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视频|新人指南|投诉删帖|广告合作|地信网APP下载

查看: 1670|回复: 2
收起左侧

[求助] 有没有用mapgis做过地灾易发区图的

[复制链接]

20

主题

135

铜板

2

好友

助理工程师

Rank: 5Rank: 5

积分
200
发表于 2015-7-7 10: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铜板
如题,大侠们,有没有做过的?我查阅了相关资料说是用到空间分析的线对区,以断层为例,但是接下来就不知道如何操作?区对线和线对区的实际意义有什么区别?

85

主题

1万

铜板

44

好友

地信院士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积分
2392
发表于 2015-7-9 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1、利用GIS进行综合评价,往往要把工作区剖分成网格形成基础网格文件(区文件)。
2、参加评价的因子,点状、线状一般转成面状,通常采用缓冲区的办法,例如:根据地震震级可以划分不同级别的缓冲区,如:影响半径50公里、40公里等等。例如断层,对于不同规模的断裂设置不同宽度的缓冲区。
3、对评价因子按照级别打分。数据一般要进行归一化处理。利用正规化、极差标准化等方法。
4、确定因素的权系数。可以采用层次分析法求特征值、特征向量。也可以采用专家打分的方法。
5、一般用区对区进行判别分析,也就是基础网格在前评价因子在后,这样就简单。可以尝试交集等空间分析方法。
6、导出属性在Access中按照基础网格ID关联各因子数据表并进行叠加。按照得分划分级别,形成综合评价图件。
7、采用层次分析的思想进行分析。例如断层因素通常要考虑断层的活动性、断层的长度、断层的深度。每个因素还要划分,例如活动断层,又细分为不同时代的断层,均做出缓冲区,形成若干图层就是子要素,叠加在一起,才形成断层活动性这个要素。要素集成形成构造因子。因此层次应该为因子、要素、子要素、子子要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7

主题

1万

铜板

11

好友

教授级高工

Rank: 12Rank: 12Rank: 12

积分
1548
发表于 2015-7-9 17:56 | 显示全部楼层
1、区对线进行空间分析结果是区,线对区空间分析的结果是线。规律是前者是什么,结果就是什么?以断层为例,如果线对区进行交集分析,得到的结果是线,此时的线被区分割成一段一段的,但是每段的属性记录了区的属性(ID、面积、长度等)。区对线的交集分析,获得区文件,与线交集的区图元的属性记录了线的ID、长度等。
2、如果按照2楼的办法,计算每个单元的断层长度(河流长度等),可以采用线对区(栅格)的交集,然后将获得的线文件的属性,将其导出到Access,属性中包括栅格的ID、面积等。按照区的ID对每个单元格的线长度叠加,也就是得到了密度值,长度/单位面积。
3、为了评价,将2楼提到的基础网格的属性与这个线文件关联。基础网格增加密度字段,利用更新查询将基础网格更新。挂接图层形成评价网格图。
4、如果用区对线来做,除了无结果就是失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在线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