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曾担任过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司司长和地质环境监测院院长的全国政协委员李烈荣说,现在,每当听说哪个地方干旱了,他心里还要暗暗着急。 李烈荣说,近几年,不只是我国,全球气候都发生了很大变化,造成旱情频发。而找水打井是应对干旱最有效的救急手段。他说,从上世纪60年代起,他就到缺水地方工作过,缺水地区老百姓渴望水的心情,不身临其境是很难体会到的。找到水之后会大大促进老百姓生活的改善和当地的发展。有一年,国土资源部在西南岩溶地区找水,当水抽出来的时候,当地土家族的老百姓自发织了一幅大大的织锦,送给当时的部长周永康。. Q8 }. T$ S& o: j8 s: D! B
“最近几年,国家十分重视老百姓饮用水问题,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多次提高,要让老百姓喝上卫生的水。”李烈荣说,“抗旱找水,国土资源部门责无旁贷。”他认为,国土资源部门几十年的工作积累了大量的资料,有队伍,有技术,在关键时刻能够为国家解决问题。但地下水不像地表水那样一目了然,情况很复杂,往往是和一定的地质条件联系在一起。( t. D7 Y* {$ Q; n8 y8 A% T' b
李烈荣说,水文地质调查是找水的前提,要调查工作范围内的水文地质条件,找出地下水赋存的规律,评价当地水资源的情况。这是很重要的基础工作,没有这项工作就会对地下水一无所知,需要的时候就不知道怎样下手。上世纪90年代末,我国1∶20万水文地质普查已经完成,获取的水文地质资料,对在缺水地区开展找水工作来说,是十分宝贵的信息。在他之前的找水经历中,明显地感受到,基础工作做得好的省份,找水的命中率就比较高;基础工作比较弱的省份,找水的难度就大。
% Z4 r2 W4 @ z# R5 M 李烈荣同时指出,要解决好发展和保护自然的关系。地下水需要合理开发利用,过量开采,将含水层里的水过多地抽出来,介质的距离缩小,就会引起地面沉降。首先要科学评价这一地区的水资源量,作出合理的开采计划,以求达到一个平衡。如果一个地区由于过量开采地下水已经引发地面沉降,就要回灌,或者通过调整开采层次,缓解原来所采含水层的压力。
) v R/ m& [* m4 N “饮水问题是重要的民生问题。”李烈荣说,“我已经连续十年作为全国政协委员参加两会,最近几年明显地感觉到中央领导对民生的关注度越来越高。我们每一个人都要结合自身的工作,考虑在改善民生方面我能做些什么?做得够不够?”
?# n* ^7 Q4 l L. D* x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