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海外矿山投资热潮无奈降温 一方面,中国企业对海外投资矿产资源这一烫手山芋表现出“谨慎”甚至“避而不及”的态度,另一方面,曾经被企业追捧“求贷”的金融机构却一反常态,不仅参加本届矿业大会的数量和规模均要高于以往,而且他们还“高调”亮相,忙着给企业推荐项目,寻求合作。
' f, U/ a: |! `6 x2 U3 L 这番“有趣”的一幕,正是《经济参考报》记者在第十三届全国矿业大会上看到的。种种迹象表明,和金融危机以来相比,曾经趋之若鹜的中国企业涌向海外矿产投资热潮开始悄然降温,海外矿山投资热潮“拐点”开始显现。) S& |6 q& a: d- I+ O
国土资源部副部长汪民给出的一组数据也可看出:今年上半年,全球矿业并购交易额达到710亿美元,同比增长80%,达成1379笔交易,创下历史上并购活动最多的记录。其中,中国在境外的矿业并购交易所占比重较小,并购交易额47亿美元,同比下降18%。
: |% h9 u1 X1 K3 I# T 值得注意的是,根据国土资源部统计,下半年全球矿业并购有所放缓,7月份交易金额和交易量环比分别下降32%和19%,8月份继续下降25%和7%。+ [# r+ L& v1 ?) e/ u7 q
“今年以来的宏观经济始终在低位动荡徘徊,受到宏观经济影响,金属矿业下一步也会面临去泡沫化的过程。”五矿集团副总裁冯贵权对记者坦言。# k3 U J5 l6 i5 r
他的话恰恰是很多矿业人士所担心的。一位矿业资深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我们(企业)都在考虑,现在投资海外矿山,在几年后投产的时候还是不是一个划算的买卖。一方面,随着宏观经济影响,矿产资源价格一旦开始下行,将对矿业投资产生巨大影响。另一方面,“中国热”的背后,不仅推高了海外矿业并购交易的价格,增加了成本,同时也引起了国外“资源保护主义”的警惕和阻挠。更为重要的是,迄今为止,海外矿山投资项目真正发挥效力的例子少之又少,这些投资往往成为企业的一个大包袱,很多企业甚至被拖垮。- x" _' }0 d( Y1 ~# z2 s
“因为对于中国企业而言,除了项目本身需要大量投资外,行业周期性波动、政策变化,还有劳工、环保等因素对项目的影响等等都增加投资成本,而这个数目远远大于评估值。海外矿山投资就像一个抽血机一样,原来预评估的投资额可能在项目进行过程中,几年翻了好几倍。”上述人士对记者说。在他们眼里,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成了“烫手山芋”。8 o) D$ k$ b* Z1 V! C- H
工信部原材料司副司长骆铁军日前也表示,近年来,国内企业积极“走出去”,投入大量的财力、物力、人力,在境外勘探开采铁矿石资源,但由于各种原因,真正发挥效力的项目屈指可数。
. M4 S5 w( \# L$ k( B6 e' D* C% z 在有色金属价值链上,利润最丰厚的一个环节无疑是位于上游的矿产资源。记者了解到,前几年,随着全球经济高速发展,铁矿石、煤炭等矿产资源价格一路飙升。在高额利润的刺激下,中国企业也掀开了海外投资热潮,在中铝、中色、中钢、中铁等央企开始“走出去”之后,民营企业也紧随其后,开始大批向国外矿山“进军”。但是,企业经历的惨痛教训也随之而来。作为国内最先走出去的央企之一,中国铝业于2007年3月和澳大利亚昆士兰州政府签署开发协议,承诺在当地开采铝土矿资源,并建设一家氧化铝厂,四年时间换来的却是巨额亏损……细数中国企业在海外投资的矿产项目,“失意”的并非中铝一家,首钢秘鲁铁矿、中信集团西澳洲磁铁矿等都算不上成功。& n6 j4 n1 x4 [( c4 I
很多参会矿业业内人士在接受《经济参考报》采访时都认为,在矿山资源海外投资上要“理性”,即使准备投资,也必须从企业自身资金、产业链条以及矿产资源所在国的政治,文化,交通、劳工等多方面仔细评估一些新的矿产资源项目,再考虑投资的可行性。
; P/ D4 t0 I9 }% [! W& U 更为重要的是,比起“天花乱坠”的投资来说,目前国内企业投资海外矿产资源项目“尽快投产”才是当务之急。而这也恰好契合了工信部今年的整体思路,骆铁军对记者透露,工信部正在配合有关部门研究推进正在投资建设的国外铁矿石项目尽快投产发挥效益,同时指导投资企业进一步加强与资源所在国的沟通和协调,着力解决投资的制约因素,共同推动海外铁矿石资源基地建设。
$ O! X- I" l# N, [+ u" Y 紫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景河建议,政府在鼓励矿产企业“走出去”的同时应该打消顾虑多提供一些自由决策权和支持政策,特别是对一些有实力的重点企业进行备案后,可以核定额度然后由企业根据市场变化自行决策。此外可以用一部分外汇设立一个供国内矿产企业海外发展的“专项境外矿产资源基金”,以支持有实力的企业海外发展战略。* D! ^# N9 B" B$ ]7 ?9 D
中资海外并购投资下降18%
, i7 w( H( l( ]+ V
0 u# c$ D3 i% Y/ _3 m$ s+ | 11月7日,中银国际执行总裁李彤在“2011中国国际矿业大会”上表示,资源民族主义、政府征收“暴利税”、成本增加等因素,增加了中国企业海外矿业投资的难度。& t p# B. d8 U& ?$ x
中冶集团一位海外投资人士对本报记者表示,目前,企业海外投资各种成本均上升。“劳工和建设成本上升是一方面,另一方面,融资成本大幅增加也为企业的海外计划带来压力。”
4 R# D1 S) H+ _# U- K1 ^0 X 资源民族主义带来的风险也日益凸显。根据安永发布的2011年全球矿业和金属业的主要战略性商业风险报告,资源民族主义风险由2010年的第四位上升至第一位。
) a- b7 ]1 d& f0 n5 f1 { 与前两年相比,中国企业海外矿业投资已有所降温。根据国土资源部副部长汪民在会上公布的数据,今年上半年,中国在境外的矿业并购交易占全球比重较小,交易额约47亿美元,同比下降18%。
/ t& L; \; o6 H1 W( h 中国企业海外矿业投资还面临并购大环境恶化的风险。尽管今年上半年,全球矿业并购交易额达到710亿美元,同比增长80%,创下矿业历史上并购活动最多的纪录,但从今年下半年开始,欧美债务危机已导致全球矿业并购放缓。来自国土资源部的数据显示,今年7月,全球矿业交易金额和交易量环比分别下降32%和19%,8月份继续分别下降25%和7%。
+ S+ b# G2 A' L! W, C0 ]8 M' Z 不过,和上半年相比,各类金属价格已纷纷下调,市场再现“抄底”言论。例如,铜因能反映全球经济状况而被冠以“铜博士”称号,目前铜价已由今年2月中的历史高点每吨10190美元,回调至6600美元/吨,跌幅达25%。! E/ ^3 W' s8 w9 C+ p' Y' ~
紫金矿业(601899)董事长陈景河对本报记者表示,和前期相比,金属价格已有所回调,或将迎来新一波海外投资机遇。: x$ k$ b: t! N
但紫金矿业另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高管对本报记者称,尽管价格下调,但市场风险依然很大,以黄金为例,目前的黄金价格与1200美元/盎司的安全边界相比处于高位,此时出手海外资源风险较大。
2 Z% p2 W% i- O3 C 虽然中国企业海外开矿的风险正在增加,但政府依然持续推动企业“走出去”。发改委副主任张晓强在会上透露,发改委目前正和商务部制定相关境外投资条例,旨在为中国企业海外投资提供更好的服务。. ~2 z7 W6 i x5 T3 n. T
陈景河表示,目前,中国基本金属储量仅占全球基本金属非常小的一部分,因此,通过海外并购等手段获得资源非常必要。2 D, l- m0 U; k7 z7 p) y
海外矿业投资是我国境外投资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9 p5 p8 F" H' E8 h# p2 k3 G
张晓强表示,1-9月中国海外矿业投资总额达到69亿美元,占我国同期对外直接投资总额的15.5%。; e( `9 H0 t9 ^$ l$ S& M( N
但陈景河认为,目前政府有关部门对企业海外投资“保姆式”的监管审批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企业海外投资计划。) z# H8 M- a9 O8 t
“紫金矿业在这方面有过教训。”陈景河举例解释,2009年,紫金矿业曾在海外收购一个储量达1500万吨的铜矿,由于审批手续半年多还未结束,最终错过最佳收购机会。8 I, o: |3 o+ T
陈景河建议政府部门对重点企业实行备案制,使企业能够根据市场变化及时做出决策。
/ f9 T/ y. w- u/ R 在陈景河看来“非常重要的一点”是使用部分外汇储备设立境外矿产资源外汇投资基金,支持有海外投资意愿、实力和能力的企业,在海外收购、勘察、开发矿产资源。
: o7 g* p% ~' r# j8 o+ \来源:经济参考报
# A) j, k* {5 C$ V) w2 j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