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观认识矿床分类及成因——认知成矿理论 郑州地象科技有限公司 寇伟 13903832188 矿床是指在地壳中由地质作用形成的,其所含有用矿物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在一定的经济技术条件下能被开采利用的综合地质体。一个矿床至少由一个矿体组成,也可以由两个或多个,甚至十几个乃至上百个矿体组成。导致有用元素或矿物高度富集的地质作用称成矿作用,当矿质富集到一定程度并具有一定规模时才能成为矿床。矿床周围的岩石叫做围岩,而提供矿床中成矿物质来源的岩石叫做母岩。 现有的矿床学知识体系较为杂乱,按不同分类标准构造学科知识体系大体上有四类,第一类是按矿床形态分类;第二类是按成因分类为原生矿床与次生矿床;第三类是按照成岩作用的成因,分类为岩浆矿床、沉积矿床、变质矿床;第四类是按照物质来源、成矿位置、温度、压力、大地构造、矿石建造的成因,分类为内生矿床、外生矿床、变质矿床、叠生矿床。 一般情况下,人们都是按照成矿元素命名矿床的,多为某个单元素的金属矿和非金属矿,若是矿石含有多种金属元素时便称之为多金属矿。按照矿床分布形态分类,有微细浸染(卡林)型矿床、矽卡岩矿床、斑岩型矿床、角砾岩类矿床、沉积矿床等;按照成岩作用分类所述也是矿床的表象;而按照矿床成因分类所述才是成矿作用下矿床形成的内在成因。 通常按照矿床成因分类:(1)内生矿床包括岩浆矿床、伟晶岩矿床、气化热液矿床;(2)外生矿床包括风化矿床、沉积矿床、可燃有机岩矿床;(3)变质矿床包括区域变质矿床、接触变质矿床、混合岩化矿床。上述成因分类是基本的归类,在各亚类中还可进一步划分,如岩浆矿床中可分为结晶分异矿床和熔离矿床;热液矿床中可分为高、中、低温热液矿床等。 除却那些在地表和近地表环境下岩石、土壤受到物理、化学、生物外生作用而形成的矿床之外,其它的地下固体矿床都是在地球内部高温高压条件下、地壳中的有用成分经过化学反应和熔融分异形成的矿床,包括内生矿床和变质矿床。 人们研究矿的意义何在?就是为了找矿、采矿、创造价值。若是要客观认知不同类型的矿床特点、特征、成因,就要通过已经探明和开采矿床的基础上后续研究的成果,总结出一些规律性的东西供今后找矿中参考。 1、无论是地质专家、还是勘探找矿人,都需要清楚研究矿床及其成因均是在诸多限制和假设条件下开展的,都是以服务于找矿目标为前提的。 2、矿床的构造环境和条件是千差万别的,即使是同一类矿床也存在很大的差异性。由于勘探方法的局限性,人们只能自上而下逐层认知矿藏,由所见推测未知、总结成矿规律,形成的各种成矿模式和理论或多或少都掺杂了一定程度的个人观点和主观推测。 3、由于传统物探设备的纵向勘探深度有限、分辨率不高,采掘深度及面积不大,人们对于地下矿产情况观察的不全面、不深入,虽然现有各种成矿理论和模式都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实用性,但相互间依然存在诸多的争议和矛盾,认识上很难达成一致。 4、成矿理论是从正向研究生成矿床的成因、条件、时代、因素等等,无论是内生成矿作用矿床、还是变质成矿作用矿床,都是由地球内部物质和能量产生的各种地质作用及影响导致形成的,研究这些矿床的成因必须从地球深部流体及其成矿作用开始。 5、无论是什么成矿理论,其目的都是要帮助人们认识大自然、揭示矿产资源的形成,使得地质工作者从宏观和中观层面上认识所面对找矿范围内的地质环境、存在矿床的可能性及其大致的形态,指导勘探找矿工作。而在没有确切掌握地下矿体存在及其分布的情况下,仅根据地表和钻孔内含矿情况,就套用某一成矿理论建立矿区的成矿模型、预测矿体形态和矿床范围是很不科学的、也是很不实际的,尤其是对于深部成矿进行预测更是如此。 2024年2月12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