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zsp826262807 于 2012-8-27 21:03 编辑
$ u R( A7 ^/ _2 x8 m R; h1 j% ^
& w/ q+ u+ h3 n
! R0 Y8 L, b. U/ H+ }) s( ?用科学发展观统领我国地勘经济发展创新 中国政协新闻网文章链接
" g8 q/ l1 |5 K: r" t8 X$ R7 i% K 长期以来,我国地勘经济发展过分地依赖于计划经济投资,使拥有基础地质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地位,在地勘经济中引领企业规模发展和经济效益不十分明显。在计划经济时代,造成我国矿业事业发展,将“公益地质事业”与“公益性地质生产”的两个不同概念相混淆。' Z7 N( | ?, v) f: g; v
时值今天,地勘经济发展在运作过程,所造成的“社会公益服务”与“社会劳动服务”编制混合;同时,也造成了“知识集群”和“劳动集群”在市场运作中不能形成专业化的分工,无法在集团化合作中,促使“地质调查、商业勘采和商业开发”实现“和谐共赢”。
* x5 t% N* h* J4 b* K9 O0 H 近日,安徽省地勘局332地质队高工郑述平撰文认为,建立一支“社会公益服务体系”和“商业勘采社会劳动服务体系”的矿业权研发队伍,并支持“找、探、采”一体化的商业矿产开发。在国退民进中,重建地勘经济新秩序,为社会资本打开了“入市大门”。$ x7 ]0 P5 m" Q* `# A
那么,中国地质作为国家公益事业,应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如果说基础地质是建立在为社会提供公益事业服务的,那么作为现代社会产业顶层的设计,应积极为我国创建现代化新型国家而提供矿产资源。郑述平认为,如今的地勘经济是在计划经济指导下的市场经济,要想地勘经济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之一,就必须将其渗透到我国社会各个产业的生产领域。/ P0 b5 l b9 d2 d5 U& A. w4 N* m" U9 x
在新一轮改革开放中,要想转变地勘经济发展模式,必须用创新矿业权研发来完成地勘经济生产体系的建设。也可以尝试,也就是在公益地质事业体系中剥离全部商业运作的要件,走“专业化分工”与“集团化合作”的公益性基础地质调查、商业性工程勘采和商业性找、探、采“一体化”之路。这有点象“三足鼎立”的尝试,一是用公益性基础地质成果来拉动商业性地质市场的繁荣;二是用矿业权有偿接续和自然接续来完成“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对接。最终,是实现地勘经济发展,从一个“生产要素”驱动向另一个“知识创新”驱动的“转变”。 S1 q. N: T9 K u. r/ r
郑述平说,在国家计划经济体系中设置的区域国土资源基础地质“调查权、勘采权”,已向市场运作的找矿权衍生出——“探矿权”和“采矿权”。同时,矿业权在市场运作“招、拍、挂”的过程中,可以利用有偿和自然接续来实现地勘经济的原始积累。, A& F! }3 [" w# i# z/ Q% S; ^+ X
据研究分析,目前我国地质创新在2个集群中已建立了2个服务体系,同时在2个经济体系中又建成了3个生产体系。依托“知识集群”创新,完成了计划经济体系中所建立的基础地质社会公益服务体系,促使企业和事业相分离,营利性与非营利性相分离;同时,在市场经济体系中,依靠“劳动集群”建立了商业工程勘采和社会劳动服务体系,并完成了“政府和企业”、实现了“公益性和商业性”相分离。
# a! |) |/ {+ E& h4 z# E4 c0 y 与此同时,在支持“找、探、采”一体化商业开发进程中,逐步形成了市场经济体系的社会化大生产。一个“2223工程”体系的形成,为冶金企业提供了生产资料,为社会公益服务提供了生产技术,促使地勘经济依托矿业经济发展,依靠基础地质核心技术繁荣。1 I% q, a+ `- n0 T$ |
在我国30多年的改革探索中,地勘经济发展已破除了“计划经济”的模式,促使矿业、冶金产业在结构性调整中,均已取得了初步成效,但这不是仅靠知识和技术的创新就能驱动,而是靠大量资金投入和资源消耗来完成的。可见,用矿业权研发和接续的技术创新,来实现从“生产要素驱动”向“技术创新驱动”转变。必须加快地勘企业生产体系的调整,调整地勘经济发展模式:
& Z) s" L) O6 P" e5 ~4 l# F 一是做好矿业权研发创新。主要是设置区域国土资源基础地质调查权、勘采权,生产找矿权,衍生探矿权、采矿权建设和发展,做好服务工作。二是做好地勘经济生产体系创新。主要是用知识密集的基础地质调查和劳动力密集的商业工程勘采,支持“找、探、采”一体化商业开发,重建地勘经济新的秩序。三是通过区域国土资源基础地质调查,建立找矿靶区,做好研发、生产找矿权,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基础地质服务,为建立“找、探、采”一体化商业开发。依托商业工程勘采来实现社会化大生产,为冶金产业提供生产资料,为社会公益、公共基础建设,提供地质技术支持。四是加大矿业权信息、产品研发、商品设计等新兴科技服务业发展,增加地勘单位非生产环节的经营成本,提升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的基础地质国际竞争力。转变发展方式,牢牢把握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基础地质核心技术,创新矿业权研发,创新有偿接续和自然接续。完成地勘经济在计划经济指导下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
/ y/ U+ S$ d/ |5 s 在新一轮地勘经济改革,坚持市场经济体系的基础地质公益性方向已十分明确。郑述平建议,一要建立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基础地质核心技术,必须转变发展方式。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地勘经济发展演变,坚持基础地质的公益性方向。二要确立基础地质社会公益服务体系。用专业化分工和集团化合作来为企业规模生产和扩大再生产降低社会成本。为实现我国地勘经济发展在市场运作中全面协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高一平)2 N$ L( \& z/ @2 E, 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