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川东北地区下三叠统飞仙关组白云岩成因分析
刘萍
摘 要:在川东北地区下三叠统飞仙关组沉积相模式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详细研究了区内鲕粒白云岩、具残余鲕粒结构的粗粉晶-细晶白云岩、泥微晶白云岩、藻纹层白云岩、粗粉晶-细晶白云岩的岩石学特征,并结合碳氧同位素、微量元素、流体包裹体3种地球化学特征资料认为:鲕粒白云岩和具残余结晶鲕粒白云岩为混合水白云石化作用形成;泥微晶白云岩和藻纹层白云岩为回流渗透白云石化作用形成;粗粉晶-细晶白云岩为埋藏白云岩化作用形成.
关键词:飞仙关组;白云岩;成因分析;岩石学特征;地球化学特征;川东北地区
作者简介:刘萍(1978-),男,四川自贡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沉积岩石学和储层矿物岩石学.通信地址:四川省成都市二仙桥东三路1号,成都理工大学研究生院;邮政编码:610059;E-mail:liuping@cdut.edu.cn
作者单位:刘萍(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成都,610059;成都理工大学,研究生院,成都,610059)
参考文献:
[1]冉隆辉.陈更生,张健,等.四川盆地东北部飞仙关鲕滩储层分布研究与勘探潜力分析[J].中国石油勘探,2002,7(1):16-33.
[2]王一刚,刘划一,文应初,等.川东弋仙关组鲕滩储层分布规律勘探方法与远景预测[J].天然气工业,2002,22(增刊):14-19.
[3]蔡毅,熊琦华.尕斯库勒油田E23白云岩成因及储集性[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5,32(5):30-33.
[4]田景春,陈洪德,侯明才,等.右江盆地晚古生代白云岩与层序地层的关系及储集性[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2004,31(1):34-39
[5]胡明毅.四川盆地北部地区下三叠统飞仙关组沉积体系和层序地层学研究[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2.11(3):50-55.
[6]杨雨,王一刚,文应初,等.川东北飞仙关组沉积相与鲕滩气藏的分布[J].天然气勘探与开发,2001,24(3):18-21.
[7]赵俊兴,陈洪德,张锦泉,等.鄂尔多斯盆地中部马五段白云岩成因机理研究[J].石油学报,2005,26(5):38-41.
[8]胡明毅,李建明,翟永红,等.湖北随州灯影组白云岩成岩作用及储层特征[J].江汉石油学院报,1997,19(1):45-48.
[9]胡明毅,肖传桃.湖北随州上震旦统灯影组白云岩成因[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1998,19(1):83-84.
[10]赵澄林,朱筱敏.沉积岩石学[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