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胶东矿集区金矿成矿地质事件研究初探
吕古贤 韦昌山 郭涛 胡宝群
摘 要:成矿地质事件评价方法就是恢复相关矿床形成过程并建立成矿模式,通过矿源岩系的构造变形岩相形迹追溯恢复与成矿有重要意义的地质事件及其演化过程,研究在这一系列地质事件中成矿物质分布规律和逐步富集成矿的标志及规模,并用以进一步探索与指导开展区域资源潜力评价和地质找矿的方法.应用这一思路对胶东矿集区金矿进行了区域成矿地质事件的初步探讨.
关键词:金矿;成矿地质事件;成矿预测;矿源岩系(序)列;构造变形岩相;山东
基金项目: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基金资助(200110200104);国土资源部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基金资助(G1999143214)
作者简介:吕古贤(1949-),男,吉林通化人,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从事区域地质、区域成矿学、地质力学、矿田构造和成矿预测研究,近年来深入于构造物理化学新领域.
作者单位:吕古贤(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北京,100081;中国地质大学,北京,100083)
韦昌山(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北京,100081)
郭涛(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北京,100081;中国地质大学,北京,100083)
胡宝群(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北京,100081)
参考文献:
[1]李四光.中国铬铁矿矿相图册(前言)[M].北京:地质出版社,1966.
[2]张文佑,钟嘉猷.中国构造断裂体系的发展[J].地质科学,1977,12(3):197-209.
[3]李思田,林畅松.沉积盆地分析--当代地质科学前沿[M].湖北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3.422-426.
[4]程裕淇,陈毓川,赵一鸣.初论矿床的成矿系列问题[J].中国地质科学院院报,1979,1(1):32-58.
[5]肖庆辉.当代地质科学前沿[M].湖北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3.1-99.
[6]吕古贤,孔庆存.胶东玲珑-焦家式金矿地质[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3.1-253.
[7]吕古贤.胶东玲珑-焦家式金矿床矿源岩系(序)列研究[J].矿床地质,1998,17(增刊):935-938.
[8]宋瑞祥.中国矿产资源报告[M].北京:地质出版社,1997.1-307.
[9]郭文魁,常印佛,黄崇柯.我国主要类型铜矿床分布的某些问题[A].国际交流学术论文集[C].北京:地质出版社,1997.
[10]郭文魁.中国内生金属成矿图说明书(1∶400万)[M].北京:地质出版社,1987.
[11]裴荣富,吴良士.金属成矿省演化与成矿[J].地学前缘,1994,1(1):95-99.
[12]吕古贤,林文蔚,罗元华,等.构造物理化学与金矿成矿预测[M].北京:地质出版社,1999.
[13]任纪舜,王作勋,陈炳蔚,等.从全球看中国大地构造--中国及邻区大地构造图简要说明[M].北京:地质出版社, 1999.1-50.
[14]翟裕生,张湖,宋鸿林,等.大型构造与超大型矿床[M].北京:地质出版社,1997.
[15]陈毓川,翟裕生.中国矿床成矿模式[M].北京:地质出版社,1993.1-250.
[16]季克俭,吴学汉,张国柄.热液矿床的矿源、水源和热源及矿床分布规律[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1-131.
[17]黄志章,李秀珍,蔡根庆.热源铀矿床蚀变场及蚀变类型[M].北京:原子能出版社,1999.1-181.
[18]吕古贤.构造岩浆活化区金矿矿源岩系的矿化趋势度概念与研究性填图方法[J].地球学报,2002,23(2):107-114.
[19]吕古贤,郭涛,舒斌,等.构造变形岩相形迹的大比例尺填图加强对隐伏矿床地质预测[J].中国区域地质,2001,20(3):313-321.
[20]张蕴璞,吕以发,赵惠傅,等.山东掖县北部覆盖地区焦家式金矿成矿地质条件及成矿方向[A].中国金矿主要类型区域成矿条件文集(5)[C].北京:地质出版社,1988.46-84.
[21]裘有守,王孔海,杨广华,等.山东省招-掖金矿带区域成矿条件[M].辽宁沈阳:辽宁科技出版社,1988.1-200.
[22]杨敏之,吕古贤.胶东绿岩带金矿地质地球化学[M].北京:地质出版社,1996.1-120.
[23]赵一鸣,张德全,徐志刚,等.大兴安岭及邻区铜多金属矿床论文集[M].北京:地震出版社,1993.
[24]阿布拉姆松ГЯ.金的富集波在同源分带矿床系列中的运动[J].国外地质科技,1995,(8):29-32.
[25]阿布拉姆松ГЯ.金矿床地质-地球化学评价的方法[J].国外地质科技,1995,(5):51-54.
[26]地质矿产部直属单位管理局.变质岩1∶5万区域多种填图方法指南[M].湖北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1.1-169.
[27]刘杜娟,郭涛,吕古贤.山东阜山金矿区构造应力场及其转化[J].地质力学学报,2001,7(3):245-25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