰完善得2-3分,健全完善4-5分
不正规无效不得分,较正规较有效得2-3分,正规有效4-5分
合 计
野外检查等级 优秀:100—90分 良好:89—75分 及格:74—60分 不及格:<60分
审查人 签字) 年 月 日
专家组长:(签字) 年 月 日
附表5-10 水文地质调查野外质量检查评分表 项目名称: 项 目
1、原始资料是否齐全、准确(25分) (1)野外调查点(地质点)资料是否齐全、准确。5分
(2)井、泉(水文地质点)和地下水统测、动态监测资料是否齐全、准确。5分
(5)水、土、岩样品采集分析资料是否齐全、准确。5分
2、是否完成了规定的目标、任务和工作量 (24分)
3、工作部署、工程布置是否合理(20分)
4、地质资料综合整理、综合研究是否符合有关要求(12分)
(2)地质记录、测图和测试等基础资料是否进行了系统整理。3分
5、质量体系运行是否正常、工作质量是否符合要求(10分)
6、工作总结是否系统、全面(9分)
合 计
野外工作质量等级评分标准 优秀100~90分 良 好89~75分 合格74~60分 不合格59~0分
审查人签字: 年 月 日
专家组长签字 年 月 日
附表6 矿产资源补偿费勘查项目野外验收评分表 项目名称: 项 目
1、原始地质编录资料质量(25分) (1)槽、井、坑、钻探工程布置和施工质量、地质点、路线、剖面选择和控制程度达到地质目的。10分
(2)野外记录、现场编录资料齐全完整、准确,并与实际吻合;各种图件(素描图、剖面图、柱状图、野外手图、实际材料图等)内容齐全、表达准确合理,并与记录相符、与实验吻合。5分
(3)样品采集齐全,有代表性,采样方法和规格、样品重量符合相关要求;采样编录完整、准确无误;样品保管完好,注记清晰、无误无漏。5分
(4)对现场编录资料、样品分析测试成果及时进行整理,并及时提交有关原始资料;检、抽查及问题处理及时,记录完整、客观。5分
2、物化探测量原始资料质量(10分) (1)工作布置合理,经实验后提出的方法合理有效,达到地质目的。3分
(2)样品/数据采集方法技术、数量质量符合相关技术标准;样品加工/数据处理方法技术和质量符合相关技术标准。4分
(3)原始记录/编录资料齐全完整、客观真实;质量检查及问题处理及时有效,质量检查记录完整真实。3分
3、目标任务完成情况(10分) (1)完成历年任务书下达的工作任务、历年设计审查意见书确定的工作量。3分
4、工作部署、工程布置合理性(10分)
(2)采用的技术方法、手段及各种方法、手段的配合合理、有效。2分
(3)工作部署、工程布置合理,能达到预期地质目的。2分
5、综合整理、综合研究质量(25分) (1)依据相关标准对岩、矿石实物标本进行系统分类、描述、整理;对样品分析测试成果进行校核、检查、分类整理;根据鉴定、测试成果及时校正有关原始编录和综合图表;及时分析利用鉴定、测试成果。5分
(2)各类综合图件、表格编制及时,内容齐全完善,与原始资料吻合。5分
(3)综合研究内容、方法、程度及成果符合相关技术标准要求。5分
(4)基础数据的精度符合相关标准;储量(资源量)计算正确。5分
6、质量体系、工作质量(8分) (1)项目实施单位建立了质量体系,并运行有效。2分
(2)针对本项目建立了质量保障措施,并施行有效。2分
7、野外工作总结情况(12分) (1)全面、系统地对工作量及工程施工质量、成果进行总结。3分
(2)全面、系统地对工作部署、工程布置、技术路线进行总结。3分
(3)全面、系统地对总体目标任务完成情况、预期成果达成情况进行总结。3分
(4)全面、系统地对区域、矿区地质矿产特征进行总结。3分
合 计
参加计分单项标准分之和
野外工作质量等级评分标准 优秀100~90分 良 好89~75分 合格74~60分 不合格59~0分
审查人签字: 年 月 日
专家组长签字 年 月 日
备注:记分办法:表中“具体要求”一栏所列内容为计分单项,如无某一单项内容,则不参加计分,在评分栏注记“无”。“最后得分”=(“合计”/“参加计分单项标准分之和”)×100。以“最后得分”评定等级。 附表7 矿产资源补偿费勘查项目成果报告质量等级评分表 项目名称: 项 目
1、报告编写质量(10分) (1)文、图、表齐全完善,相互吻合,复制质量好。3分
2、资料与成果质量及吻合程度(20分) (1)各项工程、地质工作、物化探工作、样品采集和测试工作质量。4分
3、工作部署合理性和任务目标完成情况(20分)
4、资源量/储量计算的合理性和准确性(20分)
(2)工业指标、计算方法、计算参数、计算公式选用正确,计算准确。5分
5、项目探矿权投资效益评估(10分)
(2)评估报告主要内容及有关附件等符合《探矿权采矿权评估管理暂行办法》的有关规定;评估范围与探矿权范围一致。5分
6、综合研究水平(20分) (1)全面、系统、准确论述区域、矿区地质矿产特征。4分
(2)基本阐明矿体特征,矿石物质组份、赋存状态和采选冶性能。6分
(3)基本阐明矿床成因、控矿因素,确定找矿标志。4分
(4)全面、系统、客观、准确地对区域资源潜力进行总体评价。6分
合 计
参加计分单项标准分之和
野外工作质量等级评分标准 优秀100~90分 良 好89~75分 合格74~60分 不合格59~0分
审查人签字: 年 月 日
专家组长签字 年 月 日
备注:记分办法:表中“具体要求”一栏所列内容为计分单项,如无某一单项内容,则不参加计分,在评分栏注记“无”。“最后得分”=(“合计”/“参加计分单项标准分之和”)×100。以“最后得分”评定等级。 附件5 矿产资源补偿费勘查项目成果报告 和探矿权投资效益评估报告评审意见参考提纲 一、任务来源、工作起止时间、主要工作内容及目标。 二、完成的主要实物工作量及勘查经费投入情况。 三、取得主要地质成果及成绩。 四、项目探矿权投资效益评估情况。 五、评审意见 1、按项目任务和项目设计总体或阶段设计及批复执行情况 2、对项目勘查阶段地质工作的认定。 3、对项目工作质量及主要工作量的认定。 4、对项目取得地质成果,主要是勘查储量/资源量的认定。 5、对项目勘查经费投入、探矿权投资效益评估方法和评估结果的认定。 6、存在问题及建议 六、结论 1、报告质量得分情况及评定等级。 2、报告符合有关规定,达到了项目勘查目的,建议项目承担单位按专家提出的有关修改意见修改后予以通过。 3、报告质量较差,存在重大修改问题或未达到了项目勘查目的等,不予通过,重新组织编写。 报告评审专家组组长(签名): 报告评审专家组成员(签名): 年 月 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