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鸣 颇有名气的云南大型文学刊物《大家》,有一个不怎么知名的野鸡版,编辑部成员,刊号甚至装帧都一样,但前者是颇有质量的文学期刊,后者则是保罗万象,以5000字以内的小论文为主的杂货铺,只要你想发表,而且付了费(5000字以内每篇4到5千元),不管你写什么,都可以变成野鸡版《大家》上的铅字。 很显然,这个野鸡版,不是有人假冒,就是《大家》编辑部的杰作,用来敛钱的。正版的《大家》是双月刊,而野鸡版则为旬刊,每年敛财不少于两千万,真是棵摇钱树。只是,这样的摇钱树,《大家》编辑者们,并不想让它见天日,对外公开的,是正版的《大家》,而野鸡版的《大家》,无非印了寄给作者。 《大家》搞这种双重“刊”格的双包案,其实是不得已。一方面,中国论文需求量超大,论文市场盈利超丰,眼看着能挣大钱而不挣,不止手痒,而且心痒,岂止是痒,简直就是心痛,心绞痛。另一方面,期刊管理部门,每年又有评比检查,明文规定不许收版面费挣钱,期刊的影响因子,征引率一旦降下来,就别想做核心期刊了。所以,每种刊物,拿出来给人看的,必须得讲究一点,找点好稿子,不仅不要人家的钱,还给稿费。但是隔三差五,出本增刊,增刊上的稿子,就乌七八糟了,给钱就发。增刊现象,学界已经见怪不怪了,现在又来了个野鸡版,不能不说,云南的《大家》就是有创意,有胆量。 不过,话又说回来,究竟是谁制造了这种论文需求的市场?世界上的国家,都有自己的三百六十行,但有哪个国家几乎每个行业都要评职称呢?评职称就要论文。又有哪个国家,研究生非发表论文不可,不发表就不能毕业呢?又有哪个国家,所有的大学教师,都得完成论文工作量,完成不了,职称就得降级呢?显然,即使是装样子的论文,也不是人人都能写的,于是,就催生了枪手,催生出论文公司。当然,也催生了期刊论文买卖市场,这些年,眼见得论文价格节节攀升,像《大家》这样的地方性刊物,5000字以下的小论文,都4、5000元一篇了,如果是所谓国家级的大刊物,还不得上万,你别说,还真就上万,甚至几万。 就这样,我们的国家,变成了世界论文发表量第一的大国,至少,从发表数量看,我们的科研上去了。可惜,实际上飞上去的,不过是大大而且五彩的肥皂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