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办公室年龄慌是指,随着年轻人加入公司,一些30岁左右的白领因为面临职业的转折期或者竞争压力而产生的焦虑心理,对此,调整心态是谋划职业未来的最好办法。
办公室年龄慌 - 现象
办公室年龄慌随着国内一些行业的崛起及新晋大公司的出现,许多人年纪轻轻就收获了事业上的成功,但年龄恐慌和职业焦虑也随之而来。关于“29岁大限”、“35岁职场生死线”的讨论正越来越多见于各大社交网站和职场论坛。
互联网等新产业的勃兴,正加速着社会对人才的优胜劣汰,也拉低着职场人群的平均年龄。这一领域“年轻化”的公司和“年轻化”的成功者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如某知名团购网站的三个联合创始人都是“80后”,有的中层管理者甚至是出生于1989年的“小年轻”。
对外企白领来说,每年入夏后、一批新人涌进公司之时,都会提高“老”同事感慨“年纪大了”的频率。“35岁职场生死线”在外企暴露得更快。 除非升上去,否则就很容易尴尬,一方面公司不会因为你年龄大就减轻一点工作量,说不定还要忍受年轻上司的责难,另一方面,对很多非关键岗位,就算你想继续“赖着”,公司也宁愿用新人来代替,因为新人更“便宜”。[1]
办公室年龄慌 - 原因
“29岁大限”催化年龄恐慌
根据向阳职业生涯管理咨询公司的统计数据,在3000多名来访者中,有86.5%的人存在着不同程度的 “年龄恐慌”,初期一般在25岁的白领身上体现,而28、29岁至35岁的白领表现得最为明显,“29岁大限”正成为年龄恐慌的催化剂。
感到“压力山大”的不仅是某一个行业的从业者,在职场论坛和社交网站上讨论“29岁大限”的白领越来越多。
1、创意行业年龄的界限明显。
对广告创意人员来说,29岁是“大限”。年轻人思维更活跃,做出来的作品更有生机,在该行业,35岁已经是很宽限了。
2、对于大学毕业时入错行者来说,“三十而立”的古老格言,使迫近“29岁”大限的职场人士在心理上感到自己还有希望,却在现实中找不到出路,因而倍感煎熬。
办公室年龄慌 - 应对
办公室年龄慌1、面临年龄恐慌、职业焦虑的“奔三男”、“奔三女”,不要把关注点聚焦在焦虑情绪本身,这是首先要注意的,职业规划师闫岭建议,纠正自己的不良心态如“快30了还没做出点成绩,以后的人生更没希望了”、“大学毕业时入错行,年过三十已无法更改”,而应尽早采取行动、有所取舍,做出符合自己实际情况的职业规划并尽快付诸实践。
2、为“35岁生死线”、“29岁大限”所担忧的白领们,先从以下三点加以努力:
首先,调适心态,不过分强求,不给自己难度过高的任务;
其次要加强自己的学习能力、提高学习频率以不断提升竞争力;
最后,要减少在职场上抱怨的频率,尽可能积极地融入团体,从而筹谋好未来的职业发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