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东天山—北山地区成矿地质背景图
《东天山-北山地区成矿地质背景图(1∶100万)》和《祁连山及邻区成矿地质背景图(1∶100万)》,分别系统地总结了成矿带重要矿产形成的地质构造背景,在研究成矿带构造相及建造类型、构造演化与成矿特征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主要成矿建造类型、特征及分布规律,结合物、化、遥资料确定了重要成矿有利地段,为今后地质矿产工作部署、地质矿产调查及科学研究提供了依据。□(刘 倩)
一、编图目的、意义 《1∶1 000 000东天山-北山地区成矿地质背景图》是“西北地区重要成矿带基础地质综合研究”工作项目,按照任务书要求,依托地质大调查资料成果,对东天山-北山地区多金属重要成矿带地、物、化、遥资料进行综合集成研究,编制而成的成矿地质背景图。 编图范围:东径88°30′~100°00′,北纬40°00′~143°00′,面积约357,000 km2。 编图目的是阐明该区多金属矿产成矿地质背景,为进一步开展区域地质矿产调查、勘查和矿产资源评价提供基础地质资料,服务于国家矿产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需求。
二、指导思想和技术路线
1、指导思想
以构造相研究为主线,采用大地构造相和构造地层学相结合的理论和方法进行编制,以构造地层单位为基本的编图单元,尽可能客观真实的反映金属矿产的成矿地质背景;
突出表现地质作用过程与成矿作用的有机联系,将成矿建造类型突出表现出来;
运用类比的方法,以相似的构造环境、相似的建造类型,结合物化遥异常特征,划分成矿有利地段
图面处理上,始终贯彻集客观性、实用性和美观性为一体的原则
2、技术路线
以最新研究成果和本项目工作成果为依托,以反映成矿带地质构造背景为原则,实现重要成矿带与构造相的有机结合。以本项目最新编制的1∶100万中国天山及邻区地质图为底图,以板块构造理论为指导,划分出大地构造演化阶段,以构造地层单元做为编图的基本要素,突出成矿建造和成矿构造。 在系统分析成矿地质背景的基础上,提出成矿有利地段。 编研结合,通过研究指导和提供编图内容,通过编图总结规律,发现问题,促进研究;突出重点,全面兼顾,时间上主要反映显生宙以来的构造演化和格局。 主辅图相结合,主图主要反映大地构造相及亚相、构造-岩浆旋回、构造单元组合及与板块构造相关的各类构造岩石组合遗迹,辅图侧重构造单元、大地构造演化、成矿作用流程等;力求图面宏观轮廓清楚,内涵丰富,达到科学性、专业性、实用性与艺术性相结合,作者拟编与计算机成图相结合。 三、编图特色
1、 立足于活动论的观点,强调不同的构造演化阶段有着完全不同的大地构造体制和格局,不同的大地构造演化阶段有着完全不同的成矿作用方式;
2、运用大地构造相和构造地层学相结合的理论和方法编制成矿地质背景图,将构造地层单元作为编图的基本单元;
3、 突出构造地层与成矿作用的密切关系,针对研究区的主成矿阶段成矿期多,成矿类型多的特点,将构造地层进一步划分成不同的建造类型,以求在比例尺许可的范围内客观地、最大限度地反映成矿带的地质背景,以利于矿产资源的战略预测。
4、 采样主副图相结合,颜色、花纹、代号相结合的多种表现手段;从四维角度反映成矿地质背景的时空变化;主图上用颜色代表不同的大地构造相,花纹代表建造类型,代号代表不同的地质体。
四、构造相和建造类型划分
根据东天山-北山地区建造类型及其形成环境、岩浆活动、变质及变形特征以及各建造类型之间的时空格局,结合大地构造演化特征划分出6个大地构造相16种构造亚相23种建造类型5种岩浆建造类型。
1、克拉通相:含2个亚相:基底亚相和克拉通盆地亚相;8种建造类型:中浅变质碎屑岩-碳酸盐岩建造、含铁沉积变质建造、深变质片岩-碳酸盐岩-斜长角闪岩建造、深变质花岗片麻岩-变质表壳岩建造、生物碳酸盐岩为主的建造、含磷钒铀的黑色页岩建造、海相碎屑岩建造、海陆交互相碎屑岩建造。
2、离散相:含4个亚相:陆内裂谷亚相、陆缘裂陷盆地亚相、陆缘裂谷亚相、洋壳残片亚相;6种建造类型:基性火山-沉积建造、含冰成碎屑建造、含冰成碎屑+火山岩建造、火山岩建造、火山碎屑岩+碳酸盐岩建造、含蛇绿岩建造。
3、会聚相:含3个亚相:弧盆系亚相(含岛弧及弧后盆地相未分)、残留海盆亚相、火山弧亚相;5种建造类型:火山岩建造、以碎屑岩为主的建造、以火山岩为主的建造、含火山岩的碎屑岩建造、安山质火山岩(CA性火山岩)建造。
4、碰撞相:含2个亚相:蛇绿混杂岩亚相和前陆盆地亚相;4种建造类型:蛇绿混杂岩、碎屑岩为主夹火山岩建造(含铁铜等多金属碎屑岩建造)、碎屑岩为主夹碳酸盐岩建造、碎屑岩建造。
5、板内伸展相:含3个亚相:伸展上叠盆地亚相、板内裂谷亚相、含铜镍矿的超镁铁质伸展杂岩亚相;12种建造类型:碎屑岩建造、碳酸盐岩建造、陆相火山岩建造、伸展磨拉石建造、碎屑岩建造、碳酸盐岩+碎屑岩建造、含火山的碎屑岩+碳酸盐岩建造、斑岩型含铜钼(金)岩浆岩建造、含铜多金属火山岩建造、含金为主火山岩建造、含金为主碎屑岩建造、含铜镍硫化物岩浆岩建造。
6、陆内相:含3个亚相:内陆盆地亚相、山间盆地亚相和走滑盆地亚相;2种建造类型:陆相碎屑岩及松散碎屑堆积建造、陆相含煤碎屑岩建造。
五、构造演化与成矿
在对构造地层、建造类型、构造岩浆、断裂构造和特殊地质体进行综合研究分析的基础上,按照活动论的基本原则和观点将研究区大地构造演化划分成4个阶段:①基底演化阶段(前南化纪),主要为成铁期,并为后期金、铁、钨、铅、锌、银等多金属成矿提供矿源层;②超大陆裂解及洋陆演化阶段(南化纪-中泥盆世),主要为铁、铜、铬铁矿、铜镍等多金属成矿期;③板内伸展及裂谷盆地演化阶段(晚泥盆世-早中二叠世),为图区铜、铜镍、金等多金属矿产主要成矿期;成矿类型与基底性质关系密切。晚古生代在天山造山带及其两侧相邻地区,裂谷盆地以成铁成金为特征,而康古尔断裂以北裂谷盆地则以成铜、金为特征;④陆内演化阶段(晚二叠世-现代),主要为能源资源(煤、油、气)、水资源、及蒸发盐类矿产资源的生成和富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