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本帖最后由 老马居士 于 2012-8-12 10:35 编辑
课 件 名:含金剪切带型金矿研究——进展与思考
作 者:王居里
日 期:2009.2
单 位:西北大学
格 式:ppt
片 数:82
附 件:3
内容简介:
1 概述
构造控矿的现象很早就引起了人们的注意,世界上许多脉金矿床,特别是前寒武纪的一些大型和超大型金矿床,都与大型线性断裂构造带(剪切带或片理化带)有关。线性断裂是金矿的关键性控矿因素之一,并长期被认为是含金热液上升的通道和富集场所;构造蚀变岩石往往被视为金矿找矿勘查的主要标志。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对金矿床和剪切带构造的深入研究,人们发现成矿作用与构造活动是同时的,矿化、尤其是金矿化与剪切带有密切的时空和成因联系。多数研究者认为,剪切带构造不仅是一种控矿因素,剪切变形也是一种重要的成矿机制。剪切带规模越大、活动时间越长,金成矿的可能性就越大。
目前较为一致的认识是大规模走滑型含金剪切带中含矿流体主要沿剪切带向上(垂向)迁移到脆-韧性变形域成矿。而对脆-韧性变形域内组分在横向上(沿剪切带倾向)、纵向上(沿剪切带走向)的迁移规律及其成矿特征关注较少且分歧较大。
与金矿化有关的剪切带构造类型可以是走滑型、挤压逆冲型和拉张伸展型。在含金剪切带垂向上成矿层次范围内,矿石类型在下部主要是蚀变糜棱岩型,上部主要是石英脉型,中部为蚀变糜棱岩型和石英脉型共存。
2 金矿化与剪切带的关系
含金剪切带本身就是大的金矿成矿带,成矿带内矿床的分布严格受剪切带控制。次级剪切带控制矿体、矿化体的分布。金矿化与剪切带的时间关系可划分为剪切期前矿化、剪切期矿化和剪切期后矿化三种,剪切期矿化形成的金矿是典型的含金剪切带型金矿。
Sibson(1977)的断层双层结构模式表明,一系列大型构造带从地表向地下深处依次表现为脆性、脆—韧性和韧性变形,并发育各自相对应的构造岩类型。
含金剪切带内部应变梯度大、含矿流体压力梯度大、温度梯度大的叠合部位有利于金矿的形成。
3 需要注意的有关问题
含金剪切带型金矿是控矿因素和成矿机制都与剪切带密切相关的金矿床。
含金剪切带型金矿一般都具有多阶段性、多物源性的成矿特点,多数情况下可能以深部来源为主。
并非所有的剪切带内都能形成金矿,含金剪切带内也不是到处都有金矿产出。
目录:
1、概述
2、金矿化与剪切带的关系
3、需要注意的有关问题
4、研究实例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