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岩矿鉴定报告
统一编号:10-02 标本编号:D33-1
野外名称:碎裂石英脉 标本产地:金村
标本描述:
灰白——烟灰色,粒状变晶结构结构,碎裂状构造。岩石主要矿物为石英,次要矿物为黄铁矿等。
镜下:
矿物成分:
石英:无色,他形粒状-碎粒状,低正突起,干涉色一级灰。波状消光。含量:35%。
玉髓:无色,他形粒状,负突起-低正突起,干涉色一级灰。含量:35%。
斜长石:半自形板状、碎粒状,聚片双晶,含量:10%。
菱铁矿:无色他形微粒状,中~极高闪突起,干涉色高级白。含量:10~15%。
黄铁矿:不透明矿物五角十二面体和立方体。含量:1%。
绿泥石:淡绿色,鳞片状。1%。
其他:磷灰石等,少量
结构构造:变余碎裂(碎粉)结构;粒状变晶结构,变余角砾状构造
原岩结构几乎完全消失,残留有少量岩石角砾,部分可以肯定为原中粗粒岩屑长石石英砂岩;但还有部分角砾中单纯为斜长石细粒集合体,原来斜长石呈半自形板状交织,0.1*0.2mm~0.15*0.30mm不等,其中含有磷灰石自形微柱粒(多<0.01*0.08mm),推测原为微晶闪长岩;岩石角砾多呈残留,边缘界限由于动力变质和热液蚀变而模糊不清;由于切片面积限制,角砾暂不估计含量,但据手标本观察,一般含量约15~20%。
石英呈他形或碎粒状,和玉髓一起构成碎基,粒径多<0.1mm,玉髓呈球粒状集合体,球粒一般0.03mm。石英碎粒和岩石角砾常被玉髓和粒状石英交代,而粒状石英常分布于玉髓和角砾之间。
岩石中菱铁矿呈他形微粒,粒径一般0.01~0.03mm,多呈细脉——浸染状分布于碎基中或穿切角砾。角砾中仅见微少量浸染状菱铁矿。细脉多不完整,菱铁矿与玉髓相会处,菱铁矿多呈溶蚀状。
黄铁矿呈自形粒状,多为五角十二面体,少量立方体,粒径一般<2mm,浸染状分布于碎基中,也见星点状浸染于菱铁矿脉体中。
绿泥石鳞片状集合体,充于裂隙呈细脉,穿切整个岩石。
岩石显示多期次动力作用:角砾状构造(张)→碎裂结构(压-扭)。也显示多期次热液蚀变和矿化:黄铁矿-菱铁矿化→黄铁矿-硅化→绿泥石化。动力变质作用与热液蚀变相关性:角砾状构造(张)∩黄铁矿-菱铁矿化;碎裂结构(压-扭)∩黄铁矿-硅化。
岩石定名:菱铁矿化硅化含黄铁矿碎裂岩(交变石英岩)
鉴定:束阳
日期:2010年4月12日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