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勘探剖面图类
最基本的两种勘探剖面图件:勘探线剖面图与中段(或水平断面)地质平面图
实际勘探剖面图编制: 与设计勘探剖面图的编制方法基本相同,其区别仅在于前者的勘探工程是实际完成的、数量较多;后者是设计的、数量往往较少;其编制的目的和作用不同。将原设计剖面上设计工程施工所获得的原始编录资料正确反映在勘探剖面上;根据各相邻工程所揭露的地质构造现象和矿化取样资料,经过合乎地质规律的综合分析与对比研究,再将所有地质构造和矿体界线点对应连接与合理推断,从而编制出相应的勘探剖面图。
纵剖面图编制:除了勘探线剖面(或称横剖面)图和水平断面图两种勘探剖面图外,时常还编制沿矿体总体走向,在矿体上盘一定位置的铅垂剖面图,称为纵剖面图(也可用矿体纵投影图代替),用以反映矿体走向上的总体边界形态、产状变化情况及其地质构造特点。纵剖面图编制依据:矿区地形地质图和在该纵剖面线上及其附近的勘探工程的原始编录资料。其具体编制,总体上类同于勘探线剖面图的编制方法和步骤,只是应注意改变了的作图方位。 在生产勘探过程中,以采矿块段或采场为单元,将提供的反映该块段或采场矿体细部特征的各二个以上横剖面图、水平地质平面图和一个纵剖面图(或纵投影图),合称为“三面图”,是采矿设计与生产管理的基本资料依据。
1.1勘探剖面图件编制的基本内容:
1)控制性测量内容:包括坐标线、网,控制点及地质测点、地形地物等。
2)地质构造内容:地层、岩性、岩体、岩相界线、各类构造线及其产状;矿体、夹石,矿石类型、品级边界及其分布等。
3)勘探工作及工程类:包括勘探线、基线、探(采)矿工程、取样工程位置、编号及测试结果等。
4)其它规定内容:如图例、比例尺、责任表等。
1.2 勘探剖面图的编制
1) 编制的目的及基础
编制目的:为了根据所确定的勘探工作任务,沿勘探线剖面正确地设计勘探工程。
编制依据资料:矿区大比例尺地形地质图;反映勘探线位置从地表到深部地质构造的已有探矿取样工程及物化探成果的编录资料;或已有的相邻勘探线剖面图、中段地质平面图等。
编制比例尺:一般≥1/5000~1/1000,视需要而定。
编制剖面图内容:
(1)剖面地形线及方位。
(2)坐标线及标高线。
(3)在勘探线上的和投影于该勘探线剖面上的探矿工程位置(钻孔须按测斜结果经过校正计算投影的实际位置)与编号,钻孔终孔深度。
(4)样品位置、分段、品位及编号,一般在剖面图的下方或右侧附有样品化学分析成果表。
(5)地(岩)层、火成岩体、断层、褶皱、破碎带、矿化蚀变带、矿体(层)与围岩等的界线与产状。
(6)矿体(层)编号,不同矿石类型、品级和矿体(层)氧化带、混合带、原生带的界线。
(7) 矿体(层)按工程或分级所计算的平均品位、厚度及矿心采取率。
(8) 一般在剖面下方要相应绘出剖面线平面位置图(包括坐标线、工程位置及编号,钻孔弯曲平面投影线)。
2)勘探线剖面图的编制方法:
一般是依据矿区地形地质图和剖面上已有工程揭露资料编制;开发勘探阶段则多依据已有若干中段地质平面图、相邻勘探线剖面图等切制、转切或通过适当的内插、外推计算作图方法编制。
1.3 编制具体步骤:
(1) 绘制坐标网线:
a) 在平面图上投剖面的起止点A和B并连接成直线。该直线或其延长线与x坐标和y坐标交角(锐角)分别为α和β。
b) 绘剖面坐标线。一般选取z(高程)以及x或y坐标中的一种。 x或y坐标选取原则为:若α≥β,则选取x坐标;反之则选取y坐标。 x或y坐标相邻坐标线的距离(如图的300与400)并非是100m,而是100/sin α m。
c) 根据A和B点的坐标值,将其投在剖面图上。
(2)地表资料绘制: 包括: 地形线、地表地质界线、地表探矿工程;除了在剖面图上绘出上述内容,还应在剖面图下方的平面图上绘出。
(3)推测绘制地下资料并连接矿体
据矿床地质图和其他有关资料并根据相邻及其他探矿资料及地质规律的变化趋势推测深部地质特征及界线。
(4) 单项工程
按所选定的勘探工程种类和间距,将勘探线两侧10-15m内的各单项工程标绘在地质剖面图上,并标明编号。然后完善剖面线平面位置图,补充取样结果表及图例、责任表等规定内容。最后绘整理成图。
2、矿体投影图类
2.1概念
一般用正投影方法,将矿体边界线及其它有关内容,投影到某一理想平面上而构成的一类综合图件,称为矿体投影图。
按投影面的空间位置,常采用矿体纵投影图和水平投影图两种基本图件。较少采用将矿体边界线正投影到矿体平均倾斜平面上的投影方法编制的矿体倾斜平面投影图。
一般情况下,当矿床具有两个或多个矿体,为醒目起见常需按单个矿体分别编制矿体投影图。其作用和用途是表示矿体的整体分布轮廓和侧状方向,可看出对矿体的研究与控制程度,表明不同类别储量及不同类型或不同品级矿石的大致分布范围;开发勘探阶段还常用来表示采掘进度,是矿体勘探与开采工程布置的总体性图件;并常是开采块段法、地质块段法储量计算的基本图件。
采用何种投影方式编制图件,主要取决于矿体产状的陡缓。 当矿体总体倾角较陡,大于45°时,一般常采用垂直投影面,作矿体纵投影图; 当矿体倾角较缓小于45°,尤其是极缓倾斜、近于水平的矿体,则多作矿体水平投影图。 其比例尺视矿体规模和要求而定,一般为1∶500~1∶1000。
图上应表示的内容有
(1)坐标网(水平投影图)或坐标线与标高水平线(垂直投影图)。
(2)勘探线。探矿工程、样线及其编号[其中钻孔可表示出见矿深度或矿层底板标高或所截矿体(层)中点深度或标高]。
(3)矿体(层)厚度、平均品位、矿心采取率。
(4)火成岩体与围岩界限,破坏矿体(层)的主要构造线(带)。
(5)生产坑道(井)的位置及其采掘边界,废坑道(井)的位置和采空区(或可能的采空区)。
(6)储量计算边界线及与确定边界线有关的因素(如河流、铁路、大的厂房建筑区等)。
(7)不同矿石类型、品级与储量级别和矿体(层)氧化带、混合带、原生带的界线。
(8)矿段的界线及各块段的平均厚度、平均品位(包括主要元素与伴生元素)、面积(据储量计算方法而定)、体积、储量数字,以上内容可采用图示或列表。
(9)在水平投影图上一般要画出矿层底板等高线。
(10)储量计算成果汇总表。
2.2 作图方法
矿体(层)垂直纵投影图的投影面是矿体(层)平均走向,即平行勘探基线方向的垂直理想面,如果矿体(层)延伸很长,勘探基线转折,应作分段展开投影,并标出转折点与分段基线方位。水平投影图是矿体(层)在理想水平面上的投影。当矿体(层)形态及产状发生很大变化时,应将矿体(层)在平面上的重叠或缺失部分用特殊的线条标出。比例尺原则上与勘探线剖面图或地质图一致。
当矿区具有两个以上矿体(层)或不同的矿体(层)时,应分别编制投影图。
矿体纵投影图与矿体水平投影图的作图方法基本相似:前者是先将勘探工程与揭露矿体的中心线交切点投影到一个平行矿体总体走向的铅垂平面上,再圈定矿体范围与各种界线;而后者则主要将矿体出露边界绘出,再将勘探工程与矿体中心面的交切点投影到一理想水平面上,再圈定矿体范围与各种边界线。其区别仅在于①理想投影面的方位不同(相互垂直);②若矿体有出露地表部分,则有绘出矿体中心线与绘出矿体出露边界线的不同。
编图依据资料主要有:矿区地形地质图、勘探线剖面图、中段地质平面图、勘探工程分布图及各取样工程与分析结果等。
2.3 矿体纵投影图编制步骤
1)确定投影面:原则上是平行于矿体总体走向即矿区布置勘探线时设置的基线方位理想的铅垂平面。然而在矿体走向变化较大时,会由于资料计算与作图困难,易产生较大麻烦和错误,故可在矿体走向线与原投影面交角大于15°时,采取改变投影面方位分段投影的方式,并注明其所改变的方位,但应考虑矿段间在展开后的衔接关系,减少误差和错觉。
2)绘制控制(线)网:标高线的间距,当编图比例尺为1∶500则定为50m;若比例尺为1∶1000,则定为100m。勘探线即按基线上的线间垂直距离绘制;平面坐标则选与矿体走向交角最大的一组(x或y),并依其交点在投影面上作垂线,则绘成控制网。
3)矿体出露(地形)线的绘制:将矿区地形地质图上矿体各露头(或探槽揭露)的中心点依其标高位置投影,并将各剖面上地表矿体中心投影点连接起来即得矿体露头线。或将投影基与地形等高线交点连接起来,即得投影面上的地形线;若为盲矿体,则无须切地形线。
4)构绘矿体及地质界限:根据各勘探线剖面图,将各勘探工程与矿体中心线(面)的交点位置投影标绘到图上。连接起边缘见矿工程中心点,得矿体内边界线;将各勘探线上矿体尖灭点投影到图上,并连接起来,则得矿体外边界线;同法绘制其它破坏矿体的各地质体与构造界线。
5)划分块段,标注数据:按照勘探工程控制程度及所采用的储量计算方法和工业指针,划分储量计算所需的地质块段、开采块段,并标注各块段矿体的储量类别、矿石类型、面积、平均厚度、矿石储量、金属储量等。
6)整饰图件:绘制图名、比例尺、图例及图签等
3 地形地质图及中段图
地形图图上须表示:
(1)地形等高线、水系、坐标线。
(2)各种实测与推断的地质界线,包括断层线,地层、侵入体、矿体、矿化带、蚀变带、含矿层的地质界线及其代表性产状要素。
(3)主要厂房、桥梁、高压线路、主要交通线路等。图上的各种地理注记,如城镇、居民点以能说明矿区地理位置及经济条件为限,不宜过多。
(4)主要探矿工程及剖面线。
中段平面图须表示
1)坑道的采样和矿体圈定结果;
2)以地下坑道原始资料为基础进行编制,当矿体(层)简单时,比例尺一般同矿区地质图比例尺一致,原则上应保证勘探线距(或采样线距)在图上不小于50毫米。
3)坐标网,控制矿体(层)的工程及编号(包括穿脉和沿脉编号)。
4)各类样品(主要为化学样品,矿石技术加工样品,岩矿石物理性质样及主要的岩矿样等)的取样位置及编号,必要时可附化学样品分析结果表。
5)矿体(脉)及编号,矿化带或蚀变带、矿体(层)顶底板围岩以及与矿体(脉)有关的主要构造线。
4.编制综合图件的一般要求
4.1一般图件的规格宜尽量采用21×29.7厘米(即标准纸A4开本)的整倍数。
4.2在编制图件时应事先考虑图的布置、方向、图幅大小、图的内容等。平面图的方向应是上北下南或右北左南。剖面图的正北、北东、东、南东端一般放在右侧,也可按方位角0°至小于180°范围内放在右侧;当剖面方位不一致或呈弧形排列时,应一律向同一方向放平。图幅大小以图内不剩大块空白为原则。
4.3一般图件如因图幅过大而需分成数幅绘制时,应在每幅图廓外侧的右上方绘出接图表。接图表要按各并幅的相对位置绘出本幅及其四周相邻图幅界线。注出各幅的分幅编号,并在本幅图范围内打上阴影。分幅的相邻图幅要保证接图质量。
4.4 各种图件的整饰:各种图件的整饰(包括内外图廓、分度带、坐标网、图廓间注记、图名、图幅号、比例尺、方位标、图例、图签、接图表、坐标系统说明、保密等级等)除区域地质图和水文地质图按有关规范或要求进行外,一般均按下述规定办理:
1)、除部分图件(如柱状图)可视需要而定外,其它各类图件都必须绘制图廓。
2)、国际分幅的地质图件应在外图廓绘出分度线。
3)、高斯-克吕格直角坐标网线或独立直角坐标网线绘在图内廓和分度带内侧线或内图廓和外图廓细线之间,一般不绘入内图廓内。
4.5 地质图件的图名一般由下列三部分按顺序排列组成:工作地区(省、县或人所共知的地理或地质单元),矿区名称或编号、图的类别,如河南省洛宁县铁炉坪矿区地形地质图。勘探线剖面图、中段平面图以及相应种类的图件可省去工作地区行政区划名称,名为铁炉坪银铅矿区××号勘探线剖面图。
图名应全部采用汉字,下方标注英文名称。单幅图件应写大图名,大图名一般写在图的正中最上方,但有时也可视图面结构写在图的左上方或右上方。多幅图件的大图名可写在上排中间图幅的最上方,也可根据图面总体结构写在左上方或右上方图幅中。
4.6 所有各类图件均须绘出图的比例尺(用数字及直线比例尺表示)。标准分幅图件的数字比例尺和直线比例尺绘于南图廓下方正中。任意分幅图件的比例尺绘于图的上方正中(一般在大图名之下)。
4.7 图件中所绘各种图形符号、文字符号、花纹及彩色必须全部列入图例,说明它们所代表的意义。地形底图上某些惯用符号可不列出。成套使用的图件(如成套剖面图,成套坑道平面图等)可单独编制一张统一图例,在每张图中可不再画图例。
图例中地质符号上下排列次序一般为地层系统(自新至老),侵入岩(自新至老、自酸性至超基性)、岩相、构造、矿产、探矿工程,其它。图例一般绘在右图廓外,但视图面结构情况,也可绘于图廓内,并且不限部位,避免图面上留较大空白。
4.8 图件的图签与图号基本参照原国家规定执行。
4.9在每个矿区或一份报告中各类图件和同一图件上相同地质体的色调、花纹、文字符号必须一致,可能时须使图的主要内容突出。
4.10 图件的编号应力求简单明了,所有图纸应采用一个顺序编号,以便整理清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