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视频|新人指南|投诉删帖|广告合作|地信网APP下载

查看: 4683|回复: 1
收起左侧

高等学校增设专业申请表(试行)

[复制链接]

276

主题

5805

铜板

196

好友

资深会员

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

积分
3271
发表于 2010-1-27 13: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高等学校增设专业申请表(试行)


学校名称(盖章) :陇东学院
学校主管部门:甘肃省教育厅
专业名称: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
专业代码:070702      
所属学科门类及专业类:理学
学位授予门类:理学
修业年限:四年
申请时间:二〇〇九年五月  
专业负责人:刘万锋
联系电话 :13993420602                     

教育部制


目    录
1.高等学校增设专业申请表
2.学校基本情况表
3.申请增设专业的理由和基础
4.申请增设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5.专业主要带头人简介
6.教师基本情况表
7.主要课程开设情况一览表
8.办学条件情况表
9.学校近三年新增专业及本年度拟增设专业情况表
⒑申请增设目录外专业的论证报告
⒒医学类、中医学类、公安类专业相关部门意见






填表说明
1.申请表限用A4纸张打印填报并装订成册(各专业应分别装订成册,须教育部审批专业需报材料一式两份)。
2.若为新的目录外专业(无专业代码者),请参照《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按专业的学科属性填写建议代码。
3.在学校办学基本类型、已有专业学科门类项目栏中,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在对应的方框中画√。
4. 所有表格均可另加页。
5.本表内容应真实、准确。







1.高等学校增设专业申请表

专业代码
070702 专业名称 资源环境
与城乡规划管理
修业年限
4年 学位授予门类 理学
学校举办本科
教育的年份 2003年 现有本科专业(个) 34个
学校招生面向
全国
本校已设的相近本、专科专业及开设年份 已设相近本、专科专业3个,于2004年开设
拟首次招生时间
及招生数 2009年开始招生
招生40人 五年内计划
发展规模 200人
师范专业标识
(师范S、兼有J)  所在院系名称 土木工程系
校学术委员会
意见

(主任签字)

年  月  日 学校审批
意见     

(盖章)

年  月  日
本地区(部门)专业设置评议委员会意见

(主任签字)
年 月 日 主管部门
审核意见

(盖章)
年  月  日
注:专业代码按教育部公布的填写,新的目录外专业请填写建议代码。
⒉学校基本情况表
学校名称 陇东学院 学校地址 甘肃省庆阳市西峰区南大街137号
邮政编码 745000 校园网址 http://www.ldxy.edu.cn
学校办学
基本类型 □部委院校  √地方院校  √公办  □民办  □中外合作办学机构
□大学    √学院   □独立学院   □高职高专院校
在校本科生总数 8505名
已有专业
学科门类 □哲学   √经济学   √法学   √教育学   √文学    √历史学
√理学   √工学     √农学   □医学     √管理学
专任教师总数
(人) 500 专任教师中副教授及
以上职称教师所占比例 29.6%
学校简介和
历史沿革
(300字以内)
陇东学院前身是创建于1939年的庆阳师范学校。1978年12月28日,经国务院批准,在庆阳师范学校的基础上建立庆阳师范专科学校,实行省地双重领导、以地为主的办学体制。1981年,归属甘肃省领导。1992年9月29日,国家教委将学校更名为庆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03年4月,教育部批准在庆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基础上设置陇东学院,系本科层次的普通高等学校,由甘肃省人民政府领导和管理,实行省地共建、以省为主的办学体制。
经过多年的建设与发展,特别是经过近5年的本科教学建设,目前学院已经发展成为一所以文、理科为主,文学、理学、农学、教育学、工学、历史学、法学、经济学和管理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教学型大学。建校以来,培养各类合格毕业生30000余人,为国家教育事业和甘肃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3.申请增设专业的理由和基础
(应包括申请增设专业的主要理由、专业筹建情况、学校专业发展规划及人才需求预测情况的方面的内容)
申请增设专业的主要理由:
1.国家教育部、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联合发布的关于加强煤矿专业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中提到“适应煤矿专业人才需求,逐步扩大人才培养规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响应国家加强煤矿专业人才培养工作的政策,高校作为培养专业人才的主要部门,应该扩大煤矿及矿区规划等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规模。
2.在我国如何解决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问题,已经作为基本国策明确提出,这三者也成为各级政府施政纲领中必不可少的部分,三者的联系又十分紧密。城乡规划的主要内容,就是要解决资源的使用和环境的保护问题,所以开设一个将三者联系起来进行研究的专业是非常必要的。
3.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合理利用资源,规划城镇布局,为人类谋求一个更加舒适的生活空间,显得越来越重要。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的设立,在经济地理和城市规划专业的基础上,更能适应社会需求。
4.资源环境和城乡规划管理专业的主干学科是地理学、环境科学和建筑学,是地理、资源、环境、规划、经济、管理等专业交叉的综合型专业。培养能够在全局上对城乡资源、环境做出规划和设计的人才十分紧迫,培养具备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科研机构、高等学校、企事业单位和行政管理部门从事科研、教学、资源开发利用与规划、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也十分重要。
5.在资源开发与利用过程中,一方面,我们要加大对老污染源的治理和监督力度,防止污染进一步恶化;另一方面,在今后城镇建设中和新上工业项目时,重视科学设计,杜绝新污染源的产生。由此可见,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将成为我国现代化建设中最基本的准则。要实现这些目标,就需要培养大批有环境意识和专业知识的政府管理人员、企业设计人员及项目实施人员。资源环境和城乡规划管理专业就是为实现这一目标而设立的。
6.近年来,甘肃省庆阳市境内发现了预测贮量1342亿吨的煤炭资源,占到全省预测贮量的94%,石油探明贮量3.6亿吨,甘肃省省委书记陆浩在庆阳调研时的讲话中提到“要把庆阳建立成新型能源化工基地”,指明了庆阳今后以能源化工产业为依托全面发展的目标。为了响应甘肃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的指导精神、实现要把庆阳建立成新型能源化工基地的目标、支持庆阳市发展煤炭工业和庆阳市的可持续协调发展,陇东学院作为庆阳市唯一一所综合性大学,培养拥有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和城乡规划等知识的综合性专业人才具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7.在我校开办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是学校整体发展的重大举措,符合学校的总体规划,也与陇东地区的工业化与城镇化建设相匹配,与我院现有的土木工程、工程管理本科专业和其他学科协调发展;同时,开办本专业,也是全面实现我院向综合性大学发展的重要步骤。
综上所述,我校增设四年制资源环境和城乡规划管理专业,培养高素质、高学历、高层次的人才是时代的发展要求,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实现科教兴国的迫切需要,提供我市工业化与城镇化建设所需要的人才需要,也有助于拓宽资源环境和城乡规划管理从业人员本科乃至硕士研究生学历的培养渠道,特别是对于推动甘肃省资源环境和城乡规划管理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专业筹建情况:
1、筹建基础:本专业是在土木工程专业的基础上筹建的。现有专职教师18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4人,高级工程师1人,讲师6人,工程师2人,助教3人;硕士研究生7人。从兰州大学、兰州交通大学等单位聘请兼职教授2人。近三年内,拟从相关本科院校中选拔应届硕士研究生6名来补充和加强本专业师资力量。
2、办学条件:我校师资及办学条件完全能够承担该专业教学工作。现有建筑材料(2个)、材料力学、工程制图、工程测量、CAD机房、环境工程等8个专业实验室;协议确定三个部门单位为我院该专业的实验、实习基地,专业教学实验开出率能达到95%以上;实验用房面积1200多平方米,仪器设备总值190多万元;计算机机房10多个,拥有计算机300多台,能开出本专业的所有实验和技能课程。图书馆中该专业的图书资料1万多册,期刊20多种,专业办学经费每年50万元左右,可满足教学科研需要。目前已拟定好本专业教学计划,安排好各专业课任课教师。
人才需求预测情况:
1.目前,我国已经制定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战略,这就要求我们对现有的资源、环境等进行科学规划管理,对生产力布局进行科学调整。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西部地区城市化、工业化的进程将加快,也要求对资源、城乡进行规划管理。西部为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提供了强大的发展动力和空间,也为本专业毕业生提供了广阔的用武之地。总体说来,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在新世纪必将借着中国经济建设的东风,迎来一个新的大发展的历史阶段。
2.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国家,经济发展较为落后;我国又是一个人口众多,人均自然资源占有量极低的国家;同时,我国还是一个生态系统十分脆弱的国家,经济活动极易给我国的生态系统造成破坏。要想在21世纪获得经济发展的动力,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做好资源环境和城乡规划管理工作,唯有如此,才能使我们的生产活动不会阻碍经济发展。进入新世纪,城乡规划管理与资源环境的地位更加重要,已经成为一项战略性的工作,国家必将在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的研究工作及人才培养工作方面投入更大的人力和物力,对此方面的人才需求,将呈不断上升的趋势。
3.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相关工作是具有整体性和全局性的工作,其工作“产品”是科学的规划、管理资源环境与城乡建设的方案和方法,会给国家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所以这是一份很有价值也是很具挑战性的工作。
4.目前我国从事这方面工作的专业人员,普便存在学历低、年龄大、知识结构不合理的状况,无法满足国家对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工作越来越高的要求,因此需要由年轻的、以最新理论武装头脑并有全面素质的人才来接班,这已成为必然趋势。
5.随着土地资源的日益减少,人们对资源环境越来越重视,通过对土地资源、水资源、生态环境等知识的学习,对人类生存环境的规划(如城市规划、区域规划),将更加趋于合理和科学,这其中,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方面的高级专门人才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6.本专业就业范围相当广泛。目前资源环境和城乡规划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形势还是很乐观的,并且具有很大的发展前景。依据培养的侧重方向的不同,资源环境和城乡规划管理专业的毕业生主要可以从事的工作有:在政府部门、公司、高校、规划设计院所从事地理学、资源环境学方面的科学研究、教学研究、资源开发与规划、资源环境管理工作;在城乡建设、房地产开发与管理、国土资源管理、环境保护等部门从事规划管理与研究开发工作:在城市建设、市政管理、城市供水、环境保护、水利水电、城市规划等部门工作;从事资源环境和城市建设专业信息系统的设计和开发等方面的工作。


注:申请目录外专业只填写表10,可不再填写此表。

4.申请增设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注:应包括培养目标、基本要求(素质要求、能力要求、知识结构要求)、修业年限、授予学位、主干学科、主要课程、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和主要专业实验、教学计划等内容
一、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具备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科研机构、高等学校、企事业单位和行政管理部门从事科研、教学、资源开发利用与规划、管理等工作的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的高级专门人才。
二、培养规格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坚持科学发展观;了解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熟悉邓小平理论;愿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有强烈的民族使命感和责任心;能敬业爱岗、艰苦奋斗、热爱劳动、遵纪守法、团结合作;具有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的人生观和高尚的道德品质。
2.掌握管理学原理、自然地理学、经济地理学、自然资源学、地图学原理、测绘工程基础、生态学、环境科学概论、城市规划原理、遥感技术与应用、土地资源管理、城市地理信息系统、区域分析与规划、环境质量评价、城市生态与环境规划、城镇规划学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原理与方法。
3.掌握地理与测量、资源环境信息系统应用、城镇规划、资源、环境、城乡规划和计算机应用的基本技能,具有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能力。
4.具有扎实的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及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实验技能及研究方法;具有一定的实验设计,创造实验条件,归纳、整理、分析实验结果,撰写论文,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了解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具有一专多能的知识结构;具有从事本专业和相近学科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的创新能力。
5.了解相近专业如地理科学、生态学、环境科学和管理科学的一般原理和方法;了解国家科学
技术、知识产权等政策,熟悉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战略等有关政策和法规;
6.掌握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的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
7.掌握一门外语,能够阅读本专业教学和科研方面的外文书刊;会讲普通话,具有较强的语言和文字表达能力。
8.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掌握必要的经济学、法律等方面的知识,善于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不断地自我提高,自我完善。
9.具有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生活习惯,形成健全的人格。
三、主干学科
地理学、环境科学、建筑学
四、主要课程  
管理学原理、自然地理学、经济地理学、自然资源学、地图学原理、测绘工程基础、生态学、环境科学概论、城市规划原理、遥感技术与应用、土地资源管理、城市地理信息系统、区域分析与规划、环境质量评价、城市生态与环境规划、建筑学概论
五、学制与学分要求
本科标准学制为4年,实行3-7年的弹性学制。毕业生最低课内总学分:164.5学分+6学分(其中:公共基础课44学分,学科基础课27学分,专业课52.5学分,专业实践课20学分,专业任选课14学分,综合素质课7学分;另外创新与技能课6学分) 。修完理论课2798学时,专业实践课20周,各类社会实践4周。
六、授予学位
理学学士
七、教学活动时间安排表
  项目 教      学 社会调查         国防教育         生产劳动 共计 备注
学年、学期   上课 考试 教育实习  专业实习  课程设计 毕业论文  毕业设计  科学研究   
一 1 18 1.5   2 41 迟入学不足
学时加补
2 18 1.5     
二 3 18 1.5   2 41
4 16 1.5 2   
三 5 16 1.5 2  2 41
6 15 1.5 3   
四 7 18 1.5   2 39
8 4 0.5 5 8   
合  计 123 11 12 8 8 162  
八、课程结构比例
课程类别 必修课 选修课
公共 学科 专业 专业实践 公共 专业
学时数 992 492 952 20周 126 236
% 35.5 17.6 34.0  4.5 8.4
学分数 44 27 52.5 20 7 14
% 26.7 16.4 31.9 12.1 4.3 4.9
学时数% 87.0(2436学时) 13.0(362学时)
学分数% 87.2(143.5学分) 12.8(21学分)
九、课程设置(175.5学分)
A:公共基础课程平台(44学分)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课程
类型 开设总学时 开设周学时 学分 考核 方式 备注
   合计 课堂教学 研讨与实践   考试 考查
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 必修 54 48 6 3 3 √  992
学时
形势与政策Ⅰ 必修 16 专题辅导, 采取电视讲座等形式,每学期开设16周,每周1学时,四年均开设。 1 0.5  √
形势与政策Ⅱ 必修 16  1   
形势与政策Ⅲ 必修 16  1 0.5  √
形势与政策Ⅳ 必修 16  1   
形势与政策Ⅴ 必修 16  1 0.5  √
形势与政策Ⅵ 必修 16  1   
形势与政策Ⅷ 必修 16  1 0.5  √
形势与政策Ⅸ 必修 16  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必修 54 36 18 3 3 √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必修 108 54 54 6 6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必修 36 36  2 2 √  
大学英语Ⅰ 必修 72 72  4 4 √  
大学英语Ⅱ 必修 72 72  4 4 √  
大学英语Ⅲ 必修 72 72  4 4 √  
大学英语Ⅳ 必修 72 72  4 4 √  
大学体育Ⅰ 必修 36 36  2 1 √  
大学体育Ⅱ 必修 36 36  2 1 √  
大学体育Ⅲ 必修 36 36  2 1 √  
大学体育Ⅳ 必修 36 36  2 1 √  
国防教育 必修 36 18 18 1 2 √  
计算机应用基础Ⅰ 必修 72 36 36 2+2 3 √  
计算机应用基础Ⅱ 必修 72 36 36 2+2 3 √  
B:综合素质教育类课程(完成7学分)
C:综合实践类课程(26学分)
课程编码 课程名称 开设总学时 学分 学期安排 备注
社会实践 4周   不占学时
创新与技能学分  6*  作为奖励学分,不占学时
地理与测量实习 2周 2 第4学期 必修
城市信息系统应用实习 2周 2 第5学期 必修
城镇规划实习 3周 3 第6学期 必修
资源、环境、城乡规划、综合实习 5周 5 第8学期 必修
毕业论文 8周 8 第8学期 必修
毕业创作    选修
合            计 20周+4周 20+6*
D:学科课程
(1) 学科基础课程平台(27学分)
学科分类 课程编码 课程类型 课程名称 开设总学时 开设周
学时 学分 考核方式
    合计 理论 实验 实践   考试 考查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  必修 高等数学(上) 90 90   5 5 √
  必修 高等数学(下) 90 90   5 5 √
  必修 C语言 48 24  24 3 3 √
  必修 普通化学 62 56 6  3 3 √
  必修 线性代数 40 40   3 2 √
  必修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50 50   4 3 √
  必修 画法几何与工程制图 48/64 48/64   3/4 3/3 √
合       计 492     27  
(2) 专业基础课程平台(52.5学分)
课程类型 课程编码 课程名称 开设总学时 开设周学时 学分 考核方式 备注
   合计 理论 实验 实践   考试 考查
专  业  必  修  管理学原理 64 54 10  3 3 √  
  自然地理学 60 60   4 3.5 √  
  经济地理学 60 60   4 3.5 √  
  自然资源学 54 54   3 3 √  
  地图学原理 50 40 10  3 2 √  
  测绘工程基础 70 50 20  4 3.5 √  
  生态学 50 50   3 3 √  
  环境科学概论 60 60   4 3.5 √  
  城市规划原理 60 60   4 3.5 √  
  遥感技术与应用 52 52   3 3 √  
  土地资源管理 50 50   3 3 √  
  建筑学概论 54 48  6 3 3 √  
  计量地理学 54 46  8 3 3 √  
  城市地理信息系统 64 42  22 4 3 √  
  区域分析与规划 40 40   3 2.5 √  
  环境质量评价 40 40   3 2.5 √  
  城市生态与环境规划 70 60  10 4 4 √  
合      计 952 866 40 46  52.5   
(3)专业任选课程(共46学分,至少完成14学分)
课程类型 课程编码 课程名称 开设总学时 开设周学时 学分 考核方式 备注
   合计 理论 实验 实践   考试 考查
专  业  任  选   城市设计原理 54 42  12 3 2.5 √  
  交通地理与城市交通 36 36   2 2 √  
  小区规划 54 42  12 3 2.5 √  
  土地规划与管理 36 36   2 2 √  
  城市发展与建设史 36 36   2 2 √  
  旅游规划学 36 36   2 2 √  
  建筑设计 54 42  12 3 2.5 √  
  城市地理学 36 36   2 2 √  
  土地评估与房地产估价 36 36   2 2 √  
  资源评价原理与方法 42 42   3 2 √  
  环境规划与管理 36 36   2 2 √  
  城市水资源控制与管理 42 42   3 2 √  
  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 36 36   2 2 √  
  灾害地质学 36 36   2 2 √  
  CAD技术与应用 42 20  22 3 2 √  
  遥感数字图像处理 36 18  18 2 2 √  
  地球科学概论 36 36   2 2 √  
  计算机地图制图 40 20  20 3 2  √
  GPS原理与应用 40 40   3 2  √
  资源与环境法学 30 30   2 1.5  √
  行政管理学 40 40   3 2  √
  土地评价 50 50   3 3  √
 合     计 884 778  96  46   
十、副(辅)修
副(辅)修本专业的学生必须按照相关要求修读本计划开设的“学科课程” (1)、(2)、(3)中所列的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限选课。如果学生主修专业为师范类专业,除随主修专业参加教育实习外,还必须完成本专业计划的专业实习、毕业论文等实践类教学环节,取得相应学分;如果学生主修专业为非师范类专业,则必须完成本专业计划开列的毕业论文等实践类课程,取得相应学分。副(辅)修本专业的学生达到毕业要求和学位授予条件,在取得主修专业毕业证、学位证后,可发给本专业本科毕业证并授予第二学士学位。
十一、主要课程简介(略)

5.专业主要带头人简介(一)
姓名 刘万锋 性别 男 专业技术职务 教 授 第一学历 大学
  出生年月 1968.6 行政职务 系主任 最后学历 大学
第一学历和最后学历毕业时间、学校、专业 第一学历:大学学历,1990年毕业于甘肃工业大学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
主要从事工作与
研究方向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城乡规划管理、建筑材料
本人近三年的主要工作成就
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共  48  篇;出版专著(译著等) 3  部。
获教学科研成果奖共 8 项;其中:国家级 1 项,省部级 1 项。
目前承担教学科研项目共 3 项;其中:国家级项目  项,省部级项目   项。
近三年拥有教学科研经费共 3  万元,年均  1 万元。
近三年给本科生授课(理论教学)共 150  学时;指导本科毕业设计共 20人次。
最具代表性的教学科研成果 序号 成果名称 等级及签发单位、时间 本人署名位次
1 深化教学改革,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 2000年获全国优秀职教教学成果三等奖
1—1
2 黄土塬区雨、污水资源化及排水方案 2006年获甘肃省建设科技进步一等奖 3—11
3 陇东学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2007年获陇东学院教学成果一等奖 1—5
4 建筑工程专业实验实践教学综合改革与实践 2007年获陇东学院教学成果一等奖 1—5
目前承担的主要教学科研项目 序号 项目名称 项目来源 起讫时间 经费 本人承担工作
1 建筑节能理论与技术的研究 陇东学院 2005.12—2007.8 0.6
万元 主持
2 庆阳市建筑施工质量安全教育培训管理条例与技术标准 庆阳市科技局 2006.6—2007.6 自筹 主持
3 湿陷性黄土地区雨、污水下渗对工程地质的影响 甘肃省建设厅 2007.5—2009.5 1.0
万元 主持
目前承担的主要教学工作 序号 课程名称 授课对象 人数 学时 课程性质 授课时间
1 指导生产实习 专科生 17 48 实践指导 2007.3-2007.7
2 指导毕业设计 专科生 9 180 实践指导 2007.3-2007.7
3 建筑材料 本科生 150 72 基础课 2007.9-2008.1
4 建筑概论 本科生 150 36 基础课 2007.9-2008.1
教学管理部门审核意见 情况属实。
                                            
签章:
注:需填写三至五人,每人一表。
专业主要带头人简介(二)
姓名 王永良   性别 男 专业技术职务 副教授 第一学历 本科
  出生年月 1949.07 行政职务  最后学历 本科
第一学历和最后学历毕业时间、学校、专业 1982年1月毕业于甘肃农业大学水利工程专业
主要从事工作与
研究方向    农业、水利、建筑工程、城乡规划管理专业从事教学工作
本人近三年的主要工作成就
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共 3 篇;出版专著(译著等) 0 部。
获教学科研成果奖共 2项;其中:国家级 0项,省部级 2 项。
目前承担教学科研项目共 2项;其中:国家级项目 0项,省部级项目 2 项。
近三年拥有教学科研经费共 3 万元,年均  1万元。
近三年给本科生授课(理论教学)共 270学时;指导本科毕业设计共 20人次。
最具代表性的教学科研成果 序号 成果名称 等级及签发单位、时间 本人署名
位 次
1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一等、陇东学院、二OO七年六月 4—5
2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验实践教学综合改革与实践 一等、陇东学院、二OO七年六月 2—5
目前承担的主要教学科研项目 序号 项目名称 项目来源 起讫时间 经费 本人承担
工 作
1 土木工程专业课程实验教学研究 陇东学院 07.7—09.7 0.1万 参与研究
2 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研究 陇东学院 07.7—09.7 0.05万 主持
      目前承担的主要教学工作

序号 课程名称 授课对象 人数 学时 课程性质 授课时间
1 建筑工程测量 专科生 71 270 专业基础课 2007.3-2007.7
2 房屋建筑学 专科生 71 168 专业基础课 2006.9-2007.1
3 建筑工程定额与预算 专科生 51 94 专业基础课 2007.9-2008.1
教学管理部门审核意见 情况属实。
                                          
                                             签章:
注:需填写三至五人,每人一表。
专业主要带头人简介(三)
姓名 胡爱萍 性别 女 专业技术职务 高级工程师 第一学历 本科
  出生年月 1969、3 行政职务  最后学历 本科
第一学历和最后学历毕业时间、学校、专业 1991年7月毕业于成都理工大学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专业
主要从事工作与
研究方向 从事岩土工程勘察技术、资源环境、土力学与地基基础、建设法规概论等专业教学、科研及技术管理工作,尤其对湿陷性黄土的工程性质有较深入的研究。
本人近三年的主要工作成就
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共 10 篇;出版专著(译著等) 0 部。
获教学科研成果奖共 2 项;其中:国家级 0 项,省部级 2 项。
目前承担教学科研项目共 2 项;其中:国家级项目 0 项,省部级项目 2 项。
近三年拥有教学科研经费共1.5万元,年均0.5万元。
近三年给本科生授课(理论教学)共200学时;指导本科毕业设计共20人次。
最具代表性的教学科研成果 序号 成果名称 等级及签发单位、时间 本人署名位次
1 黄土塬区雨、污水资源化及
排水方案 2006年获甘肃省建设科技进步一等奖 5—11
2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一等、陇东学院、2007年6月 3—5
3 建筑工程专业实验实践教学综合改革与实践 一等、陇东学院、2007年6月 3—6
4   
目前承担的主要教学科研项目 序号 项目名称 项目来源 起讫时间 经费 本人承担工作
1 土木工程专业课程实验教学研究 陇东学院 2007.5-2009、5 1000 项目主持人
2 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研究 陇东学院 2007.5-2009.5 500 主要完成人
目前承担的主要教学工作 序号 课程名称 授课对象 人数 学时 课程性质 授课时间
1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 专科生 45 56 专业课 2007.9-2008.1
2 建设法规概论 专科生 45 20 专 业
基础课 2008.1-2008.5
3 生产实习 专科生 48 48 实践课 2007.3-2007.7
4 毕业设计 专科生 45 180 实践课 2007.3-2007.6
教学管理部门审核意见 情况属实。
                                          
签章:
注:需填写三至五人,每人一表。
专业主要带头人简介(四)
姓名 何姜毅 性别 男 专业技术职务 讲师 第一学历 硕士
  出生年月 1982.2 行政职务  最后学历 硕士
第一学历和最后学历毕业时间、学校、专业 第一学历:硕士学历,2007年毕业于昆明理工大学国土资源学院
最后学历同第一学历
主要从事工作与
研究方向 资源综合利用、矿物资源深加工、矿厂设计、企业管理
本人近三年的主要工作成就
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共  6  篇;出版专著(译著等)  部。
获教学科研成果奖共 4 项;其中:国家级  项,省部级  项。
目前承担教学科研项目共 3 项;其中:国家级项目   项,省部级项目   项。
近三年拥有教学科研经费共 1.5 万元,年均  0.5万元。
近三年给本科生授课(理论教学)共 100学时;指导本科毕业设计共    人次。
最具代表性的教学科研成果 序号 成果名称 等级及签发单位、时间 本人署名位次
1 某高磷铁矿降磷技术研究 云南冶金
2 云南某高磷铁矿提质降磷工艺研究 矿业工程
3 膨润土的综合开发 中国优势和特色矿产资源及二次资源综合利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4 某高磷铁矿降磷工艺研究 中国优势和特色矿产资源及二次资源综合利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目前承担的主要教学科研项目 序号 项目名称 项目来源 起讫时间 经费 本人承担工作
1 玉溪矿业大红山铜矿《新型浮选柱的研究》 昆明理工大学 2006.3—2007.8 32
万元 研究员
2 昆钢王家滩铁矿实验研究及选厂工艺施工图设计 昆明理工大学 2007.1—2008.1 48
万元 设计员
3 纳米二氧化硅粉末的制备研究 武汉理工大学 2004.5—2005.5 自筹 主持
目前承担的主要教学工作 序号 课程名称 授课对象 人数 学时 课程性质 授课时间
1 环境科学概论 本科 35 50 专业基础课
2 灾害地质学 本科 35 38 选修课
3 综合实习 本科 30 5周 实践课
教学管理部门审核意见 情况属实。
                                            签章:
注:需填写三至五人,每人一表。
6.教师基本情况表
序号 姓名 性别 年龄 专业技术职务 第一学历
毕业学校、
专业、学位 最后学历毕业学校、专业、学位 现从事
专  业 拟任课程 专职
/
兼职
1 刘万锋 男 40 教  授 甘肃工业大学
土木工程专业
本科  学士  土木工程 城市规划原理
小区规划 专职
2 盖  柯 男 39 副教授 陕西师范大学
应用化学
研究生  硕士  化学教育 普通化学 专职
3 朱世广 男 48 副教授 陕西师范大学
历史专业
本科  学士  历史教育 自然地理学 专职
4 胡爱萍 女 39 高级
工程师 成都地质学院
工程地质专业
本科  学士  岩土工程 自然资源学
土地资源管理 专职
5 王永良 男 59 副教授 甘肃农业大学
水利工程专业
本科  学士  水利工程 测绘工程基础
生态学 专职
6 许万银 男 43 教  授 兰州大学
数学专业
本科   学士  数学教育 高等数学(上、下) 专职
7 丁富华 男 50 副教授 西北师大
数学教育
本科  学士  计算机
教  育 C语言 专职
8 张  韬 女 26 助  教 重庆大学
土木工程专业
本科  学士  土木工程 画法几何与工程制图
(上、下) 专职
9 张振宁 男 33 工程师 兰州铁道学院
工民建专业
本科  学士 兰州理工大学
结构工程专业
硕 士 土木工程 经济地理学
地图学原理 专职
10 王  博 男 28 助  教 兰州理工大学
土木工程专业
本科  学士 兰州理工大学
结构工程专业
硕 士 土木工程 城市生态与环境规划
管理学原理 专职
11 孙  波 男 27 讲  师 兰州交通大学
道路工程专业
研究生 硕士  道路工程 计量地理学
交通地理与城市交通 专职
12 阎铁成 男 25 助  教 兰州理工大学
工程管理专业
本科  学士  工程管理 环境质量评价 专职
13 郭建博 男 33 讲  师 甘肃农业大学
水利工程专业
本科  学士  水利工程 城市地理信息系统 专职
14 梁淑红 女 31 工程师 兰州理工大学
土木工程专业
本科  学士  土木工程 区域分析与规划
建筑学概论 专职
15 何姜毅 男 26 讲  师 昆明理工大学
矿物资源工程
研究生 硕士  矿物资源工程 环境科学概论
灾害地质学 专职
16 张斌伟 男 26 讲  师 兰州交通大学
环境工程
研究生  硕士  岩土工程 遥感技术与应用 专职
17 杨宏平 男 27 讲  师 兰州交通大学
环境工程
研究生  硕士  土木工程 资源评价原理与方法 专职
18 杨永东 男 25 讲  师 甘肃农业大学
水利水电工程
研究生  硕士  
水利水电工程
城市水资源控制与管理 专职
7.主要课程开设情况一览表
序号 课程名称 课程
总学时 课程
周学时 授课教师 授课学期
1 高等数学(上) 90 5 许万银 1
2 高等数学(下) 90 5 许万银 2
3 C语言 48 3 丁富华 3
4 普通化学 62 4 盖  柯 1
5 线性代数 40 3 董长紫 3
6 概率与数理统计 50 3 齐小忠 4
7 画法几何与工程制图(上) 48 3 张  韬 1
8 画法几何与工程制图(下) 64 4 张  韬 2
9 管理学原理 64 4 王  博 5
10 自然地理学 60 4 朱世广 3
11 经济地理学 60 4 张振宁 6
12 自然资源学 54 3 胡爱萍 6
13 地图学原理 50 3 张振宁 5
14 测绘工程基础 70 4 王永良 4
15 生态学 50 3 王永良 5
16 环境科学概论 60 4 何姜毅 1
17 城市规划原理 60 4 刘万锋 6
18 遥感技术与应用 52 3 张斌伟 4
19 土地资源管理 50 3 胡爱萍 3
20 建筑学概论 54 3 梁淑红 2
21 计量地理学 54 3 孙  波 6
22 城市地理信息系统 64 4 郭建博 5
23 区域分析与规划 40 3 梁淑红 5
24 环境质量评价 40 3 闫铁成 7
25 城市生态与环境规划 70 4 王  博 6
26 小区规划 54 3 刘万锋 7
27 资源评价原理与方法 42 3 杨宏平 7
28 交通地理与城市交通 36 2 孙  波 8
29 城市水资源控制与管理 42 3 杨永东 8
30 灾害地质学 36 2 何姜毅 8
8.办学条件情况表
专业名称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 开办经费 100万元
申报专业副高及
以上职称(在岗)
人数 7 其中该专业
专职在岗人数
18
其中校内
兼职人数
3
其中校外兼职人数 1
可用于新专业的
教学图书(万册) 1.5万册 可用于该专业的
教学实验设备
(千元以上) 120
(台/件) 总 价 值
(万元) 180
序号 主要教学设备名称(限20项) 型    号
规    格 台(件) 购 入 时 间
1 压力试验机 TYE-2000E 1 2004.9
2 水泥强度试验机 AEC-201 1 2004.9
3 屏显液压万能试验机 WEW-600 1 2004.9
4 冲击试验机 JBN-300 1 2004.9
5 扭转试验机 NJ500 1 2004.9
6 光学经纬仪 J6 6 2006.9
7 电子经纬仪 DT100 6 2004.9
8 全站仪 OTS632 6 2004.9
9 激光垂准仪 DZJ2 1 2004.9
10 砼单卧轴搅拌机
HJW-60 1 2004.9
11 水泥净浆搅拌机 SJ-160 2 2004.9
12 水泥标准养护箱 T17671-40A 2 2004.9
13 标准恒温恒湿养护箱 SBY-40B 1 2004.9
14 电子控温远红外干燥箱 HB101 3 2004.9
15 土壤液塑限联合测定仪
TY-1
3 2006.9
16 三联中压固结仪 WG-1B 3 2006.9
17 三联高压固结仪 GD-4S 3 2006.9
18 电动四联等应变直剪仪
DSJ-2
2 2006.9
19 全自动电式三轴仪
TSZ-6A 1 2006.9
20 计算机机房  50 2007.9
注:若为医学类专业应附医疗仪器设备清单。

9.学校近三年新增专业及本年度拟增设专业情况表
学校近三年被批准设立的新增专业情况      
序  号 专 业 代 码 本/专科 专    业    名    称 设置年度
1 020101 本科 经济学 2006年度
2 050409 本科 舞蹈学 2006年度
3 040102 本科 学前教育 2006年度
4 080703 本科 土木工程 2006年度
5 110104 本科 工程管理 2006年度
6 080603 本科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2007年度
7 080601 本科 电子信息工程 2007年度
8 081101 本科 化学工程与工艺 2007年度
9 110204 本科 财务管理 2008年度
10 040335W 本科 文秘教育 2008年度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学校本年度拟增设专业情况
序  号 专 业 代 码 本/专科 专    业    名    称
1 050301 本科 新闻学
2 110201 本科 工商管理
3 110401 本科 农林经济管理
4 070702 本科 资源环境城乡规划管理(2008年批准筹建)
5   

1145

主题

10万

铜板

2

好友

传奇会员

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

积分
21817

灌水勋章活跃勋章冰雪节勋章

QQ
发表于 2013-11-12 18:20 | 显示全部楼层
进来看看了

评分

参与人数 1铜板 +1 收起 理由
admin + 1 亲,你好快哦~~~

查看全部评分

加强科技支撑和引领  实现地质找矿新突破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在线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