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附录期刊论文目录:
1、河南前河蚀变岩型金矿石英热释光与金矿化研究(要梅娟,刘家军,《矿物学报》2007.Z1)
2、河南嵩县前河金矿黄铁矿的热电性、热爆特征及其与金矿化的关系(要梅娟,申俊峰,李胜荣,曹烨等,《地质通报》2008.5)
3、豫西前河金矿热液蚀变地球化学研究(曹烨,李胜荣,申俊峰,要梅娟,《中国地质》2009.1),
4、豫西前河构造蚀变岩型金矿成矿过程中的流体-岩石反应( 曹烨,李胜荣,申俊峰,要梅娟等,《矿床地质》2008.6)
5、河南前河金矿蚀变岩磁化率特征与金矿化关系探讨(曹烨,李胜荣,申俊峰,要梅娟等,《中国地质》2007.6)
6、便携式短波红外光谱矿物测量仪(PIMA)在河南前河金矿热液蚀变研究中的应用(曹烨,李胜荣,申俊峰,要梅娟等,《地质与勘探》2008.2)
7、河北大西沟金矿床中石英热释光和黄铁矿热电性标型特征研究(邓磊,王建国,李胜荣,曹烨 ,要梅娟等,《地质找矿论丛》2008.3)
硕士论文标题:河南前河金矿葚沟矿段黄铁矿成因矿物学研究及深部预测
论文作者:要梅娟
论文导师:申俊峰
论文学位: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论文专业: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
论文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论文页数:51
格式:硕士论文NH、期刊论文pdf,NH需在中国知网下载CAJViewer阅读器
附件:2
硕士论文摘要:
前河金矿区位于华北陆块南缘,以马超营断裂带为界,北为华熊台隆、南为洛南-栾川台缘褶皱带。二者地壳同具明显双层结构,地层、构造、岩浆活动等特征也具有相似性。区内已知金、多金属矿床及矿(化)点四十余处,其中前河金矿规模最大。 本文以成因矿物学与找矿物学理论为指导,在广泛搜集前人资料的基础上对河南前河金矿葚沟矿段Ⅳ号矿带进行了黄铁矿成因矿物学研究。主要研究范围包括75-91勘探线之间的200m~520m共9个中段。研究内容主要是黄铁矿形态标型、热电性、爆裂温度等特征与成矿的关系。研究方法上采用野外调查和室内研究密切结合、宏观与微观结合、典型矿床剖析与本区矿床对比相结合的原则,从成因矿物学入手,对河南前河金矿葚沟矿段Ⅳ号矿带进行了深部预测。 主要工作成果包括: 1、对葚沟矿段Ⅳ号矿带33个样品1860粒黄铁矿颗粒的形态统计结果表明:该区黄铁矿碎裂严重,晶体形态比较简单,主要以{100}、{111}、{210}和{211}为主。其中{210}习性和不规则体与金矿化强度呈正相关关系;{100}习性与金矿化强度的反相关关系。通过黄铁矿形态特征与金品位垂直纵投影图比较,预测79—81勘探线之间200m中段以下会有金的高值区出现。 2、对葚沟矿段Ⅳ号矿带520m—200m 9个中段的37个样品进行了热电性测试,绘制了该矿段导型分布图和a_P均值分布图。结果表明:黄铁矿热电性依各中段呈有规律的变化。根据高值区近等间距分布特点,预测81到84勘探线之间200m中段以下可能出现富矿,200m中段可能是矿体头部。 3、选取各成矿阶段黄铁矿代表性样品16件,进行热爆裂测试分析。结果表明:热爆裂峰形出现三种不同形态,即250℃-300℃范围内起爆且具有主爆裂峰的Ⅰ型曲线;大于300℃开始起爆且无明显爆裂峰的Ⅱ型曲线;低于200℃开始起爆具有主爆裂峰的Ⅲ型曲线。通过峰形特征与金品位纵投影图对比发现:Ⅲ型爆裂曲线对应金品位高的地段,而Ⅰ型和Ⅱ型曲线对应于金矿化的边缘部位。由此预测:在78-84勘探线之间200m标高以下,较高温度区有重现之势,指示主成矿流体在此深度以下也有活动。
关键词:前河 金矿 黄铁矿 成因矿物学
硕士论文目录:
摘要
1、引言
1.1 立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1.2 河南前河金矿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4 主要实物工作量
2、区域地质
2.1 地层
2.2 区域构造
2.3 岩浆岩
3 矿区地质概况
3.1 概况
3.2 主要断裂构造特征
3.3 矿物岩石特征
4 黄铁矿的成因形态学
4.1 黄铁矿的形态标型意义
4.1.1 宏观形态
4.1.2 黄铁矿的微形貌
4.1.3 黄铁矿的含金性
4.1.4 黄铁矿的形态与成矿阶段
4.1.5 黄铁矿的形态与成矿温度
4.2 前河金矿黄铁矿的形态标型
4.2.1 前河金矿黄铁矿的产出特征
4.2.2 前河金矿黄铁矿的晶体形态特征
4.3 前河金矿黄铁矿形态与金矿化
5 黄铁矿热电性成因矿物学
5.1 黄铁矿热电性的成因意义
5.2 前河葚沟矿段黄铁矿热电性标型
5.3 前河金矿葚沟矿段黄铁矿热电性填图
5.4 前河金矿的黄铁矿热电性标型与金矿化
6 黄铁矿爆裂温度与金矿化
6.1 包裹体热爆法的研究意义
6.2 黄铁矿爆裂参数研究
6.2.1 爆裂曲线峰形
6.2.2 爆裂频次
6.2.3 起爆温度及温度区间
7 结论
参考文献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